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27)
2023(11729)
2022(10226)
2021(9704)
2020(8133)
2019(18982)
2018(18723)
2017(36686)
2016(19632)
2015(22231)
2014(22090)
2013(21863)
2012(20109)
2011(18025)
2010(18078)
2009(16961)
2008(15436)
2007(13338)
2006(11739)
2005(10335)
作者
(55635)
(45741)
(45329)
(43151)
(29194)
(21971)
(20854)
(18026)
(17513)
(16267)
(15703)
(15176)
(14544)
(14295)
(14203)
(13885)
(13567)
(13516)
(13023)
(12980)
(11273)
(11194)
(10975)
(10449)
(10317)
(10235)
(10080)
(10078)
(9188)
(8952)
学科
(75336)
经济(75247)
管理(54211)
(53796)
(45544)
企业(45544)
方法(35665)
数学(30524)
数学方法(30198)
(27897)
金融(27896)
中国(25703)
(25218)
银行(25177)
(24329)
(20897)
(18936)
业经(17311)
地方(17158)
(16273)
(16194)
(15578)
贸易(15566)
(15163)
理论(14176)
(14103)
财务(14039)
财务管理(14018)
企业财务(13362)
农业(13038)
机构
大学(272479)
学院(269873)
管理(108867)
(108472)
经济(106035)
理学(94410)
理学院(93416)
管理学(91921)
管理学院(91454)
研究(90171)
中国(72965)
(57894)
科学(54718)
(49671)
(44867)
中心(42674)
(41267)
研究所(41076)
财经(40276)
业大(39589)
(37230)
北京(37027)
(36618)
(34740)
师范(34426)
(32662)
经济学(32546)
农业(32434)
(31728)
财经大学(30281)
基金
项目(186400)
科学(145733)
研究(137859)
基金(134801)
(116688)
国家(115703)
科学基金(99301)
社会(85328)
社会科(80959)
社会科学(80937)
(72323)
基金项目(72048)
自然(64578)
自然科(63070)
自然科学(63059)
教育(62403)
自然科学基金(61900)
(60937)
编号(56850)
资助(56151)
成果(46304)
重点(41413)
(41133)
(39792)
(39097)
课题(38584)
创新(36424)
项目编号(35746)
科研(35728)
教育部(35354)
期刊
(113419)
经济(113419)
研究(81581)
中国(48341)
学报(41367)
管理(38441)
科学(37894)
(37744)
金融(37744)
(36828)
(35989)
大学(31245)
学学(29279)
教育(29051)
农业(25448)
技术(21849)
财经(18875)
经济研究(18209)
业经(17683)
(15950)
理论(15261)
图书(14802)
问题(14721)
实践(14215)
(14215)
(12966)
科技(12859)
国际(12534)
(12357)
技术经济(12297)
共检索到396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田  
文章基于Drehmann et al.(2012)和Claessens et al.(2012)的研究,以中周期变量解释金融周期。同时,研究分别使用单解释变量-信贷/实际GDP和降维方法合成的多解释变量测算目标国家的金融周期。最后,文章利用测算结果对不同国家金融周期趋同性进行静态和动态比较分析。研究显示,多解释变量金融周期更具代表性,同Borio (2014)的观点一致。在国际趋同性的静态比较上,除了德国和日本,G7国家的金融周期趋同性较强。样本中地理位置靠近的国家趋同性普遍较强,如美国与墨西哥、日本与韩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中国和G7国家中的德国有很高的趋同性,和G7其他国家的趋同性不显著。动态指标则表明平时趋同性明显的国家在金融危机前后有可能趋同性会急剧降低,说明金融危机对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影响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晓莉  张方华  
本文依据Borio(2014)对金融周期的定义,选取信贷、信贷/GDP、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四个变量来提取金融周期。文章首先采用带通滤波法和拐点法提取单个金融变量的周期序列,再按照一定的规则提取其共同周期。运用这一研究方法依次获得东亚、东南亚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周期序列。在此基础上,计算样本国家(地区)金融周期的趋同程度,研究结果发现,东亚、东南亚国家(地区)的金融周期具有区域趋同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彧  裴平  方先明  
经济开放条件下,一国经济周期是否具有国际趋同性,对于该国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影响。为检验中国经济周期是否具有国际趋同性,本文构建了周期自回归模型,并选取中国、美国、英国和日本1996年1季度至2012年1季度的GDP数据,以及1996年1月至2012年5月的CPI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其主要结论是:无论是GDP增长率还是CPI增长率的变动趋势所表征的中国经济周期,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并不相同,既不像美国和日本那样变换频率较高,状态转换频繁,也不像英国那样变换频率较低,状态转换缓慢,中国经济周期不具有国际趋同性。这一研究结论能够为中国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经济政策和推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丹鹭  
