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00)
2023(16384)
2022(13334)
2021(12073)
2020(9771)
2019(21776)
2018(20992)
2017(39548)
2016(21165)
2015(23446)
2014(23075)
2013(22768)
2012(21107)
2011(19374)
2010(19401)
2009(17979)
2008(16980)
2007(14891)
2006(13564)
2005(12746)
作者
(62176)
(51638)
(51562)
(48667)
(32884)
(24899)
(23072)
(20158)
(20086)
(18158)
(17866)
(17305)
(16587)
(16512)
(16133)
(16129)
(15361)
(14941)
(14914)
(14840)
(12941)
(12908)
(12477)
(11857)
(11778)
(11582)
(11386)
(11257)
(10406)
(10313)
学科
(96352)
经济(96258)
(55576)
管理(54722)
(41048)
企业(41048)
中国(37182)
方法(33036)
数学(29368)
数学方法(29209)
(28829)
(27933)
金融(27932)
地方(27916)
(26576)
银行(26534)
(25788)
业经(22340)
(21525)
(20299)
贸易(20279)
(20093)
农业(19980)
(19740)
(17256)
(16017)
环境(15659)
地方经济(14434)
(13670)
技术(13656)
机构
学院(299895)
大学(298693)
(134354)
经济(131930)
研究(114698)
管理(108479)
中国(93147)
理学(92481)
理学院(91328)
管理学(89968)
管理学院(89420)
科学(68357)
(64867)
(59301)
(58612)
(56632)
研究所(53440)
中心(52429)
财经(46912)
(44948)
业大(44685)
农业(44267)
经济学(43202)
(42896)
北京(41569)
(41040)
(40078)
师范(39593)
经济学院(39058)
(36199)
基金
项目(201017)
科学(159017)
基金(147063)
研究(145259)
(130615)
国家(129532)
科学基金(109414)
社会(96645)
社会科(91845)
社会科学(91825)
(77171)
基金项目(77139)
自然(68173)
自然科(66638)
自然科学(66618)
(66002)
自然科学基金(65435)
教育(64347)
资助(59014)
编号(56198)
(49796)
重点(46477)
成果(45076)
(44442)
(42520)
国家社会(41675)
课题(40140)
发展(40014)
创新(40007)
(39414)
期刊
(150847)
经济(150847)
研究(94218)
中国(66216)
(53693)
学报(49880)
科学(46521)
(43915)
金融(43915)
(42500)
管理(40476)
大学(37498)
农业(36007)
学学(35588)
教育(29650)
经济研究(25885)
业经(24808)
财经(23597)
技术(23194)
(20487)
问题(20328)
(19668)
(17773)
国际(16918)
世界(16497)
资源(14227)
技术经济(14171)
科技(14018)
(13961)
商业(13777)
共检索到469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志刚  王晓夏  桂立  
笔者从区域视角出发,通过构建实证模型,运用2000年~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人口、收入和产业三个层面考察金融发展对中国城镇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能够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的进程,金融发展水平越高效果越显著;在收入城镇化方面,金融发展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尤为突出。本研究对于推进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志伟  
基于2006年~2012年河南省108个县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分别以就业城镇化和户籍城镇化为被解释变量,利用静态面板估计、动态面板估计和交互项估计等实证方法,本文较为系统地考察了金融发展对县域城镇化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就业城镇化、户籍城镇化均有比较显著的正面影响,但对户籍城镇化的积极影响更强;伴随地区收入水平提升,金融发展对就业、户籍城镇化的积极影响都会更加显著;伴随地区服务业占比提升,金融发展对就业城镇化的积极影响会有所下降,对户籍城镇化的正面影响则会有所增加;伴随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金融发展对就业城镇化的积极影响会逐渐减弱,对户籍城镇化的正面影响则会不断增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纪亚楠  闫寒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提出,要提升城镇化质量,需要通过人文化的方式,优化城市布局,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自2014年我国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以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对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产生了一定影响,并呈现出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差异化发展问题。而深入了解影响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因素,有助于解决其差异化问题,推动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影响,有助于探索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下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纪亚楠  闫寒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提出,要提升城镇化质量,需要通过人文化的方式,优化城市布局,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自2014年我国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以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对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产生了一定影响,并呈现出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差异化发展问题。而深入了解影响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因素,有助于解决其差异化问题,推动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影响,有助于探索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下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海军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例子分析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珠江三角洲、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城镇化率与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指标数据为样本,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线性、复合、增长等模型分析以及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比较研究。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区域集聚能力、创新能力、辐射能力和示范作用越来越强、规模以上工业规模越来越大以及优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在城镇化过程中各区域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使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辜胜阻,朱农  
