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72)
2023(10383)
2022(8536)
2021(7654)
2020(6135)
2019(14094)
2018(13518)
2017(26578)
2016(13823)
2015(15505)
2014(15506)
2013(15473)
2012(14959)
2011(13769)
2010(14346)
2009(13626)
2008(12731)
2007(11308)
2006(10220)
2005(9641)
作者
(39093)
(32249)
(32147)
(30445)
(20943)
(15529)
(14600)
(12609)
(12402)
(11649)
(11100)
(11028)
(10399)
(10236)
(10176)
(10155)
(9427)
(9389)
(9352)
(8967)
(8289)
(7873)
(7796)
(7458)
(7426)
(7279)
(7193)
(7057)
(6583)
(6288)
学科
(73178)
经济(73107)
(41937)
管理(38871)
(33112)
企业(33112)
方法(29149)
(27408)
金融(27408)
中国(27396)
数学(25637)
数学方法(25519)
(24787)
银行(24779)
(24113)
地方(22225)
(18645)
(17890)
业经(16670)
(15339)
农业(13519)
(12644)
贸易(12629)
(12141)
地方经济(11567)
(11467)
财务(11442)
财务管理(11419)
中国金融(11257)
(11143)
机构
学院(202942)
大学(201258)
(94134)
经济(92340)
管理(76652)
研究(70172)
理学(64979)
理学院(64313)
管理学(63575)
管理学院(63198)
中国(61173)
(45835)
(42245)
科学(37314)
财经(35779)
(34215)
中心(33740)
(32525)
经济学(31154)
(30773)
研究所(30350)
(29013)
经济学院(28175)
北京(27388)
财经大学(26765)
(26640)
师范(26410)
(25926)
(24974)
(24583)
基金
项目(125894)
科学(100797)
研究(97526)
基金(91885)
(77196)
国家(76457)
科学基金(66933)
社会(64981)
社会科(61907)
社会科学(61898)
(49263)
基金项目(47621)
教育(44656)
(40498)
编号(39258)
自然(39067)
资助(38322)
自然科(38180)
自然科学(38174)
自然科学基金(37528)
(33068)
成果(32772)
(28881)
重点(28469)
课题(28084)
发展(27756)
(27304)
国家社会(27253)
(27001)
教育部(25789)
期刊
(107778)
经济(107778)
研究(68306)
中国(43662)
(38947)
金融(38947)
(34407)
管理(29378)
(27846)
学报(24786)
科学(24371)
教育(22936)
大学(20267)
财经(19119)
学学(19007)
农业(18260)
经济研究(18025)
业经(17707)
技术(16989)
(16437)
问题(14138)
(11671)
世界(10575)
商业(10506)
国际(10419)
技术经济(10201)
理论(10176)
(9252)
现代(9105)
经济问题(9061)
共检索到3258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鹏飞  郑江淮  
一、引言 在过去的20年间,金融体系的整体发展水平及其内部结构状况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国外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期,新古典经济学家开始引入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大量的理论模型研究表明,金融中介体或金融市场的形成及演进对减轻市场摩擦、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这些理论研究并没有就金融中介体和金融市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相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江春  许立成  
本文运用内生金融发展理论这一新的理论框架来理解中国的金融发展。我们利用中国1978年以来的数据,通过计量研究发现,产权改革、法治水平的提高以及金融的自由化,将有利于增加私人信贷,但对整体信贷量以及金融深化并无显著的作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提高私人信贷水平,而且对于整体信贷量的提高以及金融深化都有显著的作用。本文的结论是:构建合理的制度体系是中国金融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刚  司光月  
政府对金融市场的过多干预弱化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理论上,司法独立性的提升有助于制衡行政权力的过度扩张,提高政府保护契约自由和财产权利承诺的可信度,进而促进金融发展。本文以2008年法官异地交流作为刻画地方司法独立提升的一次自然实验,研究发现地方司法部门独立性的提升显著地促进了金融发展。同时,司法独立也影响了银行贷款的期限结构,显著地促进了长期信贷市场的发展。这给实现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刚  司光月  
政府对金融市场的过多干预弱化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理论上,司法独立性的提升有助于制衡行政权力的过度扩张,提高政府保护契约自由和财产权利承诺的可信度,进而促进金融发展。本文以2008年法官异地交流作为刻画地方司法独立提升的一次自然实验,研究发现地方司法部门独立性的提升显著地促进了金融发展。同时,司法独立也影响了银行贷款的期限结构,显著地促进了长期信贷市场的发展。这给实现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品  程茂勇  沈悦  
金融科技既为金融发展增添了新动力,也给金融安全带来了新挑战。将金融科技与风险传染约束纳入经典的银行道德风险模型,揭示了金融科技发展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GRJ-GARCH-Coupla-CoVaR模型测算银行系统性风险水平,采用文本挖掘法衡量金融科技发展走势,并基于2011—2020年中国3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季度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显著提高了银行系统性风险。机制检验表明,快速发展的金融科技,一方面会增加银行个体的风险水平,从“源头”上提升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生成概率,另一方面会加深银行之间的关联程度,从“渠道”上放大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相对于技术投入,金融科技创新产出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驱动效应更为显著;相对于非国有银行,国有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水平受金融科技发展的影响更为强烈。据此提出加强金融科技持续性、穿透性和规范性监管,建立健全金融科技风险防范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吕太升  王玲莉  唐勇  
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数字普惠金融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本文选取2011―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深入剖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作用机理及金融监管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但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结构性”差异,其中使用深度促进作用最强,数字化程度次之,覆盖广度最弱。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科技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和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样本中表现更显著。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资源效应、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和提高企业股价信息含量来共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拓展性检验表明,金融监管在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在有效的金融监管下,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普惠金融经济后果和企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因素的研究,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毛晓蒙   王仁曾  
