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42)
2023(13569)
2022(11248)
2021(10382)
2020(8820)
2019(20030)
2018(19426)
2017(37284)
2016(19563)
2015(21957)
2014(21658)
2013(21047)
2012(19025)
2011(16786)
2010(16461)
2009(15345)
2008(13325)
2007(11460)
2006(9668)
2005(8328)
作者
(54119)
(44885)
(44478)
(42479)
(28193)
(21483)
(20383)
(17579)
(17525)
(15698)
(15236)
(15185)
(14147)
(14057)
(13953)
(13915)
(13464)
(13156)
(13154)
(12826)
(10969)
(10873)
(10855)
(10519)
(10311)
(9929)
(9889)
(9654)
(9057)
(8985)
学科
(74010)
经济(73913)
管理(54817)
(53016)
(42959)
企业(42959)
方法(35978)
数学(32249)
数学方法(31850)
(26821)
金融(26813)
中国(25808)
(24901)
(24611)
银行(24569)
(23743)
(21337)
(17882)
业经(16532)
地方(15499)
农业(14923)
(14790)
(14322)
财务(14263)
财务管理(14230)
企业财务(13561)
(13170)
贸易(13159)
理论(12959)
(12848)
机构
学院(261831)
大学(260826)
(109364)
经济(107219)
管理(101242)
理学(88088)
理学院(87247)
研究(86164)
管理学(85623)
管理学院(85185)
中国(71218)
(53222)
科学(52063)
(51502)
(45854)
中心(42845)
(41905)
财经(41295)
业大(40095)
研究所(38443)
(37796)
(37712)
农业(36321)
经济学(35131)
北京(32477)
(31884)
经济学院(31861)
(31739)
师范(31252)
财经大学(31205)
基金
项目(186612)
科学(147751)
基金(137636)
研究(134376)
(121045)
国家(120053)
科学基金(103580)
社会(86963)
社会科(82516)
社会科学(82496)
(73143)
基金项目(72294)
自然(67477)
自然科(66019)
自然科学(65996)
自然科学基金(64809)
教育(62152)
(61548)
资助(56175)
编号(53112)
重点(42268)
成果(41736)
(41403)
(39886)
(39826)
创新(37304)
国家社会(36958)
科研(36727)
课题(36699)
教育部(35838)
期刊
(111958)
经济(111958)
研究(74279)
中国(50056)
学报(43375)
(40677)
(40237)
科学(38492)
管理(37001)
(36490)
金融(36490)
大学(33537)
学学(32046)
农业(26861)
教育(25459)
技术(22720)
财经(20416)
经济研究(19673)
业经(18989)
(17594)
问题(14182)
(13825)
(12702)
理论(12572)
统计(12378)
商业(12094)
科技(11392)
技术经济(11347)
实践(11338)
(11338)
共检索到381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少甫  孟雪珂  
文章结合金融周期理论分析了金融周期对居民消费的直接效应和间接调节效应,并利用1999~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中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研究表明:(1)消费顺金融周期变动,正向金融冲击增加居民消费支出,负向金融冲击减少居民消费支出。(2)收入差距不仅抑制居民消费支出,而且对消费顺金融周期性存在显著负面调节效应。收入差距会削弱正向金融冲击对消费支出的促进效应,加剧负向金融冲击对消费支出的削减效应。(3)从全国层面看,城乡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差距的负面调节效应更大;分区域看,城乡工资性、经营性收入差距对中部负面调节效应更大,城乡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差距对东部负面调节效应更大。(4)城镇中高、中等和中低收入群体之间收入差距的负面调节效应更大。降低收入差距对消费顺金融周期性负面调节效应进而促进居民消费支出和消费持续恢复应精准收入来源、收入群体和区域施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江一  李涵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年与2013年的面板数据,本文从相对收入理论的角度检验了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显著促进了农村家庭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但挤出了生存型和享受型商品消费。与对农村家庭的影响相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城镇家庭的人力资本投入有负向影响,但显著促进了他们的享受型商品消费。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农村和城镇的低收入阶层、城乡居民间有更多接触机会的群体的影响更大。这些发现均与相对收入理论一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激励了农村家庭不断追赶城镇家庭,当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时又激励了城镇家庭进一步提升与农村家庭之间的差距。研究还发现,政府增...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尹向飞  周翔  
本文基于收入群体视角,利用结构分解方法,将总消费率分解为收入群体比重变动效应等七个效应,并对2010-2016年CFPS城镇居民家庭数据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不管基于全国数据还是东中西部地区数据,绝大多数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变动效应都大于0;同时中等收入群体消费效应是抑制总消费率下降的主要因素。第二,不管基于全国数据还是东中西部地区数据,绝大多数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变动效应为负。第三,不管从平均来看,还是从不同年份来看,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中等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群体组内消费率变动效应大多数为正,而高收入群体大多数为负。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制定收入分配政策以促进消费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广泳  高淑娟  
选取1995年、2002年和201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平均工资数据和细分行业的平均工资数据,利用有序响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国有单位和非国有单位的在岗职工在获得不同水平收入(高、中、低)的概率上存在的差异,据此确定了"收入机会"不均等的存在,然后估计了"收入机会"不均等造成的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国有单位的在岗职工获得高收入的概率明显高于非国有单位的在岗职工,而前者获得低收入的概率明显低于后者,且这种趋势呈加剧状态;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明显抑制了整体消费需求。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芦彩梅  王海艳  
基于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本文采用2011—2018年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引入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金融影响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了居民消费,且在城镇地区更为明显;收入差距的扩大显著抑制了居民消费,且在农村地区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收入差距在数字金融影响居民消费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且在中部地区更为显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伟  王少国  
测算了1978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并以收入来源分解基尼系数法对其增量进行了分解。研究表明,受改革进程和宏观政策的影响我国城乡差距表现出很强的周期性波动;体制变革促使城乡居民分项收入比重变化引起的结构性效应推动城乡差距长期上升,为缓解改革中的偏差采取的调整性政策使各分项收入在城乡间分布发生变化的分配性效应曾两次促使城乡差距短期缩小;综合两种效应分析,二元体制下的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城乡差距贡献最大,对此做了实证分析并给出了政策性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夏晓平  
本文基于分项收入的视角,构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系数,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对广东省1993—2011年的城乡收入差距、分项收入差距及其收入差距效应进行分解和测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分项收入差距系数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分项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得出结论,提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的政策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亚东  张应良  
