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94)
2023(14130)
2022(11683)
2021(10525)
2020(8575)
2019(19197)
2018(18380)
2017(34911)
2016(18568)
2015(20226)
2014(19883)
2013(19885)
2012(18801)
2011(17191)
2010(17731)
2009(16660)
2008(15406)
2007(13713)
2006(12571)
2005(11873)
作者
(56176)
(46811)
(46697)
(44226)
(29817)
(22578)
(21071)
(18206)
(18085)
(16531)
(16372)
(15385)
(15170)
(14956)
(14765)
(14539)
(13765)
(13574)
(13572)
(13457)
(11871)
(11831)
(11319)
(10795)
(10790)
(10416)
(10280)
(10267)
(9552)
(9284)
学科
(96575)
经济(96496)
(50197)
管理(49054)
(37706)
企业(37706)
中国(31208)
方法(31119)
地方(28042)
数学(27611)
数学方法(27463)
(27237)
金融(27237)
(25327)
银行(25282)
(24571)
(24202)
业经(20298)
(19950)
(19322)
(17597)
农业(17437)
(16539)
贸易(16524)
地方经济(16087)
(15973)
环境(13650)
(13292)
(12386)
产业(12028)
机构
学院(267945)
大学(267123)
(124150)
经济(121698)
研究(102406)
管理(96315)
理学(81724)
中国(81334)
理学院(80755)
管理学(79479)
管理学院(79005)
科学(59706)
(56780)
(54816)
(52348)
(51241)
研究所(47311)
中心(46486)
财经(43079)
(41334)
业大(40686)
农业(40037)
经济学(39932)
(39119)
(36533)
北京(36303)
经济学院(35823)
(34178)
师范(33708)
(33245)
基金
项目(174153)
科学(136196)
基金(125921)
研究(124277)
(111529)
国家(110563)
科学基金(93367)
社会(82153)
社会科(78190)
社会科学(78174)
(69165)
基金项目(66020)
自然(58763)
(57475)
自然科(57414)
自然科学(57395)
自然科学基金(56382)
教育(55774)
资助(51385)
编号(47982)
(43956)
重点(39927)
成果(38132)
(37724)
(36821)
发展(35099)
国家社会(34844)
课题(34695)
(34573)
创新(34553)
期刊
(145580)
经济(145580)
研究(88316)
中国(59872)
(47373)
学报(44805)
(41052)
金融(41052)
(40595)
科学(39851)
管理(36567)
大学(33684)
学学(32149)
农业(31441)
教育(26593)
经济研究(25327)
业经(22714)
财经(22317)
技术(21787)
(19353)
问题(18363)
(16329)
(14661)
技术经济(14389)
国际(13868)
世界(13791)
商业(13611)
统计(12599)
理论(12020)
(11867)
共检索到428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艳芳  
文章整理计算了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的物质资本积累、全要素生产率、人力资本积累等数据,分产业实证研究了我国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内生传导渠道,结果发现:对于第一产业,金融通过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积累渠道显著影响经济增长,而技术进步渠道并不显著;第二产业技术进步渠道、物质资本积累渠道、人力资本积累渠道均不显著;第三产业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渠道来影响经济增长,物资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渠道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力军  张立军  
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主要通过三条间接渠道,即金融发展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联合效应、金融发展和外商直接投资的联合效应、金融发展和国债融资的联合效应。本文利用中国和省级1978~200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实证与理论假说相符。最后,提出了政策含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熊鹏  王飞  
文章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结合中国经济增长的典型事例,确定了经济增长的影响因子,并将其与金融发展的指标变量建立回归模型组,探讨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内在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存量、人力资本以及制度因素是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三条显著的传导渠道,资本积累是金融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传导渠道;技术进步并不是显著的传导渠道;同为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传导主体,金融中介的作用明显要大于金融市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苏迪  
文章利用金融学、区域经济学以及经济增长理论等知识,兼顾规范与实证分析的方法,依据面板Panel data模型对我国国内的三大地区间金融层次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经济增速与金融水平间存在的关联。结果显示,我国多个地域间的金融水平与经济增速间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联系,提升金融服务能力,能够在较长的时段内对经济带来促进的效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小克  李惠蓉  
根据1978~2011年的数据,建立VAR模型,采用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再检验。结果表明,长期内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显著推动了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效率却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下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殷小丽  
