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64)
- 2023(19120)
- 2022(16084)
- 2021(14629)
- 2020(12326)
- 2019(28208)
- 2018(27447)
- 2017(52305)
- 2016(28331)
- 2015(31988)
- 2014(31745)
- 2013(31757)
- 2012(29959)
- 2011(27275)
- 2010(27600)
- 2009(26014)
- 2008(25621)
- 2007(22937)
- 2006(20307)
- 2005(18830)
- 学科
- 济(123928)
- 经济(123769)
- 管理(82295)
- 业(81301)
- 企(64337)
- 企业(64337)
- 方法(51045)
- 数学(45180)
- 数学方法(44852)
- 中国(40950)
- 财(36448)
- 农(35275)
- 融(30686)
- 金融(30682)
- 银(29875)
- 银行(29815)
- 制(29479)
- 地方(29031)
- 行(28723)
- 业经(27469)
- 贸(25699)
- 贸易(25678)
- 易(24962)
- 农业(23997)
- 学(23542)
- 务(21438)
- 财务(21390)
- 财务管理(21338)
- 企业财务(20341)
- 体(19187)
- 机构
- 大学(413168)
- 学院(411748)
- 济(179355)
- 经济(175836)
- 管理(152414)
- 研究(148642)
- 理学(130112)
- 理学院(128589)
- 管理学(126714)
- 管理学院(125944)
- 中国(118875)
- 科学(88444)
- 京(87966)
- 财(85932)
- 所(76681)
- 农(75993)
- 研究所(69191)
- 中心(68564)
- 财经(67084)
- 江(62946)
- 业大(61491)
- 经(60950)
- 农业(59743)
- 经济学(56839)
- 北京(56193)
- 院(52768)
- 范(52452)
- 师范(51811)
- 经济学院(51340)
- 州(49866)
- 基金
- 项目(268271)
- 科学(210764)
- 基金(196135)
- 研究(193259)
- 家(172557)
- 国家(171105)
- 科学基金(144928)
- 社会(125765)
- 社会科(119421)
- 社会科学(119386)
- 省(103655)
- 基金项目(102881)
- 自然(92089)
- 自然科(89977)
- 自然科学(89947)
- 自然科学基金(88400)
- 划(88009)
- 教育(87852)
- 资助(80531)
- 编号(76115)
- 成果(62927)
- 发(61544)
- 重点(61278)
- 部(60298)
- 创(56089)
- 课题(53713)
- 国家社会(53262)
- 创新(52679)
- 科研(51658)
- 教育部(51590)
- 期刊
- 济(200536)
- 经济(200536)
- 研究(127339)
- 中国(87936)
- 农(70387)
- 学报(68442)
- 财(67211)
- 科学(61686)
- 管理(56263)
- 融(53645)
- 金融(53645)
- 大学(51350)
- 学学(48635)
- 农业(46658)
- 教育(40232)
- 财经(34423)
- 经济研究(33356)
- 技术(32739)
- 业经(31757)
- 经(29581)
- 问题(26685)
- 业(25203)
- 贸(23542)
- 国际(21065)
- 世界(20495)
- 技术经济(20207)
- 版(20086)
- 理论(19209)
- 商业(18519)
- 统计(18393)
共检索到638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宋文文
学术界普遍认为金融发展能促进经济增长,但对金融发展能否减少收入不平等却存在分歧。本文使用1978-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动态模型系统GMM分析方法发现:金融发展减少收入不平等最大的作用来自间接机制,即通过劳动力市场增加就业和工资;金融发展的直接机制主要体现在深化效应上,金融服务的质量和范围的提升主要有利于富人;间接机制减少收入不平等的作用大于直接机制扩大收入不平等的作用。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收入不平等 间接机制 直接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余玲铮
文章在Clarke、Xu和Zou(2006)的分析框架上,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检验金融中介发展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中介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持续扩大具有相当的解释力。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金融中介发展与收入基尼系数呈现稳健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金融中介发展 收入不平等 面板数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余玲铮 魏下海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变量,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是宏观经济领域的一个新兴议题。文章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研究文献,总结金融发展影响收入不平等的传导机制,并利用中国1996-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和Hansen(1999)的门槛模型,对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估计。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金融发展显著加剧了中国收入不平等,而且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表现出鲜明的门槛特征,跨越特定门槛值省区的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收入不平等 门槛效应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欣泽 高源 刘凡 李静怡
数字乡村建设是突破农村内部发展不平衡瓶颈,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力。不同于以往文献主要关注数字乡村对收入水平和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本文构建相对剥夺指数,从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角度拓展了数字乡村与家庭收入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发展具有明显的益贫性特征,能够缓解农户收入不平等,这一结果在经过稳健性检验以及克服内生性之后依然稳健成立。对相关机制的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发展主要通过增加创业机会和扩大非农就业来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此外,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发展对中西部县域、山地丘陵县以及国家级贫困县农户收入不平等的缓解效果更强,这意味着未来应该更好地推进数字乡村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何浩然 王伟尧 李实
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设计"侵占-报复"两阶段贯序博弈,并在此基础上改变博弈各方的收入,运用田野实验和实验室实验方法研究收入不平等对逆社会的"报复"和"侵占"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收入不平等显著提高了回应者实施报复行为的概率,并且其对报复行为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而该影响的程度随不平等程度的扩大而增加。此外,收入不平等也提高了侵占者实施侵占行为的概率。本文的研究发现从降低逆社会行为的角度,为收入分配改革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收入分配 不平等 侵占 报复 田野实验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许传华 陶珍生 段小玲
本文基于VAR模型运用我国1981年~2008年的数据,对我国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的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有正的影响,并且经济增长是金融发展的Granger原因,而金融发展是收入不平等的Granger原因,所以,我国应进一步推动金融发展迎来收入不平等下降的拐点。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收入不平等 VAR模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黎欢
