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75)
- 2023(4695)
- 2022(3771)
- 2021(3431)
- 2020(2915)
- 2019(6335)
- 2018(5901)
- 2017(12201)
- 2016(5841)
- 2015(6063)
- 2014(5979)
- 2013(5877)
- 2012(5285)
- 2011(4881)
- 2010(4983)
- 2009(5238)
- 2008(3830)
- 2007(3431)
- 2006(3102)
- 2005(2930)
- 学科
- 融(24488)
- 金融(24488)
- 济(23204)
- 经济(23185)
- 银(21255)
- 银行(21248)
- 行(20753)
- 业(17586)
- 管理(15525)
- 中国(14644)
- 企(14163)
- 企业(14163)
- 中国金融(10933)
- 方法(9652)
- 数学(8940)
- 数学方法(8905)
- 财(8708)
- 制(8412)
- 农(6692)
- 地方(6659)
- 务(6072)
- 财务(6055)
- 财务管理(6049)
- 业经(6032)
- 企业财务(5859)
- 贸(5207)
- 贸易(5199)
- 体(5172)
- 易(5065)
- 农业(5058)
- 机构
- 学院(75748)
- 大学(73013)
- 济(37637)
- 经济(36985)
- 管理(28085)
- 中国(26882)
- 理学(24065)
- 理学院(23911)
- 研究(23686)
- 管理学(23615)
- 管理学院(23506)
- 财(18824)
- 融(15337)
- 银(15284)
- 金融(15063)
- 财经(15044)
- 银行(14765)
- 行(13838)
- 经(13653)
- 京(13617)
- 中心(13528)
- 经济学(13441)
- 经济学院(12321)
- 人民(12089)
- 财经大学(11449)
- 科学(11396)
- 国人(11088)
- 中国人(11042)
- 中国人民(10973)
- 所(10920)
- 基金
- 项目(48876)
- 科学(39030)
- 研究(36966)
- 基金(36519)
- 家(30623)
- 国家(30319)
- 科学基金(26861)
- 社会(25659)
- 社会科(24615)
- 社会科学(24613)
- 省(19425)
- 基金项目(18829)
- 教育(15974)
- 自然(15596)
- 自然科(15296)
- 自然科学(15295)
- 划(15236)
- 资助(15118)
- 自然科学基金(15035)
- 编号(14720)
- 国家社会(11143)
- 成果(11135)
- 发(11090)
- 创(11005)
- 融(10980)
- 重点(10854)
- 部(10785)
- 创新(10332)
- 性(10142)
- 制(9977)
共检索到1198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少甫 孟雪珂
消费升级对于助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本文采用DFM提取不可观测因子度量金融周期和供给冲击,利用QUAIDS模型和ILLS估计考察金融周期和供给冲击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城镇居民消费升级主要阻碍在于供给端,发展性消费呈顺周期变化,但正向供给冲击力度并未达到促使城镇居民增加发展性消费;各类消费品价格和收入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城镇居民房屋依然主要是作为投资品,对发展性消费存在挤出效应。应实施结构性金融周期调控政策和结构性价格调控政策等措施推动城镇居民消费升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茉楠
随着美国经济持续全面复苏,以及耶伦笃定年内加息的表态,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作为全球影响最为广泛的货币政策正在转向,从而很可能步入"后QE时代",而这也标志着当下乃至未来几年时间里,全球将不可避免地要迎接新的金融结构和金融周期的冲击,大类资产首当其冲。本质而言,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以及美元走强将对大类资产价格配置产生重要影响,其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孙彦林 陈守东 刘洋
本文基于RTV-DFM合成的FCI分析中国金融状况,通过趋势周期分解试图揭示其趋势周期波动特征。研究发现:该金融状况指数能够很好地反映中国金融状况的历史趋势及非对称特征且具有较好的预警功能,结果显示金融危机期间的刺激政策存在滞后效应,没能及时、充分发挥其作用;中国目前已经历了两次完整的金融景气周期循环,且处在第三次循环的泡沫破灭阶段并深陷于此,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周期性短期波动与FCI趋势变化背道而驰,随机性趋势成分与FCI保持一致,且随机冲击的驱动效应更为强劲。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孙彦林 陈守东 刘洋
本文基于RTV-DFM合成的FCI分析中国金融状况,通过趋势周期分解试图揭示其趋势周期波动特征。研究发现:该金融状况指数能够很好地反映中国金融状况的历史趋势及非对称特征且具有较好的预警功能,结果显示金融危机期间的刺激政策存在滞后效应,没能及时、充分发挥其作用;中国目前已经历了两次完整的金融景气周期循环,且处在第三次循环的泡沫破灭阶段并深陷于此,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周期性短期波动与FCI趋势变化背道而驰,随机性趋势成分与FCI保持一致,且随机冲击的驱动效应更为强劲。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欧阳瑞
