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04)
- 2023(14967)
- 2022(12220)
- 2021(11201)
- 2020(9633)
- 2019(21942)
- 2018(21336)
- 2017(41823)
- 2016(21741)
- 2015(24114)
- 2014(23494)
- 2013(23216)
- 2012(20740)
- 2011(18226)
- 2010(18191)
- 2009(17366)
- 2008(16131)
- 2007(14005)
- 2006(11934)
- 2005(10552)
- 学科
- 济(99352)
- 经济(99254)
- 业(93478)
- 企(84849)
- 企业(84849)
- 管理(78782)
- 方法(50467)
- 数学(42160)
- 数学方法(41784)
- 财(33545)
- 业经(31390)
- 农(29854)
- 融(27904)
- 金融(27903)
- 中国(27037)
- 银(25447)
- 银行(25436)
- 务(25121)
- 财务(25075)
- 财务管理(25036)
- 行(24517)
- 企业财务(23863)
- 制(21831)
- 农业(21828)
- 技术(19085)
- 地方(17605)
- 理论(16802)
- 贸(16518)
- 贸易(16505)
- 易(16068)
- 机构
- 学院(302709)
- 大学(296166)
- 济(136276)
- 经济(134036)
- 管理(130330)
- 理学(113214)
- 理学院(112348)
- 管理学(110969)
- 管理学院(110419)
- 研究(85720)
- 中国(76472)
- 财(64853)
- 京(58074)
- 财经(52394)
- 经(47893)
- 科学(45801)
- 中心(44429)
- 农(43928)
- 江(43569)
- 经济学(43037)
- 业大(39904)
- 经济学院(39316)
- 财经大学(39227)
- 所(38818)
- 商学(36990)
- 商学院(36664)
- 经济管理(35462)
- 北京(35272)
- 州(34927)
- 研究所(34726)
- 基金
- 项目(203802)
- 科学(165567)
- 基金(153698)
- 研究(152838)
- 家(130122)
- 国家(128993)
- 科学基金(116137)
- 社会(102863)
- 社会科(98045)
- 社会科学(98021)
- 基金项目(81487)
- 省(79390)
- 自然(73249)
- 自然科(71729)
- 自然科学(71716)
- 自然科学基金(70526)
- 教育(70027)
- 划(64826)
- 资助(62177)
- 编号(60386)
- 部(46648)
- 成果(46316)
- 创(46206)
- 重点(44678)
- 国家社会(43751)
- 发(43402)
- 创新(42463)
- 教育部(41690)
- 人文(41553)
- 业(41510)
- 期刊
- 济(141387)
- 经济(141387)
- 研究(85453)
- 财(54339)
- 管理(51503)
- 中国(50595)
- 融(42863)
- 金融(42863)
- 农(40426)
- 科学(36493)
- 学报(34570)
- 大学(29036)
- 技术(28998)
- 学学(28019)
- 农业(27166)
- 财经(26758)
- 业经(25235)
- 经(23009)
- 经济研究(22957)
- 教育(20951)
- 问题(18587)
- 技术经济(17516)
- 业(16554)
- 财会(16468)
- 商业(15373)
- 统计(15366)
- 策(14919)
- 现代(14806)
- 理论(14757)
- 贸(14233)
共检索到437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艳平 梁正一 马新啸
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反映了其进行资金配置的能力,探讨金融周期变动与企业现金持有间的关系,对于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均具重要意义。文章以2003—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金融周期变动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现金持有呈现逆金融周期变化,即在金融周期上行期,企业偏向减少现金持有,并会降低现金调整速度。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周期变动主要通过融资成本、投资替代双重渠道影响企业现金持有;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规模较小、成长性较高和高管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现金持有逆周期变化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在金融周期下行期更易于增持货币资金与筹资活动现金,在增强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同时,降低企业现金持有价值。文章丰富和拓展了金融周期与企业现金持有方面的研究文献,不仅有助于学术界和实务部门更加深入理解金融周期变动的微观经济效应,也为推动企业前瞻性地制定和实施现金管理策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金融周期 融资成本 投资替代 现金持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艳平 梁正一 马新啸
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反映了其进行资金配置的能力,探讨金融周期变动与企业现金持有间的关系,对于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均具重要意义。文章以2003—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金融周期变动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现金持有呈现逆金融周期变化,即在金融周期上行期,企业偏向减少现金持有,并会降低现金调整速度。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周期变动主要通过融资成本、投资替代双重渠道影响企业现金持有;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规模较小、成长性较高和高管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现金持有逆周期变化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在金融周期下行期更易于增持货币资金与筹资活动现金,在增强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同时,降低企业现金持有价值。文章丰富和拓展了金融周期与企业现金持有方面的研究文献,不仅有助于学术界和实务部门更加深入理解金融周期变动的微观经济效应,也为推动企业前瞻性地制定和实施现金管理策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金融周期 融资成本 投资替代 现金持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晓苏 陈沉 杜萌
以我国2003-2014年的非金融业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融资需求、企业生命周期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融资需求与应计盈余管理及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而且这种正相关关系在不同生命周期企业中是不同的,其在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中的表现要显著强于成熟期企业。这一结论丰富了企业生命周期、融资与盈余管理的经验研究,对监管机构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梅波
