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70)
2023(13220)
2022(10790)
2021(9795)
2020(8446)
2019(19196)
2018(18461)
2017(36925)
2016(19467)
2015(21483)
2014(21096)
2013(21335)
2012(19723)
2011(17561)
2010(17995)
2009(17496)
2008(17028)
2007(15434)
2006(13858)
2005(13167)
作者
(56059)
(46305)
(46203)
(43895)
(30002)
(22388)
(21038)
(18081)
(17760)
(16865)
(15969)
(15931)
(15155)
(14853)
(14647)
(14520)
(13843)
(13606)
(13401)
(13177)
(11599)
(11545)
(11359)
(10736)
(10531)
(10513)
(10466)
(10293)
(9304)
(9199)
学科
(92134)
经济(92042)
(87918)
(81205)
企业(81205)
管理(72736)
方法(43901)
数学(35404)
数学方法(35223)
(33987)
银行(33841)
(32249)
(31160)
金融(31160)
(30985)
业经(30653)
(28206)
(26705)
中国(26309)
(23372)
财务(23356)
财务管理(23326)
企业财务(22251)
农业(19877)
技术(17603)
(17534)
(17331)
贸易(17315)
地方(17127)
(16892)
机构
学院(282881)
大学(278267)
(128327)
经济(126054)
管理(114870)
理学(97919)
理学院(97056)
管理学(95973)
管理学院(95473)
研究(89526)
中国(84344)
(63005)
(57558)
科学(50017)
财经(50001)
(48562)
(45454)
(44660)
(44176)
中心(43903)
经济学(41069)
研究所(39979)
业大(38545)
农业(38311)
经济学院(37420)
财经大学(37206)
北京(36021)
(35628)
(35369)
商学(34325)
基金
项目(180096)
科学(144355)
基金(135008)
研究(130910)
(116123)
国家(115104)
科学基金(101423)
社会(87394)
社会科(83314)
社会科学(83289)
基金项目(70675)
(70208)
自然(65129)
自然科(63680)
自然科学(63662)
自然科学基金(62680)
教育(58546)
(57432)
资助(56775)
编号(50255)
(40915)
(40796)
(40341)
重点(40302)
成果(39320)
(39057)
创新(37505)
国家社会(37016)
教育部(35661)
人文(35174)
期刊
(141342)
经济(141342)
研究(86885)
(54357)
金融(54357)
中国(53698)
(52637)
管理(47849)
(44197)
学报(38684)
科学(38369)
大学(30699)
学学(29688)
农业(28479)
财经(26835)
技术(24255)
业经(24013)
经济研究(23390)
(23043)
问题(18207)
(17676)
教育(17623)
技术经济(16607)
(15327)
商业(14813)
世界(14599)
财会(14390)
国际(14277)
现代(14108)
理论(13876)
共检索到4399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戴美虹  
新发展格局下注重营商环境的优化,其中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至关重要,但少有文献从金融地理结构视角探究银行竞争对社会信用的影响。本文聚焦于微观层面企业失信问题,首先理论阐述了银行竞争对企业信用的影响效应。其次,基于中国2001—2013年微观数据证实了研究假说和推论:银行竞争能够降低企业成为失信被执行人的概率,增强企业信用,且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是银行竞争增强企业信用的作用机制。变更核心变量测度方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此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银行竞争对企业信用的促进作用在大规模企业、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拓展性分析结果说明:儒家文化这类“非正式制度”同样有助于增强企业信用;银行竞争亦有助于增强商业信用、提升企业金融负债能力。本文为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微观证据,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新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盛斌  王浩  
本文基于金融供给地理结构视角,利用企业和银行分支机构地理位置信息测度企业周边一定半径内的银行分支机构数目,探讨银行分支机构扩张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银行分支机构扩张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经由“银行竞争”和“银企距离”的传导路径,银行分支机构扩张通过发挥创新促进效应影响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制度环境强化了银行分支机构扩张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促进效果,而市场分割不利于银行分支机构扩张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异质性结果表明,银行分支机构扩张对非纯加工贸易企业、民营企业、高银行业投入比例行业企业和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行业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具有更强的促进效果。在动态分解地区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基础上,本文还证实了资源再配置效应是银行分支机构扩张影响地区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重要渠道。本文的研究为提高企业出口附加值获取能力、打造贸易强国以及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乐远   毛其淋  
中国政府将扩大进口规模、优化进口结构、提高进口质量作为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战略。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和银行分支机构数据,深入分析了银行竞争对企业进口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银行竞争显著促进了企业进口规模扩大,传导渠道为融资约束缓解和生产规模扩张。异质性分析表明,银行竞争对非国有企业、中小规模企业、一般贸易企业、信息不透明企业及消费品进口的促进作用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进口。此外,银行竞争还显著促进了进口高质量发展,包括促进了进口多样化和提高了进口质量,以及延长了进口持续期。本研究不但从新的角度诠释了中国进口快速发展的动因,而且对下一步银行业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严涵   黄飞鸣  
