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24)
2023(14515)
2022(12097)
2021(10791)
2020(8746)
2019(19572)
2018(18818)
2017(35918)
2016(19046)
2015(20792)
2014(20392)
2013(20263)
2012(18999)
2011(17483)
2010(17890)
2009(16762)
2008(15485)
2007(13814)
2006(12685)
2005(11839)
作者
(57276)
(47667)
(47592)
(45074)
(30190)
(22966)
(21386)
(18434)
(18358)
(16871)
(16533)
(15828)
(15331)
(15171)
(14937)
(14816)
(14025)
(13760)
(13722)
(13682)
(11975)
(11946)
(11445)
(10957)
(10931)
(10634)
(10422)
(10365)
(9649)
(9430)
学科
(100227)
经济(100143)
(52739)
管理(51611)
(39948)
企业(39948)
方法(33122)
中国(31744)
数学(29417)
数学方法(29243)
地方(28533)
(27275)
金融(27275)
(25486)
银行(25434)
(25228)
(24706)
业经(21487)
(21088)
(18487)
农业(18288)
(17996)
(16806)
贸易(16791)
地方经济(16304)
(16226)
环境(14620)
(13881)
技术(13052)
(12781)
机构
学院(275711)
大学(272560)
(128813)
经济(126521)
研究(102861)
管理(100320)
理学(85587)
理学院(84606)
管理学(83372)
管理学院(82889)
中国(82693)
科学(60951)
(57375)
(56392)
(52988)
(52708)
研究所(48047)
中心(46934)
财经(44501)
业大(42239)
(41899)
经济学(41472)
农业(41227)
(40428)
经济学院(37209)
北京(36447)
(36267)
(34560)
师范(34084)
(33660)
基金
项目(180613)
科学(142158)
基金(131416)
研究(128628)
(116294)
国家(115310)
科学基金(97821)
社会(85962)
社会科(81881)
社会科学(81859)
(71863)
基金项目(69344)
自然(61492)
自然科(60097)
自然科学(60081)
(59727)
自然科学基金(59056)
教育(57059)
资助(52909)
编号(49370)
(45436)
重点(41420)
(39053)
成果(38930)
(38410)
国家社会(36573)
发展(36358)
创新(36070)
(35821)
课题(35188)
期刊
(148489)
经济(148489)
研究(87306)
中国(58835)
(48806)
学报(45778)
(42087)
科学(41496)
(41152)
金融(41152)
管理(37987)
大学(34406)
学学(33046)
农业(32473)
经济研究(25893)
教育(23889)
业经(23447)
财经(23197)
技术(22856)
(20168)
问题(19028)
(16801)
技术经济(15259)
(14910)
世界(14081)
国际(13943)
商业(13832)
统计(12615)
科技(12445)
(12132)
共检索到433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谢家智  王文涛  
基于我国2000-2011年31个省域的样本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测算我国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率,并运用面板协整方法,检验影响我国金融效率的宏观因素及其传递机理。经过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二元经济结构、所有制结构、中央政府信贷干预程度和金融市场化进程是影响金融效率的重要宏观变量。其中,金融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主要通过提升金融创新效率影响金融效率;二元经济结构则主要通过拉低金融配置效率而拖累金融效率;中央政府信贷干预程度和金融市场化进程既有利于提升金融配置效率,又会提高金融创新效率。但是,政府信贷干预将会冲抵金融市场化对金融效率的正能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袁云峰  曹旭华  
在国内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争论由来已久。从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大多数实证研究侧重于金融的资本积累功能,较少讨论金融的要素配置功能。为了间接度量我国金融发展的资源配置效率,利用Battese & Coelli(1995)提出的随机边界模型以及中国1978—2004年的跨省份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效率的关系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金融发展只是通过资本积累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并未促进我国技术效率的全面提升,这一结论与Rioja和Valev(2004)等人的发现基本一致。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彭国富  王瑞  
本文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增大与经济增长速度回落是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面临的一个两难抉择,汇率政策的调整应以经济增长目标为依据,重点考虑汇率传递的经济增长效应。汇率波动传递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汇率波动以价格和利率为媒介可以形成直接传递效应和间接传递效应,并最终影响宏观经济增长。若以利率媒介为着眼点,汇率波动的传递机制可以用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模型来描述,并通过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测度的构造来描述汇率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指导汇率政策的优化与调整。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测度对于我国汇率传递经济增长效应的描述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谢家智  王文涛  
基于2000—2010年我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我国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率(简称金融效率)及其分布特征。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的金融效率偏低且没有明显改变。其中,金融创新效率更是低于金融配置效率;金融效率分布具有较为典型的经济区域特征和金融控制程度特征。金融控制程度影响金融效率的提升,特别是抑制金融创新效率。研究表明,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仍停留在数量扩张和要素堆积阶段,金融创新效率不足是金融效率提升的钳制因素。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磊  
