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794)
- 2023(20968)
- 2022(17739)
- 2021(16475)
- 2020(13786)
- 2019(30972)
- 2018(30401)
- 2017(57757)
- 2016(31599)
- 2015(35246)
- 2014(34702)
- 2013(34112)
- 2012(31558)
- 2011(28598)
- 2010(29060)
- 2009(26935)
- 2008(25935)
- 2007(23096)
- 2006(20516)
- 2005(18633)
- 学科
- 济(123767)
- 经济(123610)
- 管理(93919)
- 业(91044)
- 企(75803)
- 企业(75803)
- 方法(48872)
- 数学(41329)
- 数学方法(40878)
- 中国(40524)
- 农(34771)
- 财(34291)
- 地方(31569)
- 业经(30528)
- 融(30017)
- 金融(30012)
- 银(29714)
- 银行(29638)
- 制(29446)
- 行(28535)
- 学(26601)
- 农业(23671)
- 技术(23656)
- 贸(22832)
- 贸易(22809)
- 易(22094)
- 务(21427)
- 财务(21344)
- 财务管理(21305)
- 理论(21252)
- 机构
- 大学(440577)
- 学院(440500)
- 济(175657)
- 经济(171742)
- 管理(168535)
- 研究(154336)
- 理学(144361)
- 理学院(142659)
- 管理学(140247)
- 管理学院(139448)
- 中国(120107)
- 科学(95609)
- 京(95280)
- 财(83935)
- 所(78595)
- 农(77395)
- 研究所(71279)
- 中心(70583)
- 江(67473)
- 业大(67405)
- 财经(65484)
- 北京(60559)
- 农业(60486)
- 经(59414)
- 范(58679)
- 师范(58002)
- 院(55970)
- 州(54456)
- 经济学(52859)
- 财经大学(48523)
- 基金
- 项目(297315)
- 科学(232928)
- 研究(216449)
- 基金(213268)
- 家(187555)
- 国家(185915)
- 科学基金(158370)
- 社会(136141)
- 社会科(129035)
- 社会科学(129004)
- 省(118146)
- 基金项目(113043)
- 自然(102539)
- 自然科(100108)
- 自然科学(100081)
- 划(99273)
- 教育(99212)
- 自然科学基金(98280)
- 编号(87819)
- 资助(86804)
- 成果(71582)
- 重点(67446)
- 发(66633)
- 创(64650)
- 部(64460)
- 课题(61917)
- 创新(59934)
- 科研(56318)
- 国家社会(55845)
- 制(55204)
- 期刊
- 济(198880)
- 经济(198880)
- 研究(133388)
- 中国(96481)
- 学报(73700)
- 农(70971)
- 科学(66253)
- 管理(64524)
- 财(64348)
- 大学(55411)
- 教育(53800)
- 学学(52215)
- 融(51796)
- 金融(51796)
- 农业(47841)
- 技术(37693)
- 业经(33316)
- 财经(32279)
- 经济研究(31379)
- 经(27703)
- 问题(25458)
- 业(25256)
- 科技(22868)
- 图书(21507)
- 版(21087)
- 技术经济(20748)
- 理论(20700)
- 商业(19619)
- 现代(19599)
- 贸(19114)
共检索到673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谢巧燕 王昱崴
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金融发展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实现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且金融行业发展相比金融规模扩张、金融效率提高更有利于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金融发展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主要体现在对区域增量型创新能力的影响,而金融规模扩张和金融行业发展分别倾向于促进区域增量型和激进型创新能力提升。从机制分析来看,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和降低产业结构扭曲程度是强化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前者主要通过金融规模扩张和金融行业发展来实现,后者则主要表现为整体金融发展与金融规模扩张通过降低第三产业结构扭曲程度、金融行业发展通过降低整体产业结构扭曲程度来实现。研究拓展了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作用的认识,为更好地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海英
区域创新能力通过技术、产业与文化等途径实现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升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还存在外商直接投资背景下技术溢出不足、未能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等问题。因此,要科学发挥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构建良好的区域创新发展金融支持环境,加强人才培养。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区域发展 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海英
区域创新能力通过技术、产业与文化等途径实现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升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还存在外商直接投资背景下技术溢出不足、未能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等问题。因此,要科学发挥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构建良好的区域创新发展金融支持环境,加强人才培养。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区域发展 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千慧雄
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技术创新存在着主体功能和攫取两个方向的双重作用。主体功能作用通过甄别机制、监督机制、风险分散机制、人力资本积累机制等促进技术创新;攫取则是金融部门瓜分实体经济发展成果的过程,这对技术创新将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文章通过对中国省域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金融资源动员能力和配置能力主要体现了金融的主体功能能力,金融机构的微观盈利能力则体现了金融部门的攫取能力;金融资源动员能力的提高会增强金融系统对高风险创新活动的包容性,金融机构攫取能力的提高对低端创新活动的抑制作用更显著,金融资源配置能力的提高则会使金融系统倾向于支持低风险技术创新。另外,东部地区虽然有充足的金融资源,但金融部门市场势力也更强大,对实体经济的攫取能力也更强;中西部地区则由于金融资源稀缺,金融基础设施薄弱,金融主体功能能力仍处在边际报酬递增的阶段。因此,中西部地区的金融体系建设应着重金融基础设施投资,提高金融系统的主体功能能力;东部地区则应强调市场改革,适当削弱金融机构的市场势力,抑制其攫取能力。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黎娜 千慧雄
在垂直创新的框架下,构建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双重作用机制模型的研究表明:技术创新速度与金融服务效率正相关,与攫取效应负相关;创新项目代际幅度、创新抵达率、创新人员实际创新概率,这三个变量都能够通过提升创新价值来促进创新;最终产品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过竞争效应会抑制技术创新;区域人口增加可以通过劳动市场要素供给和产品市场需求拉动两个途径促进技术创新。另外,中国金融发展整体上促进了技术创新,但风险包容性不高,且存在结构性差异。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金融服务效率较高且金融市场势力也更强。因此,为推进中国创新发展,一方面要多渠道提升金融效率,优化金融结构,增强金融系统的风险包容性;另一方面也要推动市场改革,适度调控金融机构市场势力。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魏锋 孔煜 易况伟
本文利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1-2010年间的大样本数据,区分信贷市场、股票市场和保险市场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形成的不同影响,运用系统广义矩方法和逆向因果方法控制内生性问题,从宏观层面实证检验了区域金融市场发展与创新能力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股票市场发展有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形成;而信贷市场发展和保险市场发展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但这种阻碍作用并不显著。最后,本文还基于制度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横截面异质性,进一步考察了区域金融发展对创新能力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制度环境较好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股票市场发展和保险市场发展对创新能力的正向效应更为明显。
关键词:
区域金融发展 创新能力 专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晓丹 彭耿