文章基于江苏省1978-2016年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数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与金融发展指标构建模型,通过协整分析与结构模型方法,探讨了金融发展影响社会经济增长的传导渠道。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的金融发展通过物质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制度因素这三种渠道来影响经济增长,物质资本存量是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影响途径;而技术进步不是金融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主要的传导渠道,证明江苏省金融发展对GDP增长的推动较少地通过技术进步这一影响因素来实现,金融体系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不够。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快推进科技金融发展,积极引导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鼓励企业技术创新,行业结构优化调整,提升技术含量,助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熊鹏  王飞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并结合中国经济增长的典型事例,本文确定了经济增长的影响因子,将其与金融深化的指标变量建立回归模型组,探讨了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的内生传导渠道。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存量、人力资本以及制度因素是中国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三条显著的内生传导渠道,资本积累是金融深化对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传导渠道;技术进步并不是显著的影响渠道;同为金融深化作用于经济增长的传导主体,金融中介的作用明显要大于金融市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存亮  
河南省的金融发展与就业增加之间存不存在真实的影响关系,金融发展是否构成了就业增加的其中原因?如果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就业增加的话,那它的促进过程又有哪些特性呢?对上述问题进行检验有利于我们科学地把握金融发展对就业增长影响关系,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放大河南省金融发展对就业增长的促进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德才  卢晓勇  杨伊  厉彦蕲  
本文首先构建了金融发展指数,使用小波变换法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分解成短、中、长和全周期四个序列,然后在考虑了控制变量影响的情况下,分别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交叉谱和VAR方法相互印证,检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周期关系的存在性、领先滞后关系和影响系数的符号和大小。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在不同周期上都存在显著的复杂因果关系。据此本文提出了均衡发展不同期限的金融市场以及均衡配置经济增长对不同期限金融融资需求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波  
利用时间序列框架内的格兰杰因果分析、协整技术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本文评价1978—2005年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数量联系。实证分析发现,控制政府支出和贸易开放度后,金融体系资金运用和金融深度都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且都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而且,基于自回归分布滞后边界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本文也实证检验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分别控制政府支出和贸易开放度后,金融市场总融资额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经济增长是股票市场周转率的格兰杰原因。文章最后给出实证结论和简短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弢  杨玉梅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指标进行协整检验,发现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相关关系。随后,从安徽省银行存款水平、银行贷款水平、证券市场发展水平和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四个方面,采用带有控制变量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具体表现为:银行业发展水平和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证券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还没有显现出来。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华伟  
本文运用VAR模型对1989-2011年间我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鉴于此,我们首先应该继续深化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其次要加强金融监管水平,尤其是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同时还要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二者之间得到协调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方元  李彦龙  
文章根据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Panel-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中国金融发展规模、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体现在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效率两个方面,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相对经济增长自身的贡献率较低;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效率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效率的贡献率相对金融发展本身较低。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芷若  谷国锋  
通过构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指数合成法计算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5年的科技金融发展综合指数,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差距显著,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在空间上表现出东部沿海地带"高高"集聚与西部欠发达地区"低低"集聚的特征;科技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应向阳  张捷  
为了验证我国近年来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结果,采用了一个普通的面板数据模型,收集1985~2006年中国各省份的数据,所用的估计手段既包括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方法(FE)和随机效应方法(RE),还包括广义矩估计(GMM)和极大似然估计(MLE),从而大大提高了估计结果的可信度。实证结论表明: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这些正向影响基本上能够通过显著性检验;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条件收敛;实物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始终都是显著为正的;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显著为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