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20)
- 2023(11338)
- 2022(9311)
- 2021(8519)
- 2020(6648)
- 2019(15250)
- 2018(14531)
- 2017(27858)
- 2016(14413)
- 2015(15809)
- 2014(15728)
- 2013(15500)
- 2012(14670)
- 2011(13336)
- 2010(13854)
- 2009(13202)
- 2008(12220)
- 2007(10883)
- 2006(9852)
- 2005(9408)
- 学科
- 济(67221)
- 经济(67159)
- 业(41447)
- 管理(39084)
- 企(33293)
- 企业(33293)
- 中国(28106)
- 融(26743)
- 金融(26742)
- 银(24578)
- 银行(24562)
- 行(23943)
- 地方(22677)
- 方法(19988)
- 农(19202)
- 业经(17832)
- 财(17158)
- 制(16430)
- 数学(16059)
- 数学方法(15920)
- 农业(13651)
- 学(12853)
- 地方经济(11754)
- 贸(11657)
- 贸易(11642)
- 理论(11426)
- 发(11413)
- 体(11267)
- 中国金融(11253)
- 产业(11214)
- 机构
- 学院(207175)
- 大学(204608)
- 济(91188)
- 经济(89298)
- 管理(75388)
- 研究(75074)
- 理学(63602)
- 中国(63404)
- 理学院(62832)
- 管理学(61964)
- 管理学院(61577)
- 财(44159)
- 京(43932)
- 科学(42598)
- 所(37108)
- 中心(35390)
- 财经(34240)
- 研究所(33271)
- 江(31866)
- 农(31608)
- 经(31021)
- 经济学(29592)
- 范(29150)
- 师范(28847)
- 北京(28238)
- 院(27047)
- 州(26648)
- 经济学院(26574)
- 业大(26063)
- 财经大学(25497)
- 基金
- 项目(130860)
- 科学(104523)
- 研究(101074)
- 基金(94343)
- 家(80788)
- 国家(80015)
- 科学基金(69091)
- 社会(66244)
- 社会科(62944)
- 社会科学(62932)
- 省(52032)
- 基金项目(49143)
- 教育(45205)
- 划(43052)
- 编号(41027)
- 自然(40834)
- 自然科(39865)
- 自然科学(39858)
- 自然科学基金(39174)
- 资助(37355)
- 发(34927)
- 成果(34135)
- 重点(30405)
- 课题(29470)
- 部(28761)
- 发展(28700)
- 创(28296)
- 展(28214)
- 国家社会(27646)
- 创新(26389)
共检索到333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邓晶 管月
基于内生技术变迁视角,采用1985—2016年中国产业结构升级、金融发展、劳动力、技术创新相关数据,建立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并进一步构建VEC模型。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长期均衡且显著为正的关系,同时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对金融发展扰动的响应具有滞后性。从长期看,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度超过劳动力。从短期看,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短期偏离修正系数较小,恢复均衡的速度较慢,且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短期波动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永波 相加正 王杰
金融发展与工业产能利用率提升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推力和目标函数,二者能否实现"珠联璧合"对于工业部门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假设和内生增长理论,将金融要素纳入企业动态性模型,就市场结构动态变迁下金融发展对产能利用率的非线性影响机制进行理论阐释,进而选取2005—2019年我国18个工业行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并构建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面临市场结构的双重门槛,即在市场结构变迁过程中,金融发展对产能利用率提升具有中度促增、低度促增和高度促增的阶段性特征;相较于轻工业部门,金融发展对重工业部门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效应更强,且分阶段促增趋势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行业集中度提高是现阶段金融发展提升工业产能利用率的关键渠道,技术效率提升则为重要的潜在路径。据此提出,破解"工业产能过剩"的困局,需要基于市场结构动态变迁的分析框架完善金融体系,强化金融工具在工业发展中的推广应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西江
金融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实现机制,金融结构不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也会不同,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也会存在差异。本文以金融空间结构为视角,从基础性核心金融资源和实体性中间金融资源两个维度,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资源的区域配置差异,并对金融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表明,我国的金融空间结构变迁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影响,而由东部地区主导的产业结构升级加剧了金融资源空间分布差异。
关键词:
金融空间结构 产业结构升级 金融资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谷秀娟
企业经营活动实际上就是在从事管理风险的活动。风险可定义为结果的不确定性,金融风险可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在业界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下,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本文总结了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和技术的变迁并进行了必要的比较和分析。
关键词:
金融风险 度量 管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尹希果 杨陈静