目前探寻异质金融生态下公允价值计量变动的内在机理备受关注。本文基于手工划分出异质性行业周期,分析金融生态和盈余操纵对公允价值变动的效应机理。实证发现:成长期行业的公允价值变动幅度更大,而成熟期行业的公允价值变动幅度更小更平滑;金融市场越发达地区的企业,公允价值变动幅度则更小;盈余管理操纵程度越大,公允价值变动幅度也更大;相比金融发展较差地区,金融发展较好地区的企业盈余操纵对公允价值变动的效应更显著;金融发展较差地区的金融市场有效发展更能减少公允价值的大幅波动,更利于平滑公允价值损益。此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异质金融生态下公允价值变动的内在机理以及现实金融市场发展下企业盈余操纵的内在形式和经济后果。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周升师
本文基于权衡理论,探讨数字金融发展与企业现金持有间的关系,并再次剖析数字金融的“校正错配”功能。在此基础上,选取2012—2019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加速企业现金持有调整速度,并降低了企业现金持有水平,这与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的协同发展紧密相关。高科技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中西部地区企业的现金持有行为,对数字金融发展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再度证实了数字金融对于缓解传统金融“领域错配”“属性错配”与“区域错配”所具备的积极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缓释企业因融资约束及代理成本而增持现金的行为。研究结论对于引导数字金融发展方向,指导企业现金持有动态调整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沉 闫宇聪 王涛 刘喆 郑毅
本文选取我国2008—2022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生命周期视角实证检验了企业金融化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企业金融化对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均发挥抑制作用;第二,企业金融化抑制了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企业的投资不足,但只对成长期企业的投资过度发挥抑制作用;第三,进一步区分行业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非效率投资发挥抑制作用,但对资本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企业的非效率投资影响不显著;同时,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提升了企业金融化对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徐浩 朱小梅
加快构建具有韧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是推动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强国目标实现的制度支撑与安全保障。文章基于2007—2021年全球46个主要经济体金融体系韧性的典型事实,以外部金融冲击为切入点,实证检验全球金融周期对金融体系韧性的溢出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全球金融周期对金融体系韧性具有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和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此结论依然成立;(2)机制检验发现,全球金融周期可以通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渠道、国际资本流动性渠道和投资者风险情绪传染渠道对金融体系韧性产生负向影响;(3)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该负向溢出效应在发达经济体、金融开放度高及实行固定汇率制的经济体中更强;(4)进一步将宏观审慎政策纳入研究框架后的实证结果显示,在全球金融周期的风险上升阶段,严格的宏观审慎政策干预可以有效抑制全球金融周期对金融体系韧性产生的不利影响。研究结论为新形势下中国有效防范和化解输入型金融风险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证据,也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提供有益政策启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任颋 肖有智
现金作为最具流动性的资产,是企业流动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财务决策之一。近年来,我国环境规制不断加强,企业受到环保处罚的可能性提升。环保处罚是环境规制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当受到环保处罚时,企业需要及时做出反应,以确保正常经营和运转。以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根据生态环境部的公示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数据识别企业受到环保处罚的情况,结果表明当受到环保处罚时,企业的现金持有数量会显著增加。异质性分析发现,一般行业企业、国有企业、未进入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的和位于环境规制更严格地区的企业,在受到环保处罚后持有的现金数量会显著增加。潜在机制分析发现,上市公司持有现金数量的显著增加主要源于公司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大以及预防性动机引起的避险动机、声誉动机和资源动机,即公司为了规避由环保处罚带来的风险、获取相关资源和维持良好的声誉,进而增加了现金持有数量。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曾春华 闫明
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8年数据,从融资约束和代理冲突两条路径考察产融结合对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进行产融结合的公司现金持有水平更低;产融结合对现金持有水平的负向作用在民营企业中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大的环境中更加显著;利用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检验,发现产融结合降低企业现金—现金流敏感性,这些都验证产融结合主要通过融资约束路径影响企业现金持有行为。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周晓苏 陈沉 杜萌
