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58)
- 2023(15817)
- 2022(13277)
- 2021(11978)
- 2020(9999)
- 2019(22737)
- 2018(22105)
- 2017(41832)
- 2016(22718)
- 2015(25300)
- 2014(25325)
- 2013(25102)
- 2012(23740)
- 2011(21778)
- 2010(22241)
- 2009(20781)
- 2008(20101)
- 2007(18412)
- 2006(16292)
- 2005(14761)
- 学科
- 济(98379)
- 经济(98279)
- 管理(62044)
- 业(61855)
- 企(47823)
- 企业(47823)
- 方法(38196)
- 中国(34326)
- 数学(33551)
- 数学方法(33293)
- 农(29560)
- 融(28225)
- 金融(28223)
- 地方(28197)
- 银(27085)
- 银行(27026)
- 行(26136)
- 财(25399)
- 业经(22752)
- 制(20722)
- 农业(20332)
- 学(20115)
- 贸(19220)
- 贸易(19204)
- 易(18595)
- 务(15853)
- 环境(15848)
- 财务(15809)
- 财务管理(15774)
- 企业财务(15052)
- 机构
- 学院(326857)
- 大学(324759)
- 济(135404)
- 经济(132466)
- 管理(119341)
- 研究(118256)
- 理学(101369)
- 理学院(100122)
- 管理学(98435)
- 管理学院(97842)
- 中国(94374)
- 科学(74311)
- 京(70262)
- 农(66951)
- 财(62389)
- 所(61992)
- 研究所(56319)
- 中心(55893)
- 业大(53452)
- 农业(52994)
- 江(51591)
- 财经(48687)
- 北京(44577)
- 经(44097)
- 范(43184)
- 师范(42600)
- 院(42212)
- 经济学(41739)
- 州(41682)
- 省(38488)
- 基金
- 项目(214967)
- 科学(166729)
- 研究(153500)
- 基金(152637)
- 家(135399)
- 国家(134178)
- 科学基金(112634)
- 社会(96727)
- 社会科(91689)
- 社会科学(91656)
- 省(86983)
- 基金项目(81286)
- 划(72941)
- 自然(72821)
- 自然科(71088)
- 自然科学(71064)
- 自然科学基金(69790)
- 教育(69488)
- 编号(62130)
- 资助(61593)
- 发(51875)
- 成果(50054)
- 重点(49417)
- 部(46255)
- 创(45275)
- 课题(44267)
- 创新(42443)
- 科研(41681)
- 计划(40852)
- 发展(40778)
- 期刊
- 济(153310)
- 经济(153310)
- 研究(96341)
- 中国(72792)
- 农(61706)
- 学报(57536)
- 科学(50450)
- 财(47964)
- 融(44322)
- 金融(44322)
- 管理(42415)
- 大学(41919)
- 农业(41177)
- 学学(39536)
- 教育(35251)
- 技术(27717)
- 业经(26574)
- 经济研究(24589)
- 财经(24181)
- 业(22107)
- 经(20766)
- 问题(20495)
- 技术经济(16259)
- 版(16235)
- 贸(16160)
- 图书(16049)
- 商业(15647)
- 科技(15422)
- 理论(15259)
- 资源(15155)
共检索到5069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马克星 贺书锋 相雨佳
使用我国31个省份2009—2016年数据,实证分析金融发展与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金融发展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表现出显著的门槛效应,以产业结构作为门槛变量时存在单门槛,以城镇化率和建设用地规模作为门槛变量时表现为双重门槛;经济发展处于中高级阶段时,金融发展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提升的正效应更大;迄今为止,我国迈过高质量发展门槛的地区较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伟 罗亚兰 王丽强
使用多元投入产出指标,借助DEA模型和TobiT回归测度和分析了我国各地区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情况。结果发现:我国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整体偏低,并呈现"东部地区效率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再次之"的空间格局;建设用地效率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产出不足;建设用地利用的技术水平整体有所提高,但利用效率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严格土地审批和执法;增加高水平劳动力的投入;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产出;开发具有潜力的自然保护区;适当增加东部地区的用地指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孟梅 蒲春玲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供求越来越紧张,迫切需要实现建设用地的高效利用。新疆面积广阔,占全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三山夹两盆"的特殊地貌,将新疆分成了北疆、南疆、东疆三大区域。由于区域之间地形复杂,土地类型多样,土地利用的差异性显著。为了对新疆不同区域建设用地利用差异进行比较,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分析新疆14个地区建设用地投入产出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建设用地利用有效性整体水平偏低,尤其是南疆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非常低;(2)新疆建设用地利用有效值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北疆的
关键词:
区域差异 建设用地 土地利用率 产业结构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成林 胡雪萍
盘活存量和用好增量是缓解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有效手段。利用2005年~2012年30个省以及275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整体上呈下降之势,但效率改进幅度较大,且改进方式存在着空间差异性;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及土地冗余情况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性;配置效率呈现出显著的层级和空间分异特征,省内各市间的配置效率高于省际,且东部地区省际配置效率最高;人均收入、产业结构、人口密度以及土地交易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均具有显著影响,不同的市场交易方式对城市土地初始配置扭曲状态的校正作用存在着显著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卫洪 漆雁斌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利用我国1990—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运用相关计量模型对农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和林业用地面积与农林牧渔等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通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用地利用对二氧化碳排放通量的影响始终占据主要位置;建设用地对二氧化碳排放通量的贡献率为正;森林对吸收二氧化碳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破坏、砍伐或森林火灾等则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建议在合理、高效利用现有土地的同时,通过加强农地保护和林地抚育,继续增加植树造林等措施来促进我国低碳农业的建设和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超 吴群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了判定区域建设用地利用模式分析框架,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测算了各研究单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子系统发展指数与高质量发展指数;用加权分解法得到了建设用地五大效益值和效益指数;再用比值法和排列组合法构建了建设用地利用模式的评判标准;借此判定了中国内地各省域建设用地利用模式。结果表明:(1)2019年中国五大子系统的平均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协调、绿色、共享、开放、创新发展;建设用地五大效益的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协调、绿色、共享、开放、创新效益。(2)建设用地利用模式分为五大类:4个高质量利用型(北京、上海、福建和浙江)、2个一维滞后利用型(江苏和广东)、3个二维滞后利用型(天津、重庆和陕西)、7个四维滞后利用型(山东、山西、河南、广西、四川、贵州和宁夏)和15个低质量利用型。(3)有27个省域建设用地为非高质量利用型,占内地省域总数的87.10%。对不同模式的省域,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制定差别化的提效对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何枫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技术实证分析了金融中介发展对我国技术效率的具体影响。分析结果指出,金融中介发展对于我国技术效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特性。在东部地区,金融中介发展有利于技术效率的增长;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这种积极作用发生了逆向变化。
