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94)
2023(17166)
2022(14773)
2021(13938)
2020(11627)
2019(26723)
2018(26080)
2017(50829)
2016(27329)
2015(30315)
2014(29863)
2013(29383)
2012(26960)
2011(24251)
2010(24085)
2009(22518)
2008(21244)
2007(18608)
2006(16302)
2005(14581)
作者
(76069)
(62772)
(62306)
(59577)
(40162)
(30094)
(28556)
(24417)
(24139)
(22545)
(21488)
(21255)
(19725)
(19690)
(19656)
(19463)
(18548)
(18523)
(18099)
(18011)
(15460)
(15351)
(15255)
(14255)
(14180)
(14097)
(13852)
(13828)
(12729)
(12347)
学科
(103024)
经济(102891)
管理(76341)
(73797)
(61770)
企业(61770)
方法(50163)
数学(44105)
数学方法(43676)
(35059)
银行(34912)
(33278)
中国(32639)
(32522)
金融(32520)
(29708)
(27726)
(27131)
业经(23094)
地方(21334)
(21178)
(19943)
财务(19871)
财务管理(19835)
(19436)
贸易(19418)
企业财务(18967)
(18872)
农业(18339)
理论(17837)
机构
大学(374106)
学院(371324)
(150491)
经济(147246)
管理(146317)
理学(126772)
理学院(125424)
管理学(123268)
研究(122613)
管理学院(122600)
中国(102435)
(78552)
科学(73549)
(72117)
(60769)
(60089)
中心(58473)
财经(58236)
研究所(55365)
业大(54069)
(53622)
(53124)
北京(49484)
(47809)
农业(47453)
师范(47354)
经济学(47176)
(44584)
(44159)
财经大学(43897)
基金
项目(254660)
科学(200703)
基金(186580)
研究(186494)
(161795)
国家(160434)
科学基金(138430)
社会(118419)
社会科(112381)
社会科学(112355)
基金项目(98507)
(98116)
自然(89896)
自然科(87855)
自然科学(87835)
教育(86365)
自然科学基金(86296)
(82997)
资助(77817)
编号(75680)
成果(61542)
(56961)
重点(56622)
(53432)
(53273)
课题(51652)
创新(49677)
教育部(49505)
科研(49188)
国家社会(48917)
期刊
(156361)
经济(156361)
研究(113428)
中国(71452)
学报(58061)
(57870)
金融(57870)
(54519)
(54294)
科学(52556)
管理(51926)
大学(44354)
学学(41765)
教育(40721)
农业(35688)
技术(29428)
财经(28935)
经济研究(26319)
业经(25084)
(24600)
问题(19810)
理论(19688)
(18453)
实践(18011)
(18011)
图书(17979)
技术经济(16588)
科技(16473)
(16455)
商业(16307)
共检索到551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琦  
本文研究金融周期波动下银行流动性缓冲的调整行为,并采用1999-2018年美国4 719家银行的季度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银行持有流动性缓冲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效应;第二,银行业务特征会影响流动性缓冲的周期性调整:核心存款占比越高、贷款承诺越多的银行波动幅度越大;而批发融资占比越高、对证券化依赖程度越深的银行波动幅度越小;第三,实施LCR监管所带来的改善具有局限性,未纳入监管范围和压力时期的银行顺周期性依然显著。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宪  熊启跃  
增强银行经营的稳健性、减少银行信贷行为的亲周期效应对实体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对理论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波动下我国银行业资本缓冲调整行为特征、资本缓冲对宏观经济波动产生影响的传导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2000-2010年我国45家商业银行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对该问题分析提出的相关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银行资本缓冲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这有别于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银行业资本缓冲与经济波动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①(2)我国银行业资本缓冲在经济周期上升期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增加资本金②或权益...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柯孔林  冯宗宪  陈伟平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了人们对银行资本缓冲经济周期行为更为广泛的关注。本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银行资本缓冲与经济周期及相关决定性因素的关系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2002—2009年,中国上市银行资本缓冲具有逆周期行为,该特征并未因商业银行产权性质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其主要来源于银行资本金及风险加权资产与经济周期之间显著相关性的共同作用,政府注资、上市融资等资本补充渠道是短期内提高银行资本缓冲的重要外源途径,建立市场化的长效资本金补充机制、确定适度的资本缓冲区间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的重点议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顾晓安  袁娅敏  
本文首先选取美国存款保险公司(FDIC)披露的7309家银行2006-2013年上半年的季度财务数据,将其分为破产和未破产两组,研究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负债总额分别占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占比波动幅度与银行破产的关系。分组研究表明:破产银行的流动性资产占比波动性在所有项目的占比波动中最大,呈现出"先升后降"具有"拐点"的走势。并对破产银行组中在统计期间内破产的全部484家破产银行进行单个银行流动性资产占比波动分析,得出了与分组研究一致的结论。其次,文章提出按照流动性资产占比波动率的极差R值将银行的破产倾向量化并分为"标准级、风险级和破产级"三个等级的构想,对样本银行中未破产的6825家银行的破产倾向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熊启跃  曾刚  
随着巴塞尔资本协议Ⅲ在全球范围内的实施,新监管环境下商业银行的行为调整特征及其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基于1998-2012年全球350家商业银行的经验数据,采用系统GMM等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资本缓冲与银行资产配置行为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资本缓冲与银行信贷行为呈现负相关关系,与证券投资行为呈现正相关关系;高资本缓冲、高资本质量(核心资本比例较高)的银行资本缓冲与信贷行为(证券投资)的负(正)相关关系更为明显。本研究说明巴塞尔Ⅲ的实施将减弱银行信贷投放能力、迫使银行将资产更多地配置在证券投资领域。监管当局在实施巴塞尔Ⅲ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小其对实体经济带...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田祥宇  
本文选取中国16家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采用2004年第四季度至2013年第一季度的面板数据,对商业银行资本缓冲的周期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巴塞尔协议》实施后中国上市银行的资本缓冲具有明显的逆周期性,经济强劲增长和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弱化了资本缓冲的逆周期性。这一结论为管理当局和监管当局在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选择采取不同的货币金融政策提供了一定的证据支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潘敏  陶宇鸥  汪怡  
