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28)
2023(17858)
2022(15188)
2021(13947)
2020(11742)
2019(26716)
2018(26266)
2017(50792)
2016(27292)
2015(30354)
2014(30470)
2013(29935)
2012(27776)
2011(25126)
2010(25423)
2009(23860)
2008(22459)
2007(19975)
2006(17695)
2005(15809)
作者
(79513)
(66230)
(65540)
(62692)
(42143)
(31626)
(29875)
(25741)
(25136)
(23710)
(22457)
(22442)
(21157)
(20987)
(20534)
(20520)
(19576)
(19222)
(19036)
(18891)
(16503)
(16369)
(15995)
(15088)
(14899)
(14652)
(14634)
(14336)
(13461)
(13100)
学科
(125851)
经济(125715)
管理(80759)
(75781)
(63615)
企业(63615)
方法(53051)
数学(46538)
数学方法(46117)
中国(33970)
(32008)
(29640)
金融(29632)
(28122)
地方(28046)
(27612)
银行(27564)
(26504)
(26124)
业经(25584)
(24385)
(20890)
财务(20812)
财务管理(20774)
企业财务(19961)
农业(19346)
理论(19315)
(18884)
贸易(18870)
(18223)
机构
大学(392271)
学院(389683)
(166135)
经济(162699)
管理(151569)
研究(133445)
理学(131043)
理学院(129590)
管理学(127401)
管理学院(126708)
中国(103800)
(82428)
科学(79872)
(77458)
(66911)
(62543)
财经(62143)
中心(61105)
研究所(60821)
业大(56847)
(56791)
(56522)
北京(52054)
经济学(52035)
(49232)
农业(48988)
师范(48712)
(48233)
经济学院(46784)
财经大学(46458)
基金
项目(262881)
科学(207081)
基金(192158)
研究(191225)
(167277)
国家(165925)
科学基金(142785)
社会(122410)
社会科(116211)
社会科学(116179)
(102205)
基金项目(101442)
自然(92415)
自然科(90315)
自然科学(90294)
自然科学基金(88712)
教育(87625)
(85690)
资助(79891)
编号(76396)
成果(62195)
重点(58715)
(58453)
(55969)
(54657)
课题(52941)
创新(51011)
国家社会(50737)
教育部(50536)
科研(50191)
期刊
(182648)
经济(182648)
研究(119135)
中国(74539)
学报(62523)
(59455)
管理(56509)
科学(56078)
(55764)
大学(47458)
(47355)
金融(47355)
学学(45128)
教育(40014)
农业(37529)
技术(33166)
财经(32001)
经济研究(30795)
(27439)
业经(27101)
问题(23165)
技术经济(19968)
理论(18946)
(18889)
(17937)
统计(17712)
科技(17488)
图书(17158)
(17135)
商业(17065)
共检索到582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亦文  陈亮  李毅  胡宗义  
从金融可得性的内涵和要素出发,从金融服务的供给性、需求性、使用效应性和可负担性四个维度构建包含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行业在内的金融可得性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2007-2017年中国31个省份金融可得性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从全国来看,中国金融可得性整体得分为0.1249,水平偏低,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分区域来看,东部(0.2484)、东北部(0.1253)、中部(0.1216)和西部(0.1189)的金融可得性依次递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特征类似。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可得性对实体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其影响路径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金融可得性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实体经济投资效率的提高;从区域层面来看,金融可得性对实体经济投资效率的提升存在差异,其影响大小呈现出中部、东部、东北部和西部依次递减的格局;从影响路径来看,金融可得性通过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从而促进实体经济投资效率的提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延凯  韩廷春  
本文通过建立金融生态演进作用于实体经济增长的分析模型,对金融生态演进影响资本配置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内在作用机制与传导渠道进行了数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有效性受其所在外部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有助于增加资本积累,但会削弱法制因素和金融发展改善资本配置效率的作用;法制环境的改善有助于资金更多的流向集约型产业,减轻政府干预对资金配置的扭曲;一个企业家精神盛行、勇于创新的文化信用环境可以弥补法制环境的不足,约束资金使用者的道德风险,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曾康霖  
货币作为计量标准 ,衡量、表现、实现、保存商品价值 ;货币作为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的动力 ;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 ,能单方面转移价值 ,商品交易在信用关系下进行 ,使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契约关系的基础上 ;货币作为流通的要素 ,呈结构性地、分层次地作用于经济过程 ;信用代替货币流通 ,减少作为货币的流通要素资源的利用 ,增加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源利用 ;在信用代替货币流通的情况下 ,如超量供给货币符号使货币贬值 ,形成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通过信用制度积累资本 ,变革经济组织形式 ,为过渡到新的生产方式做准备 ;利息在总利润中从量的分割到质的分割 ,收入资本化 ,虚拟资本的产生 ,平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渝琳  周靖祥  
本文首先建立FDI对经常项目及金融与资本项目影响的理论模型,目的是探讨我国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通过1982—2006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和VAR模型分析发现:FDI流入与经常项目及金融与资本项目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较为复杂,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并存;VAR模型结果表明FDI流入与经常项目收支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FDI流入对资本金融项目的响应明显存在时滞。因此,当前为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目标,必须调整FDI的流入规模,制定有效的外资引进政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立坚  牛晓梦  李安心  
本文从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对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现代金融经济学的理论视角出发,利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通过验证我国金融体系在不完全的市场条件下,能否发挥“投融资、价格发现、风险分散、流动性供给、信息生产和公司治理”这六大基本功能,来揭示当今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机制,从而为现在中国金融的改革方案提供必要的政策依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锡良  
人们的预期已越来越影响到金融宏观调控效率的高低。在基于对未来经济预期的金融宏观调控下,决策者必须对未来的经济运行趋势作出判断,从而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进行金融宏观调控。金融宏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凤芝  王群勇  