关键词:
金融中介发展 技术效率 随机前沿分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少国
金融发展促进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是金融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发展迅速,但国民经济中资本的配置效率并没有相应提高。其原因主要是信贷资本配置结构扭曲以及政府的不当干预等,为此,就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对策,才能实现金融发展对资本配置效率的推进。
关键词:
金融发展 资本配置效率 影响机制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周丽
在构建旅游用地利用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两者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协调发展度计算模型,得出两者的协调发展度。对桂林市的研究表明:2001-2010年,该市建成区旅游用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程度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旅游用地利用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国内外都比较少,研究力图为旅游用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一个在理论上有指导意义,在方法上可参照实施的模板,并为旅游学术界提出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
旅游用地 协调度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丁一 郭青霞 杜轶 王海斌 陈水英
在资源型城市城镇化过程中,要求城市内部经济与生态耦合发展。因此,研究生态视角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问题成为当前资源型城市发展亟需突破的瓶颈。基于山西省资源型城市2006—2016年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揭示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呈上升趋势;2)通过分析10个城市平均Malmquist指数,发现生产规模指数对TFP指数的促进作用更强,生产要素与规模匹配方面处于较优水平,但缺乏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3)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质量指数是提高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银根 廖成泉 章晓曼 王丹秋
以"两型社会"为背景,运用四阶段DEA法对2013年湖北省主要城市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予以评价。实证结果表明:(1)12个城市中只有荆门、孝感、咸宁三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相对偏低,其建设用地的资本、能源、劳动力、技术投入均存在不同程度冗余;(2)通过适度扩大人口规模,形成集聚效应,有利于减少资本、能源、技术、劳动力投入要素的松弛量,进而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3)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过高的地区加剧了各类资源的过度投入,最终导致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下降;(4)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适度转移或人口密度过大会加剧建设用地资本和能源投入的过剩程度,但会遏制非农产业人数和技术投入过剩的趋势;(5)工业规模的扩大会加剧能...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成林 胡雪萍
为考察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笔者沿着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分析路径,利用2004—2013省域面板数据,采用DEA超效率模型对城市土地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综合测定,并运用普通面板和门限面板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着显著的区际差异,其中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最低;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对城市建设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土地出让金收益占比和税收占比均显著地抑制了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但不同环节的土地税收分配结构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调节作用存在着方向性差异。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希睿 许实 杨兴典 吴群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为例,对比分析江苏省62个县(市、区)1999—2011年来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差异。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结果:(1)江苏省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较大,1999—2011年全省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先降后升,最低点出现在2008年左右;(2)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存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2008年以前主要依靠技术进步,2008年以后主要依靠综合效率的提升。研究结论:江苏省正处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阶段,应根据各市县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和不同级别,制定差别化的建设用地利用方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提高技术进步率,为全国实现"要素驱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钟国辉
人们在利用城市建设用地过程中,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而产生一定的生态效益。文章通过构建模型,实证研究城市建设用地利用、城市未处理污水与生态效益。研究发现城市建设用地对城市未处理污水的弹性系数为负,意味着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城市未处理污水会减少。青海、广西的边际城市未处理污水的绝对值相对较高,而山东和新疆的边际城市未处理污水的绝对值相对较低。在东中西之间,城市建设用地边际城市未处理污水的绝对值由高到低依次是中部、西部和东部。因此在城市建设用地区域差别化配置的过程中,有必要兼顾各区域城市建设用地边际城市未处理污水的差异。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 污水 生态效益 边际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聂雷 郭忠兴
从城市类型差异性视角下,探讨不同类型城市的建设用地利用结构特征,可为制定差别化的城市土地管理方案提供依据。论文针对全国238个地级市,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城市类型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基于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法、信息熵分析法对比考察了资源型城市、工业主导型城市、区域综合型城市、其他类型城市等四类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的结构特征及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分别占建设用地总量的比值存在显著的城市类型分异特征,而其它几种地类占比差异不大。(2)分地类来看,就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量的比例而言,指标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资源型城市、其他类型城市、区域综合型城市、工业主导型城市,最大相差10个百分点;就公共设施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量的比例而言,指标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区域综合型城市、其他类型城市、工业主导型城市、资源型城市,最大相差2个百分点;就工业用地占建设用量总量的比例而言,指标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工业主导型城市、区域综合型城市、其他类型城市、资源型城市,最大相差6个百分点。(3)从建设用地利用均衡程度来看,从高到低依次为区域综合型、工业主导型、其他类型城市、资源型城市。据此,地方政府在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与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不能千篇一律,而应考虑城市自身的类型属性,制定差别化的城市建设用地利用年度计划与土地利用规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