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33)
- 2023(17584)
- 2022(14862)
- 2021(14159)
- 2020(11595)
- 2019(26547)
- 2018(26088)
- 2017(50060)
- 2016(26560)
- 2015(29939)
- 2014(29280)
- 2013(29097)
- 2012(26487)
- 2011(23992)
- 2010(23894)
- 2009(22383)
- 2008(20880)
- 2007(18192)
- 2006(16088)
- 2005(14124)
- 学科
- 济(108435)
- 经济(108315)
- 业(77662)
- 管理(70594)
- 企(55037)
- 企业(55037)
- 农(51767)
- 方法(45514)
- 数学(39956)
- 数学方法(39587)
- 中国(35698)
- 农业(34459)
- 业经(28200)
- 融(28044)
- 金融(28042)
- 财(26959)
- 银(26935)
- 银行(26900)
- 行(25966)
- 制(23488)
- 地方(23211)
- 贸(21625)
- 贸易(21606)
- 易(21145)
- 学(20582)
- 务(16666)
- 财务(16599)
- 财务管理(16568)
- 理论(16438)
- 体(16320)
- 机构
- 学院(370194)
- 大学(368161)
- 济(156493)
- 经济(153414)
- 管理(146163)
- 理学(127108)
- 研究(126417)
- 理学院(125760)
- 管理学(123796)
- 管理学院(123147)
- 中国(101995)
- 京(77271)
- 科学(75445)
- 农(72381)
- 财(68469)
- 所(62162)
- 中心(59398)
- 业大(57480)
- 研究所(56777)
- 农业(55463)
- 财经(55421)
- 江(51965)
- 经(50821)
- 北京(48665)
- 范(48414)
- 师范(48040)
- 经济学(47638)
- 院(44909)
- 经济学院(43099)
- 州(42591)
- 基金
- 项目(254708)
- 科学(201306)
- 研究(191041)
- 基金(186318)
- 家(161345)
- 国家(159952)
- 科学基金(137574)
- 社会(122790)
- 社会科(116124)
- 社会科学(116097)
- 基金项目(98729)
- 省(97712)
- 自然(86544)
- 教育(86013)
- 自然科(84529)
- 自然科学(84511)
- 自然科学基金(83000)
- 划(81589)
- 编号(78710)
- 资助(75564)
- 成果(63335)
- 部(57356)
- 重点(56541)
- 发(55480)
- 创(53121)
- 课题(52935)
- 国家社会(51222)
- 创新(49535)
- 教育部(49431)
- 人文(48581)
- 期刊
- 济(171508)
- 经济(171508)
- 研究(110017)
- 农(73324)
- 中国(71375)
- 学报(56632)
- 科学(53986)
- 农业(49857)
- 财(49420)
- 管理(48948)
- 融(45866)
- 金融(45866)
- 大学(44099)
- 学学(41774)
- 教育(38140)
- 业经(32135)
- 技术(29340)
- 经济研究(26820)
- 财经(26414)
- 业(23716)
- 问题(23103)
- 经(22671)
- 世界(18573)
- 版(18528)
- 理论(17636)
- 技术经济(17167)
- 图书(17132)
- 科技(17095)
- 贸(16926)
- 现代(16721)
共检索到544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再清 吴娇 陶冶
从金融总量、金融结构、金融效率和金融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6~2010年5年实际平均数据,从金融地理学角度运用因子分析法和模糊曲线法考察环境因子、文化因子、设施因子、科技因子、经济因子等金融地理因素对各省(区)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各影响因子中科技因子影响程度最大,经济、文化、基础设施、开放、劳动因子影响次之,聚集因子影响程度较小。因此,缩小农村金融省际差异,必须统筹各金融地理因素,尤其应注重农村科技、经济和文化对金融的提升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修华 关键 谷溪
基于渗透性、使用效用性、可负担性三个维度构建农村金融包容指数,本文对我国2006-2010年农村金融包容水平进行测算。分别从区域分布、时点状态、变动规律、维度贡献分析金融包容的省际差异;进而从需求引致、供给诱导、社会环境三个层面实证分析农村金融包容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包容水平分为低、中低、中度、高四大类型;观测区间内,农村金融包容平均水平在提升,但整体包容度仍偏低;维度贡献方面,使用效用性、可负担性维度提升较大,渗透性维度提升不明显;影响因素层面,农村金融包容水平受需求方年龄结构、教育程度、手机覆盖率,供给方区位因素、交通便利度,及社会环境因素中城镇化率、财政支农支出等多重因素共...
