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13)
2023(18289)
2022(15504)
2021(14446)
2020(12073)
2019(27938)
2018(27224)
2017(52516)
2016(27665)
2015(31327)
2014(30929)
2013(30688)
2012(28161)
2011(25547)
2010(25401)
2009(23856)
2008(22156)
2007(19051)
2006(16780)
2005(14915)
作者
(78178)
(65186)
(64436)
(61594)
(41451)
(31146)
(29426)
(25458)
(24943)
(22959)
(22062)
(21965)
(20431)
(20351)
(20344)
(19838)
(19252)
(18727)
(18617)
(18581)
(16094)
(15774)
(15553)
(14866)
(14673)
(14522)
(14160)
(13807)
(13080)
(12675)
学科
(130496)
经济(130367)
管理(79411)
(75100)
(62040)
企业(62040)
方法(56755)
数学(50440)
数学方法(49896)
中国(36753)
(30121)
(30019)
(29180)
金融(29178)
地方(27760)
(27138)
银行(27100)
业经(26383)
(26088)
(24290)
(23196)
(22906)
贸易(22889)
(22224)
农业(20538)
(19212)
财务(19135)
财务管理(19095)
理论(18366)
环境(18364)
机构
大学(397230)
学院(394286)
(174279)
经济(170971)
管理(157031)
理学(136483)
理学院(135075)
研究(134367)
管理学(132871)
管理学院(132179)
中国(106478)
(83284)
科学(78418)
(77099)
(65559)
财经(62959)
中心(61898)
研究所(59826)
(58317)
(57452)
业大(55177)
经济学(55023)
(54360)
北京(52872)
经济学院(49549)
(49439)
师范(49016)
(48674)
财经大学(47146)
农业(45519)
基金
项目(269850)
科学(213823)
基金(199329)
研究(197893)
(172715)
国家(171354)
科学基金(148403)
社会(128499)
社会科(122119)
社会科学(122088)
基金项目(104805)
(102113)
自然(94870)
自然科(92709)
自然科学(92689)
自然科学基金(91053)
教育(90175)
(86037)
资助(83043)
编号(78952)
成果(63102)
(60772)
重点(60049)
(57688)
(55785)
国家社会(54230)
课题(53685)
教育部(52960)
创新(52189)
科研(51505)
期刊
(185078)
经济(185078)
研究(119693)
中国(70450)
学报(57876)
(57654)
管理(57499)
科学(54911)
(52188)
(45623)
金融(45623)
大学(45072)
学学(42660)
教育(36437)
农业(35825)
技术(34392)
财经(31656)
经济研究(31556)
业经(27291)
(27168)
问题(23727)
技术经济(20344)
(19932)
统计(19461)
理论(19197)
(18571)
世界(18560)
图书(17603)
国际(17593)
(17285)
共检索到579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勇  冯心悦  田拓  
本文通过构建综合性的金融周期指数,对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金融周期、货币周期和信贷周期在经济周期中的不同影响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周期不仅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而且对经济周期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同时,与传统的货币周期和信贷周期相比,金融周期变化不仅成为货币周期、信贷周期、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的关键驱动因素,而且成为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本文的实证分析结论不仅使得"金融-实体经济"内生关联的命题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同时也为后续同时关注金融和实体经济稳定的政策实践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创  徐曼  
充分了解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交互影响和作用规律,不仅对于新时期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以及避免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脱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也成为科学制定金融监管措施与宏观调控政策、有效维护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双重稳定的突破口。文章在选取利率、汇率、货币供给、社会融资规模和资产价格等多维金融指标构建金融形势指数并测度中国金融周期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基于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的动态溢出指数方法考察了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交互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宏观金融与经济波动之间的交互影响受到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程度、金融市场发展及金融工具创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金融波动对经济波动具有十分显著的冲击影响,而经济波动对金融波动的影响作用则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金融体系"脱实向虚"的现象值得警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曹永琴  李泽祥  
运用恒常条件相关(CCC)和动态条件相关估计方法(DCC),本文考察了中国金融经济周期与真实经济周期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从1999年开始,随着中国金融深化程度和金融市场开放度的提高,金融经济周期与真实经济周期的动态关联程度持续上升。金融因素对经济周期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货币政策对真实经济的引导效果进一步强化,金融经济周期在中国表现愈加明显。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平抑经济波动时,不能仅以真实经济指标作为参考,还应参考金融经济指标。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仰炬  李文婷  张有方  
随着金融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愈发显著,信贷、资产、房地产价格及相应的金融周期与经济政策、经济周期存在怎样的关系成为监管当局和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我国1995~2019年的月度数据,对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交叉谱分析了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互动关系,对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领先与滞后、波幅与频率等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超  任志宏  
本文基于我国2001-2017年季度数据,选取信贷、金融杠杆、股票价格、房产价格等变量指标,运用BP滤波技术、VAR等方法,实证研究我国金融周期特征以及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相互作用、传导机制、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一是金融周期比经济周期持续时间更长、波动幅度更大,而经济周期比金融周期波动的频率更高;二是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在大多数时候表现出相互促进的顺周期性特征;三是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峰值对彼此都具有显著的预测性;四是在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互动影响过程中,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发挥着关键的传导中介作用。由上述研究结论得到的启示:一是要重视防范和化解由于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叠加而引致的系统性风险;二是要完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管理框架,减少房地产价格周期、信贷周期、金融杠杆周期、股票价格周期相互交织、叠加对货币政策调控带来的不利冲击;三是要注重短期宏观调控目标与长期宏观调控目标的协同,避免出现为了短期调控目标而急功近利地采取"一刀切"的调控措施、进而有损于经济金融长期健康发展的现象;四是监测和管控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波动对经济、金融周期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宏观和微观经济政策调整通过资产价格变动、金融加速器效应等传导机制对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产生的不利冲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璐  