本文研究了我国服务业管制政策对行业生产率的影响。运用一个基于服务产品的垄断-竞争模型,本文分析了管制对生产率的作用机制:管制强化了垄断,不利于高效率企业的进入和在位企业的创新。经过对2003—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发现,当放松管制体现为国有以及集体企业垄断力量的下降时,它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正面关系;当放松管制体现为私营以及外资企业实际进入和市场自由化时,它与生产率增长存在负面或不相关的关系。以上结果可能是我国服务业垄断性过强、市场化程度不够的表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博  李昊然  
如何准确测度中国的金融周期并构建中国的金融周期指数,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意义重大,这是因为金融稳定对社会经济影响日益深远。但由于我国金融环境的特殊性,传统的金融周期特征研究并不适用于我国,本文根据我国金融风险的短周期性特征,试图提取金融周期的短周期和中周期特征。采用UCTSM模型及相移方法,通过最大似然估计和卡尔曼滤波估计,以GDP、信贷、信贷/GDP、股市和房地产五个宏观金融变量作为衡量金融周期的指标,对中国金融周期的长度、幅度、领先滞后程度进行计量。我们还选取了几个典型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进行对比分析以刻画中国金融周期的典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都同时存在短周期与中周期;金融周期长于经济周期这一理论在短周期范畴内成立,而在中周期范畴内并不明显;中国的短周期特征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类似,中周期特征与发达经济体类似。鉴于中国金融周期的特殊性,在中国应同时关注短周期与中周期特征,构建适用于中国金融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全世文   张慧云  
本文采用结构相似度方法分析了中国、日本、韩国的食物消费结构升级过程,以及国家之间食物消费结构趋同的情况,重点说明了中国食物消费结构升级过程的特殊性。结果显示,中国、日本、韩国食物消费结构升级过程存在明显差异。2010年以前,中国食物消费结构已经先于消费总量达到稳定状态。国家之间的食物消费结构并不会持续趋同,而是在趋同到一定程度以后开始异化。目前,中日、中韩之间的食物消费结构相似度分别为77.14%和73.62%,未来将逐渐步入下行通道。近10年来,中国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已经逐渐脱离了日本和韩国的消费模式,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食物消费模式,其典型特征表现为:谷物、肉类和蔬菜的供能比更高,植物油、糖类的供能比更低。日本和韩国食物消费结构升级的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将逐渐减弱,对中国未来食物消费需求的预测要更加重视中国模式的特殊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勇  冯心悦  田拓  
本文通过构建综合性的金融周期指数,对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金融周期、货币周期和信贷周期在经济周期中的不同影响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周期不仅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而且对经济周期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同时,与传统的货币周期和信贷周期相比,金融周期变化不仅成为货币周期、信贷周期、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的关键驱动因素,而且成为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本文的实证分析结论不仅使得"金融-实体经济"内生关联的命题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同时也为后续同时关注金融和实体经济稳定的政策实践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超  任志宏  
本文基于我国2001-2017年季度数据,选取信贷、金融杠杆、股票价格、房产价格等变量指标,运用BP滤波技术、VAR等方法,实证研究我国金融周期特征以及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相互作用、传导机制、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一是金融周期比经济周期持续时间更长、波动幅度更大,而经济周期比金融周期波动的频率更高;二是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在大多数时候表现出相互促进的顺周期性特征;三是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峰值对彼此都具有显著的预测性;四是在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互动影响过程中,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发挥着关键的传导中介作用。由上述研究结论得到的启示:一是要重视防范和化解由于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叠加而引致的系统性风险;二是要完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管理框架,减少房地产价格周期、信贷周期、金融杠杆周期、股票价格周期相互交织、叠加对货币政策调控带来的不利冲击;三是要注重短期宏观调控目标与长期宏观调控目标的协同,避免出现为了短期调控目标而急功近利地采取"一刀切"的调控措施、进而有损于经济金融长期健康发展的现象;四是监测和管控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波动对经济、金融周期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宏观和微观经济政策调整通过资产价格变动、金融加速器效应等传导机制对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产生的不利冲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田  
