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90)
2023(13902)
2022(11406)
2021(10414)
2020(8451)
2019(19046)
2018(18155)
2017(34225)
2016(18075)
2015(20045)
2014(19412)
2013(19427)
2012(18281)
2011(16817)
2010(16891)
2009(15720)
2008(14791)
2007(12873)
2006(11681)
2005(10911)
作者
(53149)
(44172)
(44129)
(41644)
(28137)
(21358)
(19709)
(17222)
(17181)
(15507)
(15328)
(14686)
(14121)
(14092)
(13855)
(13779)
(13132)
(12799)
(12791)
(12640)
(11047)
(11002)
(10645)
(10147)
(10123)
(9858)
(9674)
(9578)
(8881)
(8813)
学科
(82519)
经济(82441)
(49319)
管理(47603)
(36844)
企业(36844)
中国(33021)
方法(29386)
(27311)
金融(27311)
数学(26311)
数学方法(26179)
(25701)
银行(25663)
(24988)
(23768)
地方(22984)
(19464)
(19342)
贸易(19323)
(18844)
业经(18799)
(17897)
农业(16630)
(14107)
环境(13294)
(13276)
技术(12181)
地方经济(11836)
(11703)
机构
学院(256648)
大学(256109)
(119067)
经济(117074)
研究(98695)
管理(93631)
中国(81968)
理学(79847)
理学院(78899)
管理学(77863)
管理学院(77407)
科学(57492)
(55447)
(52420)
(50418)
(48777)
研究所(45881)
中心(45462)
财经(41526)
经济学(38594)
农业(38297)
业大(38249)
(38074)
(37466)
北京(35886)
(35015)
经济学院(34930)
(32913)
师范(32485)
财经大学(31088)
基金
项目(170675)
科学(135007)
基金(125973)
研究(122647)
(111994)
国家(111056)
科学基金(93750)
社会(82356)
社会科(78428)
社会科学(78413)
基金项目(65874)
(64663)
自然(58493)
自然科(57207)
自然科学(57190)
自然科学基金(56218)
(55401)
教育(54180)
资助(51028)
编号(46394)
(42983)
重点(39230)
(38320)
成果(37010)
(36573)
国家社会(35814)
发展(34559)
创新(34375)
(34039)
课题(33196)
期刊
(131130)
经济(131130)
研究(82159)
中国(56776)
(45571)
学报(42551)
(40821)
金融(40821)
科学(39632)
(37720)
管理(35310)
大学(32117)
农业(30642)
学学(30580)
教育(23620)
经济研究(23233)
业经(21287)
财经(21201)
技术(19133)
(18406)
问题(17474)
(17152)
(16500)
国际(15688)
世界(15066)
技术经济(12400)
商业(11959)
科技(11755)
(11469)
资源(11142)
共检索到404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顾磊  杨倩雯  
本文首次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金融市场因素引发一国垂直专业化分工地位变迁的作用机理,并采用中国横向经济区域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和对比了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的规模与效率对不同区域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效果。结果发现,各类金融因素都是影响各区域垂直专业化分工地位高低的显著原因,并且效率指标的作用大于规模指标。但是,不同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且对各类金融市场的依赖程度存在着差异。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陆建明  杨珍增  
当前的全球失衡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失衡。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金融发展差异的国际分工模型以阐释当前全球失衡的微观机制。在生产过程可分割的条件下,金融发展的差异会使得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在产品创新环节上具有比较优势,而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则在生产环节上具有比较优势,两类国家会依据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垂直分工。当国际商品流动或资本流动完全自由时,经常项目会保持平衡;但是,当国际资本的流动存在障碍时,这种国际分工就会引发经常账户的失衡。本文基于50个国家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表明,金融发展程度和FDI净流出都与经常账户余额之间存在反向关系;但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与经常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越   高峰  
垂直专业化分工是国际分工的深化,是同一产业或行业内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阶段之间的国际分工。基于比较优势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其表现形式是包含中间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其分工和贸易模式是可预测的。我国在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中的地位是进口半制成品并加工装配成消费品,然后出口,其主要形式是加工贸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陆建明  李宏  朱学彬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新一轮全球失衡中,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成为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角。同时,大量FDI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进而形成了发达的全球生产体系。基于全球失衡的上述特点以及在Antràs和Caballero(2007)水平分工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个垂直分工模型,可以从国际分工视角为全球失衡问题提供更加坚实的微观基础。同时,模型把社会生产划分为创新和生产两个环节,并指出与生产活动相比,创新活动更加依赖外部融资,因此,金融发展程度更高的国家在创新活动上具有比较优势,而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则在生产活动上具有比较优势。而且,在进行国际交换时,创新成果和生产成果通常反映在国际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彭支伟  刘钧霆  
垂直专业化分工是促进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Hummels等(2001)的方法为基础,计算了1995年和2001年东亚十国(地区)的总体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和各经济体所有产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各经济体间要素禀赋的差异、行业规模程度和关税壁垒是影响垂直专业化分工在东亚发展的重要因素。东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区域内部关税率的反应弹性高于对区域外部关税率的反应弹性,这是东亚地区在促进垂直专业化分工方面的区位优势作用的结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宏艳  
