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84)
2023(9738)
2022(8058)
2021(7385)
2020(6204)
2019(13921)
2018(13569)
2017(27107)
2016(14316)
2015(15617)
2014(15419)
2013(15173)
2012(14223)
2011(12793)
2010(13171)
2009(13151)
2008(12389)
2007(11352)
2006(10110)
2005(9589)
作者
(38880)
(32621)
(32210)
(31141)
(20641)
(15592)
(14709)
(12441)
(12256)
(11715)
(11058)
(10979)
(10526)
(10399)
(10311)
(10165)
(9619)
(9603)
(9434)
(9238)
(8386)
(7920)
(7688)
(7491)
(7404)
(7363)
(7348)
(7191)
(6610)
(6382)
学科
(55027)
经济(54935)
管理(46392)
(43044)
(37580)
企业(37580)
(27963)
金融(27961)
(25423)
银行(25409)
(24527)
方法(23573)
中国(21353)
(20971)
数学(20764)
数学方法(20513)
(19996)
(14139)
(13636)
财务(13602)
财务管理(13575)
业经(13392)
(13055)
企业财务(12971)
(12066)
贸易(12052)
(11856)
体制(11298)
中国金融(11277)
地方(10471)
机构
大学(199147)
学院(198046)
(88507)
经济(86651)
管理(73188)
研究(64854)
中国(62160)
理学(61917)
理学院(61340)
管理学(60314)
管理学院(59966)
(48022)
(40333)
财经(37150)
科学(34680)
中心(33647)
(33640)
(31782)
(30766)
经济学(30176)
(29678)
(28181)
研究所(28033)
财经大学(27921)
经济学院(27344)
银行(27237)
(27006)
金融(26588)
(25550)
北京(25283)
基金
项目(124670)
科学(99269)
基金(93471)
研究(92453)
(79683)
国家(79024)
科学基金(68981)
社会(62146)
社会科(59229)
社会科学(59218)
基金项目(48249)
(47382)
教育(42579)
自然(42352)
自然科(41458)
自然科学(41449)
自然科学基金(40738)
资助(39250)
(39191)
编号(36170)
成果(30544)
(29534)
(28832)
重点(27941)
国家社会(26820)
(26612)
教育部(25816)
(25605)
(25222)
创新(25055)
期刊
(97108)
经济(97108)
研究(66388)
(46619)
金融(46619)
中国(42493)
(39416)
管理(29171)
学报(28335)
(28031)
科学(25680)
大学(22830)
学学(21746)
财经(20054)
教育(17698)
(17150)
农业(16518)
经济研究(16301)
技术(15491)
业经(13995)
问题(12294)
理论(11653)
(11250)
国际(10756)
实践(10333)
(10333)
财会(9381)
(9025)
技术经济(9019)
统计(8881)
共检索到319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卫江  谢冰  
“信贷渠道”模型明确地考虑了融资条件的变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这个模型为分析和模拟中央银行的货币稳定性与金融稳定性两大目标之间潜在的相互作用与反馈作用 ,提供了一个有用的理论框架。该模型特别提出 ,一段时期内借贷双方的融资位置的大幅波动 (金融稳定性 ) ,能影响官方利率的变动从而影响支出与通货膨胀 (货币稳定性 )。基于 BGG模型的研究工作 ,本文就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不佳的事实从信贷渠道效应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海鸥  虞伟荣  
现代西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理论指出 ,信息不对称和金融加速器效应是阻碍信贷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 ,这种情况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我国尤为突出。文章介绍和分析了这两个理论的基本框架和有关概念 ,以及它们在我国的表现形式和影响 ,证明信贷传导不畅是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偏低的重要原因 ,提高货币政策的效果主要在于疏通信贷渠道中存在的货币政策传导障碍。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李琼  王志伟  
对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实证分析得出:货币供给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代理变量具有较大的内生性;但是信贷配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还是货币渠道进行的,信贷渠道还不是货币政策传到的主渠道。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战明华  张成瑞  沈娟  
本文聚焦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如何影响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机理与传导效果问题。论文利用一个包括企业、家庭和银行的最优决策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影响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微观机理。研究主要得到如下结论:一是总体上互联网金融主要是通过降低金融市场的摩擦来弱化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二是微观机理上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影响,是通过影响银行负债结构、证券市场流动性和企业融资结构实现的。三是实证结果主要支持银行负债结构效应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产生了显著影响。因参与证券市场规模不大以及金融资源错配与融资结构优化效应的彼此抵消,其他效应的影响不大。研究的政策含义是,货币政策的调整应当具有对金融市场结构的敏感性,而在考虑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方面,应着重关注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鲶鱼效应",而非互联网金融本身的直接影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汪恒  
