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45)
2023(3980)
2022(3173)
2021(3015)
2020(2469)
2019(5722)
2018(5651)
2017(10524)
2016(5364)
2015(5689)
2014(5627)
2013(5230)
2012(4583)
2011(4122)
2010(4546)
2009(4827)
2008(3830)
2007(3164)
2006(3189)
2005(3117)
作者
(12539)
(10336)
(10058)
(10042)
(6472)
(4864)
(4790)
(4163)
(3735)
(3683)
(3525)
(3490)
(3386)
(3350)
(3292)
(3250)
(2991)
(2979)
(2829)
(2708)
(2672)
(2492)
(2419)
(2398)
(2341)
(2330)
(2314)
(2168)
(2152)
(2081)
学科
(24607)
金融(24607)
(21566)
银行(21566)
(21059)
(18063)
经济(18033)
中国(14723)
(14413)
(13208)
企业(13208)
管理(13191)
(11231)
中国金融(10869)
(9047)
(7396)
体制(6729)
地方(6288)
业经(6112)
(5734)
财务(5721)
财务管理(5710)
企业财务(5537)
(5199)
制度(5086)
(5086)
方法(4932)
事业(4517)
数学(4456)
数学方法(4420)
机构
学院(63522)
大学(62463)
(30361)
经济(29690)
中国(26228)
研究(23194)
管理(21681)
(18518)
理学(17463)
理学院(17307)
管理学(17111)
管理学院(16980)
(15518)
银行(15004)
(14236)
(14088)
金融(13975)
财经(13314)
中心(12860)
(12832)
人民(12168)
(12073)
(10969)
国人(10937)
中国人(10868)
中国人民(10785)
经济学(10667)
科学(10554)
(10213)
财经大学(10036)
基金
项目(36603)
研究(30808)
科学(28725)
基金(25825)
(21201)
国家(20963)
社会(19900)
社会科(19007)
社会科学(19003)
科学基金(18227)
(14608)
教育(14112)
基金项目(13072)
编号(12934)
(11628)
成果(11495)
资助(10593)
(10207)
自然(9440)
课题(9403)
(9251)
自然科(9219)
自然科学(9218)
自然科学基金(9059)
(8815)
(8740)
(8589)
重点(8585)
国家社会(8484)
项目编号(8260)
期刊
(35200)
经济(35200)
(27051)
金融(27051)
研究(26548)
中国(17439)
(14939)
教育(10020)
管理(8959)
(7958)
财经(7220)
学报(6215)
(6175)
经济研究(6001)
科学(5929)
大学(5606)
技术(5112)
学学(5104)
业经(5009)
中国金融(4949)
理论(4586)
实践(4081)
(4081)
问题(4059)
农业(3904)
改革(3789)
(3789)
农村(3748)
(3748)
国际(3717)
共检索到117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逢民  
人生苦短,韶华易逝。感谢改革开放的浩荡东风,让我把有限的青春年华融入无限的央行事业,在央行波澜壮阔的江海里中流击水、扬帆起航,并有机会分享我与央行共奋进的心路历程。往事依依,记忆永难磨灭,感触历久弥新。正如哥伦比亚大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所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博  
~~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唐婧  杨光  
对照美国近百年来主要的金融体制变革和法规调整,我们发现在"混业经营→分业经营→综合经营"发展路径基础上,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确立的分业经营界限和原则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按照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不同性质金融业务之间仍然是不可交叉的,并实行所谓的"伞型监管"模式,以满足对金融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的监管要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主要解决宏观审慎监管问题,也进一步厘清了商业银行的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于建忠  方雅茜  
中国金融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存款投资化、贷款证券化"即"金融市场化"的变革,而产品创新是这场变革的灵魂。在这场变革的冲击下,以利率市场化为主线,以银行间市场为依托,中国金融市场涌现出许多富有特色的新产品。这些产品在满足市场融资需求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克文  周朔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澳大利亚《月刊》(Monthly)杂志2009年2月号上发表了题为"全球金融危机"的长篇论文,系统分析了本次金融危机的经济理论根源,认为过去主宰西方世界30余年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至此宣告破产。西方国家应借此契机强化政府职能,增加市场干预,强化金融监管。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毕夫  
