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29)
- 2023(21292)
- 2022(18140)
- 2021(16930)
- 2020(14049)
- 2019(31767)
- 2018(31171)
- 2017(59461)
- 2016(32566)
- 2015(35903)
- 2014(35573)
- 2013(34754)
- 2012(32349)
- 2011(29245)
- 2010(29564)
- 2009(27295)
- 2008(26193)
- 2007(23137)
- 2006(20529)
- 2005(18309)
- 学科
- 济(124869)
- 经济(124734)
- 管理(90555)
- 业(88390)
- 企(71757)
- 企业(71757)
- 方法(51354)
- 数学(43966)
- 数学方法(43395)
- 中国(40250)
- 农(36620)
- 财(33841)
- 地方(30510)
- 融(30014)
- 金融(30012)
- 业经(29739)
- 银(29714)
- 银行(29633)
- 行(28556)
- 学(28506)
- 制(26549)
- 农业(24871)
- 贸(24542)
- 贸易(24524)
- 易(23801)
- 理论(21561)
- 务(21379)
- 财务(21290)
- 财务管理(21254)
- 企业财务(20242)
- 机构
- 学院(452115)
- 大学(450706)
- 济(178749)
- 经济(174762)
- 管理(170921)
- 研究(159089)
- 理学(147013)
- 理学院(145299)
- 管理学(142623)
- 管理学院(141820)
- 中国(122656)
- 科学(100268)
- 京(96457)
- 财(84053)
- 农(83141)
- 所(81706)
- 研究所(74521)
- 中心(72839)
- 业大(71071)
- 江(68080)
- 财经(66322)
- 农业(65430)
- 北京(60926)
- 范(60793)
- 经(60331)
- 师范(60084)
- 院(57534)
- 州(55479)
- 经济学(53748)
- 技术(49320)
- 基金
- 项目(306880)
- 科学(239575)
- 研究(221054)
- 基金(220288)
- 家(194638)
- 国家(192970)
- 科学基金(163651)
- 社会(138227)
- 社会科(130952)
- 社会科学(130921)
- 省(121198)
- 基金项目(115942)
- 自然(107274)
- 自然科(104772)
- 自然科学(104745)
- 自然科学基金(102845)
- 划(102558)
- 教育(101946)
- 资助(90746)
- 编号(90001)
- 成果(73502)
- 重点(69638)
- 发(68285)
- 部(66500)
- 创(64045)
- 课题(63168)
- 创新(59786)
- 科研(58884)
- 国家社会(56569)
- 计划(56463)
- 期刊
- 济(198817)
- 经济(198817)
- 研究(134547)
- 中国(92512)
- 学报(78452)
- 农(76374)
- 科学(69321)
- 财(63194)
- 管理(62834)
- 大学(58363)
- 学学(55174)
- 教育(53881)
- 融(52978)
- 金融(52978)
- 农业(51877)
- 技术(37092)
- 业经(34076)
- 经济研究(32349)
- 财经(32179)
- 经(27679)
- 业(26760)
- 问题(25592)
- 图书(22413)
- 科技(22311)
- 版(22263)
- 理论(20734)
- 技术经济(20500)
- 贸(20308)
- 业大(20194)
- 商业(20150)
共检索到679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亢一鸣 王书华 陈平
本文基于金融可能性边界的视角来研究影响金融多维发展的政策因素,利用2004—2019年57个中高收入及以上国家的数据建立跨国动态面板模型,从宏观经济、市场结构、开放和制度四类政策因素变量来考察影响金融发展的四个维度,即金融可得性、金融深度、金融效率、金融稳定的影响,并对中高收入与高收入国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可得性主要受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的影响,金融深度主要受银行资产集中度、勒纳指数和贸易开放的影响,金融效率主要受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金融开放的影响,金融稳定主要受金融开放、贸易开放和国家综合风险指数的影响。政策因素变量中的汇款流入、银行资产集中度、勒纳指数和金融开放对金融发展不同维度的影响存在国家异质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凛 彭琛
实践证明,金融不足与金融过度都会有损经济增长。由此金融的适度发展对一国经济的稳定增长至关重要。通过介绍金融可能性边界这一概念,运用ThorsTen Beck和erik Feyen(2014)模型,对2005—2014年53个中高等收入水平国家的跨国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对我国金融发展的适度性进行了判断。研究发现:在最近的10年里,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总体超过了金融可能性边界,股票行业的适度性较为波动。这需要市场治理政策、市场拓展政策和市场能动政策的协调配合,推动中国金融的适度发展。
关键词:
金融可能性边界 金融发展适度性 金融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天顶 邹强
文章简要回顾了国际上对金融可能性边界概念的最新研究成果,现有研究表明金融可能性边界是一个受约束的最佳金融发展水平,它考虑到了影响金融系统深化的结构性国家特征、制度和宏观经济因素,可以用来估计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相对全球其他国家的表现。文章对现有研究框架做了一定改进,通过跨国比较分析了代表性国家及不同金融发展指标间的差异,从全球视角评价了金融发展适度性格局,并针对我国实际给出了相关政策性启示。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可能性边界 适度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贺守海
该文回顾了国际、国内经济学家就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金融业对企业发展的六大核心功能——配置资源、分散风险、清算和结算支付、储备资源和分割所有权、信息服务和激励机制。这些功能可以有效促进企业成长。同时指出:金融对企业发展也有危害性,主要是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所脱节造成的。但金融对经济的发展促进作用仍是主要的。
关键词:
金融功能 金融危机 企业成长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都成祥
以博弈分析法为基础,并对风险类型和风险偏好等因素进行分析可获得参与人的行动规则和效用水平。以此研究政策性保险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就会发现,政策性保险、风险无差异曲线、风险偏好和风险类型等因素对保险人零期望利润曲线影响较大。研究还发现,当高风险类型的概率足够低或项目获得政策性保险支持时,零期望利润曲线就向低风险无差异曲线倾斜,甚至有可能位于低风险类型无差异曲线之上。此时,各类风险水平的投保人都参与保险,不仅资金安全有保障,小微企业也能获得充足的低成本资金用于生产,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俊杰 王海洋
随着现代产业分工的深化,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从国内外实践看,区域金融结构的升级优化、金融组织和金融制度的创新,是区域竞争力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实证检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互制约关系,剖析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因素的作用效果与作用机制,并对我国农村区域金融制度创新与政策选择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泽炯 马艳平
