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94)
2023(14874)
2022(12554)
2021(12030)
2020(9846)
2019(22996)
2018(22375)
2017(43195)
2016(22833)
2015(25806)
2014(25552)
2013(25296)
2012(23182)
2011(20944)
2010(20746)
2009(19440)
2008(18056)
2007(15381)
2006(13438)
2005(12037)
作者
(63295)
(52340)
(51903)
(49507)
(33394)
(24991)
(23655)
(20534)
(20045)
(18465)
(17839)
(17690)
(16494)
(16248)
(16239)
(16026)
(15493)
(15060)
(14927)
(14857)
(12937)
(12638)
(12442)
(11814)
(11666)
(11649)
(11472)
(11225)
(10456)
(10239)
学科
(93381)
经济(93271)
管理(64559)
(62239)
(52309)
企业(52309)
方法(42817)
数学(36819)
数学方法(36468)
中国(32121)
(27765)
金融(27764)
(25947)
银行(25915)
(25039)
(24328)
(23784)
业经(21351)
(19465)
(19298)
贸易(19281)
(19205)
(18850)
地方(18544)
理论(16624)
农业(16142)
(15808)
财务(15745)
财务管理(15720)
企业财务(14998)
机构
大学(324276)
学院(319955)
(136909)
经济(134221)
管理(128080)
理学(111487)
理学院(110283)
研究(109214)
管理学(108648)
管理学院(108081)
中国(88232)
(68950)
科学(64108)
(61579)
(53064)
财经(50445)
中心(50363)
研究所(48711)
(46169)
(45481)
北京(44194)
业大(43723)
经济学(43351)
(42701)
(41823)
师范(41510)
(39501)
经济学院(39170)
财经大学(38033)
(35854)
基金
项目(220471)
科学(174728)
研究(165024)
基金(162629)
(140534)
国家(139395)
科学基金(120297)
社会(106202)
社会科(100790)
社会科学(100767)
基金项目(85981)
(82256)
自然(75949)
教育(74668)
自然科(74192)
自然科学(74176)
自然科学基金(72866)
(69964)
资助(66774)
编号(66394)
成果(54229)
(50174)
重点(49008)
(47026)
(46210)
课题(45081)
国家社会(44574)
教育部(43830)
创新(43081)
人文(42473)
期刊
(142695)
经济(142695)
研究(98968)
中国(57642)
学报(46844)
管理(45732)
(44976)
科学(44939)
(41170)
(39718)
金融(39718)
大学(36232)
教育(34183)
学学(33922)
农业(28604)
技术(25247)
财经(24950)
经济研究(24223)
业经(21491)
(21430)
问题(18488)
理论(16439)
图书(15925)
(15769)
技术经济(14892)
(14852)
实践(14778)
(14778)
世界(14734)
科技(14386)
共检索到466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建  
基于对国际文献和中国实际的了解和思考,从金融机构的空间结构、空间发展过程以及金融机构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金融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理论问题包括地理存在论、金融变化的区域经济影响观点、区域金融系统演化模式、金融地理的路径依赖、金融全球化与地方关系等;在此基础上,从环境对金融地理影响、全球化与区域金融系统、行政格局与金融体系、金融系统与区域发展、金融企业地理5方面提出中国金融地理研究的切入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雪军,田霖  
金融地理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鉴于国内对该学科研究的薄弱状态,文章对金融地理学的学术渊源、最新研究现状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区域金融学与金融地理学的联系与区别,展望其应用前景,为金融学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全新的方法论和研究视角,并为其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彭宝玉  张博  孙威  
普惠金融对降低贫困和促进发展成果分享具有重要意义,是国际金融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论文基于2005—2021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3421篇核心期刊论文,利用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分析了中国普惠金融研究的基本特征和热点演化,结果表明:(1)学术成果经历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加速增长3个阶段,研究热点经由金融排斥、普惠金融到数字普惠金融的演化,其中农村、区域差异、空间格局及发展效应是各阶段的共同关注;(2)国内普惠金融研究具有学科交叉性、包容性、开放性,多学科的参与推动着普惠金融研究的蓬勃发展,在学科交叉融合过程中,不同学科又有各自的关注点;(3)基于金融地理学视角,提出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过程、地方普惠金融发展的文化经济因素与关系网络、普惠金融的发展效应、金融科技的空间性及其潜在影响等未来研究议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再清  吴娇  陶冶  
从金融总量、金融结构、金融效率和金融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6~2010年5年实际平均数据,从金融地理学角度运用因子分析法和模糊曲线法考察环境因子、文化因子、设施因子、科技因子、经济因子等金融地理因素对各省(区)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各影响因子中科技因子影响程度最大,经济、文化、基础设施、开放、劳动因子影响次之,聚集因子影响程度较小。因此,缩小农村金融省际差异,必须统筹各金融地理因素,尤其应注重农村科技、经济和文化对金融的提升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振发  徐梦冉  贺灿飞  潘峰华  
金融地理学作为经济地理学的重要分支领域,其研究成果对维护金融业稳定运行,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地理学视角,首先梳理了国际金融地理学发展历程与主要研究领域。根据特定时期内主流研究方法的差异性,可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萌芽、政治经济学主导和经济地理学文化转向影响三个阶段。借助文献计量分析,将国际金融地理学研究划分为以金融中心、金融主体的空间演化、金融网络与区域互动为主的经典研究领域,和以不同尺度金融化进程为主的新兴研究领域。随后总结了中国金融地理学研究进展。中国金融地理学虽起步较晚,研究广度与深度相比于国外仍有差距,但其区别于西方的制度背景为自身特异性的金融景观提供了多元化的解释。最后,结合国内外金融地理学的发展现状对该学科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建  李二玲  
文章评述了近年来西方农区地理学研究的新动向。在研究内容上,农业地理、农村社区和农户三个侧面均有一些新的特点。同时出现了社会文化视角、政治经济视角、全球化视角和农村管治等新的视角来审视农区问题。农区地理学在农业区位论、农区变化特点和行动者网络理论方面存在着较多争论。中国农区地理学应针对中国的特殊问题,在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观点等方面突出创新,从而为中国实际和国际相关理论做出贡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申悦  王德  
