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49)
2023(20705)
2022(17408)
2021(16006)
2020(13639)
2019(30931)
2018(30403)
2017(58103)
2016(31392)
2015(35371)
2014(35096)
2013(34659)
2012(32248)
2011(29045)
2010(29295)
2009(27399)
2008(26800)
2007(23944)
2006(20939)
2005(19187)
作者
(92692)
(77249)
(77076)
(73043)
(49172)
(37224)
(35232)
(30206)
(29393)
(27603)
(26385)
(26119)
(24737)
(24504)
(24189)
(24075)
(23331)
(22927)
(22332)
(22263)
(19318)
(19277)
(18732)
(17673)
(17565)
(17271)
(17261)
(17223)
(15633)
(15353)
学科
(129084)
经济(128914)
管理(91233)
(88646)
(72553)
企业(72553)
方法(53733)
数学(46424)
数学方法(45849)
中国(39591)
(36715)
(35921)
(31365)
金融(31360)
地方(30432)
(30412)
银行(30341)
(30104)
业经(29809)
(29182)
(26704)
(25936)
贸易(25918)
(25169)
农业(24157)
(22902)
财务(22829)
财务管理(22773)
企业财务(21661)
理论(20021)
机构
学院(446941)
大学(446679)
(184608)
经济(180712)
管理(167545)
研究(155961)
理学(143352)
理学院(141688)
管理学(139183)
管理学院(138355)
中国(122648)
科学(95530)
(94677)
(88277)
(81588)
(80062)
中心(73279)
研究所(72503)
财经(68996)
业大(68624)
(68572)
农业(64236)
(62524)
北京(59556)
(57928)
师范(57169)
经济学(56723)
(56069)
(54780)
经济学院(51160)
基金
项目(296611)
科学(232521)
基金(214768)
研究(212472)
(189161)
国家(187574)
科学基金(159734)
社会(135077)
社会科(128112)
社会科学(128078)
(116969)
基金项目(113521)
自然(104118)
自然科(101737)
自然科学(101704)
自然科学基金(99860)
(98889)
教育(97760)
资助(87623)
编号(85089)
成果(69586)
重点(67617)
(66897)
(65107)
(62186)
课题(59817)
创新(58267)
科研(57481)
国家社会(56069)
教育部(55422)
期刊
(205391)
经济(205391)
研究(131864)
中国(92469)
学报(74563)
(74556)
(69518)
科学(66472)
管理(62438)
大学(56024)
(54528)
金融(54528)
学学(53116)
农业(49696)
教育(46361)
技术(37712)
财经(34239)
业经(33735)
经济研究(33086)
(29400)
问题(27222)
(26517)
(23156)
(22163)
国际(21651)
技术经济(20991)
理论(20839)
科技(20600)
统计(20175)
商业(20172)
共检索到6808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学文  
当前国际生产分工是以跨国公司为主导,以产品内贸易为载体的复杂的生产网络。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处于产业链的顶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凭借劳动技术优势居于产业链低端。前者获取巨额利润,后者仅获取微博的劳动加工收益。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各国在生产分工中的地位?文章认为除了传统的技术、劳动等比较优势外,金融发展已经成为新型的、重要的比较优势影响着国际分工格局。对于中国而言,要摆脱在国际生产分工格局中的被动局面,必须大力地发展金融体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鸿祥  
微型金融组织是对传统农村金融制度的一种融资矫正与补偿机制,是普惠制金融理念的实践与应用。本文认为,应在遵循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现实逻辑规律上,为微型金融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曹珂  朱彤  
基于外部融资依赖的视角,本文实证分析了中国的金融发展与比较优势变迁之间的关系,结论认为:中国的金融发展构成比较优势变迁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外部融资依赖度的不同,中国的金融发展对各行业比较优势的影响存在差异性。高外部融资依赖行业的比较优势得到了显著提升,而低外部融资依赖行业的比较优势却相对稳定。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马静  王自锋  
金融部门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部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劳动、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影响国际贸易模式,但都忽略了金融发展差异形成的比较优势。笔者认为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日益加剧,一国金融发展影响该国的比较优势与贸易结构。因此,促进金融发展无论对金融部门还是出口部门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盛雯雯  
本文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基础上,将微观层面的企业投资行为与宏观层面的国家资本结构相联系,通过引入投资偏好的概念,建立了一个包含厂商、金融投资者和金融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提出并论证了金融发展影响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融资成本的下降将导致企业投资偏好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过程,因此一国在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随着金融发展,也将出现先提升后下降的倒U型过程。该机制最终导致了资本密集型行业从传统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国际分工新形态。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还利用2000~2006年25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22个制造业行业的数据,通过行业特定要素投入模型和HOV模型两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建伟  葛岳静  胡志丁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一国发展是否适宜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却存在极大争议。以比较优势、国际分工与发展战略三者之间的关系为逻辑起点,从辨析比较优势的概念内涵、梳理比较优势的发展脉络、分析比较优势作为发展战略的适宜性和阐述动态比较优势的形成机制等方面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进行梳理,指出培育动态比较优势应该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富有  李新军  
