- 年份
- 2024(11796)
- 2023(17027)
- 2022(14557)
- 2021(13296)
- 2020(11077)
- 2019(25373)
- 2018(25026)
- 2017(48753)
- 2016(25934)
- 2015(29065)
- 2014(29111)
- 2013(29113)
- 2012(27121)
- 2011(24684)
- 2010(25182)
- 2009(23567)
- 2008(22190)
- 2007(19641)
- 2006(17739)
- 2005(16190)
- 学科
- 济(125879)
- 经济(125760)
- 管理(73580)
- 业(72356)
- 企(58336)
- 企业(58336)
- 方法(49645)
- 数学(43301)
- 数学方法(42920)
- 中国(36997)
- 地方(31606)
- 农(30407)
- 融(29151)
- 金融(29150)
- 财(28558)
- 银(27548)
- 银行(27502)
- 行(26565)
- 业经(26465)
- 学(23938)
- 制(23092)
- 农业(21401)
- 贸(20489)
- 贸易(20471)
- 易(19724)
- 理论(17902)
- 务(17800)
- 财务(17728)
- 财务管理(17695)
- 环境(17610)
- 机构
- 大学(374026)
- 学院(372918)
- 济(162521)
- 经济(159181)
- 管理(145579)
- 研究(131082)
- 理学(124661)
- 理学院(123303)
- 管理学(121420)
- 管理学院(120756)
- 中国(103541)
- 京(80247)
- 科学(76859)
- 财(74649)
- 所(65762)
- 中心(59671)
- 研究所(59295)
- 财经(59163)
- 农(57679)
- 江(55190)
- 经(53713)
- 业大(51686)
- 北京(51631)
- 经济学(50546)
- 范(48765)
- 师范(48324)
- 院(47140)
- 经济学院(45362)
- 州(45255)
- 农业(44547)
- 基金
- 项目(245490)
- 科学(193465)
- 研究(182105)
- 基金(178339)
- 家(153984)
- 国家(152675)
- 科学基金(131545)
- 社会(116554)
- 社会科(110708)
- 社会科学(110680)
- 省(95150)
- 基金项目(93880)
- 自然(83275)
- 教育(82708)
- 自然科(81308)
- 自然科学(81295)
- 自然科学基金(79869)
- 划(79386)
- 资助(74540)
- 编号(73769)
- 成果(60407)
- 发(56067)
- 重点(54756)
- 部(54545)
- 课题(51192)
- 创(50618)
- 国家社会(48242)
- 教育部(47347)
- 创新(47244)
- 人文(46350)
- 期刊
- 济(185407)
- 经济(185407)
- 研究(119642)
- 中国(75034)
- 财(55827)
- 管理(55153)
- 学报(54469)
- 农(52596)
- 科学(51186)
- 融(47920)
- 金融(47920)
- 大学(41809)
- 教育(39664)
- 学学(39387)
- 农业(35759)
- 技术(32567)
- 经济研究(30797)
- 财经(30108)
- 业经(28502)
- 经(25799)
- 问题(23572)
- 技术经济(19733)
- 理论(18999)
- 图书(18219)
- 贸(18093)
- 业(18055)
- 现代(17123)
- 世界(17043)
- 商业(17029)
- 实践(16948)
共检索到575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宗义 刘亦文 袁亮
本文从金融服务可得性研究中引申出金融广度的概念,以区分金融服务渠道宽度和金融服务对象范围,更为全面地分析了金融发展的深度、宽度与广度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从这个三个维度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曲线特征,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不仅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反而会导致实体经济受损。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特征是低金融广度和金融宽度与高金融深度。对我国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金融发展短板是过低的金融广度和宽度,金融的不均衡发展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增强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推行金融业普遍服务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必要的。
关键词:
金融发展 金融广度 金融宽度 经济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亦春 王国强
基于中国1992-2012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通过对金融偏离度的测度以及运用双门槛回归检验,证实了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正相关,而是呈现出促进和抑制的差异,即存在非均衡性。由于非均衡以不同机制大幅降低了金融市场对资本的有效配置能力,相对于实体经济,金融发展向上或者向下的过度偏离都抑制了实体经济增长,从而说明金融发展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不仅需要金融部门主观上的支持,客观上也需要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相适应。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实体经济 非均衡 双门槛回归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战明华
The paper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phenomenon of multi-equilibrium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does exist by using dynamic optimization theory of general equilibrium between three sectors of consumer,producer and financial intermedia and conducts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multi-equilibrium in China.