本文以2006-2020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银行业竞争与企业现金股利分配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银行业竞争能显著提升企业现金股利分配意愿和水平,融资约束是银行业竞争影响企业现金股利分配的重要渠道。金融科技发展使得银行业竞争对企业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更为显著,此影响在无银企关联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贾春新  夏武勇  黄张凯  
改革以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数量发生了外生的巨大变化,提供了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天然试验。本文用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银行分支机构增长代表的银行竞争程度,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由于银行分支机构变化在1998年以前,在东部地区,能够更好地反映银行竞争程度,银行分支机构变量在1998年以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明显,在东部地区也更明显。本文是研究国有银行竞争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的首次尝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黄允爵   叶德珠  
信贷配置是银行部门的重要职能,竞争性的银行部门能够将信贷资金从低效率企业收回并重新分配给具有更高效率的企业。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季度贷款数据,结合地区银行分支机构数据,研究地区银行竞争对企业间信贷再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竞争能够促进地区内企业间的信贷再分配,实现信贷资金从低效企业流向优质高效企业;市场摩擦会阻碍信贷资金在企业间的再分配,而竞争性的银行部门则能够缓解市场摩擦的影响;银行竞争有利于银企间新贷款关系的建立,从而促进信贷资金的再分配;密集的企业间信贷再分配过程能够促进提高地区经济生产率和发展水平,这可能是银行竞争影响宏观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渠道。上述研究结果的启示:第一,转变一直以来依赖银行信贷扩张来支撑促进经济增长的思维定势和策略,更多地关注信贷资金的利用效率;第二,今后对于银行部门的市场化改革,可以适当赋予银行更自主、更灵活的信贷资金控制权,同时减少信贷资金撤出的梗阻;第三,要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信贷市场,实现更低的信贷资金交易和退出成本。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君潞  郭牧炫  李泽广  
本文研究了银行竞争对大型企业借款期限结构的影响,通过构建委托代理模型,细分了银行竞争对企业借款期限结构存在的双重效应——"客户争夺效应"和"代理成本效应"。前者激励银行对优质客户展开争夺,将延长贷款期限作为竞争手段之一;后者则增加了银行的代理成本,缩短了企业的借款期限。采用1998~2007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证实,银行竞争对借款期限的影响主要由"代理成本效应"的强弱决定,该效应越强的地区,上市公司获得的借款期限越短;不同地区银行竞争的"代理成本效应"和"客户争夺效应"相对强弱不尽相同,法律制度越好、政府干预企业越少的地区,"代理成本效应"较弱。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慧毅  彭一航  刘瑞姣  
随着实体经济投资率的下降,我国越来越多的非金融企业参与到高收益的影子银行业务中,系统性风险不断聚集。文章利用2010—2019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信贷供需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信贷供给和信贷需求的增加均会正向影响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扩大信贷供给并没有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反而促进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因企业所有制的不同及区域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环境差异,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程度对信贷供给和信贷需求的敏感程度出现异质性。要遏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趋势,应当更加精确地识别信贷的真实需求方,加强资金的后续监管,从而提高信贷的利用效率,使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研究为后续信贷政策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超林  杨竹清  
基于金融地理结构视角,结合银保监会披露的商业银行网点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以企业周边银行网点数量测度企业面临的银行业竞争程度,研究银行业竞争对小微企业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周边银行网点数量增加能够显著缓解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说明银行业竞争有效发挥了普惠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网点扩张的普惠效应更强;银行业竞争的普惠效应随银企距离的缩短而强化。机制检验表明,银行网点数量的增加通过提高小微企业的长期债务融资,并降低其债务融资成本,从而缓解其面临的融资约束。进一步分析发现,银行业竞争有助于提高小微企业的投资水平和投资效率;在研究样本期内考虑金融科技的影响后,银行业竞争的普惠效应依然显著。建议金融管理部门继续推进银行市场化改革,构建多元化的银行竞争体系,加快完善中小银行的空间布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姜付秀  蔡文婧  蔡欣妮  李行天  
银行竞争的加剧将促使银行更多地搜集和挖掘企业信息,降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为此,本文在构建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证检验了这一假定。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银行竞争显著降低了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即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问题,以及采用不同银行竞争指标和融资约束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旧成立。同时,本文还发现,银行竞争降低了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从而为银行竞争降低企业融资约束这一结论提供了补充性证据。进一步地,在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更严重的情况下,银行竞争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更大,且银行竞争能够降低企业贷款的交易成本,从而为银行竞争降低融资约束的作用机制提供了证据支持。本文不仅丰富了银行竞争的经济后果以及融资约束等相关领域文献,同时还具有较为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宋科  李振  尹李峰  