将收入差距分为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城乡相对收入差距和城乡绝对收入差距,使用CFPS2010—2018年面板数据研究三类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类收入差距的系数均显著为负,2010—2018年分别降低农村居民2.988%、-0.772%、3.006%的消费,城乡绝对收入差距的负向影响最大;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和城乡相对收入差距的负向影响与户主年龄之间是非线性关系,而城乡绝对收入差距的负向影响与户主年龄之间是斜率为负的拟线性关系,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负向影响在地区间的排序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而城乡收入差距的负向影响排序相反;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显著降低其他类消费、生存型消费、福利型消费和房贷型消费,而城乡收入差距主要抑制农村居民其他类消费和发展型消费,整体而言收入差距主要通过降低其他类消费进而负向影响总消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亚东  张应良  
将收入差距分为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城乡相对收入差距和城乡绝对收入差距,使用CFPS2010—2018年面板数据研究三类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类收入差距的系数均显著为负,2010—2018年分别降低农村居民2.988%、-0.772%、3.006%的消费,城乡绝对收入差距的负向影响最大;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和城乡相对收入差距的负向影响与户主年龄之间是非线性关系,而城乡绝对收入差距的负向影响与户主年龄之间是斜率为负的拟线性关系,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负向影响在地区间的排序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而城乡收入差距的负向影响排序相反;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显著降低其他类消费、生存型消费、福利型消费和房贷型消费,而城乡收入差距主要抑制农村居民其他类消费和发展型消费,整体而言收入差距主要通过降低其他类消费进而负向影响总消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肖云  米双红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我国城乡一体化背景下2011-2019年全国30个省区市(西藏、港澳台地区除外)的样本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GMM)方法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的功效,但存在区域异质性,相比较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其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所起到的功效更强。但是,在纳入城乡收入差距中介效应之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的功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时,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同的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所带来的综合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在高水平区域内,两者的综合效应依然会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产生赋能作用,而在低水平区域,两者的综合效应不利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缩小,反而会带来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扩大。最后本文进一步从政府层面、金融机构层面和城乡居民自身层面三个维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高志仁  朱秋莲  刘小丽  
收入分配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我国收入差距扩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具体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齐云  迟诚  
持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成为影响中国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因素,城乡收入差距的解决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本文运用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将2002~2012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大小及各地区不同收入来源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分析。从收入来源研究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不仅能够较好地揭示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本质,还能判断各地区影响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缓解中国的贫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来源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同,但工资性收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最大,其次是转移性收入;家庭经营净收入作为农村居民主要收入来源,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起到明显的缩小作用,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晓婧  韩旭  
人口结构的变化和收入的变动对消费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文章基于我国微观家庭数据库,实证检验人口结构和收入稳定性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人口抚养比的增加和收入不稳定性的提高会抑制家庭消费率的增长,这一负向影响在城市家庭更为显著,且二者能够产生负向联动效果。从不同生命周期来看,家庭人口抚养比的增加对扩展期、稳定期和收缩期家庭边际消费率的不利影响较为显著,而收入不稳定性的提高对形成期、稳定期和收缩期家庭边际消费率的不利影响更大。因此,应该充分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供给侧改革提供更多符合当前我国家庭消费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敏  曹衷阳  
采用1987~2005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居民收入对消费影响的收入差距双门槛模型,证实了随着居民收入差距的加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呈现递减态势。从我国各个省份来看,收入差距水平较低的省份数量在下降,而中等收入差距水平省份呈现逐步增加趋势,收入差距水平较高省份数量呈现稳定、缓慢增加的状态。收入差距的加大影响了居民的消费水平,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需要在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增加居民收入,减少收入差距。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宾  马九杰  
在讨论了学界关于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争议之后,通过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生命周期的观察,将城镇化过程中的劳动力流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农村非农产业就业阶段,第二个阶段为进入城镇常住就业阶段,第三个阶段为迁移取得城镇户籍阶段,并结合其他控制变量建立了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多元回归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第一阶段劳动力流动能够明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第二阶段劳动力流动不明显地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第三阶段劳动力流动也能够明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三个阶段劳动力流动的综合影响是能够明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我国现实中的城乡收入差距并没有随着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逐步缩小,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化、城市偏向的科教文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