文章借助2011—2018年中国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有助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考察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具有一定的门槛效应,存在瓶颈。比较研究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程度不同。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可为加强区域现代化建设、实现创新驱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区域创新 非线性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晓丹 彭耿
文章借助2011—2018年中国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有助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考察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具有一定的门槛效应,存在瓶颈。比较研究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程度不同。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可为加强区域现代化建设、实现创新驱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区域创新 非线性效应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立国 田浩然 孙颖慧
基于教育部第三轮和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和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高等教育学科发展质量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学科评估结果的不同层级对于区域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A类学科的促进作用强于B类学科,B类学科又强于C类学科,学科评估结果较好反映了学科发展质量;学科发展质量与省域创新显著正向关联,A类学科和B类学科每增多1%,发明专利成果会分别增多0.241%和0.102%;学科发展质量影响发明创新的区域异质性显著,A类学科在不同地区均为强有力的创新支撑,B类学科在东中部地区具有一定的显著促进作用,西部地区只有A类学科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创新发展水平的梯度性相适应;学科发展主要通过影响创新的经费、人才和制度等对于区域创新起到支撑作用,当前只有A类学科能够通过三大机制形成全方位支撑,而B类学科主要通过人才机制实现,C类学科在三大机制中均未显现出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丽华 侯胜 王一然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理论层面对金融发展、高等教育和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选取我国17个资源型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金融发展、高等教育对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和高等教育都对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且高等教育会在金融发展水平与资源型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之间发挥一定的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从促进金融发展、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以及推进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对增强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金融发展 高等教育 资源型区域 科技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俊
以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因数据缺失,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相关面板数据为基础,基于空间异质性假设引入空间计量模型,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影响效果及其分维度、分区域异质性特征展开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创新能力和数字普惠金融均呈现出空间正相关性;进一步实证发现,增加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确实可以强化本区域创新能力,但对邻近区域创新能力会产生抑制或冲击的空间溢出效应,该结论在东中西部地区均显著成立,其中在西部地区该“虹吸效应”更为突出。同时,分维度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均能有效促进本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但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此外,基于非线性假设建立的门槛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随着自身发展程度、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而增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宝文 王西 韩磊
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金融市场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首先,金融市场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U型关系。这揭示金融市场化达临界值后,才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挤入"效应,否则造成"挤出"效应。其次,所有制结构异质性研究表明,国有经济比重高的地区囿于金融市场化的激励和非国有经济溢出效应导致U型关系的产生。最后,机制研究表明,金融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非国有经济发展渠道"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正向效应;金融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除"非国有经济发展渠道"以外,"政府干预渠道"也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正向效应。提升区域创新能力需深入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注重金融市场化改革与其他制度的耦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林瑶鹏 林柳琳 刘帷韬
基于2005—2019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与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市场化程度、金融发展水平、企业家精神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与金融发展水平均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强于金融发展水平;企业家精神均为金融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中介变量,且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替换估计方法与相应变量衡量指标后结果仍然稳健。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彭建娟 何建华 李俊江
基于企业理性经济人假设,完善的创新系统将不再关注主体创新能动性的培养,而将注意力放在自主创新能力的区域建设上,从而提高创新成功的可能性。这其中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所起作用至关重要,二者协调性值得我们关注。基于金融发展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X效率研究为这一领域研究提供依据,通过运用2003~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 almqu ist指数方法,以东北三省为例,对二者协调性进行分析,发现东北三省总体来说金融发展对自主创新能力的X效率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而东北三省各自所面对的问题又不相同,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措施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意义重大,也为适应其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最终实现我国整体科技、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提供路径支持。
关键词:
金融发展 自主创新能力 X效率 东北区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金华 厉飞芹 刘旭凤
文章以长三角区域26个城市构成的城市群为例,通过动态面板回归测度分析,实证探讨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可以显著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且数字金融各子维度发挥的推动作用具有异质性,其中覆盖广度的推动作用最大,使用深度的推动作用次之,金融数字化程度的作用最小。进一步采用GMM方法检验发现,在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中,地区信贷资源配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消费水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且三者的中介效应依次递减。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创新能力 融资约束 区域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