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28)
2023(20721)
2022(17478)
2021(16398)
2020(13706)
2019(31720)
2018(31427)
2017(59383)
2016(31909)
2015(36577)
2014(36598)
2013(36096)
2012(33524)
2011(30321)
2010(30780)
2009(28847)
2008(28300)
2007(25353)
2006(22236)
2005(20514)
作者
(92065)
(76754)
(76602)
(72841)
(48882)
(36771)
(34930)
(29883)
(29269)
(27605)
(26232)
(26081)
(24575)
(24447)
(23944)
(23900)
(22789)
(22650)
(22276)
(22108)
(19363)
(18778)
(18649)
(17621)
(17320)
(17248)
(17152)
(17114)
(15538)
(15245)
学科
(135086)
经济(134917)
管理(93795)
(90016)
(73778)
企业(73778)
方法(57299)
数学(50088)
数学方法(49302)
中国(43310)
(37463)
(37019)
(31195)
(31031)
金融(31026)
(30785)
银行(30745)
业经(30660)
地方(30506)
(29575)
(26303)
贸易(26279)
(25686)
(25540)
农业(24904)
(23128)
财务(23038)
财务管理(22973)
理论(22169)
企业财务(21811)
机构
学院(457102)
大学(455714)
(190957)
经济(186852)
管理(172803)
研究(156492)
理学(147133)
理学院(145447)
管理学(142713)
管理学院(141854)
中国(126241)
(97690)
科学(93191)
(91731)
(79201)
中心(73781)
(73776)
财经(71336)
研究所(71066)
(70576)
(64587)
业大(63978)
北京(62443)
(59991)
师范(59365)
经济学(59122)
农业(57427)
(56580)
(56396)
经济学院(53093)
基金
项目(295345)
科学(232639)
研究(218108)
基金(213926)
(185644)
国家(184072)
科学基金(158072)
社会(138368)
社会科(131222)
社会科学(131188)
(115144)
基金项目(111591)
教育(101671)
自然(100659)
自然科(98341)
自然科学(98314)
(96865)
自然科学基金(96540)
编号(89299)
资助(89046)
成果(73736)
重点(66976)
(66044)
(65789)
课题(62572)
(61562)
创新(57647)
国家社会(57550)
教育部(56771)
科研(56458)
期刊
(215791)
经济(215791)
研究(139557)
中国(99345)
(73201)
(68019)
学报(67845)
管理(66132)
科学(63755)
(54813)
金融(54813)
教育(53376)
大学(52503)
学学(49108)
农业(45466)
技术(42773)
财经(35743)
业经(35018)
经济研究(34971)
(30740)
问题(27814)
(24858)
(23689)
统计(23208)
技术经济(22694)
图书(21932)
(21382)
理论(21317)
国际(21081)
(21035)
共检索到707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皮天雷  郝郎  
基于"中国之谜"和制度变迁的视角我们发现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有如下基本内涵:(1)政府主导的强制性、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2)"渐进式"的增量改革;(3)政府主导市场化改革的"次大国模式"。中国金融发展变迁的路径依赖性及高度统一的金融体制起主导作用的初始条件,决定了我国金融发展模式的特殊路径与顺序选择。理解金融发展"中国模式"的关键是剖析政府因素和其他市场因素在金融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博弈与耦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江春  许立成  
在主流的金融发展框架中,认为明晰的产权安排与良好的法律制度是金融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中国金融发展机制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关于“中国金融发展之谜”的命题,并进行了解读,同时以此来分析中国金融进一步发展的路径选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刚  许跃辉  
3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现象,既不符合"华盛顿共识"标准,也无法使用主流经济学理论进行解释,被称为"中国增长之谜"。这里通过构建包含政府、市场、制度和利益集团等组织在内的分析框架,并引入准中性政府的概念,可以较好地解释中国增长之谜。准中性政府是一个在短期内依据社会主要矛盾制定有偏向的政策,但是利益集团之间相对地位的变化,导致政府无法在长期内偏向某一固定集团。也就是说,准中性政府具有短期内有偏、长期内无偏的特质。这种特质构成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内在机制,而准中性政府通过制度变迁的方式使中国经济增长获得强大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皮天雷  
以诺思开创的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来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金融制度变迁呈现为路径依赖下的强制变迁的典型特征,约束条件下中国选择了一条渐进转型、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的变迁轨迹。这种政府主导的强制性金融制度变迁由于具有强势路径依赖的特征,并常锁定在低效率状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皮天雷  
诺思开创的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理论对理解一国经济制度变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视角。制度变迁选择何种方式,主要受制于一个社会的利益集团之间的权利结构和偏好结构。本文基于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理论,以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为例分析了中国金融制度经历的从计划向市场的改革变迁历程,指出了其中所存在的典型特征:政府主导型、强制变迁性、渐进转型性。这种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强制性金融制度变迁具有强势路径依赖的特征,并锁定在低效率状态。未来,必须引入新的变量来实施动态的制度变迁,从而才能达到更为高效的路径替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晋斌  刘璐  陈金至  郝超鹏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在资本开放的情况下,资本应在全球进行最优配置,一国投资既可以来自国内又可以来自国外,因此国内投资和国内储蓄之间的相关性就会比较小。但Feldstein和Horioka (1980)发现,一国储蓄和投资之间的相关性很大,与传统经济理论所认为的相反,这被称为Feldstein-Horioka之谜。