自1825年英国爆发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繁荣与萧条交替的经济运行过程引起了众人的注目。19世纪至今,对于经济波动的成因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各种理论流派或从经济体系内部,或从经济体系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顾宁 余孟阳
在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全球金融周期已经形成。全球金融周期会改变各国资本流动情况,进而影响主要资产价格,这一作用机制在中国市场得到了印证。文章进行VAR分析,结果表明:以股票市场价格和房地产市场价格为代表的中国资产价格对于全球金融周期存在较为敏感的负向反应。
关键词:
全球金融周期 资产价格 货币政策独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东明 曹春玉
文章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在外部加息带来国际资本外流冲击时,结合中国经济结构及运行特征,在管理浮动汇率中加入汇率逆周期因子,研究其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及其与其他宏观审慎政策配合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基于外国货币政策调整的逆周期因子的汇率稳定效果优于其他政策,在管理浮动汇率中引入逆周期因子,能够更好地实现金融稳定的目标;在实施逆周期准备金率时,管理浮动汇率中加入逆周期因子能够抑制汇率过度贬值的顺周期行为,平滑汇率波动,同时辅以再贷款利率的调节,有助于平滑国内债务波动;在管理浮动汇率下加入逆周期因子,能够降低社会福利损失。文章提出,货币当局应构建完善的动态汇率逆周期调节机制,注重其与汇率浮动管理、准备金政策和再贷款利率等宏观政策的配合。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桂田 赵留彦
本文研究两类基本宏观冲击——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动态效应,并据此分析经济周期波动。我国的经验证据表明:第一,供给冲击会引起产出增长与当期通货膨胀负相关,而需求冲击会引起产出增长与当期通货膨胀正相关。第二,需求冲击下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正相关——这与菲利普斯曲线一致,不过供给冲击下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间关系并不明显。第三,供给冲击对产出增长的影响力度相对更强,而需求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力度则更强。这解释了经验中经常观测到通货膨胀顺周期特征。这一结果意味着通过总需求管理政策容易调控通货膨胀,却难以调控经济增长速度。因此,政府和货币当局应慎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谨防其通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锐 李金叶
本文采用CF带通滤波法提取变量中周期波动成分测度出我国的金融周期,通过TVP-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外部经济金融冲击对我国金融周期的外溢影响。研究显示,外部产出对我国金融周期会产生一定负向影响;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的上升会对我国金融周期产生强劲的负向冲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节点,国际股市低迷推升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景气程度;2008年以来,外部货币政策对我国金融周期的负向冲击持续减弱;国际外汇市场对我国金融周期主要为正向冲击。进一步地,本文实证分析了实施宏观审慎政策对于平抑外部经济金融冲击的有效性。总体来看,需要灵活适度地运用货币政策,加强风险监控与预警,运用宏观审慎政策有效防范外部经济金融风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得文 吴华强 魏荣桓
本文基于金融、经济周期分析框架,在比较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金融和经济周期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美国、日本应对金融和经济周期冲击的调控经验和教训:第一,在金融周期下行阶段,宏观调控政策组合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随金融形势和经济波动进行动态调整;第二,加强财政刺激是应对金融周期下行阶段的重要手段;第三,维护信用稳定可能是平衡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变量,仅靠宽松货币政策并不能有效缓解信用收缩压力;第四,要把握好政策调控的"度",避免政策过度和快速反转。比较来看,日本宏观经济政策操作的力度、转向的节奏均明显强于美国,从而导致日本金融体系失衡和经济波动性比美国更加明显。在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面临"稳增长、防风险"等多目标约束的背景下,可以从美、日两国应对金融和经济周期冲击的经验和教训之中得到启示:一是要发挥好"宽货币"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避免市场被动、无序出清;二是要发挥好"宽财政"的逆周期调节和托底功能,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三是要发挥好"稳信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作用,实现信用扩张与经济增长、金融周期之间的平衡。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尧成 战文清