近年来国际分工表现为生产和贸易的垂直专业化,但既有理论分析未能考虑在垂直专业化中起重要作用的跨国公司和FDI的因素,而且未能考虑跨国跨产业的投入产出的垂直关联。通过在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加入投入产出垂直关联因素的跨国跨产业的新经济地理模型,可以得出完全垂直专业化是国际生产和分工的稳定均衡点、运输成本是其决定因素的结论,结合中国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FDI的增加,我国参与垂直专业化的程度加深。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晓华  
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呈现出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并重、产业内和产品内垂直分工快速发展和发达国家主导的特点。中国已经是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但仍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低端。未来五到十年,国际垂直产业分工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但服务贸易的重要性将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将会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将会继续提升,有望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并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德学  孙博文  
文章利用1995~2011年39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基于综合福利视角实证考察垂直专业化的福利效应及其在不同分工地位国家之间的差异。检验结果表明,从平均意义讲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综合福利效应比传统贸易更为明显,同时这一效应会受到分工地位的显著影响,贸易的收益与代价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分配是不公平的,并且存在"门槛效应"。但相对于传统贸易这一"门槛"已显著降低,更多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提升本国福利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于津平  邓娟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测算中国各行业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和总贸易垂直专业化水平,并利用出口产品国内技术含量衡量中国产业的价值链分工地位,实证研究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出口产品国内技术含量和产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出口产品国内技术含量和产业价值链地位的提升。通过分拆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后发现,以一般贸易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产业价值链升级,而以加工贸易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产业价值链升级产生了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昭玲  
二战以后,在国际垂直专业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被卷入全球化生产的链条。作者应用相关理论模型,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发展中国家国际分工、收入分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就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国际垂直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风涛  
当前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密切相关,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日益发展,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一体化与生产过程分散化的统一。本文对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的最新研究进行了梳理,对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内涵、衡量指标以及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阐明了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战略性利益。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天元  王娟  
鉴于我国旅行社业行业秩序混乱的状况以及欧美国家旅行社行业的有序发展 ,旅游业界有关人士主张在我国旅行社业内发展和建立垂直分工体系 ,然而垂直分工体系却始终不能如人们所预想的那样得以实现 ,这引发了笔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本文在分析欧美旅行社业分工体系形成背景的基础上 ,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对当前我国旅行社业分工体系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探讨 ,指出在我国当前条件下 ,旅行社业零售代理商的生存条件尚不具备 ,垂直分工体系的构想仍难以实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秋红  王妍  
基于UIBE GVC数据库中中国与3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测算了2004—2018年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双边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实证分析了中国双向FDI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双向FDI协同发展提高了中国双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双向FDI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存在国别异质性,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双向FDI提高了中国双边全球价值链地位,与发展中国家的双向FDI对中国双边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中国应依托“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内外联动,积极提高引进外资质量,优化对外投资结构,主动参与重构全球价值链,有效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炳南  陈玲  
文章通过分析东亚国际垂直分工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了中国在东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认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比较优势的转化及提高吸收能力可以促使中国在东亚国际垂直化分工体系中获得更多的分工利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