在中国Feldstein-Horioka之谜同样成立,但在不同阶段程度有所不同。本文首先采用变系数回归模型(状态空间模型)方法研究了Feldstein-Horioka之谜在中国随时间变化的整体状况,其次分三个阶段进行了研究,最后着重分析了金融发展的不同维度对Feldstein-Horioka之谜的影响。本文发现:(1)中国的FeldsteinHorioka之谜在绝对水平上依然存在,即不管资本流动规模如何,投资和储蓄的绝对相关性依然很大,但中国投资和储蓄的关系受开放程度很大的影响,在相对水平上不存在:在开放程度较小的1978—1993年,中国投资和储蓄关系紧密; 1994—2008年中国投资和储蓄相关性下降,该阶段中国实行了一系列扩大开放的政策,经常账户占GDP的比例总体上保持在较高水平; 2009—2017年,全球金融危机过后,中国投资和储蓄的关系再次紧密起来,此时中国经常账户占GDP的比例从2008年的9%左右陡降至2009年的4%左右,且此后该比例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2)金融发展是影响储蓄与投资关系(从而Feldstein-Horioka之谜)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鹏  刘春鑫  
借鉴西方国家土地发展权的相关理论,利用土地发展权还原机制,以地票形式搭建起城乡建设用地之间的供需平台,重庆土地地票交易制度由于城乡土地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间的差异,存在广阔的交易空间和制度变迁的动力。地票交易制度有利于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促进城市资源反哺农村,统筹城乡经济的发展。但是对于其可能产生的"马太效应"、耕地保护、双轨制供地体制下地方政府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的思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牛凯龙  马君潞  范小云  
中国金融发展悖论特指转轨时期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传导机制存在宏观机制与微观机制之间的背离。依据分省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金融发展宏观传导机制基本存在,但是微观传导机制不存在。为了解释中国金融发展悖论,本文提出了制度演进与改革的"最优制度安排的动态一致性与制度耦合"假说,并依此展开了演绎分析,指出其实际上是一种过渡时期中国金融体系社会效率与经济效率的均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任秋娟  霍红  
农产品物流作为连接农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步入加速发展阶段,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但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同质化严重,这导致了物流企业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其缺乏模式创新能力。冷链运输能力不足也极大的限制了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发展。对此,文章从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基于VEC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产品物流总额和农产品货物周转与农村经济发展成正向关系;农产品物流运输里程和农产品货运量与农村经济发展成反向关系。对此,要从政策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等环节优化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进而打造健全完善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琨  许建伟  郑榕  
随着经济业务复杂程度的加深,会计估计与判断的运用不断增加,围绕高质量的审计目标,势必要求审计师在审计全过程进一步加强审计职业怀疑。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审计职业怀疑的相关准则,从职业怀疑的内涵、职业怀疑的运用范围、影响审计职业怀疑的因素以及加强审计职业怀疑的措施等方面分析有关职业怀疑准则的提出背景与影响。同时,梳理国内外针对审计职业怀疑的最新研究,从职业怀疑的本质、职业怀疑的合理程度、强化职业怀疑的措施以及职业怀疑其他运用四个方面分析职业怀疑研究的进展情况。最后,总结我国在职业怀疑的政策制定、实务操作和理论研究方面所得的启示。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良华  石盈  
管理审计模式发展与管理制度变迁存在着密切关联性。本文通过追溯管理环境变迁和管理制度演进 ,分析了管理审计模式变革原因 ,讨论管理审计模式变革内容以及管理审计在审计目标、审计标准、审计过程、审计方法等方面的新变化趋势 ,最后从战略层、管理控制层和业务控制层三个层次研究管理审计的三种业务类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要求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微观基础。以企业所有制与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制度的变迁 ,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制度历经数百年自发演变的结晶。在经济体制转轨条件下 ,市场主体必须通过自觉行动进行培育。而培育市场主体的中心环节 ,是如何使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 ,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中国的国情进行重塑 ,实现中国企业制度的现代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夏力  
制度变迁由于受到初级行动团体和次级行动团体的影响,其变迁模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表现特征。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私营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制度变迁模式所做的实证研究,深刻分析了中国在进行经济体制转轨的不同时期影响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变迁的主体因素,并通过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和私营企业四大主体之间存在的相互博弈关系的研究,提出了未来一个时期内中国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变迁的模式应该是一种由企业主导、非政府组织、地方政府作为润滑剂或者中介并与中央政府相互协调与相互制衡的"双回路制度变迁模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于晓艳  
继续深化改革,解决已显露出的深层矛盾,需要改革主客体从认知、文化层面加强理解与共识。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诺斯将制度作为内生变量纳入新古典经济分析中,指出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形成了早期的制度变迁理论。从静态的制度均衡模型到动态的制度变迁演化理论,诺斯所强调制度与文化、学习和认知的联系对我们有很大启示。为了深化改革,解决矛盾,促进经济增长,我们有必要结合这些理论从认知路径依赖、文化模式层面对改革进行深入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