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530)
2023(24137)
2022(20582)
2021(19095)
2020(16159)
2019(37224)
2018(36690)
2017(69253)
2016(37999)
2015(42824)
2014(42828)
2013(42410)
2012(39474)
2011(35776)
2010(36338)
2009(33853)
2008(33023)
2007(29429)
2006(25944)
2005(23544)
作者
(113683)
(94972)
(94374)
(89692)
(60440)
(45809)
(42916)
(37080)
(36095)
(34054)
(32353)
(31989)
(30413)
(30291)
(29653)
(29444)
(28302)
(28049)
(27390)
(27320)
(23833)
(23736)
(23208)
(21657)
(21448)
(21211)
(21184)
(20993)
(19397)
(18815)
学科
(161895)
经济(161722)
管理(106438)
(103094)
(83926)
企业(83926)
方法(68850)
数学(59853)
数学方法(58984)
中国(47346)
(42827)
(40193)
(35940)
地方(35580)
业经(34948)
(31694)
金融(31690)
(31304)
(31301)
银行(31207)
(30286)
贸易(30263)
(29964)
(29331)
农业(29144)
理论(26040)
(25398)
财务(25294)
财务管理(25236)
企业财务(23947)
机构
大学(546409)
学院(545376)
(222600)
经济(217811)
管理(205287)
研究(193023)
理学(176372)
理学院(174284)
管理学(170790)
管理学院(169830)
中国(148740)
科学(121023)
(118016)
(102090)
(100237)
(99227)
研究所(91246)
中心(87863)
业大(84971)
(81928)
财经(81067)
农业(78116)
北京(75280)
(73543)
(71590)
师范(70731)
(69390)
经济学(67762)
(66124)
经济学院(60841)
基金
项目(363910)
科学(283426)
基金(262136)
研究(258439)
(232103)
国家(230187)
科学基金(195018)
社会(161521)
社会科(153084)
社会科学(153041)
(142583)
基金项目(137315)
自然(129023)
自然科(126048)
自然科学(126010)
自然科学基金(123748)
(120829)
教育(119894)
资助(110341)
编号(104197)
成果(85043)
重点(82808)
(79460)
(79447)
(74709)
课题(73431)
科研(70151)
创新(69874)
计划(67659)
教育部(67296)
期刊
(247548)
经济(247548)
研究(161499)
中国(111581)
学报(94730)
(90203)
科学(83491)
(78739)
管理(76423)
大学(70337)
学学(66499)
农业(61064)
教育(60483)
(57769)
金融(57769)
技术(48396)
经济研究(40574)
财经(40148)
业经(38984)
(34553)
(32921)
问题(31714)
统计(27282)
技术经济(27204)
(26803)
(26567)
图书(26423)
科技(25567)
(24613)
理论(24519)
共检索到825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轶群  史安娜  
本文从经济增长方式质量、经济增长过程质量和经济增长结果质量三个方面构建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根据中国1978-201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质量三个方面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质量和经济增长稳定性不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二是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协调性的影响,短期是增强,长期是弱化;三是金融发展会降低经济增长持续性,提高经济增长结果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持续性和经济增长结果质量变化的贡献越来越大,而对经济增长协调性变化的贡献非常有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军强  
科技金融是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金融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技术的进步。不仅如此,科技金融的发展还会为当地的企业融资支持其技术研发,还会搜索好的项目,支持其他地区的技术研发,因而科技金融的发展还具有一定的空间外溢性。在这一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科技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质量以及可能存在的空间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科技金融不仅能够促进本地的经济增长质量提高,还有利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当地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提高还能提高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芷若  谷国锋  
通过构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指数合成法计算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5年的科技金融发展综合指数,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差距显著,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在空间上表现出东部沿海地带"高高"集聚与西部欠发达地区"低低"集聚的特征;科技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乔雅君  
根据1990~2008年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说明河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来考察金融相关率变动与GDP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研究表明,与经济增长速度相比,河南金融发展相对滞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黄英君  陈晔婷  
尽管保险业发展可以通过改变要素积累速度和宏观效率等多种途径来作用于经济增长,但源于经济增长的"需求追随"效应表明,对一些国家而言,很有可能是经济增长带动了保险业发展。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1982年~2010年中国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非常微弱的,经济增长的"需求追随"效应促进了我国保险业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改变。但保险业的运行效率与经济增长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春  王伟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区域金融与经济协调稳定的发展成为更加值得关注的话题。基于VAR模型,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对东北地区1983—2013年金融相关比率、存贷比率和投资水平与人均GDP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是区域金融发展对其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东北地区在金融产值贡献、金融总量以及投融资规模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并与经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因此,在"新常态"下更应该全面优化东北区域金融结构,提高区域金融效率,以保证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的增长,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瀑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变量,理论分析表明三者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具有累积性、双向循环式的作用机制,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具有作用与反作用关系。构建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三个变量间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但是由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间及其内部的非均衡发展割裂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间的互动,需要从产业结构优化角度来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和劳动就业的扩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邵建春  李霞  
