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25)
- 2023(13998)
- 2022(11774)
- 2021(10605)
- 2020(8878)
- 2019(20427)
- 2018(19970)
- 2017(39388)
- 2016(20589)
- 2015(23249)
- 2014(23234)
- 2013(23079)
- 2012(21663)
- 2011(19823)
- 2010(20714)
- 2009(19714)
- 2008(18320)
- 2007(16288)
- 2006(14799)
- 2005(13861)
- 学科
- 济(116253)
- 经济(116156)
- 业(59745)
- 管理(59203)
- 企(47730)
- 企业(47730)
- 方法(47266)
- 数学(42917)
- 数学方法(42357)
- 中国(33394)
- 地方(29466)
- 融(28551)
- 金融(28551)
- 银(26498)
- 银行(26476)
- 行(25639)
- 农(25593)
- 财(24202)
- 业经(22728)
- 制(20314)
- 农业(18162)
- 贸(17794)
- 贸易(17777)
- 学(17715)
- 易(17094)
- 地方经济(16672)
- 务(15147)
- 财务(15098)
- 财务管理(15065)
- 理论(14744)
- 机构
- 学院(302601)
- 大学(300082)
- 济(141435)
- 经济(138789)
- 管理(115898)
- 研究(104619)
- 理学(99026)
- 理学院(97988)
- 管理学(96237)
- 管理学院(95697)
- 中国(86216)
- 财(64392)
- 京(62899)
- 科学(58580)
- 所(52138)
- 财经(50826)
- 中心(48573)
- 研究所(46601)
- 经(46055)
- 经济学(45699)
- 江(45653)
- 农(45011)
- 经济学院(40929)
- 北京(40448)
- 业大(39206)
- 范(37817)
- 财经大学(37714)
- 师范(37470)
- 院(37248)
- 州(37167)
- 基金
- 项目(192050)
- 科学(152977)
- 研究(141562)
- 基金(140866)
- 家(120800)
- 国家(119805)
- 科学基金(104277)
- 社会(93925)
- 社会科(89492)
- 社会科学(89473)
- 省(75245)
- 基金项目(73026)
- 教育(65563)
- 自然(64886)
- 自然科(63493)
- 自然科学(63484)
- 自然科学基金(62393)
- 划(61966)
- 资助(60296)
- 编号(55892)
- 发(46066)
- 成果(45154)
- 重点(43282)
- 部(43120)
- 创(40167)
- 课题(39583)
- 国家社会(39410)
- 教育部(38021)
- 发展(37870)
- 创新(37602)
- 期刊
- 济(161512)
- 经济(161512)
- 研究(97243)
- 中国(63171)
- 财(48856)
- 管理(45639)
- 融(44702)
- 金融(44702)
- 农(41213)
- 学报(40239)
- 科学(39262)
- 大学(31914)
- 学学(30221)
- 教育(29379)
- 技术(28610)
- 经济研究(28313)
- 农业(27264)
- 财经(26834)
- 业经(24839)
- 经(23136)
- 问题(20337)
- 统计(18623)
- 技术经济(17682)
- 策(16706)
- 贸(16328)
- 商业(15438)
- 决策(15178)
- 世界(15082)
- 国际(14685)
- 业(14324)
共检索到475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方元 李彦龙
文章根据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Panel-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中国金融发展规模、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体现在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效率两个方面,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相对经济增长自身的贡献率较低;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效率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效率的贡献率相对金融发展本身较低。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德才 卢晓勇 杨伊 厉彦蕲
本文首先构建了金融发展指数,使用小波变换法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分解成短、中、长和全周期四个序列,然后在考虑了控制变量影响的情况下,分别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交叉谱和VAR方法相互印证,检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周期关系的存在性、领先滞后关系和影响系数的符号和大小。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在不同周期上都存在显著的复杂因果关系。据此本文提出了均衡发展不同期限的金融市场以及均衡配置经济增长对不同期限金融融资需求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弢 杨玉梅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指标进行协整检验,发现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相关关系。随后,从安徽省银行存款水平、银行贷款水平、证券市场发展水平和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四个方面,采用带有控制变量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具体表现为:银行业发展水平和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证券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还没有显现出来。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小克 李惠蓉
根据1978~2011年的数据,建立VAR模型,采用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再检验。结果表明,长期内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显著推动了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效率却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下降。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协整检验 VAR模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波
利用时间序列框架内的格兰杰因果分析、协整技术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本文评价1978—2005年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数量联系。实证分析发现,控制政府支出和贸易开放度后,金融体系资金运用和金融深度都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且都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而且,基于自回归分布滞后边界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本文也实证检验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分别控制政府支出和贸易开放度后,金融市场总融资额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经济增长是股票市场周转率的格兰杰原因。文章最后给出实证结论和简短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协整分析 因果关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苏梅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一直备受学者争论。本文根据四川省1993~2010年的存贷款余额和人均GDP数据,通过平稳性和协整检验说明四川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因果关系检验显示二者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并且通过向量误差模型的检验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显示四川省的经济增长强烈地拉动了金融的发展,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是很明显。针对实证检验结果,建议四川省在金融发展方面采取如下改革措施:加大"利用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专题研究力度;完善行业竞争体系,改善金融发展环境;鼓励金融创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力军