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检验了数字金融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绿色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其中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和覆盖广度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相较于北方城市和中小城市,数字金融对南方城市和大城市绿色发展的赋能效应较强;人力资本在数字金融影响绿色发展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而市场化水平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调节效应不明显;机制检验得出,数字金融可以通过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社会环境认知能力,促进城市绿色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姚耀军  董钢锋  
主流文献认为,在推动技术进步上,重要的是金融发展水平而非金融结构。但根据新结构经济学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只有适宜的金融结构才能够满足不同产业和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而促进技术进步。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的金融发展水平综合测度指标,可以从银行中介与金融市场的比例构成及其大、小银行的相对重要性两个方面来测度金融结构。同时,基于2005-201 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金融发展与中小银行在银行业中相对地位的提升皆有助于技术进步。因此,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发展水平、优化金融结构,对于促进技术进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分重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杰  任丹阳  
基于2008-2014年沪深A股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金融发展能否缓解企业R&D融资约束、促进企业R&D投入,并进一步考察这种作用在规模、区域、所有权、行业等4种因素影响下的差异性。研究发现:金融发展能够显著缓解企业面临的R&D融资约束,并且这种缓解作用对小规模企业和民营企业更加明显;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研发投入,而中西部地区则未能有效刺激企业R&D支出;与高科技行业相比,非高科技行业能够从金融发展中获利更多,其R&D投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苏柯  张超林  刘可  
从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和现金持有水平两个角度出发,考察了金融发展对中国上市公司流动性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和现金持有水平。同时,相对于低融资约束公司,高融资约束下,以上两种负向影响更为显著。结论为金融发展与微观层面融资约束及公司流动性管理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经验依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春涛  王立威  周鹏  
在公平竞争机制缺失的转型经济中,良好的政企关系能够帮助企业获取更多额度的短期债务融资。本文使用世界银行2005年中国企业的微观调查数据,并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合并,实证考察政企关系对企业负债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良好的政企关系对企业获取短期债务融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企业长期债务融资的获取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民营企业和金融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政企关系对企业获取短期负债的促进作用表现得尤为明显。弱化了内生性问题后,以上结果依旧稳健。因此,地区间金融市场的均衡发展、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构建是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关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应千伟  
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融资可以作为银行信贷的一种有效替代机制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从而在企业的经营和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成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尤其是对于受融资约束企业和民营企业而言,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地还发现当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时,商业信用对企业成长,尤其是民营企业成长的作用相对较大。随着金融改革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企业成长对商业信用融资的依赖将逐渐减弱。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李佳  
以2011~2017年中国银行业为研究样本,系统分析了金融结构变迁是否促进了银行资产证券化,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中直接融资比例的提升显著促进了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金融市场化趋势主要通过不良贷款与盈利状况恶化等方面促使银行发展资产证券化,这两项因素也是银行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真实目的;随着时间不断推移,金融结构变迁对银行发展证券化的促进效应将持续存在,并呈不断增强态势。基于此,在银行资产证券化没有超出优化风险管理渠道、改善盈利性功能的前提下,可以放松资产证券化管制,推进拥有"真实出售"功能的"表外化"模式,同时加强对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监管。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小平  尹林辉  梁利辉  李立成  
用1978~2010年相关数据对四川金融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四川金融发展对以K值为代表的四川产业升级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2)四川金融发展对以M值的反余弦值为代表的产业升级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3)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发现DEPTH对K值为代表的产业升级存在正相关关系;(4)残差项对K值代表的产业升级变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5)通过控制重大事件年份数据发现四川金融发展对产业升级并不受诸如汶川地震等事件的过多干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华伟  
理论考察中普遍认为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经验验证的观点并不统一。我们运用我国1999-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来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为金融发展的内生性特征,我们加入一些控制变量来增强其实证结果的有效性。我们的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使得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