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00)
- 2023(18006)
- 2022(15313)
- 2021(14189)
- 2020(11915)
- 2019(27426)
- 2018(26986)
- 2017(52601)
- 2016(28070)
- 2015(31401)
- 2014(31184)
- 2013(30733)
- 2012(28014)
- 2011(25018)
- 2010(25091)
- 2009(23199)
- 2008(21634)
- 2007(19091)
- 2006(16601)
- 2005(14321)
- 学科
- 济(113901)
- 经济(113777)
- 业(84391)
- 管理(77463)
- 企(62175)
- 企业(62175)
- 方法(54129)
- 农(49615)
- 数学(48182)
- 数学方法(47602)
- 中国(33573)
- 农业(33089)
- 财(32211)
- 融(28599)
- 金融(28596)
- 业经(28463)
- 银(27122)
- 银行(27083)
- 行(25995)
- 地方(23701)
- 制(23662)
- 学(22181)
- 务(19991)
- 财务(19918)
- 财务管理(19876)
- 贸(19857)
- 贸易(19844)
- 易(19316)
- 企业财务(18992)
- 技术(18008)
- 机构
- 学院(391466)
- 大学(389497)
- 济(160128)
- 管理(156895)
- 经济(156887)
- 理学(137414)
- 理学院(136045)
- 管理学(133565)
- 管理学院(132875)
- 研究(125778)
- 中国(99738)
- 京(80150)
- 科学(77090)
- 农(76091)
- 财(72648)
- 业大(62434)
- 所(61457)
- 中心(60850)
- 财经(59249)
- 农业(58620)
- 研究所(56201)
- 江(55553)
- 经(54362)
- 北京(49559)
- 范(49175)
- 经济学(49127)
- 师范(48713)
- 州(45550)
- 院(45059)
- 经济学院(44703)
- 基金
- 项目(274638)
- 科学(216864)
- 研究(201082)
- 基金(201075)
- 家(174476)
- 国家(172996)
- 科学基金(149949)
- 社会(128263)
- 社会科(121521)
- 社会科学(121488)
- 省(107249)
- 基金项目(106738)
- 自然(97215)
- 自然科(95012)
- 自然科学(94988)
- 自然科学基金(93276)
- 教育(91572)
- 划(89180)
- 资助(82950)
- 编号(82227)
- 成果(65241)
- 部(60925)
- 重点(60689)
- 发(58266)
- 创(57072)
- 课题(55014)
- 国家社会(53343)
- 创新(53208)
- 科研(52892)
- 教育部(52458)
- 期刊
- 济(167357)
- 经济(167357)
- 研究(110231)
- 农(74910)
- 中国(71121)
- 学报(61933)
- 科学(56601)
- 财(54158)
- 管理(52604)
- 农业(50658)
- 大学(48318)
- 融(47048)
- 金融(47048)
- 学学(45978)
- 教育(37984)
- 技术(32926)
- 业经(32073)
- 财经(28418)
- 经济研究(25962)
- 经(24209)
- 业(23942)
- 问题(22912)
- 版(19499)
- 理论(19076)
- 科技(18218)
- 技术经济(18179)
- 统计(18121)
- 图书(17968)
- 实践(17449)
- 践(17449)
共检索到560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肖龙铎 张兵
本文基于微观视角分析了金融可得性通过影响非农就业来影响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然后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一个地区金融可得性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当地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水平,在控制了变量的内生性之后,金融可得性每提高1%,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水平将提升1.74%;同时,一个地区的金融可得性对当地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正向影响大部分可归因于金融可得性提高带来的家庭非农就业水平的提升,即金融可得性可通过影响农村家庭非农就业,进而影响农民收入。进一步考察金融可得性对不同财富水平农村家庭影响的异质性发现,金融可得性通过非农就业渠道的增收效应在财富较少的农村家庭中更加明显。
关键词:
金融可得性 非农就业 农村家庭 农民收入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肖龙铎 张兵
本文基于微观视角分析了金融可得性通过影响非农就业来影响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然后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一个地区金融可得性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当地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水平,在控制了变量的内生性之后,金融可得性每提高1%,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水平将提升1.74%;同时,一个地区的金融可得性对当地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正向影响大部分可归因于金融可得性提高带来的家庭非农就业水平的提升,即金融可得性可通过影响农村家庭非农就业,进而影响农民收入。进一步考察金融可得性对
关键词:
金融可得性 非农就业 农村家庭 农民收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丁忠民 玉国华 王定祥
文章基于劳动力流动视角阐释了土地租赁和金融可得性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机理,并利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土地租赁对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种正向影响与家庭收入水平之间呈倒"U"型关系。金融可得性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会根据产品内容呈现复杂变化,其中,银行信贷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与家庭收入水平之间呈倒"U"型关系,金融资产和商业保险兼具正、负两种效应。当前,加强农地流转制度顶层设计、做好保障性住房领域金融服务、提高农民社会保障福利是深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安排。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丁忠民 玉国华 王定祥
文章基于劳动力流动视角阐释了土地租赁和金融可得性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机理,并利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土地租赁对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种正向影响与家庭收入水平之间呈倒"U"型关系。金融可得性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会根据产品内容呈现复杂变化,其中,银行信贷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与家庭收入水平之间呈倒"U"型关系,金融资产和商业保险兼具正、负两种效应。当前,加强农地流转制度顶层设计、做好保障性住房领域金融服务、提高农民社会保障福利是深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安排。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之慧 苏睿
扶贫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其核心是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深入实施"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目前已进入攻坚阶段。广西是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5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个百分点。其中,农村贫困人口453万人,占了将近1/5的农村户籍人口,如何提高广西农民收入水平是广西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问题。当前,研究如何有针对性地深化广西农村金融改革使其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一定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乔漳