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与去特权化的区块链技术不仅能够大大降低银行、保险、证券以及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成本,而且还能提高金融业的运营效率,并能有效锁定与消除行业市场风险。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人类"奇点式"技术创新成果,区块链技术还能改造传统货币发行制度,未来的国家数字货币将给人类带来极大的便利与福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巴曙松  朱元倩  王珂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指出:"金融的本质是通过资金的流动来完成资源的整合和配置,提高整个社会的福祉和效率。"正如其所总结,金融的本质就在于通过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实现资金的融通,其中,货币是金融运行的重要载体,信用是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南青  
微众银行将持续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四大金融科技前沿领域进行探索并建立核心竞争力,从而为更好地践行普惠金融提供强大动力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以下简称"微众银行")成立于2014年12月,是国内首家开业的专注于线上业务的民营银行。开业两年多来,微众银行始终坚持"四个不变",即普惠金融的定位不变,差异化竞争的特色不变,依法合规经营、严控风险的底线不变,人才、科技、创新驱动业务持续、稳健发展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高濑恭介  蹇令香  
金融自由化前的金融体制可以称为金融限制的体制。它是以信用秩序安定为目标的金融体制。就其结果来看,它既是金融机构的保护体制,又是阻碍金融效率化的体制。本文主要论述的是:这种限制性金融体制是怎样由于全融自由化的冲击而瓦解,进而由新金融体制所代替的。其次,这种新体制具有怎样的特性。最后,在新体制下金融制度的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革军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四十年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四十年。1978年那场改革开放的大幕徐徐拉开之后,在中华大地迅速激发和释放出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中国经济体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变革。"惟进取也,故日新。"在这如火如荼的四十年里,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态、文化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治理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革成果如群星璀璨。其中,金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方树萌  
金融自由化是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趋势,金融自由化不但没有削弱金融监管,相反还要求强化金融监管。金融监管的集中统一是发展趋势,我国的金融监管模式也顺应了这种潮流。但是,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应根据具体情况,使之既能够满足混业经营以后金融业发展对于监管体制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能适应现阶段分业经营对于监管的要求。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IMF课题组  李丽丽  
数字科技的飞速发展正在转变金融服务场景,为消费者、服务提供商以及监管者带来机遇与挑战。金融与科技的融合速度、向社会大众的渗透速度大大加快了。从银行卡到ATM,从电话银行到手机银行APP,技术驱动形成金融产品的推广周期越来越短,新型产品大规模覆盖用户的能力越来越强。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广度与深度需要以新的视角和方法进行评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回顾此轮科技创新(金融科技)的发展浪潮,评估了其对金融服务业的系列影响,重点考察了金融科技对跨境支付的影响,以及金融科技如何为消费者提供可信任的、安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红权  杜晓薇  
后金融危机时代,系统性风险的治理和宏观审慎监管成为近年来国际金融变革的重心,美国、英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以及主要国际金融组织纷纷出台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和措施。本文从金融市场失灵、行为金融学理论、复杂网络理论3个角度剖析系统性风险的产生机理,并对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动态进行系统梳理,最后立足于国内现实环境分析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提出了具体的金融监管改革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IMF课题组  李丽丽  
数字科技的飞速发展正在转变金融服务场景,为消费者、服务提供商以及监管者带来机遇与挑战。金融与科技的融合速度、向社会大众的渗透速度大大加快了。从银行卡到ATM,从电话银行到手机银行APP,技术驱动形成金融产品的推广周期越来越短,新型产品大规模覆盖用户的能力越来越强。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广度与深度需要以新的视角和方法进行评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回顾此轮科技创新(金融科技)的发展浪潮,评估了其对金融服务业的系列影响,重点考察了金融科技对跨境支付的影响,以及金融科技如何为消费者提供可信任的、安全与隐私的金融解决方案。本刊编译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此份报告,探讨金融科技的发展进步给传统金融业带来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