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07)
- 2023(10717)
- 2022(8855)
- 2021(7792)
- 2020(6262)
- 2019(13882)
- 2018(13319)
- 2017(25297)
- 2016(13187)
- 2015(14447)
- 2014(14103)
- 2013(13866)
- 2012(13250)
- 2011(12197)
- 2010(12593)
- 2009(11829)
- 2008(10766)
- 2007(9639)
- 2006(8899)
- 2005(8462)
- 学科
- 济(59826)
- 经济(59774)
- 业(36677)
- 管理(36640)
- 企(28150)
- 企业(28150)
- 融(26256)
- 金融(26256)
- 中国(25763)
- 银(23978)
- 银行(23963)
- 行(23423)
- 地方(21693)
- 方法(17596)
- 农(17381)
- 环境(15342)
- 数学(15091)
- 财(15070)
- 业经(15046)
- 数学方法(14977)
- 制(13676)
- 农业(12404)
- 学(12016)
- 发(11294)
- 中国金融(11191)
- 地方经济(11191)
- 贸(10921)
- 贸易(10905)
- 易(10509)
- 务(9591)
- 机构
- 学院(187286)
- 大学(183227)
- 济(81793)
- 经济(80051)
- 研究(70330)
- 管理(66558)
- 中国(59957)
- 理学(55937)
- 理学院(55254)
- 管理学(54410)
- 管理学院(54080)
- 科学(42061)
- 京(39505)
- 财(39113)
- 所(36006)
- 中心(33819)
- 研究所(32586)
- 农(32286)
- 财经(30323)
- 江(29602)
- 经(27484)
- 经济学(26345)
- 院(25705)
- 范(25590)
- 业大(25445)
- 北京(25338)
- 师范(25302)
- 农业(24847)
- 州(24503)
- 经济学院(23844)
- 基金
- 项目(122861)
- 科学(97499)
- 研究(90830)
- 基金(88766)
- 家(77691)
- 国家(77029)
- 科学基金(65852)
- 社会(59524)
- 社会科(56701)
- 社会科学(56689)
- 省(49323)
- 基金项目(46671)
- 划(40966)
- 自然(40587)
- 自然科(39600)
- 自然科学(39592)
- 教育(39462)
- 自然科学基金(38850)
- 编号(35908)
- 资助(35527)
- 发(33572)
- 重点(28655)
- 成果(28500)
- 发展(27144)
- 展(26661)
- 部(26258)
- 创(26175)
- 课题(25766)
- 国家社会(25348)
- 创新(24552)
共检索到3032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宗义 李毅
开展绿色金融,利用金融手段防治环境污染,是改善中国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本文构建局部均衡模型理论分析金融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利用中国1995-2016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金融发展对环境污染的门槛特征,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的符号和大小。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可分解为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规模效应的符号为正,技术效应的符号为负。从整体层面来看,中国金融发展有利于污染物排放减少,技术效应大于规模效应。分阶段来看,金融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门槛特征。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时,规模效应大于技术效应,金融发展对污染排放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时,规模效应小于技术效应,金融发展对污染排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等均能显著减少污染排放,人口规模扩大、煤炭消费比重上升会导致污染排放增加。最后,本文对促进环境质量改善,推动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芳 汪梓瑜 赵玉林 刘春晖
数字化和绿色化是中国现阶段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战略和目标,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否带来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环境污染指数,实证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着力探讨了环境规制在二者间的调节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先加剧后减少环境污染;环境规制在数字经济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中发挥了调节作用,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规制强化了数字经济对环境污染的负向作用,而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环境规制则会强化数字经济的污染减排作用;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当前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数字经济的环境污染效应更加严重;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存在空间异质性。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发展、环境规制强度设置等方面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环境污染 环境规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芳 汪梓瑜 赵玉林 刘春晖
数字化和绿色化是中国现阶段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战略和目标,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否带来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环境污染指数,实证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着力探讨了环境规制在二者间的调节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先加剧后减少环境污染;环境规制在数字经济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中发挥了调节作用,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规制强化了数字经济对环境污染的负向作用,而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环境规制则会强化数字经济的污染减排作用;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当前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数字经济的环境污染效应更加严重;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存在空间异质性。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发展、环境规制强度设置等方面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环境污染 环境规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皓森 潘明清
探究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效应是数字经济中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门槛回归模型,考察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绩效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地促进城市经济效率的提升;随着城市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该促进效应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变化趋势;中国城市数字金融发展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对提升经济效率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经济绩效 空间效应 门槛特征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侯燕飞 陈仲常
本文通过构建"绿色"生产函数与效用函数,利用动态最优化方法推导出人口发展对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然后使用1995-2015年,中国29个省市面板数据,对理论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增长率越高,资源消耗越高,而提高人力资本增长率,可以缓解对资源需求的増长速度,改善环境质量。门槛模型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强度与碳排放量之间存在人口数量与人力资本的双门槛效应。当人口数量的对数高于6.403和8.291门槛值之后,随着人口数量增长,能源消费强度对碳排放量的正向影响逐渐增强。当人力资本增长率越过1.107和1.800门槛值之后,随着人力资本提高,能源消费强度对碳排放量的正向影响逐渐减弱。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稳健性,本文根据门槛变量的门槛值设置虚拟变量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门槛效应具有较好的稳健性。依据全文的分析和研究结论,本文认为摆脱资源与环境困境的出路决非只有减缓人口数量过快增长本身,发展教育具有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积极意义。
[期刊] 预测
[作者]
朱欢
本文利用我国2005~2016年26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Hansen门槛估计方法对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当以金融发展为门槛变量时,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即当金融发展处于低水平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正相关;当金融发展处于中高水平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负相关;(2)整体上金融发展显著减少了环境污染。因此,各地在权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时,应根据当地的金融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政策,使金融发展成为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 门槛模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晨跃 徐盈之