关键词:
金融包容 农村金融 多维指数 影响因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宗义 袁亮 刘亦文
首先,在阐述金融排斥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省际差异研究的问题,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以往对农村金融排斥的研究多从定性角度进行理论阐述或者利用调查问卷进行理论总结。接着,选取1995~2009年的相关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29个省市区的农村金融排斥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我国各地区农村金融排斥的定量表示。最后,利用系统GMM方法建立了29个省市区农村金融排斥影响因素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指出前一期金融排斥水平、农村人口总数、农村教育水平、地区地理特征对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影响显著。
关键词:
金融排斥 二元经济结构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伍艳 余兼胜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导致各地区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出现较大差异。一方面,农村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供给的区域布局不均衡,东部发达地区金融供给相对充分、金融需求旺盛,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比高,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金融供给不足、金融需求萎缩;另一方面,农村企业、农户金融需求和农户融资方式表现出区域特征,发达地区体现为农村发展需求,以正规金融融资为主,而欠发达地区体现为农民生活需求,主要借助于民间借贷。为此,不同区域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构建相应的金融体系,并采取差别化的区域金融政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建
基于对国际文献和中国实际的了解和思考,从金融机构的空间结构、空间发展过程以及金融机构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金融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理论问题包括地理存在论、金融变化的区域经济影响观点、区域金融系统演化模式、金融地理的路径依赖、金融全球化与地方关系等;在此基础上,从环境对金融地理影响、全球化与区域金融系统、行政格局与金融体系、金融系统与区域发展、金融企业地理5方面提出中国金融地理研究的切入点。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郝亚明 张荣乐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得出农村金融体制低效的结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是一个多层次的局部市场构成的体系,局部市场有效供给主体不足是农村金融体制低效的原因,农村金融改革应着眼于有效供给主体的培育与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官兵
本文以公共选择视角来分析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历史和现实变迁。本文认为,农村金融制 度的决定和变迁是国家及其代理人、农户和其他城市利益集团之间利益互动的产物,其中国家的角色非常 重要。农户阶层对金融资源支配权的完整与否决定了农村金融制度未来变迁的效率。建立一种渐进市场化 的、综合配套的、符合农户利益的农村金融和经济制度安排,才是正确的政策设计。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制度变迁 公共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鲁靖 邓晶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金融扶持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效。由于农村金融机构没有能力有效调剂农村的资金造成农村金融的萎缩。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关键在于创造适合于农村金融市场的融资工具 ,进行金融创新。所以 ,将金融创新的原理运用于农村金融行为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农村金融市场 金融行为 金融创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向琳 郭斯华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方法(SFA)对中国各地区的农村金融效率作整体的评价和比较,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各地区农村金融效率投入的优化方法。分析表明,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具有明显差异,在加大农村金融投入的同时,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提高效率才是农村金融发展的重点。其中,中部与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效率存在一定的问题,效率提升存在较大的空间和潜力,加大农村金融法规建设和提高管理水平是中部与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重点。
关键词:
金融效率 农村金融 差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文启
本文以我国31个省份1978~2009年的相关宏观数据为考察对象,利用均值差异检验、泰尔指数等研究手段,实证考察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十分显著,且呈现出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金融发展的区域总体差异性主要来自区域内省份之间的差异,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相对较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冉光和 赵倩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函数分析方法,以省级区域为样本,测算并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效率及其空间差异。研究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效率总体水平不高,区域差异较为明显,东部地区的农村金融制度效率要高于中西部地区。人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村金融体系效率的作用大于人均农业贷款,但是人均财政支农表现为抑制农村金融制度效率的提高。最后,本文提出应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安排金融制度,防止农村金融资源的流失,明晰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逐步形成以政策性金融为主导、合作金融和商业金融为主体、民间金融为补充的金融组织体系,提高农村金融制度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制度效率 空间差异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史建平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在当前及其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都将处于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农村经济离不开金融支持。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以商业性、政策性与合作性金融机构为主导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格局已初步形成,但我们离一个规范、健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还相去甚远。已有的农村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官兵
金融发展理论的缺陷能够通过分工视角加以弥补。农村金融发展是农村经济分工的一个侧面,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二者相互决定、互为因果关系,并共同受产权等基本制度结构的决定。在一个产权得到有效界定和保护的社会里,交易效率会因此而提高,农村经济分工和农村金融分工都能得以深化,而农村经济又因一个更为高级的农村金融分工水平而受益。
关键词:
金融发展,农村金融 产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官兵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田力 胡改导 王东方
本文对中国农村金融融量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运用戈德史密斯理论描述和测算了中国农村金融的理论融量和实际融量,得出的结论是:在中国农村存在巨大的金融缺口,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这种缺口在中国农村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经济和体制根源。为此,提出了对中国农村经济和金融体制进行若干重大变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融量 金融缺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