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72)
- 2023(15150)
- 2022(12868)
- 2021(12138)
- 2020(9988)
- 2019(22607)
- 2018(22181)
- 2017(42859)
- 2016(22721)
- 2015(25323)
- 2014(24642)
- 2013(24123)
- 2012(21849)
- 2011(19574)
- 2010(19650)
- 2009(18263)
- 2008(16668)
- 2007(14453)
- 2006(12512)
- 2005(10808)
- 学科
- 济(87415)
- 经济(87327)
- 管理(68900)
- 业(66806)
- 企(57595)
- 企业(57595)
- 方法(37882)
- 数学(32328)
- 数学方法(31980)
- 中国(29029)
- 融(26996)
- 金融(26994)
- 银(25348)
- 银行(25311)
- 行(24430)
- 财(23320)
- 地方(22618)
- 农(22550)
- 业经(21479)
- 技术(19674)
- 制(18297)
- 学(17724)
- 理论(16257)
- 农业(15731)
- 务(15695)
- 财务(15634)
- 财务管理(15610)
- 贸(15062)
- 贸易(15046)
- 企业财务(14873)
- 机构
- 大学(307183)
- 学院(307097)
- 管理(125919)
- 济(122439)
- 经济(119774)
- 理学(109678)
- 理学院(108495)
- 管理学(106833)
- 管理学院(106266)
- 研究(99261)
- 中国(79140)
- 京(64247)
- 科学(60305)
- 财(56016)
- 所(47527)
- 中心(47033)
- 财经(45478)
- 研究所(43501)
- 江(43455)
- 农(43281)
- 业大(43077)
- 经(41411)
- 范(40691)
- 师范(40367)
- 北京(40366)
- 经济学(37014)
- 院(36776)
- 州(36484)
- 财经大学(34170)
- 农业(33587)
- 基金
- 项目(216500)
- 科学(172034)
- 研究(162543)
- 基金(157139)
- 家(135396)
- 国家(134220)
- 科学基金(116972)
- 社会(103286)
- 社会科(97980)
- 社会科学(97957)
- 省(85626)
- 基金项目(84149)
- 自然(74634)
- 教育(73916)
- 自然科(72914)
- 自然科学(72901)
- 自然科学基金(71590)
- 划(71199)
- 编号(66565)
- 资助(62643)
- 成果(53140)
- 创(49279)
- 重点(48196)
- 部(47214)
- 发(47021)
- 课题(45406)
- 创新(45272)
- 国家社会(42307)
- 项目编号(41689)
- 教育部(41059)
- 期刊
- 济(129443)
- 经济(129443)
- 研究(90925)
- 中国(58382)
- 管理(46077)
- 学报(44234)
- 科学(42291)
- 财(41254)
- 农(38841)
- 融(38230)
- 金融(38230)
- 教育(36673)
- 大学(34068)
- 学学(31923)
- 农业(26761)
- 技术(26483)
- 业经(21982)
- 财经(21446)
- 经济研究(20890)
- 经(18306)
- 科技(16548)
- 问题(16099)
- 图书(16095)
- 理论(15769)
- 技术经济(14904)
- 实践(14585)
- 践(14585)
- 现代(14025)
- 商业(13834)
- 业(13658)
共检索到444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凤超
金融地域运动理论的提出,是解释和解决金融区域一体化问题的必然要求。文章借鉴经济地域运动理论模式,从金融的基本“资源”属性着手,通过评价金融学、地理学关于“金融与地理”主题的相关成果,尝试挖掘金融的“地域性”和“运动性”,从而坚定了地域运动是金融的内在属性之一。在研究过程中,初步界定和归纳出金融地域运动的一般概念和内涵,积极探讨金融地域运动的生成机理。指出金融(帕雷托)效率是引导金融地域运动的决定性动因,为追求金融整体效用的最大化,各金融要素流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地域运动。通过阐述,试图为金融地域运动理论体系的构建解决基础性、核心性问题。
关键词:
金融资源 金融地域运动 生成机理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裘晓飞
收入代际传递会使子辈在一定程度上继承父辈的收入和财富水平,从而引致财富和贫困的代际传递。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收入代际传递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杭州市作为典型案例城市调查样本,进行子辈、父辈收入的双对数回归分析,证实浙江存在收入代际传递的现象。以此为切入点,从家庭财富代际倾向传递、贫困代际化倾向、收入代际传递的人力资本因素和城乡差异四个角度对浙江区域金融创新的方向和内容进行了探讨,提出构建"一体三极"的浙江区域金融创新体系,以期为完善浙江省区域金融服务体系和功能提供一些有益的视角。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承杰 王春梅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而地方高校办学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需要地方高校立足地方特点,将地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办学实践,在办学理念、学科专业建设、思政教育、科学研究等关键环节形成新机制,体现地方特色,实现特色发展。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地方高校 办学特色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周冬华 万贻健
数字经济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已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文本分析法构建数字化转型指标,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跨地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升异地子公司自主创新水平,推动企业跨地域发展,该结论经过平行趋势和安慰剂检验、替换数字化转型和跨地域创新指标、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促进知识流动、提高信息透明度,从而提升企业跨地域创新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有利的外部环境是提高数字化转型成效的关键;同时,数字化转型有助于突破战略距离,提升欠发达地区子公司的自主创新水平,优化创新结构、实现创新的“增量提质”。此外,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跨地域创新的促进作用能进一步提升异地子公司运营效率和经营绩效。本文研究有助于揭示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内在机制,并为推动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提供重要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新发展理念,要求金融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支持区域改革开放创新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维仁
近年来,吉林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改革开放,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业整体实力稳步提升,地方金融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金融生态环境继续优化,为物联网创新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以下简称长春中支)贯彻落实国家金融科技相关政策,在物联网应用方面加强顶层政策引导,指导金融业探索物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应用,总结提炼可复制、能推广的典型案例,进一步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创新应用 物联网
[期刊] 征信
[作者]
余得生 杨礼华
随着数字经济的加速发展,数字金融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选取2011—2018年A股市场上污染性较大行业的微观层面数据以及省际面板数据,研究数字金融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在区域异质性方面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金融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存在着显著而稳定的正向关系;第二,区域与企业性质的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效果最好的是东部地区,其次为中部,最后为西部,数字金融对国有企业绿色创新的助推效果明显高于非国有企业;第三,数字金融主要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难度来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从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提高企业创新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企业绿色创新 区域异质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祝佳
