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44)
- 2023(14851)
- 2022(12447)
- 2021(11544)
- 2020(10163)
- 2019(23277)
- 2018(22792)
- 2017(45137)
- 2016(23844)
- 2015(26738)
- 2014(26712)
- 2013(26372)
- 2012(24302)
- 2011(21686)
- 2010(21600)
- 2009(20607)
- 2008(19700)
- 2007(17585)
- 2006(14672)
- 2005(13286)
- 学科
- 济(97104)
- 经济(97002)
- 业(73493)
- 管理(71066)
- 企(60392)
- 企业(60392)
- 方法(51840)
- 数学(46547)
- 数学方法(46035)
- 中国(29750)
- 财(29705)
- 融(29536)
- 金融(29533)
- 银(28557)
- 银行(28531)
- 行(27346)
- 农(24347)
- 制(22229)
- 业经(21038)
- 务(20885)
- 财务(20828)
- 财务管理(20780)
- 企业财务(19812)
- 贸(19426)
- 贸易(19416)
- 易(18942)
- 地方(18456)
- 学(17976)
- 农业(16297)
- 理论(16097)
- 机构
- 大学(336322)
- 学院(335974)
- 济(139552)
- 经济(136711)
- 管理(134643)
- 理学(116402)
- 理学院(115259)
- 管理学(113274)
- 管理学院(112663)
- 研究(103112)
- 中国(88020)
- 京(68196)
- 财(68077)
- 科学(61451)
- 财经(55027)
- 农(53448)
- 中心(52640)
- 所(50350)
- 经(50061)
- 江(49283)
- 业大(48421)
- 研究所(45712)
- 经济学(44460)
- 北京(42203)
- 农业(42179)
- 财经大学(41433)
- 经济学院(40621)
- 范(40331)
- 州(39933)
- 师范(39876)
- 基金
- 项目(227036)
- 科学(179954)
- 基金(168257)
- 研究(163019)
- 家(145562)
- 国家(144417)
- 科学基金(125977)
- 社会(105406)
- 社会科(100151)
- 社会科学(100124)
- 基金项目(88879)
- 省(88127)
- 自然(82820)
- 自然科(81011)
- 自然科学(80984)
- 自然科学基金(79600)
- 教育(76196)
- 划(73852)
- 资助(70391)
- 编号(65285)
- 成果(51876)
- 部(51263)
- 重点(50758)
- 创(47795)
- 发(47077)
- 创新(44698)
- 教育部(44666)
- 科研(44664)
- 国家社会(44088)
- 课题(43892)
共检索到485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梁平汉 江鸿泽
网络传销作为一种非法互联网金融活动,引发了严重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本文利用手工整理的2009—2018年7334份传销刑事判决书,基于传销组织"金字塔"结构特点,以标准化后的被告人数衡量网络传销发案率,构建地级市层面网络传销发案率的面板数据,从投资者资产配置的角度研究地区金融可得性对网络传销参与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网络传销显著降低了当地社会的信任程度;金融可得性的提高能够有效抑制网络传销的发展,基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的分析仍然支持这一结果,这种抑制效果主要出现在东中部地区。在机制分析中,基于2015年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双重差分分析表明,金融可得性通过加剧市场竞争优化了投资收益,降低了投资者参与网络传销的可能性。本文表明,发展普惠金融,扩大金融市场开放,促进金融市场有序竞争,对于从源头上治理和打击网络传销等非法互联网金融活动、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娟 黄柏翔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带来了金融市场的巨大创新与变革,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互联网独特的经营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逐渐改变着原有金融机构操作流程和业务模式,对传统金融业务形成了直接冲击,影响了金融机构传统的利差盈利模式。互联网金融在我国起步较晚,存在监管阶段性断档、风险频发、市场发育不健全、投资者盲目等隐患,从而引发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信息技术风险和经济风险。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贺雪儿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以无比活跃的速度不断发展,呈现出高速增长、势不可挡的趋势。文章首先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然后从贷前、贷中及贷后对互联网金融进行风险识别,最后针对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给出了风险防范的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风险识别 防范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存萍
互联网金融风险是时下热词,也正是基于此,中国开启了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当前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成因和传导机制的研究成为关键,这也是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净化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的关键所在,是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要求。文章讨论了互联网金融风险自身的发展历程和规律,同时对其在其他行业和领域的传染性和传导性进行了细致梳理,并且基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成因及传导机制,从法律制度体系、防控预警机制、社会信用体系、监管制度建设、准入退出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朴铭实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日新月异。互联网金融是一种网络技术与传统金融深度结合的新兴事物,为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也应重视其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尤其是与之相关的网络技术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及信用风险。对此,需要从构建安全的网络运营环境、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创设一个健康、安全、稳定的环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伟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特征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李雯归纳总结出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特征如下。