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93)
2023(19763)
2022(16664)
2021(15219)
2020(12870)
2019(29339)
2018(28825)
2017(54711)
2016(29499)
2015(32716)
2014(32578)
2013(32351)
2012(30070)
2011(27290)
2010(27540)
2009(25849)
2008(24790)
2007(21975)
2006(19330)
2005(17719)
作者
(88071)
(73620)
(73282)
(69717)
(46673)
(35643)
(33353)
(28769)
(28046)
(26156)
(25128)
(24605)
(23435)
(23293)
(23017)
(22999)
(21926)
(21723)
(21288)
(21209)
(18410)
(18331)
(17866)
(16916)
(16856)
(16417)
(16374)
(16034)
(15011)
(14520)
学科
(137391)
经济(137257)
管理(82355)
(81869)
(65805)
企业(65805)
方法(56115)
数学(49468)
数学方法(48857)
中国(39037)
(34749)
(33276)
地方(32626)
(29708)
金融(29705)
(28600)
业经(28558)
银行(28531)
(28005)
(27478)
(26178)
(24178)
贸易(24162)
农业(23944)
(23404)
(21183)
财务(21115)
财务管理(21065)
企业财务(20082)
环境(19318)
机构
学院(424749)
大学(423541)
(183563)
经济(179947)
管理(159978)
研究(149937)
理学(137633)
理学院(136038)
管理学(133544)
管理学院(132768)
中国(117646)
科学(92361)
(89384)
(82861)
(77965)
(77326)
研究所(70340)
中心(69674)
财经(65940)
业大(65693)
(64045)
农业(61428)
(59820)
经济学(57311)
北京(56224)
(53725)
(53571)
师范(53017)
经济学院(51535)
(51033)
基金
项目(283182)
科学(222398)
基金(206552)
研究(199345)
(182702)
国家(181210)
科学基金(154596)
社会(128504)
社会科(122077)
社会科学(122045)
(111346)
基金项目(108771)
自然(101654)
自然科(99407)
自然科学(99378)
自然科学基金(97614)
(93870)
教育(91024)
资助(85522)
编号(78243)
重点(64701)
(64662)
成果(62519)
(61981)
(58905)
科研(55257)
创新(55223)
课题(54704)
国家社会(53814)
计划(53149)
期刊
(203189)
经济(203189)
研究(124830)
中国(84124)
学报(71467)
(70487)
(64691)
科学(64092)
管理(59317)
大学(53221)
学学(50828)
(50501)
金融(50501)
农业(46935)
教育(37930)
技术(37187)
经济研究(33963)
财经(33150)
业经(32034)
(28613)
问题(26434)
(24866)
统计(22753)
技术经济(22497)
(21178)
(20462)
(20247)
商业(19604)
理论(19363)
世界(19169)
共检索到641880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彭俞超  朱映惠  顾雷雷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学术界长期讨论但仍未形成一致结论的问题。本文对基于中国样本的35篇实证研究247个估计进行了META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较弱的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因时间、区域、融资方式和传导机制的差异而存在多重结构效应。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U型的时间结构特征,在20世纪90年代最弱;各地区金融发展程度差距较大,中部地区金融资源利用率最高,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最显著;相较于银行发展,金融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强;金融发展主要通过促进人力资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素英,李延军,金浩  
岭回归分析是一种改进的最小二乘法,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借助标准SAS统计软件,运用岭回归技术,对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作了详细而深入的实证研究,并提出了实现河北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建议和措施,对保证河北省经济的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冉  杜育红  朱倩文  
基于60篇教育与中国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中626个回归方程的元分析发现,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估计受到不同研究特征的影响。尤其是,“显著效应”的实证结果受到估计方法、教育变量和经济增长变量的设定形式、教育变量的测量指标、样本起始年份、区域和控制变量选择等研究特征的显著影响。使用变量增长率形式、运用工具变量法、使用入学率和教育经费数据估计会降低显著性效应的概率;样本区域覆盖面越小、样本起始年份越早、使用受教育年限数据估计会增加显著性效应的概率。漏斗不对称检验显示样本文献存在显著的正向偏误,即回归结果越显著的研究越有可能被发表。因此,在分析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时,必须考虑研究之间的异质性和可能存在的发表偏误。未来应重点关注的是,改进测量和估计方法,通过更严谨的研究设计精确识别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因果效应;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分行业和部门讨论教育的作用,同时拓展非线性模型以考察教育的收益递增的外部效应;持续关注对教育质量的监测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亦春  王国强  
基于中国1992-2012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通过对金融偏离度的测度以及运用双门槛回归检验,证实了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正相关,而是呈现出促进和抑制的差异,即存在非均衡性。由于非均衡以不同机制大幅降低了金融市场对资本的有效配置能力,相对于实体经济,金融发展向上或者向下的过度偏离都抑制了实体经济增长,从而说明金融发展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不仅需要金融部门主观上的支持,客观上也需要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相适应。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左晓慧  张兴军  
本文将金融发展作为一个独立解释变量引入,构造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模型,运用面板数据以1994年为分界点分两阶段实证分析了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1985~2003年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影响的差异性,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数据。实证分析表明,各地区之间金融发展的不平衡性可以部分解释其经济增长的差异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振全  薛丰慧  
