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29)
- 2023(14177)
- 2022(11856)
- 2021(10758)
- 2020(8885)
- 2019(19634)
- 2018(19018)
- 2017(36430)
- 2016(19147)
- 2015(21091)
- 2014(20719)
- 2013(20006)
- 2012(18586)
- 2011(16902)
- 2010(17223)
- 2009(16524)
- 2008(15444)
- 2007(13797)
- 2006(12724)
- 2005(11577)
- 学科
- 济(91097)
- 经济(91024)
- 管理(57407)
- 业(53189)
- 企(44686)
- 企业(44686)
- 方法(29986)
- 中国(28337)
- 融(27722)
- 金融(27721)
- 数学(26145)
- 银(25967)
- 银行(25936)
- 数学方法(25809)
- 行(25079)
- 财(24852)
- 地方(23588)
- 农(21503)
- 制(19713)
- 业经(19399)
- 学(17016)
- 务(16185)
- 财务(16145)
- 财务管理(16114)
- 企业财务(15367)
- 贸(14942)
- 贸易(14926)
- 农业(14582)
- 易(14469)
- 地方经济(13870)
- 机构
- 学院(269247)
- 大学(265006)
- 济(121614)
- 经济(119124)
- 管理(98024)
- 研究(95954)
- 理学(83061)
- 理学院(82207)
- 管理学(80804)
- 管理学院(80336)
- 中国(79621)
- 财(58726)
- 科学(54845)
- 京(54485)
- 所(48256)
- 中心(45474)
- 财经(45453)
- 农(43488)
- 研究所(43228)
- 江(41780)
- 经(41191)
- 经济学(39168)
- 业大(36218)
- 经济学院(34942)
- 院(34520)
- 北京(34336)
- 农业(34061)
- 财经大学(33729)
- 州(33458)
- 范(32935)
- 基金
- 项目(171716)
- 科学(135321)
- 研究(126859)
- 基金(124554)
- 家(108317)
- 国家(107407)
- 科学基金(91956)
- 社会(82690)
- 社会科(78548)
- 社会科学(78531)
- 省(67939)
- 基金项目(63693)
- 教育(57496)
- 自然(57398)
- 划(56199)
- 自然科(56111)
- 自然科学(56093)
- 自然科学基金(55066)
- 资助(51897)
- 编号(50726)
- 成果(42112)
- 重点(39465)
- 发(39116)
- 部(37608)
- 创(36214)
- 课题(36184)
- 国家社会(34622)
- 创新(33915)
- 性(33275)
- 科研(32658)
- 期刊
- 济(143611)
- 经济(143611)
- 研究(87239)
- 中国(54914)
- 财(46206)
- 融(42702)
- 金融(42702)
- 农(40499)
- 管理(39279)
- 学报(39243)
- 科学(36324)
- 大学(30232)
- 学学(28918)
- 农业(26612)
- 教育(25428)
- 经济研究(25248)
- 财经(23490)
- 技术(22626)
- 业经(21921)
- 经(20377)
- 问题(17390)
- 贸(14848)
- 国际(13871)
- 技术经济(13864)
- 业(13175)
- 世界(13071)
- 统计(12913)
- 理论(12537)
- 现代(12289)
- 商业(12153)
共检索到427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金全 王梓任 陈润东
本文运用门限向量自回归随机波动率(SV-TVAR)模型研究金融周期视角下不确定性冲击对我国经济的非线性影响,并测度了不同金融周期阶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效果。研究发现,无论是金融紧缩时期还是金融扩张时期,不确定性冲击都具有产出紧缩、通货紧缩和金融紧缩的多重效应;但在金融紧缩时期,不确定性冲击的负面影响更大更持久。我国经济政策应对不确定性冲击的反应是“逆周期”和扩张性的。进一步的政策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紧缩时期的财政政策对熨平不确定性冲击和稳定经济增长的效果远远高于金融扩张时期,也高于同时期的“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比不同金融周期阶段“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发现“数量型”货币政策在熨平不确定性冲击方面效果更好,而“价格型”货币政策则在稳定经济增长方面效果明显。因此,要充分重视财政政策在熨平不确定性冲击和稳定经济增长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加强“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在不同调控维度上的优势互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倩 史桂芬
文章将时变溢出指数和复杂网络相结合,从外部冲击视角构建金融市场的波动溢出关联网络,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冲击下金融风险跨市场传染的路径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我国EPU与金融系统之间存在联动效应,并在风险跨市场传染路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金融系统中货币市场对其他市场的溢出效应最大,是金融网络的风险中心。分样本研究发现,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EPU与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性增强,风险的跨市场传染效应加重,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是风险的输出者,资本市场是风险的承担者。“8·11”汇改后,外汇市场受其他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增大,风险在市场间的传染不再是单向渠道,而是循环式的互动关系,金融风险传染特征呈现跨市场的风险共振。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科 郭亚飞 田凤平
本文基于8个维度的48个基础经济金融变量,运用TVP-FAVAR模型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度量指标,采用广义方差分解法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溢出指数,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冲击下全球16个主要国家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和风险溢出状况展开研究,并运用TVP-VAR模型从金融市场和经济基本面两个层面检验EPU冲击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跨市场传染机制。研究发现:系统性金融风险与EPU之间存在双向非对称溢出效应,并以EPU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冲击为主,发展中国家系统性金融风险对EPU冲击的反应速度更快、程度更大;EPU冲击下,发达国家是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溢出方,发展中国家则是主要的风险接受者,并且这一现象随着全球EPU水平的提升而更加显著;各金融子市场和经济部门受EPU直接冲击的时间和程度存在差异,相互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使得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进一步攀升;全球EPU对我国EPU的显著冲击更使得国内经济金融市场受到直接和间接的双重影响,风险净溢入水平也远远大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本研究对于应对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郑忠华 李清彬
