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63)
- 2023(14283)
- 2022(11874)
- 2021(10703)
- 2020(8758)
- 2019(19369)
- 2018(19139)
- 2017(35569)
- 2016(18705)
- 2015(20877)
- 2014(20651)
- 2013(20281)
- 2012(19247)
- 2011(17770)
- 2010(18421)
- 2009(17346)
- 2008(16126)
- 2007(14673)
- 2006(13450)
- 2005(12569)
- 学科
- 济(92213)
- 经济(92126)
- 业(56365)
- 管理(56160)
- 企(44544)
- 企业(44544)
- 中国(33061)
- 地方(28880)
- 融(27383)
- 金融(27376)
- 银(25814)
- 银行(25791)
- 行(25146)
- 方法(25126)
- 农(22343)
- 业经(21842)
- 数学(20965)
- 数学方法(20814)
- 制(20233)
- 技术(19617)
- 财(19132)
- 学(17295)
- 地方经济(16377)
- 农业(15670)
- 贸(14031)
- 体(14016)
- 贸易(14012)
- 理论(13853)
- 发(13610)
- 易(13458)
- 机构
- 学院(265820)
- 大学(262563)
- 济(119249)
- 经济(116567)
- 管理(98152)
- 研究(98069)
- 理学(81661)
- 理学院(80744)
- 中国(80255)
- 管理学(79641)
- 管理学院(79125)
- 京(56492)
- 科学(55541)
- 财(54980)
- 所(49426)
- 中心(45489)
- 研究所(44011)
- 江(43533)
- 财经(41754)
- 农(41063)
- 经(37629)
- 经济学(37121)
- 北京(36622)
- 范(35802)
- 院(35422)
- 师范(35413)
- 州(35397)
- 业大(33811)
- 经济学院(32936)
- 农业(31309)
- 基金
- 项目(166634)
- 科学(131626)
- 研究(128352)
- 基金(117374)
- 家(100842)
- 国家(99879)
- 科学基金(85768)
- 社会(83084)
- 社会科(78838)
- 社会科学(78821)
- 省(68519)
- 基金项目(61142)
- 教育(57546)
- 划(55538)
- 编号(52378)
- 自然(50467)
- 自然科(49334)
- 自然科学(49323)
- 自然科学基金(48473)
- 资助(46447)
- 成果(43809)
- 发(42795)
- 创(40108)
- 课题(38222)
- 重点(37903)
- 创新(36632)
- 发展(35444)
- 部(35393)
- 展(34877)
- 国家社会(34434)
- 期刊
- 济(148804)
- 经济(148804)
- 研究(89756)
- 中国(67233)
- 财(41828)
- 管理(41646)
- 融(41063)
- 金融(41063)
- 农(39006)
- 学报(36045)
- 科学(34637)
- 教育(34328)
- 大学(28059)
- 技术(26207)
- 学学(26022)
- 农业(25642)
- 经济研究(24709)
- 业经(23710)
- 财经(21625)
- 经(18957)
- 问题(18096)
- 图书(15710)
- 技术经济(15183)
- 贸(14236)
- 坛(14043)
- 论坛(14043)
- 科技(13794)
- 业(13626)
- 国际(13441)
- 世界(13334)
共检索到4451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扬
在过去的30年,中国经济学家们以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己任,为改革开放献计献策,贡献智慧。经董辅礽基金会联合相关机构严格评定,将"首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于2008年11月29日授予了以杜润生为代表的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组。同时,大会组织者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和"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为题,邀请了9位著名经济学家联袂进行演讲。这是一次思想智慧的盛宴。经会议主办方授权,将9位学者的发言稿刊发于此,以飨读者,以示我刊对首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的高度关注,对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发的祝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登艳
随着全球"碳减排"需求和碳交易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全球开始建立碳资本与碳金融体系。碳金融逐渐成为抢占低碳经济制高点的关键,而中国碳金融的发展已严重滞后。加快金融创新,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并在新的全球碳金融框架下争取主动权刻不容缓。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碳金融 金融创新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郑良芳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主要职能应该是:制订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计划、方针和政策;”等等。金融战略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正确处理金融战略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关系,是能否制定好金融战略的关键,也是关系到金融部门工作的正确方向问题。全国各家金融领导和决策机构,抓紧制定好金融发展战略,以指导全国金融工作健康发展,已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昀
金融发展应始终与实体经济发展的程度及需要相互协调,缺乏实体经济支撑或超越实体经济需要的金融发展,从长期来看是难以为继的金融非理性发展及其危害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金融非理性发展的不良倾向,这种状况不仅蕴藏着巨大的风险,而且已经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和危害。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嗜成
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在实体经济潜增长率下降的背景下,企业的杠杆率攀升,债务负担加重,金融"脱实向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亟需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企业效益,探索企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径。金融创新作为供给作为供给侧的核心要素,对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实体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梳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现状,提出通过金融改革创新促进实体经济的对策,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为实体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关键词:
实体经济 金融创新 资本市场 债务风险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庄雷 王烨
从正反两方面剖析金融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的抑制与促进作用,侧重分析金融科技创新带来的消费方式改变引导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以及带来投资的多元化与快速化提高投资效率。利用独角兽企业——蚂蚁金服案例及相关数据验证金融科技创新通过消费与投资的优化升级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从技术条件、监管制度与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提出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实体经济 影响机制 独角兽企业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雷 宁心怡 宋佳佳 张鑫