利用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提升,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及稳健性检验后,该研究结论仍然成立。(2)在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得到有效验证;在中、西部地区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这一影响并不显著。(3)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与金融要素重塑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提升。(4)考虑空间因素后,数字普惠金融仍可以显著促进本地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提升。研究结论为更好地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与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杜江  沈少波  易瑾  
本文对股票市场向宏观经济运行传导的外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股票市场无法有效地通过影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拉动宏观经济的增长,股票市场向实体经济传递的外部链条是断裂的。有效地管理和监督资本市场,发挥股票市场对宏观经济的传导机制,促进企业平稳较快发展,对保持金融稳定、经济稳定和资本市场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建亮  鄢晓非  
文章从理论上探讨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共生关系,并建立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模型考察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贡献程度的大小,进而对我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共生模式进行判断。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金融发展受到自身标准差的冲击短期为正向效应但长期为负向效应,但其受到实体经济增长标准差的冲击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呈现出正向效应。(2)我国实体经济增长受到自身标准差的冲击为正向效应,但其受到金融发展标准差的冲击则呈现负向效应。(3)我国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之间是一种有利于金融业的非对称性互惠共生关系,属于Patrick所提出的实体经济需求跟进模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军  王忠  
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一个受到广泛争论的问题 ,本文全面深入地分析了资本市场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投资需求机制 ,并对此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实证检验 ,文章对这种传导机制在我国受阻的原因和障碍进行了分析 ,并就此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以更好地刺激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则祥  武学强  
新常态下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是当前突出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严重错配现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降低,极大地影响了金融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与均衡性,且其在不同省份之间也存有较大的差异。以2008-2015年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指数法分别测度及分解各省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无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值,实证分析影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主要因素及其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则祥  武学强  
新常态下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是当前突出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严重错配现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降低,极大地影响了金融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与均衡性,且其在不同省份之间也存有较大的差异。以2008-2015年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指数法分别测度及分解各省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无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值,实证分析影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主要因素及其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园  郑忱阳  江萍  刘超  
金融科技以金融业的科技创新为桥梁,通过改善金融业服务于实体经济企业的效率,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最终助力实体经济。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金融科技指数,选择2003—2016年除金融业、房地产业外的上市公司样本代表实体经济企业,采用投资效率模型测度企业的投资效率,探讨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企业投资效率呈"U"型关系,即金融科技在发展初期会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投资效率,在加以金融监管配合后的后期将有助于实体经济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当前,中国金融科技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处于"U"型的上升阶段,即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投资效率正逐步得以实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军  
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一个受到广泛争论的问题 ,从理论上分析 ,资本市场的发展会导致包括消费需求在内的总需求的变化 ,进而作用于经济增长 ,我们可以把这种传导过程称之为资本市场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消费需求机制。全面深入地分析了资本市场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消费需求机制 ,并对此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实证检验 ,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 :迄今为止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对消费需求的刺激 ,进而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有限和微弱的。文章对这种传导机制在我国受阻的原因和障碍进行了分析 ,并就此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以更好地刺激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伍琴  
(一)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适应效率的实证分析 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可以找到许多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适应或不适应的例子。如战后的日本,根据自身的国情,政府对金融体系实施了广泛的规管,并形成了以银行中介为主的金融结构。一方面,银行集中了资源,并利用自身在信息处理上的规模优势来分配这些资源;另一方面,主办银行制使得银企之间通过融资与持股的纽带建立了一种长期稳定的特殊关系,确保了银行低成本地获取有关企业的信息,并能很容易地识别好的投资项目、对企业进行控制和为有前景的企业动员储蓄。这种金融体系适应了当时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期、增长的瓶颈在于缺乏大量的资本来建设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设施的实体经济的需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