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04)
2023(11049)
2022(9236)
2021(8302)
2020(6757)
2019(14888)
2018(14408)
2017(26757)
2016(14037)
2015(15445)
2014(14953)
2013(14668)
2012(13992)
2011(12760)
2010(13473)
2009(12860)
2008(11947)
2007(11012)
2006(10150)
2005(9694)
作者
(39049)
(32213)
(32091)
(30255)
(20637)
(15398)
(14405)
(12504)
(12289)
(11674)
(11017)
(10894)
(10446)
(10430)
(10143)
(9967)
(9459)
(9427)
(9332)
(8996)
(8371)
(7887)
(7673)
(7524)
(7429)
(7406)
(7243)
(7165)
(6507)
(6465)
学科
(59416)
经济(59353)
(47112)
管理(44282)
(39165)
企业(39165)
中国(27733)
(26557)
金融(26557)
(25072)
银行(25059)
(24443)
地方(21929)
技术(18321)
(18087)
业经(17268)
(15838)
(15193)
方法(15108)
技术管理(12998)
农业(12849)
数学(12013)
数学方法(11866)
中国金融(11196)
地方经济(11105)
(11009)
理论(10506)
(10257)
贸易(10236)
(9919)
机构
学院(192840)
大学(188867)
(82937)
经济(81054)
管理(72575)
研究(69072)
中国(60353)
理学(59930)
理学院(59269)
管理学(58500)
管理学院(58114)
(40802)
(40718)
科学(38052)
中心(33919)
(33868)
(33171)
财经(30356)
研究所(29859)
(28448)
(27634)
(27270)
(26765)
北京(26697)
师范(26524)
经济学(25132)
(24940)
(24023)
业大(23210)
银行(23104)
基金
项目(118169)
科学(94565)
研究(93607)
基金(82659)
(69985)
国家(69241)
科学基金(60538)
社会(60310)
社会科(57344)
社会科学(57335)
(49917)
基金项目(42910)
教育(42347)
(40093)
编号(38241)
自然(35197)
自然科(34455)
自然科学(34450)
自然科学基金(33864)
资助(32309)
(32270)
成果(32161)
(31426)
课题(28586)
创新(28329)
重点(26913)
发展(26878)
(26403)
(24831)
国家社会(24506)
期刊
(104096)
经济(104096)
研究(68038)
中国(52195)
(38178)
金融(38178)
管理(32222)
(31193)
教育(29409)
(28553)
科学(23966)
学报(23065)
技术(18956)
大学(18680)
业经(18555)
农业(18423)
学学(16963)
经济研究(16243)
财经(15208)
(13221)
问题(12580)
科技(11340)
(10909)
论坛(10909)
技术经济(10684)
图书(10467)
(9859)
(9766)
商业(9669)
国际(9424)
共检索到3322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林铁钢  
当前,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我国金融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应不断推动金融业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建立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着力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瀛洲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一届全国人大多次强调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央行如何围绕实施新型工业化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促进经济发展,是一项紧迫而又现实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桂堂  张钰  梁夏  
绿色发展、低碳经济与碳金融体系相辅相成,碳金融体系是低碳经济模式下实现绿色发展的一种新的金融体系。未来碳金融市场良性发展需要建立在"自愿性"碳金融交易的基础之上,对此,以金融创新为切入点,从产品服务创新与制度创新两个层面提出了构建完善碳金融体系的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桂堂  张钰  梁夏  
绿色发展、低碳经济与碳金融体系相辅相成,碳金融体系是低碳经济模式下实现绿色发展的一种新的金融体系。未来碳金融市场良性发展需要建立在"自愿性"碳金融交易的基础之上,对此,以金融创新为切入点,从产品服务创新与制度创新两个层面提出了构建完善碳金融体系的建议。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方彧  郑飞  王海涛  
中国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中国国情"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社会大背景,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国情。在老龄社会条件下,大力发展老龄金融,提高老龄金融服务创新能力是新时代进一步做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也是构建与内在需求相配的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抓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冯毅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力度,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坚持先行先试,在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载体、产品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有力地促进了统筹城乡发展。本文在总结成都市的工作实践及借鉴国外发展农村金融的经验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建议,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全局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杨菁  
互联网+开创了金融服务的新模式,互联网金融的无束缚发展极大地便利了金融交易。在渠道创新溢出正效应的同时,也因监管滞后出现脱轨,风险累积的负效应日渐凸显。本文就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现行监管体系的非对称性展开分析,发现法律依据缺失、监管主体不明、信用评级滞后、监管手段落后等不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尤其是分业监管体制与互联网金融多元化运作模式不对称,最后给出了监管创新的相关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杨菁  
互联网+开创了金融服务的新模式,互联网金融的无束缚发展极大地便利了金融交易。在渠道创新溢出正效应的同时,也因监管滞后出现脱轨,风险累积的负效应日渐凸显。本文就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现行监管体系的非对称性展开分析,发现法律依据缺失、监管主体不明、信用评级滞后、监管手段落后等不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尤其是分业监管体制与互联网金融多元化运作模式不对称,最后给出了监管创新的相关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杨复兴  
今年2月,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提到,2018年虽然持股遭遇了206亿美元的亏损,但是其公司的复合年增长率仍然达到18.7%,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下仍有40亿美元的盈利。仔细研究发现,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实质上是一个包含了保险及多元化投资的金控集团,且是一个有点中国文化味道特别是家庭文化特性的大型企业组织。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宋国军  董玉婷  
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作为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为我国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促进服务贸易结构升级,是当前需要研究探讨和解决的新命题。本文在总结世界服务贸易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指出金融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当前金融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新举措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最后基于金融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视角,提出了要发挥不同角色监管部门和不同类型市场主体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加大金融对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持力度,量身打造适合服务贸易发展的创新金融产品,促进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利益、适合我国国情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模式的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纪崴  
主持人的话:消费是一个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话题,与发达国家居民"寅吃卯粮"的消费习惯相比,我国消费者更倾向于"量入为出"。传统的消费观念和"生产性特色"的金融体系成为制约我国消费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消费金融的出现打破了即期消费的流动性束缚,提供了一种新的跨期消费模式,可以帮助消费者以更快的速度得到更多的消费产品和服务。更深层次分析,消费金融的创新发展更是在经济新常态下促进消费成为"拉动GDP稳健发展的重要引擎"的重要手段,对经济转型的意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秦凤鸣  
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创新几乎没有。目前,能称得上金融创新的是发展网络银行和网上服务,并创建新的支付体系。金融管理当局应该为具有积极意义的金融创新提供便利并积极参与,给所有投资者和公众一些信号,使他们从中获利而免受伤害,使整个金融体系有效地运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卢荻  王天骄  
对银行与金融市场谁更有利于技术创新的问题,通过实证及中、日、韩三国实例,用发展变化的视角,给出与学界以往研究不同的结论:银行和金融市场对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影响的不同随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变化。银行对中国经济及技术创新的影响仍将占据主导地位,打造健康稳定的金融市场将促进我国自主创新。中国应不失时机地推动金融发展,确立科学有效的与经济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金融结构和金融制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尹龙  
在国际上,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呈现出综合化、工程化和系统化的发展态势,并导致了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和核心竞争力培育战略的重大转变。面对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市场一体化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也不断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但总的来看还基本处于模仿阶段,创新的深度和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明海  麻君  赵舜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金融监管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金融监管在规范和促进我国金融业发展 ,实现金融对经济强有力的支持作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和金融自由化的不断发展 ,我国金融监管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如何通过创新与发展来实现金融监管对金融业的强力支持 ,成为摆在金融监管当局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