金融科技创新对于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研究金融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间接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创新不仅能直接促进本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具有正向空间溢出,对邻近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渐进、动态的长期影响。中介效应和异质性检验表明,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是金融科技创新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机制。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地区,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均明显高于非试点地区。因此,要优化金融科技业态空间布局,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付保宗 盛朝迅 徐建伟 周劲 任继球
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体现了内生经济增长的基本逻辑,从国际实践来看具有全局联动性、形态多样性、阶段变化性和开放互动性特征。当前中国产业体系形态正在从中低端全能型向高端引领型突破,要素供给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率型升级,要素配置从外生干预型向内生自主型转化,开放模式从单向引进型向双向互动型拓展。同时,非协同发展的矛盾显现,主要表现在实体经济动力弱化,关键要素短板突出,结构错配矛盾凸显,产业开放层次偏低,协同发展机制僵化。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根本上要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内生发展机制,为此建议,重塑实体经济发展导向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引擎机制,顺畅现代金融服务机制,健全人力资源资本化机制,加快构建开放型产业新体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文汇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指出,要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和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出现的风险问题警示我们,金融改革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坚决防止金融发展脱离实体经济。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基层人民银行工作,关键是要坚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斌 赵海英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供应链物流和信息流的共享、协调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由于金融创新的相对滞后,资金流的梗阻逐渐成为供应链发展的瓶颈。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是推动供应链创新和应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重要手段。现阶段我国发展供应链金融面临的困难和障碍包括:供应链金融缺乏完善的法律规制和统一、专业的行业自律,供应链金融的产品和服务比较匮乏且成本较高,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未能形成密切的业务协同关系。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一是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成立全国统一的供应链金融行业协会,为供应链金融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要推动商业银行成立供应链金融专营部门,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设计,发挥投贷联动机制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三是要推动供应链核心企业与非核心企业协同开展融资模式创新,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破解供应链金融发展瓶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文章从双管齐下普惠民生、支持基本公共服务、完善体制优化流程和加强金融风险管控四个方面,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
关键词:
实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 金融机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斌 赵海英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供应链物流和信息流的共享、协调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由于金融创新的相对滞后,资金流的梗阻逐渐成为供应链发展的瓶颈。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是推动供应链创新和应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重要手段。现阶段我国发展供应链金融面临的困难和障碍包括:供应链金融缺乏完善的法律规制和统一、专业的行业自律,供应链金融的产品和服务比较匮乏且成本较高,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未能形成密切的业务协同关系。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一是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成立全国统一的供应链金融行业协会,为供应链金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郑长德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1月6日至7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充分肯定了过去五年金融改革与金融发展所取得成就的同时,对我国金融领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还不够及时有力"。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发展,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任务还很艰巨。当前,我国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茂林 王树恩
经历了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金融动荡的洗礼之后,实体经济是保障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已获得了包括世界各国政府、学术界及金融业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特别是对金融行业而言,服务实体经济不仅是金融业的基本责任,更是其自身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功为 刘洪涛 郭建华
本文以2004-2014年我国31个省级经济单元为研究对象,从时空比对的视角出发,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来尝试解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人们带来的思考"虚拟经济需要适度发展,而虚拟经济的‘度’究竟在哪里?"的问题。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用熵值法构建的各项指标的Moarn’I值及变化趋势表明多项指标空间相关性不仅存在,而且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和多种态式并存;过去的那种粗放、外延式的经济增长将是无法持续;东部地区正在发生深刻的经济转型,西部地区正在发生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东部地区多项指标正出现积极变化,排头兵的作用日益显现,其自身的发展,越发依赖于路径突破;西部地区,依据适宜理论,路径依赖应该是当下最佳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