本文就我国所有制结构变迁对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动态面板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收入水平、经济货币化程度和教育水平等变量的情况下,所有制结构变迁对非正规金融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收入水平、经济货币化程度对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而教育水平与非正规金融发展呈负相关。其政策性启示是:在未来所有制结构改革继续深化情况下应规范非正规金融,以实现其与所有制改革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所有制结构变迁 非正规金融 协调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曾国平 王燕飞
本文从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理论出发,运用中国1952—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和实证结果同时显示了中国金融畸形发展的非常态模式,以致对产业结构变迁表现出的扭曲效应。金融发展整体作用于产业结构的长期效应,就业结构上为第三产业受其影响显著,第一、二产业所受影响仅是名义而非实际的;产值结构上,第一产业所受影响显著,第二、三产业与金融发展长期关系不显著。金融发展不同方面的影响,经济货币化显示了有利地推动作用,金融资源和金融系统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动则未表现出积极的效果。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白钦先
本文阐述了作者近二十年来对金融结构、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金融发展理论与发展金融学的探索与研究历程,针对西方学者只包含“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两大要素的特指金融结构理论,提出“金融相关要素的组成、相互关系及其量的比例”的一般金融结构理论;并针对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变迁即是金融发展”的量性金融发展观,提出“金融结构演进(质性与量性发展相统一)即金融发展”,及“金融功能演进(扩展与提升)即是金融发展”的金融发展理论,提出与论证了建立发展金融学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滕燕华
农村区域发展已进入到决策层和公众视野并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在基于欧洲区域发展经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新内源性发展理论,在解释农村区域发展的问题上体现了其独有的张力。本文以上海崇明LY村为个案,从该村农业结构变迁的重要事件入手探索社会变迁的主体并把握村落发展的特征,揭示村落社会结构与村落自立发展的相互关系,在借鉴和吸收对于新内源性发展理论的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仅关注微观的本土资源,还需关注区域规划、政治行政环境等宏观环境,为未来农村区域发展发挥借鉴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滕燕华
农村区域发展已进入到决策层和公众视野并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在基于欧洲区域发展经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新内源性发展理论,在解释农村区域发展的问题上体现了其独有的张力。本文以上海崇明LY村为个案,从该村农业结构变迁的重要事件入手探索社会变迁的主体并把握村落发展的特征,揭示村落社会结构与村落自立发展的相互关系,在借鉴和吸收对于新内源性发展理论的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仅关注微观的本土资源,还需关注区域规划、政治行政环境等宏观环境,为未来农村区域发展发挥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曙光
发轫与彷徨(1918~1949):合作金融体系在中国的早期发展合作金融在中国的发轫和兴起,是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思想启蒙运动密切相关的。中国合作社和合作金融的发祥地是北京大学。1918年3月,中国第一个合作社"北京大学消费公社"成立。同年,中国第一个合作性质的银行"北京大学学生储蓄银行"成立。此后,1919年,薛仙舟创办了上海国民合作储蓄银行。1923年,华洋义赈会救灾总会拟定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章程》,并在河北省香河县建立了第一家农村信用合作社。早期的信用合作(合作银行)制度,几乎都是由曾在海外留学的知识分子所发起和倡导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蒲茜 余敬文
本文尝试从金融发展的角度对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进行研究,利用中国30个省份初始金融发展变量以及政府对农村地区政策的变动对初始金融发展变量和当前金融发展变量的影响构建一个工具变量以避免参数估计中出现的不一致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工具变量回归,金融发展的参数估计值有所提高,并通过了稳健性检验,金融发展会显著地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收入差距 政府政策 工具变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皮天雷 郝郎
基于"中国之谜"和制度变迁的视角我们发现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有如下基本内涵:(1)政府主导的强制性、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2)"渐进式"的增量改革;(3)政府主导市场化改革的"次大国模式"。中国金融发展变迁的路径依赖性及高度统一的金融体制起主导作用的初始条件,决定了我国金融发展模式的特殊路径与顺序选择。理解金融发展"中国模式"的关键是剖析政府因素和其他市场因素在金融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博弈与耦合。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珊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化,绿色金融已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绿色金融体系框架已逐步构建。为了解和分析评价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阶段规律,本文将绿色金融功能划分为资金融通、资源配置、储蓄投资转化和风险管理四大功能,并在四大功能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绿色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现阶段绿色金融功能的实现及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资金融通和储蓄投资转化是现阶段绿色金融功能的主要体现;资源配置功能尚未完全体现,金融机构对污染行业的退出还需要一定的适应期;融资工具发展缓慢是风险功能实现的重要阻力。
关键词:
绿色金融 金融功能 因子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