市场竞争对于金融稳定是一把"双刃剑",监管部门为维持银行业稳定需要考虑竞争政策的平衡性问题。充足的流动性创造有助于为经济活动提供资金,促进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而过剩或缺乏流动性均会迫使银行业陷入困境甚至引发流动性危机。本文使用2003—2017年我国176家商业银行数据,构建了一种新的基于分支机构和引力模型的银行竞争指标,来识别市场竞争与银行流动性创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市场竞争对银行流动性创造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对银行资产端流动性创造的正向影响较大,对负债端流动性创造的影响较小,对资产负债表表外流动性创造没有影响。同时,受到正向影响的主体是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地方性银行和外资银行,对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等全国性银行则没有影响或具有负向影响。上市银行、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处在危机时期、经济繁荣时期或货币政策宽松时期的银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均会创造更多流动性。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市场竞争通过刺激金融创新、提高经营效率和扩大流动性信贷等中介机制促进了银行流动性创造。本文不仅丰富了银行竞争策略的经济效果分析,也为银行流动性创造研究提供了重要补充。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宋科  李振  尹李峰  
市场竞争对于金融稳定是一把"双刃剑",监管部门为维持银行业稳定需要考虑竞争政策的平衡性问题。充足的流动性创造有助于为经济活动提供资金,促进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而过剩或缺乏流动性均会迫使银行业陷入困境甚至引发流动性危机。本文使用2003—2017年我国176家商业银行数据,构建了一种新的基于分支机构和引力模型的银行竞争指标,来识别市场竞争与银行流动性创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市场竞争对银行流动性创造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对银行资产端流动性创造的正向影响较大,对负债端流动性创造的影响较小,对资产负债表表外流动性创造没有影响。同时,受到正向影响的主体是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地方性银行和外资银行,对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等全国性银行则没有影响或具有负向影响。上市银行、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处在危机时期、经济繁荣时期或货币政策宽松时期的银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均会创造更多流动性。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市场竞争通过刺激金融创新、提高经营效率和扩大流动性信贷等中介机制促进了银行流动性创造。本文不仅丰富了银行竞争策略的经济效果分析,也为银行流动性创造研究提供了重要补充。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蔡竞  董艳  
本文利用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在各城市的分支机构数据,结合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企业所处地区银行竞争度对企业研发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业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对企业研发创新行为具有积极作用,且该作用在中小企业中表现更加显著。同时,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研发创新行为。这些结论丰富了银行内部结构对企业创新行为影响的研究,为支持我国区域金融市场的均衡发展提供了依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方芳  蔡卫星  
本文试图通过企业层面数据来考察银行业竞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手工收集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独特数据构造了省际层面的银行业竞争指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考察了银行业竞争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首先,银行业竞争显著地促进了企业成长;其次,银行业竞争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受到企业异质性的影响,银行业竞争对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在小企业、非国有企业和无政府补贴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业竞争显著降低了工业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更有利于工业企业通过对外提供商业信用的形式来扩大销售。基于2003年新一轮银行业改革这一外生事件,本文发现改革后银行业竞争对企业成长...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韩珣  田光宁  李建军  
本文从理论角度剖析了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活动的内、外部驱动因素和机制,基于三个假设命题构建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融资结构的关系模型,并运用2009—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第一,融资结构对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业务的规模产生显著的影响,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对企业影子银行规模均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外源融资相较于内源融资、股权融资相较于债权融资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强;第二,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引致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加剧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趋势;第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