过去二十年间,我国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者工资差异呈现时间序列上的"倒U型",本文在金融发展影响工资收入差距的潜在机制基础上,通过我国九省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考察金融发展对不同教育程度劳动者工资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在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金融发展会扩大工资收入的差距,但金融发展和工资收入差距并非线性关系,二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教育 收入不平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伟力
文章基于协整的VAR模型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与贸易自由化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研究发现:(1)地区收入不平等、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增长对于关注参数而言是弱外生变量;(2)贸易自由化在长期内减缓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但在短期内却导致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的上升;(3)经济增长长期内趋于提高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但短期的影响方向不确定;(4)地区收入不平等是一个随机游走过程,不是一个含有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刚
本文采用中国各省的经验数据,考察了腐败对中国各部门内部(城镇和农村)以及部门间(城乡间)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腐败对不同来源收入集中率的影响。中国的腐败显著地扩大了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居民的收入不平等,但其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是不显著的;针对城镇部门的研究还发现,腐败主要是扩大了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居民间的工薪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不平等,它对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居民间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不平等只是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的研究不仅对理解中国的收入不平等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含义,而且对抑制和降低收入不平等也具有重要的政策性含义。
关键词:
腐败 收入不平等 基尼系数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罗娟 李宝珍
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县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消费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居民间的消费不平等程度。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缩小居民的收入不平等以及对居民消费水平边际影响的差异两种方式来降低消费不平等程度。此外,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减少消费不平等的效应在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债务收入比以及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家庭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具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东部沿海地区的消费不平等的效应最大;随着家庭债务收入比的增加,数字普惠金融缩小消费不平等的作用逐渐减少;相对于未接受过教育和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教育水平较低家庭的消费不平等的效应最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比较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7年12月第35卷第4期748~773页刊登了Stijn.Claessens与Enrico.Perotti合作的一篇题为"金融与收入分配不平等:渠道与证据"(Finance and Inequality:Channel and Evidone)的论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新业 张阳阳 马本 张莉
本文以地方政府行为为切入点,探究全球化过程中FDI的流入通过地方政府行为对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进而评估劳工标准和环保标准两个内在传递机制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贡献额度。基于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全球化背景下,FDI的进入会扩大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并且FDI对收入分配的总影响有近一半是通过劳工标准和环保标准这两个渠道间接实现的。通过贡献分解可知,劳工标准和环保标准在FDI收入分配效应中的平均相对贡献分别为5%和40%左右。FDI通过影响地方政府行为,降低企业实际执行的劳工标准和环保标准,对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流产生异质性冲击,是导致收入分配恶化的重要原因。由此可知,为抑制FDI对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强化对地方政府劳工标准、环保标准的监管应成为重要选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林素絮
本文使用包含二次项的非线性多元回归模型,对中国的金融发展和收入不平等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意在用中国数据再次检验Greenwood-Jovanovich(GJ)假说的可信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呈倒U型关系,这与全球经济发展水平与收入不平等也呈倒U型关系相一致,但是经济增长会减少收入不平等,而通胀会加剧收入不平等,而且通胀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要远大于经济增长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收入不平等 协整分析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竣鹤 黄小勇
制度质量被认为是影响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市场化制度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方向与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讨论。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市场化制度质量对收入不平等的非线性影响机制及其调节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关系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制度质量对收入不平等的负向影响是非线性的,即随着市场化制度质量提升,其降低收入不平等的能力在下降;同时,在较高的市场化制度水平下,金融发展降低收入不平等的能力也在减弱。这些发现加深了我们对于市场化制度质量对收入不平等影响的理解。政策制定者应在提高市场化制度水平的同时,构建帮助穷人获得更多资源以及能够在市场化过程中获益的制度框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静
本文利用1960-2012年全球15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总的来说,金融发展越快,全球收入不平等程度越高,而且金融发展通过经济增长进一步拉大了收入差距;同时,金融发展在更大程度上拉大了总收入之间的不平等,全球经济增长对净收入的差距扩大抑制作用更强一些。(2)金融发展对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收入差距影响也存在差异。高收入国家的金融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拉大了收入差距,只有中高收入国家主要表现为缩小了收入差距,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国家的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证实。(3)对我国的主要启示:由于我国刚步入中等收入阶段,为减少金融市...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收入不平等 基尼系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