我国从1988年开始才正式对研发投入进行统计,由于受到数据可得性和样本规模的限制,以往学者很难从宏观视角对我国研发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为此,根据我国1988~2006年的有关数据,建立了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了检验,在协整关系存在的前提下,进一步检验了二者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对两者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六  
文章利用最新发展的贝叶斯VAR模型(BVAR)实证检验了中国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互动关系,检验了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环境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全球经济发展状况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部分影响因素,且对中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累积效应,总体影响较大;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远远大于全球经济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发展的冲击的长期累积效应较少。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袁晨新  
本文利用2004~2013年的季度数据,运用GMM估算方法,构建了税收增长、金融发展与国有经济增长的联立方程模型,系统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为:金融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促进税收增长,对税收增长具有乘数效应,但是税收的过快增长抑制了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国有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国有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都呈互为促进关系。但是,金融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银行资产过度集中的问题,银行资产的过度集中可以促进国有经济的增长,而对我国税收增长具有消极作用。为此,我国应该适当降低金融业的税收负担以及优化金融结构来进一步促进我国税收的增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军  邹广平  石先进  
本文构建了由制度、劳动、资本三种因素共同决定的技术内生化的宏观生产函数。计算出该生产函数下的经济增长率,发现稳态的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制度修正系数、人口增长率以及制度与劳动在宏观生产函数中的贡献率。要实现稳定持续的经济增长,必须保持改革的动力,实行规则化的制度变迁。运用熵值法构建制度的综合指标,对该指标与中国经济增长进行VAR检验,发现二者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由VAR脉冲响应图发现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在一定时期后趋近于零,且发现中国各产业的增长在制度冲击的影响下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为实现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宏观经济目标,应坚持稳健化、规则化的制度改革,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避免因制度的僵化而阻碍经济...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赖明勇  阳小晓  
本文针对中国 1 978— 2 0 0 0年期间金融中介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证明了两者的因果关系。其中 ,金融中介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主要通过金融中介部门效率 ,提高以及金融中介部门对非金融中介部门外部效应两条途径实现 ;同时 ,经济增长对金融中介发展也有反向带动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实际部门对金融中介部门的外部效应大于金融中介部门对实际部门的外部效应 ,这说明我国金融中个发展基本处于是“需求带动型”附段。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禹跃军  王菁华  
运用VAR模型,采用1978~2010的年度数据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农村金融规模、农村金融效率、农村金融结构与人均实际农业GDP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前期的人均农业GDP对当期GDP影响最大,前期的农村金融规模、农村金融效率和农村金融结构对当期农村经济增长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农村人均实际GDP与农村金融规模之间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从整体上讲,农村金融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但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增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日东  苏梽芳  
城镇化战略是“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我国1978~2004年的年度数据为基础,建立反映城镇化水平和消费增长动态关系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城镇化发展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增长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累积效应大于对城镇居民消费的累积效应,并且正向拉动效应的持续时间更长也更稳定。因此,在采用城镇化战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扩大内需的政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腾  刘阳  
以中国大陆30个省级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科技金融评价指标体系以全面衡量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并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考察科技金融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最高,中部其次,西部最低。科技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全国及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对中部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同时,人力资本与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为促进科技金融在区域间协调发展与提高国家经济增长质量提供理论指导与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