行为地理学围绕空间与行为间的关系这一学科核心,不断完善理论基础、深化研究方法、拓展研究议题,逐渐走向多元化和社会化,发展成为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其理论、方法以及相应的成果也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中。论文首先对行为地理学研究在理论、方法和应用方面的跨学科基础进行梳理,进而从城市规划与设计、移动性规划与管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与治理3个方面阐述行为地理学与不同学科相结合的应用,试图探讨行为主义思想对于地理学和相邻学科产生的影响,厘清围绕行为地理学开展应用研究的学科交叉脉络,进一步推进行为地理学的跨学科发展,探索未来的研究与应用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晓阳  蒙克  
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英美经济体的影响是深远的,反映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各个层面。相关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金融危机的爆发作出了解释。论文尝试从金融地理学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与全球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首先,研究考察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国际劳动力分工的形成,指出了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并描绘了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地理塑造的空间差异。对中国来说,全球金融危机是外部性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和消费收缩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出口,但危机并没有动摇中国的金融体系。其次,解释了为什么全球金融危机没有动摇中国的金融体系。制度的空间异质性、市场经济制度的多样性、政府积极的宏观调控和中国以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都是重要因素。第三,金融危机之后中西方金融地理学家对中国问题的兴趣逐渐增加,文章总结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在西方金融地理学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中国金融地理学的学科构建提出了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佳  金雪军  
本文从金融地理学视角出发,构建了研究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实证结论表明:经济地理因素中地理位置对区域非国有金融发展有显著影响;新经济地理因素中区域人力资本水平、信息化水平、历史经济基础等都对金融发展有显著正影响,而科技水平和交通运输条件影响不显著;经济政策对金融发展有差异化的区域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涛  丁文丽  李明  
国外对货币金融地理学的研究起步较早,而国内对货币金融地理学的研究起步较晚,这就决定了在研究中,国外货币金融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都相对丰富,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国内的研究相对而言厚度还不够,然而,也有自己鲜明的理论贡献。通过对国内外货币金融地理学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的梳理,可以明确货币金融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借鉴,为国家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包容性发展战略等提供智力支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潘峰华  曾贝妮  
经济全球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发展的特征,而金融国际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离岸金融中心是在金融国际化和金融创新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促进资本流动与新兴金融市场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离岸金融中心独特的地理分布及其在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离岸金融中心也开始受到地理学的关注。论文在对离岸金融中心的相关概念和发展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系统回顾了离岸金融中心的地理学文献,从离岸金融中心产生的区位条件、离岸金融中心对全球和区域产生的影响、离岸金融中心与全球金融体系的互动关系、中国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最后进行总结与评述,并对中国未来如何从地理学视角研究离岸金融中心给予展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潘峰华  徐晓红  夏亚博  赖志勇  
在过去的30多年间,随着经济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的逐渐扩展和深化,国外金融地理学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2007年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是国外金融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转折点,金融地理学由此开始进入繁荣发展阶段。本文全面搜集了1980-2013年5月发表于13种国际权威地理学期刊的金融地理文献,共计245篇。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将国外金融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议题总结为:金融中心的区位及影响因素、银行的空间分布及区域影响、金融排除、证券市场的空间变化、养老金的区域差异、风险投资的空间集聚及投资空间邻近性、金融化和金融危机等方面,重点阐述这些议题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国外金融地理学研究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独特国情、国际资本市场的复杂性等方面展望了中国金融地理学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武巍,刘卫东,刘毅  
金融地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已受到越来越多地理学者的重视。本文试图总结国外学者在金融地理学领域的研究进展,阐述其当前主要研究议题,提出对我国金融地理研究的启示。国外金融地理学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理学家开始关注金融机构在引导特定地区资本流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80年代,学者们转向研究金融在西方社会中的角色、特定金融制度的空间组织与运作、金融中心的发展、金融流动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等;90年代以来,金融地理研究中出现了三个贯穿、且相互增强的研究对象,即解除管制、技术创新及全球化,相关研究中出现了文化制度转向。当前主要研究议题包括: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及萎缩;金融排除及其带来的地方货币系统的研究;货币地理学研究等。根据国外的研究进展及经验,我国可以在金融服务网络的空间格局、货币流地域差异、金融排除及其相关的社会问题等方面展开研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枭吟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主要包括核心—边缘模型、城市演化模型和集聚与贸易模型,并且已发展成为均衡框架中解释经济地理驱动力量的重要理论之一。文章认为,新经济地理模型的局限性是过分依赖于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垄断竞争、替代弹性效用函数和冰山运输成本等假设条件,大量运用抽象数学模型,缺乏实证检验。随着空间经济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理论与实证方面的研究会不断取得新进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