本文针对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问题,采用对Greenwood-Jovanovic模型修正后的产出增长率模型,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检验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信贷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较显著,而股票市场的作用并不明显。笔者认为信贷市场的贡献是通过国内信贷总量的不断扩张实现的,而融资利用效率低下和资源的逆配置导致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几乎没有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潘美玲  
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是东道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运用我国28个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现代分位数回归分析技术实证分析了我国金融市场、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和外商直接投资通过金融市场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均与经济发展阶段和区域差异有显著关联;其次,相比传统分析方法,分位数技术可以更细致地显现经济变量之间的作用轨迹。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宝礼  胡雪萍  
随着金融危机的发展,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走到尽头,经济增长必须由原来的依靠增加要素投入的外延增长方式转向依靠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方式。本文通过构建结构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中国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在中国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的推动高于后两者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且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要高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顾晓安  袁婷婷  
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人均收入和人力资本的视角出发,运用门槛模型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人均收入为门槛变量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呈现出"先抑制后抑制作用削弱再到促进"的双门槛效应;以人力资本为门槛变量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单门槛效应。此外,当前我国各省的人均收入和人力资本均已跨越相应门槛值,金融发展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向阳  
文章以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信息化和农业信息化的内涵的基础上,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农村人均家庭收入水平为农业经济发展的表征变量,以农村网站拥有量、图书报纸和杂志出版情况、固定电话普及率、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支出为农业信息化的表征变量,以多元回归分析模型为工具,比较研究了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通过信息化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对策。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庞德良  夏子敬  
利用日本1969~2011年间按支出法分类统计的总产出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估计财政支出相对规模、财政消费性支出相对规模、财政生产性支出相对规模的产出弹性,并以得出的产出弹性为基础进一步计算财政支出总量、财政消费性支出、财政生产性支出的边际贡献。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财政支出对总产出的影响不显著,财政消费性支出对总产出的影响为正,财政生产性支出对总产出的影响为负,而财政支出绝对值及其相对规模、财政消费性支出绝对值、财政生产性支出绝对值及相对规模对总产出的边际贡献都为负,只有财政消费性支出相对规模的边际产出为正值,并且2006年以来实际财政消费性支出大于实际财政生产性支出的边际产出。本研究认为,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任燕燕  王娜  
选取27个省份1985-2011年的面板数据,使用门限回归模型计算出通货膨胀影响经济增长的门限值是4.2%和6.6%;利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针对不同的经济增长水平,分析了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为:随着经济增长率的提高,低、中、高三种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都是逐渐增加的,其中低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最为显著;不同经济增长水平和不同通货膨胀水平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要根据经济增长水平的不同情况具体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田依民  
本文利用1978年至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建立两个面板门限回归模型,来实证分析了以产出缺口代表的经济周期波动对潜在产出增长率和未来三年实际产出平均增长率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产出缺口对两者都产生了显著的负向的影响,同时存在着显著的非线性的门限效应。当经济处于严重衰退阶段时,产出缺口对两者负向影响的程度是最大的;当经济处于扩张或繁荣阶段时,产出缺口对潜在产出增长率的影响是不显著的,对未来平均增长率的负向影响程度是最小的。政府在面临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时,应该在政策上引导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重视经济系统自身的调节和修复功能,从而使经济长期保持稳定增长。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中元  赵国庆  
本文应用Meta回归分析方法对FDI溢出效应的文献进行数量化再分析,以考察FDI溢出效应的实证结论是否受方法与结构异质性因素的影响。结果发现:方法异质性与结构异质性均会影响FDI溢出效应的实证结论。方法异质性因素中指标的构建、采用的数据、遗漏变量问题均会影响FDI溢出效应的结论,特别是文献研究中采用差分广义矩/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会更有可能得到负向FDI水平溢出效应的结论,同时降低了FDI垂直溢出效应的显著性;采用加总的数据不仅会高估中西部地区组、国有企业组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组等组别正向FDI水平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丘书俊  张自力  范纯  
文章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对印度1991年股票市场改革以来,股票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状态空间的变参数模型进行动态性分析,结果发现:在样本期间内,印度股票市场的发展对本国经济增长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点。整体而言,印度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但其交易流动性给经济增长带来了轻微的负影响。进入到21世纪以后,股票市场发展对印度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