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时域波动刻画一般由转折点法和滤波法确定。这两种方法的缺陷在于人为判断周期和提前设定长频段范围而导致测度结果被人为干预。文章以新兴国家作为研究对象,拓展频谱测度金融周期的样本;结合频谱测度结果,重新勾勒中国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的时域波动,观察中国金融“顺周期性”的特征表现。结果显示,新兴国家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代表指标有的处于短周期范围,有的处于中周期范围;而中国的金融周期比经济周期短,但从时域上看中国有明显的金融“顺周期”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伊楠  张斌  
金融周期指"对资产价值和风险的认知,对待风险的态度和融资约束之间自我加强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会放大经济波动,可能导致严重的金融困境和经济失调。本文讨论了适合构建中国金融周期的指标选取,选取私人部门信贷、私人部门信贷/GDP和国房景气指数作为融资约束及对风险和价值认知的替代变量,构建中国的金融周期指标。研究发现,中国金融周期的长度显著大于经济周期,具有慢升快降的特征,金融周期波峰与经济增速下滑紧密相关,目前中国处于金融周期收缩阶段和经济周期下行阶段叠加时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新伟  李洁仪  朱源  
国际油价有史以来出现过五次暴跌,目前国际油价处于新一轮暴跌反弹后的低位平稳阶段。原油价格下跌给石油石化企业带来巨大压力,油价未来走势的预测成为石油石化企业确定经营战略和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文选取出五次典型的原油价格下跌历史阶段进行多因素关联分析,发现本次油价下跌与1990年开始的油价下跌历史阶段影响因素和作用强度最为相似,灰色关联度高达(0.6781),通过对未来6个月油价走势进行初步预测,认为本轮原油价格下跌仍会持续一段时间,期间内会出现短期上浮,但长期看,油价大幅度回升并超过石油替代品成本70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玉华  周阳敏  
世界经济周期(World Business Cycle)是指整个世界的经济活动作为一个个具有理性的个体而组成的理性整体所具有的波动现象。当然从广义上说,国际经济周期(International Business Cycle)也是世界经济周期的阶段性表现,主要是从一个国家出发,本国与他国组成的“国际”经济活动所呈现出来的经济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东明   曹春玉  
文章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在外部加息带来国际资本外流冲击时,结合中国经济结构及运行特征,在管理浮动汇率中加入汇率逆周期因子,研究其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及其与其他宏观审慎政策配合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基于外国货币政策调整的逆周期因子的汇率稳定效果优于其他政策,在管理浮动汇率中引入逆周期因子,能够更好地实现金融稳定的目标;在实施逆周期准备金率时,管理浮动汇率中加入逆周期因子能够抑制汇率过度贬值的顺周期行为,平滑汇率波动,同时辅以再贷款利率的调节,有助于平滑国内债务波动;在管理浮动汇率下加入逆周期因子,能够降低社会福利损失。文章提出,货币当局应构建完善的动态汇率逆周期调节机制,注重其与汇率浮动管理、准备金政策和再贷款利率等宏观政策的配合。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曹永琴  李泽祥  
运用恒常条件相关(CCC)和动态条件相关估计方法(DCC),本文考察了中国金融经济周期与真实经济周期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从1999年开始,随着中国金融深化程度和金融市场开放度的提高,金融经济周期与真实经济周期的动态关联程度持续上升。金融因素对经济周期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货币政策对真实经济的引导效果进一步强化,金融经济周期在中国表现愈加明显。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平抑经济波动时,不能仅以真实经济指标作为参考,还应参考金融经济指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璐  
文章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因子分析法分别构建了三支中国金融周期指数,测度1998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金融周期波动情形,并通过广义矩估计法探究中国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的影响。结果发现,三支中国金融周期指数当期值对经济周期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谱分析及交叉谱分析对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关系作探究,发现中国金融周期整体存在7.36个季度的周期波动,经济周期存在13.5个季度的周期波动,并且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可以提前1.15个季度对经济周期进行有效预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