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53)
2023(11649)
2022(9695)
2021(8746)
2020(7132)
2019(16591)
2018(16101)
2017(31410)
2016(16595)
2015(18544)
2014(18407)
2013(18135)
2012(16843)
2011(15310)
2010(16118)
2009(15105)
2008(13836)
2007(12386)
2006(11222)
2005(10424)
作者
(47149)
(39186)
(39185)
(37016)
(24986)
(18723)
(17626)
(15145)
(15125)
(14118)
(13379)
(13148)
(12732)
(12470)
(12289)
(12253)
(11528)
(11426)
(11169)
(10937)
(9942)
(9648)
(9597)
(9067)
(9062)
(8757)
(8709)
(8607)
(8045)
(7699)
学科
(80447)
经济(80383)
(45922)
管理(43732)
(35506)
企业(35506)
方法(32025)
数学(29069)
中国(29061)
数学方法(28542)
(26992)
金融(26992)
(24928)
银行(24914)
地方(24599)
(24248)
(20996)
业经(17805)
(17457)
(15623)
农业(15004)
(13932)
贸易(13914)
(13447)
地方经济(13295)
(12384)
理论(12196)
(12075)
环境(11547)
技术(11367)
机构
学院(233814)
大学(228175)
(103360)
经济(101313)
管理(87395)
研究(81239)
理学(74338)
理学院(73547)
管理学(72005)
管理学院(71598)
中国(68214)
(48481)
(47486)
科学(47257)
(40908)
中心(38719)
(37397)
财经(37000)
研究所(36795)
(35857)
(33493)
经济学(33047)
业大(31764)
北京(31178)
(29983)
(29862)
经济学院(29854)
师范(29667)
(29158)
农业(28763)
基金
项目(151336)
科学(119877)
研究(112136)
基金(108621)
(94020)
国家(93238)
科学基金(80563)
社会(72329)
社会科(68977)
社会科学(68963)
(61491)
基金项目(56068)
教育(51890)
(50424)
自然(50345)
自然科(49275)
自然科学(49270)
自然科学基金(48354)
资助(46104)
编号(45246)
(38559)
成果(36028)
重点(34672)
(32673)
课题(32623)
(32416)
发展(31368)
(30855)
创新(30288)
国家社会(30139)
期刊
(116158)
经济(116158)
研究(73984)
中国(51619)
(38452)
金融(38452)
(35576)
(35161)
管理(34643)
学报(31895)
科学(31029)
教育(27145)
大学(25026)
农业(23773)
学学(23687)
技术(22961)
经济研究(20295)
业经(19999)
财经(18332)
(15864)
问题(14769)
统计(13834)
(12744)
(12662)
技术经济(12562)
商业(11901)
决策(11434)
(11327)
理论(10647)
世界(10582)
共检索到368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苏基溶  廖进中  
金融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其作用是非线性的。由于金融发展是有成本的,当金融过度发展时,其机会成本将大于潜在的收益,反而会阻碍经济增长。因此,经济中存在最优的金融发展规模。本文用金融部门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作为度量金融发展的指标,为避免内生性偏误,实证研究采用系统的GMM进行估计。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是线性的,而是一个倒U型。潜在的最优金融规模主要由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存量决定。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飞  薛飏  
在过往四十多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中,民间金融在其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广受赞誉,而从现实来看,民间金融规模急速扩张又可能产生不容忽视的金融风险,由此使得如何正确理解与审视民间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成为学术探讨无法绕开的话题。采用 2004—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既揭示了民间金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最优规模,还展示了民间金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时空差异性。研究显示,民间金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最优值(民间金融占GDP的比重)为57.09%。进一步研究发现,民间金融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时空差异。据此提出强化央行统筹监管作用的同时加强地方自治、适当下调民间借贷利率保护上限以及大力发展以金融云为支持的科技型民营银行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启清  贵斌威  
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效率通道"和"技术通道"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水平效应(弱效应)和增长效应(强效应);衡量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是否具有正面影响的基本标准是水平效应。本文通过对1978—2010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金融发展对生产率进步具有正的水平效应和负的增长效应;说明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递减的正面影响——金融发展更多发挥了改善资源配置的作用,推进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作用相对较弱。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正兵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金融发展对资本形成、技术创新、第三产业产值增加具有直接效应,并借助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等路径作用于产业增长、结构调整和整体经济增长。其中,技术创新是金融发展作用经济增长众多路径中的核心机制。与此同时,金融制度变迁和金融发展内源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具有直接的正效应。加强金融机制建设,提升金融综合效能,协同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互动构成统筹金融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芳  余长林  
借鉴Feder(1983)两部门模型的思想,构建了一个改进的包含金融部门和实际经济部门的两部门模型,分析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全国样本实证估计结果表明,以各省银行贷款总额为测度指标的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关系,以投向非国有部门的贷款总额为测度指标的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比较显著的正向关系。从三大地区估计结果来看,以各省贷款总额来衡量金融发展水平时,西部和中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不显著,而东部地区显著为正,说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以投向非国有企业的贷款额来衡量金融发展水平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在三大地区都是显著的,但显著性程度和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占风  郭小雪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金融发展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与机制。首先,使用CRS乘数模型测算了资源和环境约束下,中国2004-2016年275个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ML指数,并分解为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指数;然后使用动态因子分析方法,从金融发展的结构、效率和规模三个方面构建金融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最后构建空间SARAR模型实证了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与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从全国样本来看,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传导机制方面,对效率改善和技术提升都存在正向影响,且对技术的提升作用大于效率;此外,金融发展对不同规模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和机制存在异质性,对特大城市的作用不显著;对大城市和中型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为正向影响,但是大城市主要通过效率的提升,中型城市则主要依靠技术推动;小城市因效率损失较大,技术提升带来的正向作用被抵消,最终导致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作用为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率和技术变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磊  