基于2010至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生命周期企业会计稳健性对资本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不区分企业生命周期阶段时,会计稳健性能够显著降低企业总的非效率投资和投资过度,但对投资不足的作用不显著;第二,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存在投资不足的样本组中,会计稳健性加剧了企业的投资不足,衰退期企业存在投资不足的样本组中会计稳健性的作用则相反;第三,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投资过度样本组中,会计稳健性对投资过度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该作用在衰退期企业最大,成长期次之,成熟期最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海芳 王明涛 王鑫怡 马培培
沪港通交易制度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一项重大突破,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利用沪港通交易制度这一外生政策,基于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标的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水平,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沪港通政策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影响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水平;沪港通政策对标的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需通过香港地区投资者的活跃交易来实现。此外,沪港通交易制度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正向影响仅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中显著。本文研究结论不仅扩展了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为企业基于利润最大化的"投机替代"动机持有金融资产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爱民 董艳青
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数字金融对要素配置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1)数字金融显著提高了要素配置效率。(2)数字金融促进了中部地区的要素配置,并且对资本要素配置的作用更加明显;西部地区发展数字金融有利于纠正资本错配,但加重了劳动力错配;东部地区数字金融的要素配置效应主要体现在劳动力要素上。(3)要素流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金融作用于要素配置的重要渠道。(4)对外开放和政府干预对数字金融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但扩大对外开放不利于数字金融发挥对资本配置的作用。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要素配置效率 影响机制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罗时空 龚六堂
由于存在金融摩擦,企业的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决策可能会随着经济周期而改变。截至目前尚没有一个公认的理论可以对企业融资的经济周期性,特别是股权融资的经济周期性做出肯定的理论预测。因此,有必要从实证的角度为符合中国特征的宏观不完全金融市场模型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微观实证基础。出于这一目的,我们根据实际经济周期文献的习惯采用H-P滤波得到的实际GDP周期项作为宏观经济波动的度量,从面板数据分析和加总数据分析两个方面考察了中国A股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不包含IPO)行为的经济周期性,得到基本一致的结论。整体样本的研究显示,债务融资量和股权融资量均呈现顺经济周期性(Pro-cyclical)。因为企业规...
关键词:
企业融资 经济周期 融资约束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湘琳 阳立高
以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实证检验会计信息透明度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会计信息透明度显著提升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对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对企业风险承担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且前者提升效应大于后者;对处于衰退期的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对企业风险承担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作用。
关键词:
会计信息透明度 生命周期 企业风险承担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崔志霞 杨国莉 黄秋敏
受"现金为王"管理理念的影响,持有现金成为企业满足日常流动性需求和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重要选择策略。文章利用中国深沪证券交易所2010-2019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从实际控制人角度来识别集团内成员企业,实证检验了委托代理关系影响下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与现金持有水平的关系。研究发现:(1)从整体上来看,与独立企业相比,集团内成员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较高;(2)由于债权人对企业的监督治理效应,企业举债有利于提高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从而减少了现金持有水平;(3)集中的股权结构提高了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减少了现金持有水平,而分散的股权结构降低了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增加了现金持有水平,支持了大股东监督激励假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超额现金持有水平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的实证研究
企业生命周期、股权结构与成本效率——基于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企业家声誉、社会信任与企业现金持有——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内部资本市场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基于中国“系族企业”的经验证据
公司存在目标现金持有量吗——基于并购视角的经验证据
金融周期与货币政策交互作用下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来自中国微观企业的经验证据
客户关系与企业现金持有——来自中国转型经济的经验证据
不同生命周期企业投资决策有效性研究——基于产权视角的我国A股经验证据
基于生命周期的大学生创业企业众筹融资模式研究——来自苏州六大众创空间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