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88)
- 2023(5422)
- 2022(4307)
- 2021(3956)
- 2020(3283)
- 2019(7213)
- 2018(6638)
- 2017(13283)
- 2016(6829)
- 2015(7267)
- 2014(7188)
- 2013(7048)
- 2012(6446)
- 2011(5725)
- 2010(5936)
- 2009(5887)
- 2008(4832)
- 2007(4299)
- 2006(3706)
- 2005(3544)
- 学科
- 融(24962)
- 金融(24962)
- 济(24788)
- 经济(24761)
- 银(21960)
- 银行(21954)
- 业(21760)
- 行(21377)
- 管理(18642)
- 企(18388)
- 企业(18388)
- 中国(14730)
- 中国金融(11033)
- 方法(11027)
- 财(10527)
- 数学(9933)
- 数学方法(9837)
- 制(9493)
- 务(8163)
- 财务(8147)
- 财务管理(8135)
- 企业财务(7935)
- 地方(7004)
- 业经(6402)
- 农(6322)
- 体(5711)
- 学(5239)
- 体制(5093)
- 理论(4912)
- 农业(4797)
- 机构
- 学院(90946)
- 大学(90225)
- 济(39620)
- 经济(38774)
- 管理(32267)
- 中国(30800)
- 研究(30765)
- 理学(27709)
- 理学院(27402)
- 管理学(26937)
- 管理学院(26772)
- 财(21058)
- 京(17835)
- 科学(17598)
- 财经(16962)
- 中心(16763)
- 融(16374)
- 金融(16091)
- 银(15985)
- 农(15711)
- 经(15484)
- 银行(15435)
- 所(15242)
- 行(14485)
- 经济学(13963)
- 研究所(13907)
- 财经大学(13058)
- 江(12967)
- 经济学院(12753)
- 业大(12667)
- 基金
- 项目(61564)
- 科学(48696)
- 基金(46007)
- 研究(43946)
- 家(40312)
- 国家(39973)
- 科学基金(34384)
- 社会(29234)
- 社会科(28018)
- 社会科学(28011)
- 省(24102)
- 基金项目(23984)
- 自然(21891)
- 自然科(21460)
- 自然科学(21454)
- 自然科学基金(21109)
- 划(20026)
- 教育(19642)
- 资助(19171)
- 编号(16359)
- 重点(14240)
- 性(13838)
- 创(13713)
- 部(13628)
- 发(13544)
- 成果(13397)
- 创新(12856)
- 国家社会(12747)
- 科研(12146)
- 教育部(11901)
共检索到139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尹志超 吴雨 甘犁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了金融可得性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及资产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可得性的提高会促进家庭更多地参与正规金融市场和进行资产配置,同时会降低家庭在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参与和资产配置。研究还发现,金融可得性提高会通过降低家庭民间借出,从而使非正规借贷市场供给减少,进而降低民间借入比例。分城乡和区域来看,金融可得性的提高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家庭参与正规金融市场的边际影响更大。本文的政策含义是金融管理部门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家庭金融可得性,并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城乡和区域间的差异性。
关键词:
金融可得性 金融市场参与 资产选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修华 赵亚雄
数字金融发展能否打破传统金融的城乡二元结构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宏观与微观匹配数据,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城乡家庭金融可得性影响的差异。结果显示,相比于城镇家庭,农村家庭金融可得性受数字金融发展的影响更大,这有利于打破传统金融的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影响了城乡融合发展,数字设备和金融教育的普及虽然能对农村家庭金融可得性产生正向调节效应,但效应明显小于城镇家庭;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村家庭传统生产信贷的挤出效应更大,对提升农村家庭高风险金融资产配置规模的作用更明显。本文研究为未来数字金融深化发展、城乡二元金融结构改善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项质略 张德元
利用2016年CFPS调查中6782个农户微观数据,基于土地流转的角度,研究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可得性对异质性农户创业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可得性,均对农户创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土地转入及土地转出两类异质性农户创业的作用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差异,正规金融对促进土地转入农户创业的作用显著,而非正规金融则在促进土地转出农户创业中发挥更大作用。建议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应充分考虑金融市场主体的差异性与资本逐利的本质特征,从市场化的角度探索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投入效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戴治勇 高晋康
转型中国常被作为缺乏法律有效支持的情况下取得巨大经济成功的例子,也被作为"法律的有效实施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获得融资"这个命题的例外。原因有二:一是中国的经济成功主要是那些非正规部门推动的,这些部门的企业却主要依赖于长期关系、声誉维持的非正规融资;二是许多更有效率的民营企业的融资来自国企的金融资源漏损,这种漏损是非法的。如果长期关系和声誉、甚至非法漏损在融资中扮演重要角色,法律的作用要么不显著,要么为负。本文利用微观的企业融资数据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后发现,全部的企业样本证明法律有利于企业融资,局部的融资困难的民营企业样本,甚至参与腐败的企业样本同样支持法律的有效性命题;我们以信任作为长期关系的代理变...