本文基于1998Q1-2022Q4时段数据,比较分析不同货币政策冲击下中国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的联动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中国的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总体上呈现反向波动,并在不同频域内交叉领先波动,但在二者的主周期频域内金融周期领先经济周期波动;(2)相较于数量型货币政策,价格型货币政策冲击更能拟合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联动性特征;(3)在货币政策冲击引起经济周期波动的过程中,金融周期的部分中介效应是二者联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效应分别在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冲击下起到了金融加速器和金融减速器作用。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爱俭 石振宇 刘浩杰
本文在构建资本流动、金融周期与货币政策内生联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探讨其动态演变关系。研究发现,三者间的联动或调控效应受经济金融形势、个体行为偏好以及政策制度改革等影响而存在时变特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夕,资本账户开放和房股等市场的持续繁荣使得资本流动与金融周期间的双向正反馈联动逐渐增强,而近年来金融去杠杆化改革和利率政策对资本流动的关注则降低了该联动效应。货币政策对资本流动和金融周期的调控效应受外部金融冲击和内部基本面等因素影响,美联储量化宽松的外溢效应和经济新常态下行压力的顺周期机制增强了货币政策的负向冲击。本文为货币当局平抑跨境资本波动与调控金融周期平稳运行提供启示。
关键词:
资本流动 金融周期 货币政策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金全 王梓任 陈润东
本文运用门限向量自回归随机波动率(SV-TVAR)模型研究金融周期视角下不确定性冲击对我国经济的非线性影响,并测度了不同金融周期阶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效果。研究发现,无论是金融紧缩时期还是金融扩张时期,不确定性冲击都具有产出紧缩、通货紧缩和金融紧缩的多重效应;但在金融紧缩时期,不确定性冲击的负面影响更大更持久。我国经济政策应对不确定性冲击的反应是“逆周期”和扩张性的。进一步的政策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紧缩时期的财政政策对熨平不确定性冲击和稳定经济增长的效果远远高于金融扩张时期,也高于同时期的“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比不同金融周期阶段“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发现“数量型”货币政策在熨平不确定性冲击方面效果更好,而“价格型”货币政策则在稳定经济增长方面效果明显。因此,要充分重视财政政策在熨平不确定性冲击和稳定经济增长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加强“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在不同调控维度上的优势互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齐鹰飞 王宪勇
本文基于一个较为一般的动态一般均衡框架,从理论上探讨了技术冲击的长期影响。以此为基础,我们使用SVAR方法识别出导致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技术冲击,并且估计了它们对产出和通胀的动态影响,以及对二者波动的贡献率。结果发现,技术冲击虽然是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成因,但其贡献要远小于现有的其他实证结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昆亭 周炎 黄晶
本文建立DSGE周期模型,引入异质偏好、利率分类,分别考察各类利率偏差的形成机制和周期波动性影响,研究利率扭曲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模型预测:(1)实际储蓄利率的负向冲击,只在很短的时间内、以很有限的幅度引致经济增长,接着形成远超过增长幅度的大幅度萧条,并导致一般工薪家庭社会平均消费比例下降,企业家家庭平均消费水平上升;(2)金融市场摩擦(存贷款利差)冲击影响经济稳态解,因而影响中长期经济发展趋势。试验表明金融部门的一单位需求中,81%来自对投资的挤出,18%来自于对一般工人家庭消费的挤出,1%来自对企业家部门消费的挤出。因而,金融摩擦对收入分配和长期经济增长都有影响。综合来看,持续的利率扭曲...
关键词:
利率扭曲 金融冲击 金融摩擦 周期波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