本文借鉴Baker等人开发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指数(EPU),构建TVAR、MSVAR模型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主要经济变量的冲击。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变量产生明显冲击,且以2008年为分界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宏观经济主要变量的冲击发生了显著变化。2008年之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增速产生正向刺激作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乐观预期;2008年之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增速产生明显抑制作用,更多显示出审慎预期。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经济冲击视角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出现由乐观到审慎的系统性变化。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不同反应在实体经济、信贷增速和货币领域中的差距尤为明显,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因素在更大程度通过影响中长期贷款传导至经济波动,而对短期信贷则无明显影响。相应的政策启示是,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并强化预期管理,引导改革和政策发挥积极正向作用,更好利用长期信贷政策来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关键词:
经济政策 不确定性 信贷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立东 程小可 姚立杰
宏观经济环境及产业特征是影响微观企业财务政策的重要因素。基于我国特殊制度情境,笔者探讨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行业周期性对企业现金持有动态调整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大,企业现金调整速度越快,且这种效应在不同产权性质、投资水平、经营现金流及偿债水平的企业中具有显著差异。进一步,与宏观经济波动紧密相关的周期性行业企业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大时的现金调整速度明显快于非周期性行业企业;深入细分行业特征后发现,在行业周期性与行业竞争度组成的象限中,周期性且竞争激烈行业的企业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大时表现出了最快的现金调整速度,其平均调整半周期为0.957年。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宗新 林弘毅 李欣越
金融市场间流动性出现高协同运动是发生危机传染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此,针对流动性动态联动效应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基于中国金融市场数据测算了2003-2018年间我国股市、债市流动性,并对Colacito等(2011)的混频数据抽样动态条件相关系数模型(DCC-MIDAS)进行了扩展,同时从金融周期视角出发,运用扩展后的模型考察了经济不确定性在不同时间区间内对于流动性波动率和相关性是否存在不同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单因子混频模型,引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多因子混频模型可以更好地捕捉我国股债两市相关性的动态变化;同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会降低股债两市流动性的正相关性,但这一作用效果会在金融周期的拐点处转为加强两者的正相关性。本文不仅为讨论股债两市联动效应提供了流动性的新视角,也为金融市场风险监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志元 马永凡 胡兴存
本文基于雅昌艺术网国画400指数的388位艺术家2000—2017年的16 956对重复样本数据,运用重复交易法、3SLS回归量化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经济周期对艺术资产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处于较低水平时,不确定性与艺术资产价格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不确定性处于较高水平时,二者之间则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艺术资产价格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呈U型。第二,相比于经济扩张阶段,经济紧缩阶段艺术资产呈现出更高的价格水平,即艺术资产价格是逆周期的。第三,在同等水平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条件下,投资者更倾向于持有艺术品杰作。因此,艺术资产具有典型的逆周期属性和避险属性,在资产组合和大类资产配置时考虑加入艺术资产是可行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贾玉成 吕静韦
本文从经济周期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视角就对华贸易摩擦展开研究,结果发现经济下行周期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了贸易摩擦数量,东道国则是对华贸易摩擦的"始作俑者"。进一步扩展性研究发现,经济下行周期显著加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贸易摩擦的影响。立足制度环境差异视角的研究发现,双边经济增长动力差异和政治制度差异与贸易摩擦显著正相关,经济下行周期则强化了上述因素对贸易摩擦的正向影响。立足实证结论,经济下行局面的改善和政策稳健性的提升有助于缓和贸易争端。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璐 温兴春 王晋斌 石广平
基于坚持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背景,本文研究全球金融周期进入衰退期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经济韧性和宏观审慎政策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首先,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全球银行、国内银行及国内企业的理论模型进行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以全球不确定性为代表的全球金融周期衰退(即不确定性增加)对中国宏观经济将造成负面影响,中国经济韧性提升能够缓解该负向影响,更严格的宏观审慎政策可以进一步缓解该负向影响。其次,基于微观数据的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全球不确定性对企业产出有显著负面影响,中国经济韧性提升能够缓解该影响,包括贷款价值比、贷款损失准备要求、针对特定交易的税收要求、区分不同货币的储备要求等宏观审慎政策更严格能够进一步缓解该影响。基于宏观数据的分位数向量自回归(QVAR)模型结果表明:全球不确定性冲击会给中国经济周期带来负面影响,当中国经济韧性处于较低分位数时影响更大,而更严格的宏观审慎政策能够缓解上述负向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政策建议,长期应更加关注通过提升经济韧性来应对全球金融周期的不利冲击;短期应侧重宏观审慎政策的合理使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郝大鹏 刘元春 方意