本文基于巴塞尔协议Ⅲ流动性监管框架最终修订稿中银行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的测算方法 ,以2003-2014年期间我国78家商业银行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净稳定资金比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对宏观经济波动下我国商业银行净稳定资金比率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净稳定资金比率的变化具有显著的顺周期性特征,而且这种特征主要体现为其分母项业务所需稳定资金资产组合的顺周期变化。同时,商业银行以贷款业务为主的资产结构强化了其净稳定资金比率变化的顺周期特征,说明银行资产结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潘敏  陶宇鸥  汪怡  
本文基于巴塞尔协议Ⅲ流动性监管框架最终修订稿中银行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的测算方法 ,以2003-2014年期间我国78家商业银行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净稳定资金比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对宏观经济波动下我国商业银行净稳定资金比率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净稳定资金比率的变化具有显著的顺周期性特征,而且这种特征主要体现为其分母项业务所需稳定资金资产组合的顺周期变化。同时,商业银行以贷款业务为主的资产结构强化了其净稳定资金比率变化的顺周期特征,说明银行资产结构和信贷供给水平是导致净稳定资金比率顺周期变化的重要因素。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潘敏  张依茹  
基于我国32家商业银行2003~2011年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银行信贷行为对宏观经济周期变化的反应,并考察了股权结构变化对其所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总量增速和中长期贷款占比变化呈现出显著的逆周期特征,短期贷款占比则与之相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国有股占比的提高均会强化银行信贷总量增速的逆周期性,外资持股比例的增加则会弱化该特征;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国有持股比例较高的银行会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外资股占比较高的银行则会削减短期贷款投放规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澄  沈悦  
本文以中国30家商业银行2005—2015年非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考察了房价波动和风险约束以及银行信贷的关系,立足于宏观审慎思想,研判系统重要性银行与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对信贷行为的异质作用。并基于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检验在房价波动和风险约束的冲击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信贷的调控效果。实证结果显示: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和信用风险的降低都会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相反,会造成银行信贷规模的收缩。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信贷行为存在异质性。目前中国房价上涨并不会扩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信贷扩张效果,但信用风险的降低会强化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机制。同时在信用风险约束逐渐减小的背景下,房地产价格对银行信贷将会产生"加速器效应",进一步加重了中国银行的信贷"高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朱宇  
信贷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经济运行固有特征。由于资本监管体系的存在,银行信贷的周期性波动幅度会有所加大,进而也会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加剧。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巴塞尔协议提高了银行监管资本要求,并主张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通过建立监管资本约束下的银行信贷最优选择行为模型分析表明:缓冲资本的大小与银行信贷对经济波动的敏感性紧密相关,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会增强经济波动条件下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潘敏  魏海瑞  
本文基于我国38家商业银行2003—2012年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商业银行高管团队政治关联对其信贷投放行为周期性特征的影响,并考察了高管团队成员年龄与海外教育背景在不同经济周期中对政治关联下的银行信贷投放行为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期间,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逆周期特征,高管团队政治关联程度的提高会强化银行信贷投放的逆周期性,但这种效应会随着高管团队成员年龄的提高而弱化。同时,在当前历史阶段,高管团队中具有海外教育背景成员人数的增加或占比的上升不会对政治关联下的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周期性特征产生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莎  李明辉  刘莉亚  
文章基于1998-2012年我国113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银行流动性创造与资本充足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资本充足率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在不同类型的银行中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大型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不显著;而对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会使流动性创造水平降低,这验证了"金融脆弱-挤压假说"。(2)流动性创造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在三类银行中均显著为负,即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越大,其面临的流动性风险越高,但银行并没有相应地提高资本充足率。文章的结论为我国银行业监管当局制定合理的资本与流动性监管政策以及促进商业银行自身加强资本与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勇  李振  
流动性风险对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均具有重要影响,其中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在历次的银行危机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使用2002—2016年中国338家商业银行数据,分析资金流动性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结果发现:(1)具有较低资金流动性风险的银行会承担更大的总体风险,这被更低的Z值和资本充足率,以及更高的风险加权资产比例和流动性创造所证明;(2)资金流动性对银行风险的构成因素产生影响,较低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会提高银行盈利能力并降低资本水平;(3)资金流动性风险通过银行贷款的中介效应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行为;(4)在资金流动性风险较低时,较大资产规模、较高杠杆率会抑制银行承担更大风险,在国际金融危机或经济高风险时期银行风险承担较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忠生  赵泫珠  
基于《各国监管当局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指引》,依据中国金融机构信贷和宏观经济数据,采用"信贷余额/GDP"指标,计算需要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的时期和数量,检验逆周期资本缓冲工具对中国银行业的有效性。针对模型与中国国情不符问题,宜将信贷/GOP指标与相关经济指标配合使用,将系统风险变动作为衡量标准,同时注意与宏观政策的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