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95)
2023(13361)
2022(11102)
2021(9953)
2020(8119)
2019(18182)
2018(17789)
2017(33879)
2016(18028)
2015(20308)
2014(20278)
2013(20066)
2012(19078)
2011(17517)
2010(18281)
2009(17604)
2008(16575)
2007(15272)
2006(14062)
2005(13464)
作者
(51953)
(43080)
(42889)
(40974)
(27529)
(20443)
(19480)
(16514)
(16458)
(15523)
(14969)
(14376)
(14048)
(13982)
(13650)
(13363)
(12644)
(12607)
(12437)
(12078)
(11251)
(10505)
(10382)
(9982)
(9812)
(9775)
(9639)
(9557)
(8733)
(8490)
学科
(93700)
经济(93591)
管理(55329)
(51414)
(42457)
企业(42457)
中国(32061)
(28198)
金融(28195)
地方(28007)
(26559)
银行(26546)
方法(26037)
(25786)
(22845)
(22793)
业经(21943)
数学(21817)
(21739)
数学方法(21653)
地方经济(15995)
(15686)
(15506)
农业(14949)
环境(13729)
(13719)
财务(13681)
财务管理(13643)
(13643)
贸易(13626)
机构
学院(262004)
大学(258573)
(120679)
经济(118162)
研究(96312)
管理(93887)
中国(80239)
理学(77625)
理学院(76741)
管理学(75747)
管理学院(75246)
(59711)
(55455)
科学(52421)
(48438)
财经(44983)
中心(44583)
研究所(42651)
(42570)
(40371)
经济学(38771)
(37976)
北京(36082)
(34453)
(34429)
经济学院(34414)
(34307)
师范(34149)
财经大学(32911)
业大(31392)
基金
项目(158202)
科学(124966)
研究(122808)
基金(112648)
(95515)
国家(94627)
科学基金(81397)
社会(80512)
社会科(76469)
社会科学(76452)
(63389)
基金项目(58209)
教育(55676)
(51511)
编号(50318)
自然(46986)
自然科(45817)
自然科学(45808)
资助(45799)
自然科学基金(44975)
成果(42972)
(40173)
课题(36627)
重点(36137)
(34914)
(34617)
国家社会(33656)
(33522)
发展(33353)
(32820)
期刊
(152144)
经济(152144)
研究(91588)
中国(64312)
(47465)
(43463)
金融(43463)
管理(39787)
(37325)
学报(33402)
科学(32453)
教育(30902)
大学(26752)
学学(25123)
经济研究(25006)
技术(24362)
农业(24099)
财经(23949)
业经(23204)
(20747)
问题(18876)
(14778)
国际(13948)
技术经济(13921)
世界(13855)
理论(12732)
现代(12379)
商业(12356)
(12214)
改革(12184)
共检索到441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宋立  
在中国这样具有发展中和转轨中双重特征的国家,经济发展机制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验表明,形成良好的金融支持体系对于经济发展尤其是内生性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金融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十一五”时期,应该把金融发展和金融体系创新提上重要日程,作为构建经济发展机制的关键和核心内容。制定明确有序的金融发展规划,全面深化金融体制发展与改革,积极重建地方性金融服务体系,改变金融发展滞后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机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纪敏  
本文从“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的特点出发,对相应的金融需求和影响作了分析。总的看,“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将更加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过度依赖资源投入到与资源、环境以及人的全面进步实现更为紧密的结合。这一发展特征将对金融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和要求,本文对此作了分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福岩  李月男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大变局中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在全局上利用大国优势合理调整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更是统筹把握两个大局辩证关系的必然结果;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供给需求协同发力,形成供需高水平动态平衡;全面加强自主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双循环良性互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基于当下国情世情对我国发展作出的全局性谋划,为破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根本方案,为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注入新动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开关键局面,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中国力量。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方世建  
作为管理学前沿的效果逻辑理论所蕴含的学术智慧和理论张力吸引了我国众多学者的关注,但是,我国不少学者对这一前沿理论的理解存在一定误区。为了帮助国内学者正确理解这一重要理论,本文首先以该理论的理论渊源为切入点,阐述西蒙教授决策理论的主要思想和古典实用主义哲学的真理观;然后追踪效果逻辑理论的创始人Sarasvathy教授的研究思路,通过问题空间、成功的专家创业者溯因分析、三种机会观以及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创业过程比较,多构面、多层次地剖析效果逻辑创业决策的理论构架;最后对该理论的发展走向进行了简要展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云霞  徐玉生  
本文阐述了现代化与先进生产力的本质联系,现代化的基本内核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系统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先进生产力对世界现代化进程以及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我国发展先进生产力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几大问题。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方世建  
(四)三种创业机会观及其比较目前越来越多的创业研究学者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创业就是利用机会创造新事物(新产品或服务、新市场、新方法或者原材料,以及组织既有技术的新方式)来取得效果。机会识别是创业过程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晓玲  范魁元  
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内涵发展是我国当前和今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其中,学生培养模式是影响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但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培养模式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培养目标定位不清、课程内容繁难偏旧、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对落后、学生培养质量保障制度不健全等,离实现教育内涵发展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学生培养模式转变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多重利益主体,其中教师、学校和政府是影响学生培养模式转变的最重要的责任主体,因此,学生培养模式的转变必须从教师、学校和政府三个层面着手进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季中扬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维度,中国式现代化是思考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等具体问题的一个总体性视角。人的问题是城乡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应以现代文明为指向,致力于解决“人的现代化”问题。在当前特定的历史时期,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应以历史文化传承为核心内容,提升乡村文化主体性地位,让人们逐渐意识到,乡村与城市是两种不同的文明形态,是可选择的生活空间与生活方式,本质上并无高下之分。人们只有在思想观念中不再贬低乡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发展问题,才有可能实现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现代化方向与历史文化传承并不相悖,二者有机结合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应有之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季中扬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维度,中国式现代化是思考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等具体问题的一个总体性视角。人的问题是城乡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应以现代文明为指向,致力于解决“人的现代化”问题。在当前特定的历史时期,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应以历史文化传承为核心内容,提升乡村文化主体性地位,让人们逐渐意识到,乡村与城市是两种不同的文明形态,是可选择的生活空间与生活方式,本质上并无高下之分。人们只有在思想观念中不再贬低乡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发展问题,才有可能实现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现代化方向与历史文化传承并不相悖,二者有机结合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应有之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朝光  王青云  申兵  高国力  胡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新  
粤鲁苏浙4省是2010年中国内地经济总量排在前4位的省份,又同属东南沿海地区,自然地理条件有许多相似之处,改革开放程度也相对较高。本文对"十一五"期间粤鲁苏浙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邓海军  
“十一五”时期将是四川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本文客观分析了四川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机遇和挑战,利用投入产出模型科学预测经济发展趋势。为保证四川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建议采取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保持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继续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工业化进程;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加快城镇化进程等主要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