农户融资是社会融资的薄弱环节,也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了农村金融改革、农户融资可得性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内在联系机制。首先,从动态博弈视角分析金融机构支农行为的策略选择,揭示农村金融改革提升农户融资可得性的作用机理。然后,运用索罗模型分析金融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微观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全国首批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地区——广西田东县的农户信用信息系统数据,分别对农村金融改革与农户融资可得性、农户融资可得性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农村金融改革有助于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和农户信用信息体系,从而提升农户融资可得性;而农户融资便利性提升有助于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提升农户的资本投入水平...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俊 许正松
通过推动农村金融改革以深化农村改革成为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利用中部六省2003-2013年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农村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及其他相关控制变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文章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张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当前的金融结构不利于农民收入的提升。同时增加农业生产单位经营规模、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以及农村从业人数的增加均能促进农民收入的提升,而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金融规模 金融结构 农民收入 金融资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旭海 胡霞 罗崇佳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探究了非农就业对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家庭劳动力非农就业程度的提高将显著促进耕地撂荒,这一结果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2)通勤成本在非农就业对耕地撂荒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与地块特征和地域特征相比,家庭特征对耕地撂荒的影响更为明显,由此印证了耕地撂荒通常是兼业农户应对耕地边际化局面所做出的理性选择。基于此,本文建议从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引导耕地流转和托管、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降低兼业农户通勤成本四方面精准施策,以有效遏制耕地撂荒和挖掘保供潜力。
关键词:
非农就业 耕地撂荒 兼业农户 通勤成本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小玲 陈昆
从金融深化的视角,结合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通过构建收入增长模型和收入分配模型,并利用1998—2011年数据实证研究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深化会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而对农村收入分配的影响,则取决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故今后应均衡发展这两个市场。
关键词:
农村金融深化 农民收入差距 结构调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小玲
本文基于农民收入来源结构的基础上,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且二者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而农村金融发展结构(即对乡镇企业贷款的增加)会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水平,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是农民工资性收入的Granger原因。最后从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角度提出农村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民收入结构 实证研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曲小刚 李妹
文章利用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建立VAR模型研究农村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村金融结构对农民收入有负向影响,农村金融效率对农民收入几乎没有影响。农民收入对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村金融结构没有影响,对农村金融效率有负向影响。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胡宗义 唐李伟 苏静
结合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实际,分别构建收入增长模型和收入分配模型来研究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规模、效率对农村内部收入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的扩大和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但是由于农村非正规金融不能正常发挥其金融功能,从而导致农村非正规金融即使在规模进一步扩大、效率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也不能有效缓解农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关键词:
农村非正规金融 农民收入差异 金融功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华志远
在山东省1978—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关系。研究认为,全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农业贷款的增加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而农村居民储蓄水平的提高则对农民增收起到抑制作用。基于此,对如何通过发展农村金融来促进农民增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发展 农民收入 协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宋冬林 李海峰
运用主成分分析、VAR模型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实证方法,对1978~2009年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进行计量检验。结果显示,农村传统正式金融是农村金融的主体,但农村正式金融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仅有农村非正式金融是农民收入的格兰杰原因。
关键词:
农村金融发展 农民收入增长 VAR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荣
"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历年工作的重点,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而农民收入增加是"三农"问题的根本落脚点,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支撑,是促进农民增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深入分析和研究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对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构建我国农村金融服务评价体系,利用线性回归方程与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农村金融服务与农民收入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并且随着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将会大幅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民收入 经济增长 金融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