本文采用VAR模型检验了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结果显示,中国金融中介发展变量与中国经济增长变量之间,的确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变量与中国经济增长变量间, 则不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因果检验的证据支持金融中介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成因的假设,反过来,中国经济增长也是金融发展的格兰杰成因。以增长效应研究结论为基础,本文初步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本艳  程宁双  
文章依据我国31个省市的非平衡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协整模型,利用Pedroni(1999,2000)提出的完全修正的最小二乘法,对金融发展对我国总体以及31个省市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灏  
从金融结构转变的角度入手,基于WIND数据库等2013—2015年102家相关金融机构的季度数据进行面板数据统计分析,并结合运用DEAP 2.1对相关金融机构的综合效率以及技术效率评估值,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与银行业综合效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论认为: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发展能促进传统银行业与之竞争并提升银行业综合效率;互联网金融发展与银行业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倒U型,在一定的发展范围之内,互联网金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银行业综合效率,但其盲目过度发展也会对银行业效率产生副作用。最后针对结论给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丽芳  许志伟  王鹏飞  
金融发展会同时影响家庭储蓄与企业投资,从而是决定国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基于世界银行1973—2005年的跨国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动态面板回归发现金融发展与储蓄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时,储蓄率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逐步提高,而当金融市场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储蓄率则随之下降。为解释以上实证发现,本文构建了一个家庭与企业均受融资约束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上,本文证明了金融发展会降低家庭的储蓄动机,同时又会提高企业的投资需求。由于均衡储蓄率由家庭储蓄与企业投资共同决定,模型蕴含了金融发展与总储蓄率之间的非单调关系。数值模拟显示,本文模型能够解释金融发展与储蓄率之间的倒U型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丽芳  许志伟  王鹏飞  
金融发展会同时影响家庭储蓄与企业投资,从而是决定国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基于世界银行1973—2005年的跨国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动态面板回归发现金融发展与储蓄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时,储蓄率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逐步提高,而当金融市场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储蓄率则随之下降。为解释以上实证发现,本文构建了一个家庭与企业均受融资约束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上,本文证明了金融发展会降低家庭的储蓄动机,同时又会提高企业的投资需求。由于均衡储蓄率由家庭储蓄与企业投资共同决定,模型蕴含了金融发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徕   陈陶然  
在金融强国建设目标下,中国的金融开放战略将依然坚持“开放-稳定”的务实逻辑,其背后蕴含的理论逻辑亟待厘清。文章聚焦最优金融开放度是否存在,在理论层面依据金融发展框架构建一国在金融开放前后经济增长的二期动态模型发现,金融开放水平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因一国储蓄率、金融发展水平以及国内劳动生产率与国际利率差距的影响而呈现“倒U形”关系。在实证层面聚焦于金融开放水平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倒U形”关系形态的描述,首次将“充分必要条件下的‘倒U形’测度框架”应用于金融开放领域,论证了事实测度法和法定测度法下的金融开放水平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都存在稳健的“倒U形”关系形态。文章严谨论证了最优金融开放度的确存在,佐证了一国金融开放进程的可操控性,为中国“开放-稳定”的务实金融开放战略提供理论注脚。文章认为,两种测度法下的中国金融开放水平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还处于“倒U形”曲线极值点的左侧区间,中国未来仍然具备保持稳定经济增长条件下的金融开放空间;法定测度法下的金融开放水平距离“倒U形”曲线的极值点更远,中国未来金融开放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时的发力点应重点放在法定金融开放度方面,并重点弥合法定测度法和事实测度法下的金融开放水平之缺口。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志军  奚君羊  
国际学术界有一种主流观点认为,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关系,即在金融发展的初期,其对收入差距具有扩大效应,而在金融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收入差距就会随之缩小。在这个过程中,收入差距表现为先是扩大,继而缩小的倒U型(或者说n型)走势。本文就中国的金融发展分别与农村、城镇、城乡和全国收入差距之间是否存在倒U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的金融发展与各项收入差距之间确实存在倒U关系。在目前阶段,金融发展总体上对收入差距仍然具有扩大效应,但这种效应正在迅速衰减。随着金融发展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中国的收入差距有望随之缩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修华  赵亚雄  
研究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金融包容指数,全景式评价金融包容的"三维"特征,并分析金融包容的增长效应及实现机制。研究方法:基于2006~2016年31个省份的金融发展数据,运用欧氏距离法、变异系数法、工具变量法、面板数据计量模型进行估计。研究发现:我国金融包容性发展呈现"聚集"、"鸿沟"和"波动"三大特征;金融包容性发展对地区经济具有显著的增长效应,并进一步区分发现不同维度的增长效应具有异质性;金融包容性发展可通过提供金融服务、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风险管理、促进能力创新等机制实现扩大再生产,进而影响实体经济产出。研究创新:运用变异系数法动态测度金融包容的"三维特征",并考察金融包容及其维度的增长效应;从理论层面上尝试性地分析金融包容性发展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影响机制。研究价值:对观察与动态把握金融包容性发展状况及其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现实状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有针对性地制定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提供一定的启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成思  刘贯春  
本文基于金融监管视角,利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阐释了最优金融结构形成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内在机制,进而分析最优金融结构的动态特征和经济增长效应。研究表明,当且仅当对规模适中的企业进行监管,社会福利才能实现最大化,此时存在唯一的最优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相匹配。不过,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最优金融结构呈现指数化的动态演进趋势,并对经济增长率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最优金融结构并非绝对的市场主导型或银行主导型,而是取决于一国实体经济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本文以股票市场资本形成总额、交易总额与银行信贷的比例作为金融结构的测度指标,采用2004~2012年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96个国家构成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结构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