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63)
2023(4036)
2022(3229)
2021(2948)
2020(2439)
2019(5396)
2018(4989)
2017(9181)
2016(5005)
2015(5751)
2014(5533)
2013(5149)
2012(4647)
2011(4120)
2010(4588)
2009(4452)
2008(3370)
2007(3026)
2006(2818)
2005(2662)
作者
(12382)
(10169)
(10019)
(9770)
(6398)
(4855)
(4675)
(4085)
(3776)
(3691)
(3455)
(3417)
(3266)
(3259)
(3184)
(3173)
(3083)
(2933)
(2881)
(2877)
(2707)
(2533)
(2423)
(2397)
(2326)
(2322)
(2252)
(2233)
(2127)
(2125)
学科
(24032)
金融(24032)
(20790)
银行(20782)
(20304)
中国(14199)
(14104)
经济(14093)
(13621)
管理(11607)
(11377)
企业(11377)
中国金融(10811)
(7174)
(6722)
理论(6254)
地方(5839)
(5393)
财务(5380)
财务管理(5375)
企业财务(5222)
(4901)
教学(4821)
业经(4692)
方法(4667)
事业(4290)
数学(4263)
教育(4255)
数学方法(4205)
(4182)
机构
学院(61123)
大学(58367)
(24849)
经济(24157)
中国(22109)
研究(19792)
管理(19250)
理学(15814)
理学院(15661)
管理学(15361)
管理学院(15260)
(13924)
银行(13483)
(13462)
(13128)
金融(12880)
(12665)
(11747)
中心(11673)
财经(10532)
人民(10361)
科学(9840)
(9767)
(9536)
国人(9513)
中国人(9464)
(9379)
中国人民(9360)
(9005)
经济学(8909)
基金
项目(37929)
研究(31889)
科学(28871)
基金(24747)
(20358)
国家(20118)
社会(18784)
社会科(17875)
社会科学(17870)
科学基金(17251)
(17001)
教育(16310)
编号(14288)
(13330)
基金项目(12726)
成果(11951)
课题(10917)
资助(10568)
(10071)
(9674)
自然(9315)
(9292)
重点(9215)
自然科(9131)
自然科学(9130)
(9052)
(9046)
自然科学基金(8967)
项目编号(8822)
创新(8571)
期刊
(25557)
经济(25557)
(24585)
金融(24585)
研究(21263)
中国(17494)
教育(14088)
(10558)
(8820)
学报(7626)
管理(7274)
技术(6612)
大学(6320)
科学(6199)
学学(5850)
财经(5585)
职业(5423)
农业(5133)
(4759)
中国金融(4510)
经济研究(4252)
业经(3851)
理论(3687)
技术教育(3530)
职业技术(3530)
职业技术教育(3530)
(3387)
论坛(3387)
实践(3364)
(3364)
共检索到1049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骏  
中国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做得很成功的。我们应该在总结中国经验的基础上建立金融理论体系在总结中国经验的基础上建立金融理论体系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理论根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的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49年中国国民收入为358亿元人民币,人均70元。其中:农业245亿元,占68.4%;工业45亿元,占12.6%;建筑业1亿元,占0.28%;运输业12亿元,占3.4%;商业55亿元,占15.4%。经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晓求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金融人才培养对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金融业能有今天,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金融大国,与改革开放近40年来金融人才的培养密不可分。但是,如果我们站在一个更远的将来,站在金融强国的角度,用引领世界金融发展趋势的标准看,中国金融人才的培养之路还很漫长,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很多的观念和认识需要深化,很多体制约束需要改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晓求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金融人才培养对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金融业能有今天,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金融大国,与改革开放近40年来金融人才的培养密不可分。但是,如果我们站在一个更远的将来,站在金融强国的角度,用引领世界金融发展趋势的标准看,中国金融人才的培养之路还很漫长,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很多的观念和认识需要深化,很多体制约束需要改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晓球  
金融人才培养也有一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要推进金融人才的供给侧改革,就必须了解中国金融未来的变化金融人才培养是要符合中国金融变革要求的。中国经济正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重点推动了经济上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核心的是存量改革,重点是存量的结构性调整,提高供给的有效性和效率。实际上,金融人才培养也有一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要推进金融人才的供给侧改革,就必须了解中国金融未来的变化,这个变化对金融人才培养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殷孟波  徐加根  
企业文化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内在品格和人文精神 ,反映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追求、经营理念、行为规范和共同信念。金融企业作为整个社会信用关系的纽带 ,在高负债条件下经营运作虚拟金融商品 ,金融企业文化的最大特质在于金融人才资源的重要性 ,创新型金融人才是金融企业精神的人格化体现。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 ,必须深化教学改革 ,形成有效的创新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机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方娇  
本文结合科技与金融融合的趋势,重塑了金融学教学的基础,对金融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宪  熊亮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市场运转的血液,是经济创新的命脉。金融发展过程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金融业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为整个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证。总体上看,中国金融人才队伍的发展跟上了金融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曾康霖  
本文为曾康霖教授2013年3月在第三届中国金融教育论坛上所作的主题发言。虽已过去近十年时间,但今日读来仍受益匪浅。2021年12月1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办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出中国特色。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个关键,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布局,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深化科教融合育人,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在此,我们重温根据曾康霖教授的发言稿整理发表的"金融人才培养的探索"一文,共享曾教授当时对相关问题的前瞻性思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东荣  
大数据正在开启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将在经济社会、政治军事、医疗卫生、科学研究等领域引起重大变革,其影响力也已经全面渗入金融业,推动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等新的金融业态不断涌现,传统金融正向信息化金融快步迈进。如何主动应对大数据时代信息化金融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与时俱进、面向未来地推动金融教育和金融人才培养,是当前金融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晓灵  
世界经济进入深刻变革时代2011年是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面临多重挑战和不确定性的一年,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进入了一个需要深刻变革的时代。先来看1949年以来的世界贸易格局。如果每十年为一个板块,前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向东  
大学中的学科承担着培养人才的职能 ,办学者必须有意识地强化本科教育与学科建设的联系。专业不是某一级学科 ,而是处在学科体系与社会职业需求的交叉点上。从认识上理清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 ,有助于研究和回答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中的一些现实问题。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志勇  
跨国经营与人才培养刘志勇(首钢研究与开发公司)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巾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日益增强,企业国际化势在必行。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跨出国门,走向世界。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将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进行国际化生产与经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邵龙宝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基础扎实、基本技能功底过硬,善于整合和创新知识;善于开发自己的潜能,在科技研究时予以人文关怀。培养这种高素质人才必须确立以下观念:1.全面发展的人才观;2.个性鲜明的教育目标观;3.因人施教的教学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眭依凡  
大学的理想主义是大学对自身使命、责任、目标和操守所持有的一种价值追求和精神境界,崇真、求美、向善、务实是其本质。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的基本价值和主体职能,是大学的立身之本,是大学存在与发展的基本逻辑。大学的理想主义有利于培养和形成大学生坚定的科学信仰、高雅的文化修养、高尚的道德操守和高度的责任担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