本文基于2003-2014年中国省级数据、行业数据以及2003-2009年的企业数据,分别从行业和企业两个维度,利用系统GMM、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的方法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对结构性产能过剩影响环境污染的机理进行实证研究,旨在以结构性产能过剩为视角廓清中国环境污染治理之殇,并以顶层设计为抓手明晰环境污染治理之道。研究发现,结构性产能过剩是影响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这一影响对于固态污染和气态污染是显著的,而对于液态污染不显著;同时,结构性产能过剩作用于环境污染的路径存在显著的市场化程度的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在进一步考察异质性效应后发现,结构性产能过剩影响环境污染的机制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差异性。本文为推进制度变革,优化存量产能和有效治理不同形态的环境污染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
市场化 结构性产能过剩 环境污染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涛 刘会
该文以财政联邦主义、环境联邦主义为研究视角与理论基点,探索了中国财政体制与雾霾污染管制的内在逻辑与传导机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对雾霾污染具有显著的加速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这种加速表现出一定的收敛性;引资竞争和支出竞争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动态变化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罗奇 龚玲 赵纯凯
基于我国2005—2013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分析了金融发展背景下官员晋升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官员晋升会通过金融发展路径加剧环境污染,特别是当官员籍贯与任职地不一致、任期长于平均任期以及官员来自于平调时,官员晋升和金融发展对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官员晋升中的就业压力会加剧环境污染,而财政压力也会通过金融发展路径加剧环境污染;地方官员不会因环保考核压力而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即使在官员晋升考核机制中纳入环保指标,官员晋升的环境污染效应依然存在,且会通过金融发展路径放大。
关键词:
官员晋升 金融发展 环境污染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长瑶 雷洪博 杨永生
经济融合是城乡深度融合的关键,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兼顾质量与效率双重标准,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是推动城乡经济融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2008—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港澳台藏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在我国东部、西部、东北地区表现显著,在中部地区表现不显著;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促进作用是非线性的,受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相比于本地区,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在邻近地区表现得更明显。因此,应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与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因地制宜制定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战略,注重各地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与管理制度,破除制约人力资本要素城乡双向流动的障碍;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优化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提高农村金融资源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长瑶 雷洪博 杨永生
经济融合是城乡深度融合的关键,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兼顾质量与效率双重标准,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是推动城乡经济融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2008—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港澳台藏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在我国东部、西部、东北地区表现显著,在中部地区表现不显著;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促进作用是非线性的,受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相比于本地区,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在邻近地区表现得更明显。因此,应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与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因地制宜制定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战略,注重各地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与管理制度,破除制约人力资本要素城乡双向流动的障碍;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优化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提高农村金融资源利用效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尚红云
剖析辽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演变规律,对于揭示辽宁经济增长的真实性,体现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探讨环境污染变化的影响机理,进而提出相应的改善环境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为研究对象,建立多个环境经济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辽宁省单位GDP三种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关系都基本符合三次函数。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环境污染 三次函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颜 周建军 于静静
在系统梳理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我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检验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门槛特征,当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跨越相应门槛值后,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会更加明显。因此,各级政府应不断完善金融体系,扩大金融发展规模,实现金融发展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耦合。同时,应当采取差异化的调控政策,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充分发挥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而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应努力减少其他外生变量的束缚,寻求跨越门槛的方法和途径,以更好地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万腾 赵红岩 赵梦婵
数字金融作为传统金融与数字技术融合孕育的一种全新金融模式,是绿色金融进阶发展的重要引擎,可能对环境污染治理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12—2018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金融发展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功效、异质特征和传导路径,并着力探究了地方资源竞争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数字金融发展对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治理功效,在双工具变量内生性检验和多种稳健性分析的基础上这一结论依然成立。第二,数字金融发展的环境治理功效存在显著的异质特征。其中,在中部和东北城市以及环境污染程度较小、金融监管强度较低的城市,数字金融发展能发挥更强的减排功效。第三,数字金融发展可以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三条路径间接治理环境污染。第四,以财政分权和要素市场扭曲为属性的地方资源竞争行为能够负向调节数字金融发展的减排功效。最后,从助力数字金融长效发展、构建源头防控的路径依赖和缓解地方资源竞争三个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辉 杨烨
从财政分权视角切入,使用动态固定效应和门槛模型分析了财政分权与人口集聚、产业结构、科技创新投入、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进步的关联效应对环境污染异质性的影响。主要结论:(1)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果存在异质性,与具有单向外溢性质的水污染呈倒"U"型曲线关系,与具有双向外溢性的大气污染呈"U"型曲线关系;(2)财政分权对工业废水排放量影响的两个门槛值为0.4506和0.6471,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门槛值为0.5275和0.7609;(3)外资利用、经济发展和财政分权的门槛效应会改变"U"型曲线的"拐点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环境污染 异质性 门槛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