文章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因子分析法分别构建了三支中国金融周期指数,测度1998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金融周期波动情形,并通过广义矩估计法探究中国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的影响。结果发现,三支中国金融周期指数当期值对经济周期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谱分析及交叉谱分析对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关系作探究,发现中国金融周期整体存在7.36个季度的周期波动,经济周期存在13.5个季度的周期波动,并且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可以提前1.15个季度对经济周期进行有效预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岑丽君  黄新克  
本文利用1979-2013年宏观经济数据和HP滤波的GDP与信贷数据,运用相关系数、共同周期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了中国金融周期和实体经济周期之间的关联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周期和实体经济周期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和协同关系,短期内GDP周期波动是信贷周期的格兰杰原因,而在长期信贷周期波动是实体经济周期的格兰杰原因,信贷规模变化有助于预测未来实际产出波动。因此,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设计需要重视金融要素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唐可欣  
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基于BP算法的金融经济周期预警机制主要包括:将金融经济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并引入经济增长率指标对不同的阶段进行区分;对不同的周期阶段进行编码,并结合历史数据训练BP网络,建立符合要求的周期预警模型;利用时间序列方法获得模型的输入数据,并输入预警模型,从而识别将来某一时期我国金融波动所处的周期阶段。实证研究表明:2010年第一季度,我国金融经济周期仍处于扩张阶段。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金全  王译兴  刘子玉  
美国次贷危机过后,金融摩擦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波动中的作用引起社会高度重视。本文利用带有金融中介部门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定量刻画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金融摩擦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金融摩擦将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加速和放大金融冲击,金融摩擦系数与经济波动乘数效应呈反向依存关系;资本质量冲击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具有记忆性,而货币政策调控仅在短期内有效。在金融摩擦存在的情况下,这说明货币政策对金融冲击的调整将面临着周期匹配失调的约束,有关部门不仅要采用货币政策进行短期调控,还应高度重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金全  王译兴  刘子玉  
美国次贷危机过后,金融摩擦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波动中的作用引起社会高度重视。本文利用带有金融中介部门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定量刻画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金融摩擦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金融摩擦将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加速和放大金融冲击,金融摩擦系数与经济波动乘数效应呈反向依存关系;资本质量冲击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具有记忆性,而货币政策调控仅在短期内有效。在金融摩擦存在的情况下,这说明货币政策对金融冲击的调整将面临着周期匹配失调的约束,有关部门不仅要采用货币政策进行短期调控,还应高度重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加强资本质量管理,在最大程度发挥虚拟经济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进而带动实体经济复苏。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金平  朱鸿  
金融体系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金融体系运行是否独立于经济运行、是否具有"非中性"特征,是金融周期理论研究的起点。金融周期怎样影响长期经济增长和短期经济波动、传导机制如何,则是金融周期理论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理论、债务-通缩理论、金融加速器理论、金融不稳定理论基本上构成了金融周期的理论基础。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短期波动具有加速器作用,该作用具有非对称性;金融周期能够预测经济周期;金融周期对中长期经济增长波动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曼  邓创  
本文运用TVP-FAVAR模型构建动态金融形势指数测度中国金融周期,基于小波变换方法,探究了金融周期的波动特征,以及不同频率波动成分的叠加机理,并采用频域连通性方法,实证检验了不同频带下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交互影响动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周期由不同频率的波动成分叠加而成,其中,主周期表现为3~4年的中周期波动成分,高频短周期波动仅在各金融子市场波动的共同驱动下于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出现,低频长周期波动主要源自信贷、汇率和房地产市场波动;金融周期波动对经济周期波动产生了较高的冲击影响,且主要表现为中短期效应。相比之下,经济周期波动对金融周期波动的影响水平明显较低。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颜昌华  刘尧成  
本文应用异方差时变参数模型(SV-TVP-VAR)分析中国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冲击的动态影响机制。主要结论包括如下三点:首先,在2009年后中国金融周期自身呈现出明显的顺周期性,虚假繁荣背后的资产泡沫问题不容小觑;其次,2015年以后中国经济周期进入"未完成的衰退"阶段,金融周期下行冲击对GDP的长期影响显著为负;最后,基于央行中性的货币政策,中国金融周期冲击对CPI的长期影响不明显。文末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华冬芳  洪敏  
文章利用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模型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运用Matlab软件对之进行模拟。分析了加速数、边际消费倾向与政府宏观调控时间、力度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呈平稳且收敛的阶梯波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雪梅  罗永会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小波分析方法,依据中国30个省市1952-2010年的人均GDP数据,对省际区域经济周期进行实证研究,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省际区域进行聚类分组研究。结果表明:从波谷个数来看,全国各省份至少出现了10次波谷,最多的省份甚至有14次;从波动的幅度和频率来看,全国各省份均呈现出收敛趋势,且东部省份的收敛速度和幅度领先于其它省份;从省份之间短期波动的相关系数矩阵来看,共有44组省份(全部对象共计900组)的相关系数未能通过统计检验(P值取5%);聚类结果表明,改革开放后东部省份的聚集程度明显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