本文以“双循环”为背景,以企业投资行为为视角,探究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带来的负向冲击,并重点分析冲击的传导渠道和化解措施。在冲击影响方面,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会对我国企业投资产生抑制作用。在冲击渠道方面,根据冲击由外向内传导的环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外部需求渠道的直接效应和供应链传导效应。具体而言,企业的海外营收占比越高,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外部需求渠道的直接效应对企业投资的负面影响越强,并且该负面影响能通过供应链向上游传导,即企业客户的海外营收占比越高,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外部需求渠道的供应链传导效应对企业投资的抑制作用越强。另外,在“敲竹杠”机制作用下,企业客户集中度的下降能够缓解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供应链传导效应对企业投资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后,在冲击化解层面,外贸企业可通过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来化解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并可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来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慧明 段容 贾相华
利用面板分位回归模型,考量不同市场环境下原油价格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大宗商品市场非对称性冲击效应。结果表明:油价冲击对中国大宗商品收益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正负油价冲击对其均有促进作用,但随着市场环境好转,正油价冲击的作用逐渐增强,负油价冲击则逐渐减弱;政策不确定性对大宗商品收益有促进作用,但在牛市环境下有抑制作用;且危机前后,油价冲击对大宗商品收益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慧明 陈麒同 余東洧
文章结合小波分析和含外生变量的VAR模型,分析了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通货膨胀水平影响的时频冲击效应。结果表明,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具有滞后效应。在高频空间,冲击效应一开始为抑制作用,有一定的持续性,数期后方向改变,这个过程在反应期限内不断更迭;随着频率的降低,效应方向的持续性不断减弱,到高尺度时,影响方向呈现隔期正负交替。同时,冲击效应的强度随着频率的降低而不断加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余超 王意德 张秀明 贺丰果
本文利用美、欧、中、日四大经济体2000年1月~2021年5月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EPU),采用基于TVP-VAR模型的时变溢出指数法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时变溢出效应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WBS结构变点检测方法研究其结构突变及其与全球政治、经济、公共卫生等重大突发事件的关联,并通过时变以及时点脉冲响应分析研究了各经济体在短期、中期、长期3个不同周期视角下的溢出特征,以及在中美贸易争端、新冠肺炎疫情两个重大外部事件冲击下的溢出机制。结果表明: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时变总溢出指数存在结构变化,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引发了溢出效应的结构转变。早期美欧两大经济体是主要的溢出风险输出方,中日是主要的接收方,但自中美贸易争端以来我国的净溢出指数呈上升趋势,显示出我国抵御外部政策不确定性溢出风险的能力逐渐增强。在金融危机之前,各经济体的溢出效应以短期冲击为主,金融危机之后中长期脉冲响应逐渐显现,并且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各经济体的长期脉冲响应普遍激增。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金全 艾昕
新常态下保证宏观杠杆稳步下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以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为门限变量,构建了包括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宏观杠杆在内的门限结构向量自回归(T-SVAR)模型,研究高低两种政策不确定性区制下我国需求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以及供给端金融改革政策对宏观杠杆的调控效应。结果显示,三种政策均存在明显的门限效应且在中长期内均出现逆转,区别在于,虽然货币政策对宏观杠杆的短期作用效果最为显著,但当政策不确定性水平快速攀升时,其调控效果会略微降低,而此时财政政策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有效平抑过高的杠杆率增速,且在长期依旧保持一定的调控效果。因此,央行在对宏观杠杆进行调控时应依据各政策调控效应的阶段性特征进行搭配使用,同时通过推进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优化融资结构,为实现宏观政策调控效果的最大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
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杠杆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庞超然 杜奇睿
金融周期是中国及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于我国宏观经济影响的重要传导渠道,2015-2016年国内开展的一系列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加大了中国经济的开放度,也导致其他国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等外部冲击对国内宏观经济影响的增大。金融周期对于宏观经济发展呈现出非中性的影响,在2015-2016年之前,主要通过影响产出总量和产出价格、从经济供给端发挥作用;之后,金融周期对于生产者价格指数波动的影响逐渐减少,对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不断增大,这表明金融周期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从供给端转到需求端。对此,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双支柱"监管框架对于金融周期的调控能力,发挥金融周期对宏观经济的积极作用,减少外生冲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短期资本流动的双向冲击:基于区制转移模型的实证研究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差异对经济周期协同的影响研究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农产品产业链的价格冲击研究——基于供需双方“议价能力”视角
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的产业调控效应——基于水平冲击与不确定性冲击双重视角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投资“脱实向虚”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下企业研发的“风险”与“机遇”——基于传统产业与先进制造业对比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精准性的视角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资产配置结构的影响: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的再检验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代理成本与会计信息可比性——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