本文采用VAR模型检验了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结果显示,中国金融中介发展变量与中国经济增长变量之间,的确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变量与中国经济增长变量间, 则不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因果检验的证据支持金融中介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成因的假设,反过来,中国经济增长也是金融发展的格兰杰成因。以增长效应研究结论为基础,本文初步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谭艳芝  彭文平  
本文将引起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量(储蓄、投资、资本积累)和质(投资效率、TFP)两类,运用1978-2001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投资和资本积累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对经济增长的质的因素影响显著为负或不显著,因而综合起来,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冲  李雪松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实证检验金融发展、外商直接投资(FDI)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体上,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而FDI则对经济增长效率有显著抑制效应,二者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FDI进一步强化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效率的促进作用,同时金融发展水平是发挥FDI溢出效应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分区域来看,下游地区与长江经济带总体回归结果较为一致;中游地区金融发展和FDI对经济增长效率均有抑制作用,且二者能否促进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均依赖于对方的发展情况;而上游地区金融发展、FDI均促进了经济效率的提升,并且当金融深化超过一定程度时,更有助于发挥FDI正向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效率的促进作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邹朋飞  谢国斌  
本文在使用Meta-frontier分析框架下综合考虑环境和资源的约束,利用WSBM-Undesirable模型和GMM-SYS方法估计了我国各省市区的经济增长效率,检验了经济结构变迁、金融发展和对外贸易等因素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中西部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效率有促进的作用,通货膨胀在中西部地区对经济增长效率的抑制作用大于东部地区,而外资利用、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表现各异,金融发展也并未提高经济增长效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岳书敬  刘富华  
本文在考虑了环境因素的前提下,使用三种不同的模型,探讨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得到了以下较为稳健的结论:中国工业行业增长的综合效率较低,其改善还存在着较大空间;不同行业间经济增长效率的差距较大,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综合效率提高较快,近些年来已处于完全有效的前沿生产面上;市场化水平、外商直接投资、自主研发都对工业增长的综合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市场竞争、引进技术经费和技术改造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对综合效率的提高起了负面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根紧  丁志帆  
文章基于随机前沿分析的框架,检验了我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制度改革、对外开放等都能促进我国经济效率提升,而科技进步却未能起到促进作用;东部地区的情况与全国类似,但中、西部地区却表现出异质性,表现在中部产业结构优化未能改善技术效率,而科技进步能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中、西部地区所有制改革在短期内也无法助推经济效率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力  张宁  
文章将影响北京市金融发展的因素分为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三个方面,并采用1991—2013年间北京市年度金融数据与经济增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淑莲  张玲芝  张印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正兵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金融发展对资本形成、技术创新、第三产业产值增加具有直接效应,并借助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等路径作用于产业增长、结构调整和整体经济增长。其中,技术创新是金融发展作用经济增长众多路径中的核心机制。与此同时,金融制度变迁和金融发展内源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具有直接的正效应。加强金融机制建设,提升金融综合效能,协同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互动构成统筹金融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姚耀军  
中国非正规金融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这与商业文化发达程度、正规金融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民间资金丰裕度等因素有关。利用区域宏观经济数据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下对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检验,文章发现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对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具有显著的解释力。通过对金融发展水平指标的重新构建,文章认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均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沛琦  
金融中介发展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理应存在一个良性互动发展的关系。文章基于1952~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中介发展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无论从总体效应还是时变效应上看,我国金融中介发展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并没有进入到良性互动发展状态,二者之间仍表现为以银行部门信贷资金主导的金融供给型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