关键词:
金融可得性 融资成本 法律实施 信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宋科 刘家琳 李宙甲
随着金融科技迅速发展,准确把握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文本挖掘法,首次手动整理2014—2019年中国2742个县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类新型金融机构数据,并据此分析以新型金融机构为代表的县域金融可得性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县域金融可得性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互补效应”强于“协同效应”,整体上表现出显著的“互补效应”,即县域金融可得性越低越有利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分维度来看,县域金融可得性越低越有利于拓展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且整体的“互补效应”主要体现在小额贷款公司这类机构。进一步地,在数字创新水平较高、金融监管强度较大的县以及东部区域内,二者之间的“互补效应”更强于“协同效应”。本文为新时期在县域层面继续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有益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
中国人民银行13日发布的《2017年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显示,从2017年填报结果看,我国普惠金融稳步发展,金融服务可得性、使用情况、质量进一步改善,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已广泛普及,信息技术发展正深刻改变着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式。具体而言,我国基础金融服务已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银行结算账户和银行卡使用已
关键词:
可得性 普惠金融 银行卡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新军 赵竹青 刘昭伯 王一楠
随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普惠金融发展已进入深水区,长尾客户群体的金融可得性问题也日益受到各方重视。在结合国内外研究与实践基础上,深入阐述替代数据定义、分类、数据来源、作用机理以及国内外的实践探索,通过分析中国替代数据采集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完善顶层设计、规范采集应用标准、推动数据充分共享、构建有力监管体系和平衡创新风险关系等建议,以期规范我国替代数据采集应用,提升长尾客户金融可得性,助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新军 赵竹青 刘昭伯 王一楠
随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普惠金融发展已进入深水区,长尾客户群体的金融可得性问题也日益受到各方重视。在结合国内外研究与实践基础上,深入阐述替代数据定义、分类、数据来源、作用机理以及国内外的实践探索,通过分析中国替代数据采集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完善顶层设计、规范采集应用标准、推动数据充分共享、构建有力监管体系和平衡创新风险关系等建议,以期规范我国替代数据采集应用,提升长尾客户金融可得性,助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蓉蓉
<正>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加深,城乡之间的人员流动、信息流动、资金流动和商品流动越来越频繁。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社会结构、产业形态、文化观念等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农村发展需要更加多样化和精细化的金融服务。数字化技术有助于填补传统金融服务的空白,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黄益平
现在经常提一个词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金融改革在新时代的最新要求。金融改革已经进行了40年,主要涉及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什么造成了中国当前的金融改革局面?中国金融改革40年,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市场化改革。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40年的改革,就是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这是改革的大方向,但在金融领域存在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既然是市场化的改革,为什么我们还是看到非常普遍的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各种干预和监管?第二,为什么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罗娟 王露露
金融可得性、金融知识是影响居民金融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定量研究金融可得性和金融知识对居民短期消费信贷参与意愿和贷款数额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可得性的增加将提升居民使用短期消费信贷的可能性及贷款数额;短期消费信贷金融知识对居民是否选择使用短期消费信贷无显著影响,但对于选择使用短期消费信贷的居民而言,短期消费信贷金融知识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居民短期消费信贷的数额。因此,增加短期消费信贷产品供给、改善金融服务及提高居民金融知识特别是消费信贷金融知识等措施可以促进消费信贷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剑培 刘振鹏 顾乃华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一环,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稳定且充足的外源性融资是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基于中国2009—2020年A股上市制造企业数据并将传统金融和数字金融纳入企业数字化转型外部动因分析框架的实证研究表明,传统金融可得性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融资约束、融资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是传统金融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数字金融的发展同样能够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且与传统金融是互补关系。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传统金融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作用更为重要,发挥了雪中送炭的作用;而在金融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数字金融的作用则更为明显,发挥着锦上添花的效果。传统金融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低金融错配、高生产效率和高创新水平的优质企业中,而数字金融的促进作用则更具普惠性。因此,要在筑牢传统金融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数字金融的互补作用,从而协同服务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守坤 范文诚
不断发现之前未被充分重视的减排因素对于中国经济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金融分支机构地理信息,构造县域范围以及企业邻近一定距离范围内金融可得性指标,结合县域二氧化碳排放栅格数据以及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从县域和企业两个角度研究提升金融可得性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县域金融可得性每提升1%,县域二氧化碳浓度下降4.1%;同时,在工业企业邻近5~15公里范围内,金融可得性每提升1%,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减少4.4%~5.4%。该结论通过了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工具变量估计以及考虑其他政策冲击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显示,在中国经济增长较快地区、民营企业以及较大规模企业中,金融可得性的碳减排效应更为突出。机制分析发现,提升县域金融可得性可以促使产业结构升级并增加县域专利发明数量;提升企业金融可得性可以促进企业能源结构清洁化、增加企业绿色专利发明数量以及减少重污染企业生产规模。进一步的拓展研究发现,提升金融可得性可以缓解县域间碳排放的横向差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史贞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困扰小微企业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途径,而且互联网金融的属性与小微企业融资相匹配,但并不表明小微企业都可以从互联网金融中自动获得融资。本文基于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融资的可得性问题。研究结果发现,身份认证对于融资可得性的影响较小,住房抵押、信用和融资设计是提高融资可得性的关键,上述结论有着重要启示。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小微企业 融资可得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