互联网金融(ITFIN)是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指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App等互联网工具为平台,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思维相结合的产物,是新的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已呈现多种形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娟 黄柏翔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带来了金融市场的巨大创新与变革,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互联网独特的经营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逐渐改变着原有金融机构操作流程和业务模式,对传统金融业务形成了直接冲击,影响了金融机构传统的利差盈利模式。互联网金融在我国起步较晚,存在监管阶段性断档、风险频发、市场发育不健全、投资者盲目等隐患,从而引发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信息技术风险和经济风险。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朴铭实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日新月异。互联网金融是一种网络技术与传统金融深度结合的新兴事物,为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也应重视其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尤其是与之相关的网络技术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及信用风险。对此,需要从构建安全的网络运营环境、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创设一个健康、安全、稳定的环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宣頔
互联网金融因在业务模式、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广受欢迎。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不少风险,其法律成因在于监管失范和司法规制局限。应建构一套预警性的、调整强度(范围、力度)适中的动态规制体系,对未知的新兴互联网金融交易架构及其风险类型适度加以管控,以形成多元、立体、良性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动态监管体系。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风险 动态规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晓巍 黄运成
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成为金融发展的新亮点,但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存在特有的风险,且监管较为困难,使其也蕴藏着诸多市场风险。虽然当前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方式已有改进,但仍存在监管漏洞,亟须研究并完善,以实现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互联网金融的特有风险目前各类互联网金融企业如P2P、众筹等良莠不齐,风险事件频发。这些风险既具有传统金融风险特征,也具有互联网业态的特点,需要特定的风险管理模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晓巍 黄运成
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成为金融发展的新亮点,但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存在特有的风险,且监管较为困难,使其也蕴藏着诸多市场风险。虽然当前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方式已有改进,但仍存在监管漏洞,亟须研究并完善,以实现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互联网金融的特有风险目前各类互联网金融企业如P2P、众筹等良莠不齐,风险事件频发。这些风险既具有传统金融风险特征,也具有互联网业态的特点,需要特定的风险管理模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宾
为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作用,减少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文章首先对区块链技术与金融结合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其次探讨互联网金融生态的演变发展过程并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展开探究,最后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发现,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主要面临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声誉风险以及网络安全风险等,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从顶层设计、技术研发、行业监管、人才培养、法律法规、管理体系、网络安全等角度考虑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借助区块链技术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米传民 徐润捷 陶静
互联网金融同传统金融具有不同的空间聚集特征。互联网金融在带来金融开放、门槛降低、效率提升、成本下降的同时,也给互联网金融体系、乃至整个金融系统带来风险新问题。大量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在宏观经济冲击、内部脆弱性等影响下,往往具有与以往不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特征。本文利用北京大学的31个省和335个地市区域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有关数据,运用t-SNE机器学习模型进行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降维和聚类分析,得到我国互联网金融空间聚集和不同业务模式发展的分布特征,发现在区域发展程度上存在尖峰厚尾,在业务模式上存在不均衡现象。基于此,提出了考虑互联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造成的三方面系统性风险,并为防范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提出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韦艳肖
文章由风险因素量化角度入手,对借款利率、借款人信用、信息透明程度、标的期限等风险因素进行处理,基于Logit模型,以网贷平台为例,定量研究互联网金融风险。研究表明:借款利率、标的期限与借款标的风险呈正向关系,借款利率越高、标的期限越长,则借贷标的风险越大;借款人信用评价、信息透明度与借款标的风险呈反向关系,借款人信用评价越好、信息透明度越高,则借贷标的风险越低。最后,立足于研究结论为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提供可操作的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风险 网贷平台 Logit模型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胡云飞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领域风险与违法违规现象频出,且涉及金额和人群数量庞大,造成较大的负面社会影响。就本质而言,互联网金融企业借助现代网络与IT技术,在边际成本下降的同时提供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是符合市场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的。但与传统金融业不同,互联网金融业外部监管力量相对不足,部分机构缺乏足够的专业能力或良好动机,很容易形成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