我国民间金融处于供给充足、发展不平衡态势。民间金融具有市场化运行、自发激励、辅助融资、资金互助等比较优势,但也具有利率高、运行不规范等弊端。它生存和快速发展的深层动因是政府金融抑制与自选择机制。国家应继续取消对民间金融的限制,鼓励投资结构调整;支持民间金融制度创新,构建民资、民用、民管的内生性融资体系,搭建民间金融供给与需求的桥梁和通道;健全和完善民间金融市场体系;建立必要的民间融资制度。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一洪  
通过对国内城商行现有发展模式的总结归纳,以北京银行为代表的综合化经营模式、以珠海华润银行为代表的产融结合发展模式、以台州银行和龙江银行为代表的深耕小微及社区金融两大城商行传统业务模式、以哈尔滨银行为代表的掘金农村金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上述发展模式的分析,本文认为国内城商行应基于自身资源禀赋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通过在比较优势领域的深耕细作培育核心竞争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米运生  戴文浪  董丽  
文章从正规与非正规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农村信贷市场微观结构分析了金融联结的机理,并建立产量(贷款)领导的斯塔克伯格模型,推导理论假说和进行实证检验。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表明,非正规金融机构在信息甄别、监督、合约执行和交易成本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是金融联结的正向激励,农村市场内生的低固定成本和市场势力促进了金融联结;正规金融机构因处理系统性风险而产生的低成本是其参与金融联结的主要优势。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建刚  胡月  
开发性普惠金融建立在不同层次经济主体之间的产业链分工合作基础之上。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表明,人类每一次分工形式的变化,都带来了经济发展质的飞跃。分工促进经济增长、劳动分工促进规模农业发展以及金融影响劳动分工的思想能够成为开发性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应将普惠金融纳入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的劳动分工范畴,在农村及欠发达地区建立新型集体化生产经营方式。为欠发达地区、欠发达产业特别是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金融支持是开发性普惠金融的功能定位。开发性普惠金融的比较优势在于: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兴旺,从根本上改善城乡收入不平等状况,缓解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有助于金融机构实现风险控制与收益的有机统一。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汪斌  
中国正式加入WTO以后,其产业发展已进入按国际分工结构来选择和实施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本丈分析了中国对韩国出口工业制品的比较优势和中韩间在工业制品中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状况,指出了两国间产业国际分工的类型及特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范爱军  高敬峰  
文章在对1997~2006年10年间我国制造业产品内分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的要素禀赋特征和附加值特征,认为产品内分工主要发生在我国制造业中的资本相对密集的产业,但劳动要素优势仍是我国参与产品内分工的基础。在获取更高附加值的利益驱动下,我国制造业内的企业会自主进行资本和技术积累,从而有助于我国制造业从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的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汤吉军  
本文通过引入沉淀成本分析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经济基础,反思自由放任市场价格机制的局限性,为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制度结构。由于制造业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密集,沉淀成本不可逆特征十分明显,因而在市场竞争中会因边际成本定价而遭受亏损或破产,很容易造成理性投资悖论,从而引发制造业危机。因此,要想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有效地避免边际成本定价,采取非线性定价机制,加大企业重组等非市场制度结构以追求沉淀成本最小化。同时,加强因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而出现的垄断行为方面的政府管制,对于加快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景艳  计小青  
比较优势是地区专业化分工的理论依据,但其作用的发挥受制于交易成本的影响。作为非正式制度的重要内容,结构型社会资本是否可以通过降低城市群内部交易成本,对城市群专业化分工产生影响?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2004—2018年十五大城市群的相关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结构型社会资本对城市群专业化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结构型社会资本对城市群专业化分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交易成本在结构型社会资本与城市群专业化分工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结构型社会资本在多中心、同省、非国家级以及中西部地区城市群中的作用更显著;同时结构型社会资本的分工效应存在门槛效应,当城市群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分别小于33445.981亿元和7814.599万人时,结构型社会资本可以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贾亚男  刘钟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