关键词:
内生增长 动态最优化 多重均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屾
选取武汉市1996~2011年16年的人均GDP与CO2排放量的统计数据,借助stata系统软件,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CO2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发现:武汉市CO2排放量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近似"倒U形"曲线的左半段。也就是说,CO2排放量仍处于上升期。
关键词:
低碳城市 EKC 可持续增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龙海明 柳沙玲
农村正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可能产生多重的、稳定状态的均衡。本文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下分析了二元经济条件下农村正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多重均衡,运用邹至庄断点检验(Chow Test)和预测失败检验(Predictive Failure Test)对中国省际农村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正规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必须达到一定临界水平才实现二者的良性循环。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林 田颖
通过选取我国14个资源型省份1995—2016年面板数据,运用面板SVAR模型、动态面板模型和Hansen门槛模型,分析资源依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内在关联效应和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资源诅咒"假说在我国省域层面成立;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刺激经济增长,且对不同地区而言,促进金融发展水平的因素是不同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孟祥财 叶阿忠
文章在一个具有Marshall-Arrow-Romer知识外部性的四部门经济中,通过研究代表性家庭的动态最优化问题,考察了人力资本投资、研究开发和经济可持续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相应的政策含义问题,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人力资本的积累效率和知识外部性的大小会影响经济稳态增长率的高低;2.主观时间偏好率越大、边际效用弹性参数越小的国家稳态增长率越低;经济中技术创新率的提高和教育部门生产效率的改进会提高一国的稳态增长率,反之则反是;3.知识的外部性越大,最终产品部门的产出和研究开发部门的知识增量越高,稳态的经济增长率越高,反之则越低;4.政府应该建立、健全和完善尊重知识产权、激励创新的政策环境,以...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泽广 王群勇 高明生
既有研究和特征事实表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其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互动关系存在多重均衡的可能,这种多重均衡关系又以"需求跟进"和"供给拉动"两种因果模式最为典型。然而,很难对不同国家或者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用单一的因果模式加以概括和描述。本文证明了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多重均衡关系的存在性及其转化的条件,并利用4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验证了这一结论。文章发现,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的确存在着不同的均衡形态和因果关系模式;同时,对我国的实证分析表明,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关系模式以1978年和1994年为分界岭呈现三个阶段性特征,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经历了由平稳到动...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 多重均衡 因果关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魏玮 何旭波
本文通过运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技术,对二氧化碳排放限制和R&D补贴政策的宏观和部门的能源—经济一环境一般均衡后果进行了模拟。在比较不同情境下的模拟结果后发现:(1)排放限制促进了清洁能源对化石燃料的替代,但会导致GDP增长率的损失;(2)排放限制和补贴政策的共同作用确保经济主体在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缓解单独实施排放限制对经济增长的损失;(3)在不考虑部门异质性而实施统一的补贴政策时,某些生产部门可能出现过度补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曾光辉 冯星宇
研究对277个地级市在2011—2019年间的信用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发现:(1)城市的信用水平与经济增长存在相互促进的耦合关系,但仅在东部地区信用对经济具有较高的拉动作用,其他地区主要依靠经济推动信用发展;(2)从全国范围来看,信用—经济的耦合程度保持在初级协调水平,东部的协调程度相对更高,处于中级协调水平;(3)信用—经济耦合协调程度高并不能说明两个系统均衡发展。东部双系统均发展良好,中部地区的城市大多是信用领先经济,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的经济与信用发展动力不足,发展失调数量不断增加。最后,文章就如何实现信用和经济的均衡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邵全权
本文在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框架下构建了保险业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模型显示,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门槛效应和多重均衡现象,在保险业发达的情形下,经济增长和保险业发展相互促进;在保险业不发达的情形下,经济增长存在低水平陷阱。本文以寿险业为例,运用中国各省份1999~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门槛回归估计结果显示,寿险业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随着人均GDP和保险密度进入更高的区制,寿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提高;当相对寿险深度跨越更高的门槛值后,寿险业促进经济增长的程度降低。
关键词:
保险业 经济增长 多重均衡 门槛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姜涛 赵文龙
20世纪90年代一直持续到2007年,全球经济经历了当代不平衡发展阶段。有学者认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全球性经济结构失衡的危机,具有金融发展比较优势的西方发达国家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来源。文章建立了以世界各国人均GDP分布基尼系数为主的分析模型,对全球经济水平分布均衡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西方发达经济体在新世纪爆发的一系列国际性的金融风险事件,从反面改善了世界各国人均GDP分配失衡问题,世界各国人均GDP分配的基尼系数从世纪初的0.751持续下降到2015年的0.626,但随着发达经济体逐渐复苏,基尼系数下降趋势有所减缓。世界各国人均GDP分配的基尼系数仍然较高,实现世界经济均衡发展还需要经济落后国家从自身出发做出更多的努力。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均衡发展 世界经济 基尼系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姜涛 赵文龙
20世纪90年代一直持续到2007年,全球经济经历了当代不平衡发展阶段。有学者认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全球性经济结构失衡的危机,具有金融发展比较优势的西方发达国家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来源。文章建立了以世界各国人均GDP分布基尼系数为主的分析模型,对全球经济水平分布均衡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西方发达经济体在新世纪爆发的一系列国际性的金融风险事件,从反面改善了世界各国人均GDP分配失衡问题,世界各国人均GDP分配的基尼系数从世纪初的0.751持续下降到2015年的0.626,但随着发达经济体逐渐复苏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均衡发展 世界经济 基尼系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跃勤
近年,中国、俄罗斯等多数国家的转型经济均步入了快速增长通道,速度已经不再成为困扰中俄经济的迫切问题。然而快速增长的转型经济又陷入了均衡增长陷阱,这使得解决经济结构扭曲,实现经济均衡、稳健发展成为重要的问题。从中俄实践看,消除经济结构扭曲、优化结构、均衡发展是比获得高速增长更为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与市场经济机制正常的国家相比,转型经济均衡增长面临更多的挑战。笔者从中俄两国经济增长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扭曲问题着手,探索促进转型经济均衡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扭曲 经济转型 均衡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渝琳 王雨豪 朱鑫城
研究目标:在中国结构性失衡情况下测算中国省级层面可持续经济福利结构均衡增长指数(SE-ISEW),揭示其区域差异及收敛性,以实现共同富裕。研究方法:纳入结构指数修正居民消费以拓展ISEW核算基础,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考察区域差异及其来源,使用σ收敛和空间β收敛检验收敛特征。研究发现: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结构均衡发展,拓展的SE-ISEW能够反映可持续经济福利结构均衡增长;SE-ISEW在省级层面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速慢于GDP增幅;中国的SE-ISEW存在区域差异,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区域间非均衡现象不同程度地减弱;全国和东、中、西及东北四大地区的SE-ISEW均存在显著的σ收敛和空间β收敛趋势。研究创新:构建结构指数并拓展SE-ISEW的核算体系,使用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面板模型研究区域差异和收敛特征。研究价值:为提高可持续经济福利提供理论依据,为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