对中国29个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就长期而言,金融发展是供给导向型的,即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就短期而言,金融发展是需求跟随型的,即经济增长带动了金融发展。因此,推动金融发展的政策,有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因果关系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岳意定 杨艳 刘贯春
文章立足于金融部门的视角,从需求跟进论出发,对银行和股票市场在经济增长进程中的演化重要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同时验证了两者与保险市场的作用关系。传统的OLS、GMM估计发现,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而股票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有利于经济增长。时变参数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近年来股票市场的演化重要性越来越大,而银行信贷则呈现轻微下降的趋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巢阳
本文在回顾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中外文献的基础上,试图利用我国1979-2009年期间的年度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的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我国的金融深化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增长并未反过来促进金融深化,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的循环机制尚未建立。基于此,笔者提出我国要加快金融深化改革。
关键词:
金融深化 经济增长 因果关系 实证检验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芷若 谷国锋
通过构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指数合成法计算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5年的科技金融发展综合指数,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差距显著,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在空间上表现出东部沿海地带"高高"集聚与西部欠发达地区"低低"集聚的特征;科技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振全 于震 杨东亮
本文对Odedokun(1996)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扩展,并利用多元门限模型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联进行了考察。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关联,这就否定了通常将两者关系设定为线性的研究模式。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单纯在总量关系上讨论我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联性的意义并不明显,这启示我们在日后的研究中应该更加重视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机制问题。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非线性关联 门限模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沈军
本文在金融资源论的启示下,赋予了新金融效率观;借助修正的AK模型,给出了宏观金融效率综合指标,并估算出中国宏观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值。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再检验,得出了与现有文献不同的结论,为中国效率型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金融效率 综合指标 格兰杰检验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李春霄 贾金荣
农村经济增长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基于1985年~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农村金融规模、农村金融结构和农村金融效率等三个指标衡量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在长期内具有协整关系,在短期内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结构的关系明显,与农村金融规模和效率的关系则不明显。基于此提出优化农村金融结构、提高农村金融效率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华伟
本文运用VAR模型对1989-2011年间我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鉴于此,我们首先应该继续深化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其次要加强金融监管水平,尤其是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同时还要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二者之间得到协调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毛渊龙 姜国刚
文章首先借助DDF及ML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007—2017年我国26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全国及各地区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且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要优于技术效率,并成为决定当前城市绿色增长的主导因素。其次,通过面板门槛模型对城市规模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口规模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总体上可划分为前期抑制、中期积极促进、后期小幅促进三个阶段,门槛值分别为88.7万和300.1万。最后,运用系统GMM方法检验城市规模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内在影响路径。结果表明,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持续减弱,直至不再显著;而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则主要发生在大城市,且促进效应逐渐减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