文章首先利用泰尔指数对我国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农村金融发展差异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区域内差异不断扩大,而区域间差异则相对平稳。然后,基于泰尔指数分析结果,运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人均邮电业务量、农村人均纯收入和财政支农等因素对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形成有正向影响,而人均货运量、人均农林牧渔业产值、人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化水平等因素有反向影响。最后,提出缩小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秦伟新 王伟
农村政策性金融发展不仅需要从经济有效性视角进行经济金融学分析,也需要从社会合理性视阈进行社会学研究。本文主要运用组织社会学原理,分析各类农村社会组织对于农村政策性金融发展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认为组织目标的理性原则被满意原则替代、科层制组织结构等级森严、合法性机制与效率机制相背离等是造成农村政策性金融创新不足、发展滞后的组织原因;而对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注意力不足和政府政策的信号不强是造成其发展滞后的直接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推动农村政策性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范香梅 廖迪
本文通过中外比较和实证研究发现,各国金融包容度有显著差异,收入水平、教育程度、通讯技术以及政策是影响金融包容的重要因素,对金融包容度有负面效应的是老龄化、就业比例低、收入不平等。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要采取区域差异化战略。中西部地区着眼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教育水平及扩大就业;东部地区则应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普及金融知识,满足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
关键词:
金融包容 影响因素中外比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范香梅 廖迪
本文通过中外比较和实证研究发现,各国金融包容度有显著差异,收入水平、教育程度、通讯技术以及政策是影响金融包容的重要因素,对金融包容度有负面效应的是老龄化、就业比例低、收入不平等。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要采取区域差异化战略。中西部地区着眼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教育水平及扩大就业;东部地区则应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普及金融知识,满足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
关键词:
金融包容 影响因素中外比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庆亮
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影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在总结中国既有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基础上,指出中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应该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逻辑相一致,发展农村民营金融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深化的必然选择,分析了发展农村民营金融的可能性,提出了发展农村民营金融的制度保障措施。
关键词:
农村民营金融 经济体制改革 制度保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春 王伟
研究分别运用DEA和SFA方法对我国三家政策性银行2000-2014年的效率进行测算,并建立回归模型,通过面板数据研究不良贷款率、资产收益率、权益净利率、资产规模、人力资本质量对政策性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政策性银行的综合效率整体上偏低,除个别年份外,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国家开发银行的综合效率相对较高,农业发展银行的综合效率相对较低。回归结果表明:权益净利率、资产规模、人力资本质量与政策性银行效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不良贷款率、资产收益率则表现的相关性较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孟德锋 卢亚娟 方金兵
利用2009年江苏52个县域银行网点数据,从金融排斥的形成机制角度分析了村镇银行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破解金融排斥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和就业等经济因素、人口年龄结构、金融基础设施及政策因素是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重要影响因素;村镇银行发展受就业、企业经济效益和经济开放度的正向影响,同时受税收政策的负向影响,而且村镇银行发展不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基础设施的限制,倾向于青少年人口比例较高的人群,在破解金融排斥问题上已经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关键词:
金融排斥 村镇银行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邹颖
碳金融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应运而生。近年来,国际碳金融市场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碳金融在我国仍然处于认知和起步阶段。本文在深入分析影响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因素基础上,提出从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两个方面入手共同推动我国碳金融的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碳金融 宏观引导 产品创新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高宏霞 陈聪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城镇化过程产生的金融需求是金融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以金融发展水平为因变量,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三个方面,实证城镇化对金融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对金融发展都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经济城镇化对金融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人口城镇化次之,土地城镇化最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