由于缺乏有效的分析手段,目前国内外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心信贷渠道的实证分析没有明确结论,本文尝试使用Driscoll(2003)的基本思想,使用一个分省的宏观模型,以上海市为例,实证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信贷渠道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兵  
货币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之一,其作用发挥关键在于传导。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人们将越来越多地参与金融市场并对货币政策冲击作出反应。文章分析了数字金融视角下的货币政策传导的渠道效应差异,并选取2011—2021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的传导效果影响;进一步在稳健性检验中使用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畅通了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传导效果,有助于企业资本成本的降低;同时弱化了货币政策银行信贷的传导效果,减少了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琪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畅通,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也同时会影响总需求的各个方面,进而影响经济波动。本文在分析和评述货币政策如何通过信贷渠道影响总需求的国内外文献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炘  张哲  
衍生产品是20世纪后期最重大的金融创新,衍生产品惊人的增长速度和OTC市场上有限的透明度引起了其在现代金融市场上作用的热烈讨论。其对金融市场和货币传导机制必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重点探讨分析了这一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荆松  李映妮  罗振  苑小娟  
文章运用贝叶斯方法去估计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即用BVAR模型去探究金融脱媒对不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得到结论:金融脱媒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利率渠道,并弱化了信贷渠道,却强化了资产价格渠道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荆松  李映妮  罗振  苑小娟  
文章运用贝叶斯方法去估计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即用BVAR模型去探究金融脱媒对不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得到结论:金融脱媒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利率渠道,并弱化了信贷渠道,却强化了资产价格渠道的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樊明太  
本文在简要考察中国金融结构转型中货币政策机制 ,包括货币政策的工具、效率前沿和规则及相应的货币传导机制变迁轨迹的基础上 ,根据结构分割点原则 ,实证检验、估计和分析了金融结构变迁对货币政策的适用工具和反应函数的影响 ,以及对货币传导的利率机制 ,即由政策利率到市场利率、并进而到通胀率 -产出波动前沿的影响。基本的结论是 ,金融结构变迁深刻地影响着货币传导机制的性质和作用程度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钱雪松  
本文构造了一个资本市场一般均衡模型,其中,银行股权资本是否充裕影响了银行信贷决策。分析表明,银行业结构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施加了作用:如果银行业由几家银行垄断,银行信贷对货币政策的反应不连续。分析强调,垄断银行业结构、公司债市场不发达是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从改变银行业垄断性市场结构、发展公司债市场两方面着手,完善货币传导机制的微观基础,这样才能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建平  范致镇  曹祯庭  吴清  
研究货币政策向制造业传导具有一定探索性。构建SVAR模型并实证后发现:(1)制造业价格水平、不良贷款状况及资产价格水平等因素会影响商业银行对制造业的信贷配置,从而影响货币政策对制造业的传导效果;(2)近年来,由于制造业中通货紧缩现象严重、不良贷款率持续攀高等原因,制造业中存在"债务-通货紧缩"陷阱和"不良贷款-信贷紧缩"陷阱;(3)我国资产价格膨胀吸引信贷资金从制造业流向股市或楼市,导致扩张性货币政策向制造业传导梗阻。政策建议是,强化货币政策与监管、产业政策间协同,运用结构型货币政策工具和差异化信贷工具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建平  范致镇  曹祯庭  吴清  
研究货币政策向制造业传导具有一定探索性。构建SVAR模型并实证后发现:(1)制造业价格水平、不良贷款状况及资产价格水平等因素会影响商业银行对制造业的信贷配置,从而影响货币政策对制造业的传导效果;(2)近年来,由于制造业中通货紧缩现象严重、不良贷款率持续攀高等原因,制造业中存在"债务-通货紧缩"陷阱和"不良贷款-信贷紧缩"陷阱;(3)我国资产价格膨胀吸引信贷资金从制造业流向股市或楼市,导致扩张性货币政策向制造业传导梗阻。政策建议是,强化货币政策与监管、产业政策间协同,运用结构型货币政策工具和差异化信贷工具对制造业实施精准调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