基于不同金融产业视角,以2003-2012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四阶三角剖分权重矩阵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创新驱动与金融支持的区域协同发展情况。研究发现,中国技术创新与金融支持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互动效应,但中国创新驱动与金融支持的区域协同发展程度较低,且不同金融产业支持与创新驱动的协同程度存在差异。此外,创新驱动与金融支持的区域协同发展程度还会受到研发投入、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但并不显著。因此,为了促进金融支持与创新驱动的区域协同发展作用,中国应加快金融新业态发展,促进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为技术创新提供多样化直接融资渠道;促进产学研合作,大力扶持科技含量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采取适当的外资政策,引导外资进入高技术产业;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万众创新。
关键词:
金融支持 创新驱动 协同发展 空间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书华 姚璐
从金融地理学视角出发,研究金融供给的空间结构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金融发展和省域中心金融发展可以提升所在城市的创新能力,并且省域中心金融发展对邻近城市的创新能力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传导机制进行检验,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在地方金融发展以及省域中心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的作用。并且在异质性检验中发现,地方金融发展和省域中心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城市之间的表现不同。进一步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地方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地方金融发展可以提升邻近城市的创新能力,并且西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最明显。研究结论为理解金融供给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从空间结构上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中国进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见解。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华海岭 吴和成
利用2000—2007年数据,对我国地域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运用改进的DEA模型,对我国30个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投入效率进行测度,并基于测度结果,对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投入资源利用率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基于DEA的地域分类。结果显示,我国有80%的地区其创新资源未能得到有效配置,且创新资源的利用率普遍较低。基于定量分析结果,给出了提高地域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俊
以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因数据缺失,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相关面板数据为基础,基于空间异质性假设引入空间计量模型,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影响效果及其分维度、分区域异质性特征展开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创新能力和数字普惠金融均呈现出空间正相关性;进一步实证发现,增加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确实可以强化本区域创新能力,但对邻近区域创新能力会产生抑制或冲击的空间溢出效应,该结论在东中西部地区均显著成立,其中在西部地区该“虹吸效应”更为突出。同时,分维度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均能有效促进本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但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此外,基于非线性假设建立的门槛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随着自身发展程度、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而增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荣婷婷 赵峥
科技与金融结合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构建区域创新效率的金融支持指标体系,以全国30个省区的数据为样本,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省区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在控制金融支持因素的基础上考察了创新效率的省际差异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区域创新效率 金融支持 三阶段DEA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千慧雄
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技术创新存在着主体功能和攫取两个方向的双重作用。主体功能作用通过甄别机制、监督机制、风险分散机制、人力资本积累机制等促进技术创新;攫取则是金融部门瓜分实体经济发展成果的过程,这对技术创新将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文章通过对中国省域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金融资源动员能力和配置能力主要体现了金融的主体功能能力,金融机构的微观盈利能力则体现了金融部门的攫取能力;金融资源动员能力的提高会增强金融系统对高风险创新活动的包容性,金融机构攫取能力的提高对低端创新活动的抑制作用更显著,金融资源配置能力的提高则会使金融系统倾向于支持低风险技术创新。另外,东部地区虽然有充足的金融资源,但金融部门市场势力也更强大,对实体经济的攫取能力也更强;中西部地区则由于金融资源稀缺,金融基础设施薄弱,金融主体功能能力仍处在边际报酬递增的阶段。因此,中西部地区的金融体系建设应着重金融基础设施投资,提高金融系统的主体功能能力;东部地区则应强调市场改革,适当削弱金融机构的市场势力,抑制其攫取能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景朝阳 孙晓婷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三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立足于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现状,从三地资源差异、合作意识、支持力度等方面分析金融支持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探讨长三角、珠三角和台湾地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经验,以及从政策法规、金融支持机构、风险投资方面对比分析美国、德国、日本和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京津冀三地金融应从加强区域顶层设计、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强化京津冀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的匹配与互动、构建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双中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金融支持 科技创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谢巧燕 王昱崴
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金融发展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实现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且金融行业发展相比金融规模扩张、金融效率提高更有利于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金融发展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主要体现在对区域增量型创新能力的影响,而金融规模扩张和金融行业发展分别倾向于促进区域增量型和激进型创新能力提升。从机制分析来看,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和降低产业结构扭曲程度是强化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前者主要通过金融规模扩张和金融行业发展来实现,后者则主要表现为整体金融发展与金融规模扩张通过降低第三产业结构扭曲程度、金融行业发展通过降低整体产业结构扭曲程度来实现。研究拓展了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作用的认识,为更好地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