区域指一定的地域范围。中国常用的区域划分有三种类型:一是两个地带的划分,即将全国分为沿海和内陆省区。沿海指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区、市,其它属于内陆。二是三个地带的划分。它将上述内地进一步细分为中部和西部,东南沿海不变。在内地,西部是新疆、宁夏、甘肃、青海、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丁敏哲  
城镇化的重心在县域,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体制重点则在微观金融、民间金融,在普惠制、均等化金融服务上实现突破在每一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对金融都有不同的需求。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省级经济金融部门工作的管理者,笔者亲历并见证了这些年来蓬勃的金融改革发展,感触良多。结合浙江的实践,就城镇化与区域金融改革的探索等问题谈一些个人观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振红  王黎明  盛科荣  
文章利用我国30个省市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P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实证分析了金融发展、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的动态影响。研究表明:城镇化和金融发展对能源消费具有长期的正向影响效应,但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为负;前期能源消费对当期能源消费具有同向作用,且影响很大,说明能源消费具有不可逆性;能源消费的波动主要受城镇化和金融发展的影响,城镇化率和金融相关率对能源消费波动的贡献率分别为34.8%和29.3%;能源消费对金融发展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能源消费对城镇化具有负向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雪松  方勇华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推进的关键时期,文章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金融发展对城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金融规模的增长对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镇住房问题和就业问题的解决、促进农业产品和农村劳动力剩余方面均具有正向影响。实证分析发现,金融系统中存贷款比率上升对城镇化具有负向的影响,表明我国存贷款率上升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会对城镇化推进不利,应加强存贷款比率上升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谢金楼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城镇化建设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工程,其发展水平和质量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关系着我国城镇化能否健康、持续地推进。选取中国31个省份2003-2014年的金融结构、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城镇化水平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单位根、面板协整和面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谢金楼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城镇化建设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工程,其发展水平和质量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关系着我国城镇化能否健康、持续地推进。选取中国31个省份2003-2014年的金融结构、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城镇化水平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单位根、面板协整和面板回归等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金融效率与城镇化建设间具有反向作用关系,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对城镇化建设有正向促进作用,据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雪松  方勇华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推进的关键时期,文章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金融发展对城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金融规模的增长对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镇住房问题和就业问题的解决、促进农业产品和农村劳动力剩余方面均具有正向影响。实证分析发现,金融系统中存贷款比率上升对城镇化具有负向的影响,表明我国存贷款率上升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会对城镇化推进不利,应加强存贷款比率上升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杨   王京   潘为华  
新型城镇化和绿色发展是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关键。文章基于多维度考察2011—2020年中国省域层面新型城镇化和绿色发展水平,分析二者的区域特征,并从非线性角度考察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究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新型城镇化水平与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显著,中部地区在绿色发展方面压力最大;(2)新型城镇化水平与绿色发展水平之间呈正“U形”关系,即城镇化初期抑制绿色发展,而后期促进绿色发展,拐点为30.22%;(3)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通过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渠道,促进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4)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对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先抑制后促进的影响,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景普秋  张向阳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基本上是同步的;发展中国家则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二者关系的演进,经历了从偏差到逐步协调的发展过程,二者之间的互动发展机制初步形成,通过建立工业化、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典型相关分析,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作了初步的结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冬冬  
城镇化对于缩小地区差异,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详细分析了城镇化对区域经济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并提出加强政府政策扶持与协调、坚持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以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依托、统筹兼顾城镇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等来促进城镇化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