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89)
- 2023(11545)
- 2022(9558)
- 2021(8665)
- 2020(6837)
- 2019(15503)
- 2018(14795)
- 2017(28730)
- 2016(15213)
- 2015(16794)
- 2014(16724)
- 2013(16520)
- 2012(15806)
- 2011(14553)
- 2010(15119)
- 2009(14207)
- 2008(13331)
- 2007(12083)
- 2006(11122)
- 2005(10506)
- 学科
- 济(68874)
- 经济(68813)
- 业(43129)
- 管理(42220)
- 企(33121)
- 企业(33121)
- 中国(28359)
- 融(27454)
- 金融(27454)
- 银(25598)
- 银行(25587)
- 行(24954)
- 地方(22394)
- 方法(21936)
- 农(20901)
- 数学(19387)
- 数学方法(19173)
- 财(17896)
- 业经(16763)
- 制(16293)
- 贸(14873)
- 贸易(14855)
- 易(14431)
- 农业(14315)
- 发(11556)
- 中国金融(11399)
- 地方经济(11362)
- 策(11246)
- 环境(10896)
- 务(10595)
- 机构
- 学院(215454)
- 大学(210563)
- 济(98638)
- 经济(96518)
- 管理(78955)
- 研究(78587)
- 中国(68545)
- 理学(65833)
- 理学院(65124)
- 管理学(64169)
- 管理学院(63761)
- 财(48418)
- 京(44559)
- 科学(42939)
- 所(39284)
- 中心(37776)
- 财经(36772)
- 研究所(34845)
- 江(34474)
- 经(33306)
- 农(33271)
- 经济学(31476)
- 北京(29068)
- 范(28518)
- 州(28455)
- 经济学院(28334)
- 师范(28272)
- 院(28066)
- 银(27546)
- 财经大学(27133)
- 基金
- 项目(132322)
- 科学(105211)
- 研究(102323)
- 基金(95100)
- 家(80877)
- 国家(80123)
- 科学基金(69159)
- 社会(66480)
- 社会科(63355)
- 社会科学(63347)
- 省(52525)
- 基金项目(48438)
- 教育(46054)
- 划(43431)
- 编号(41967)
- 自然(41052)
- 自然科(40127)
- 自然科学(40117)
- 资助(40000)
- 自然科学基金(39400)
- 成果(34979)
- 发(34773)
- 课题(30286)
- 重点(29859)
- 部(29365)
- 发展(28987)
- 展(28483)
- 创(28210)
- 国家社会(27540)
- 性(26800)
共检索到359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战明华 李帅 吴周恒
基于推动动力特殊性所导致的金融发展功能异化,文章提出了中国金融发展具有规模化和市场化二重效应的新观点。文章据此结合中国数字金融发展的新特征拓展了传统金融发展指标,并对金融发展指标从功能上进行了二重性区分,通过构建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尝试打开金融发展二重性对货币政策差异化影响的机理“黑箱”,提出了三个非竞争性命题,并对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金融发展总体上提高了货币政策的效果,但这主要是通过金融发展市场化效应实现的。第二,从传导机理来看,金融发展市场化效应强化利率渠道而弱化信贷渠道;规模效应Ⅱ则反之。第三,在企业抵押能力存在系统异质性的条件下,金融发展市场化效应和规模效应Ⅱ还会分别通过利率渠道和信贷渠道产生金融资源配置的非均衡效应。第四,货币政策不同传导渠道的相对作用内生于金融发展的阶段、结构和功能,而且这一相对作用还会被实体经济的系统异质性放大。文章对于如何进一步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提高货币政策调控能力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骆祚炎
以信息非对称理论为基础,并结合经济主体的净财富等影响因素,金融加速器效应理论得以产生,并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多种机制和模型。在传统金融加速器理论的基础上,近年来的研究在银行体系的特殊属性造成金融加速器的变异、货币政策嵌入金融加速器效应的机制、杠杆率对金融加速器的冲击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是,金融加速器效应实证分析面临的困惑、金融加速器中的"减速器"、经济主体内部的信息非对称等问题,对金融加速器理论形成新的冲击,需要进行更深层次和更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
金融加速器 信息非对称 货币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银娥 李汶 李鑫
中央银行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本文基于中国2006—2019年30个省份普惠金融发展相关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货币政策影响普惠金融发展效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货币政策主要从利率渠道和信贷渠道支持普惠金融发展,但货币政策的利率和信贷传导渠道相互干扰,可能降低其支持效率。利率传导对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作用有限且货币政策效果存在滞后性。货币政策还通过促进经济发展间接影响普惠金融发展。基于这一研究结论,建议配合使用传统和结构性货币政策,精准定位帮扶对象;优化货币政策实施环境,健全相关体系;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创新“供血式”金融支持方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徐大军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金融创新对国内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并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对金融创新的认识与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传导 金融创新 金融改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书华 崔满红
作为货币政策体系中最为关键和核心的环节——货币政策的传导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我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基础上,利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对保费收入、股本融资以及银行信贷规模等变量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检验了区域金融结构差异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重要影响。数据分析和模型检验发现保费收入、股本融资等区域金融结构间的变量差异在统一货币政策传导中存在着非对称性,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区域效应。改善货币政策调控的经济效应,提高货币政策传达的效率,需要政府在制度和政策方面完善区域间巨大的金融结构差异。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黄志忠 谢军
本文以2002—2010年期间深沪上市公司季度数据为基础,从区域金融发展的角度评估了宏观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从企业投资层面考察了宏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文章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了企业扩张投资,通过降低企业投资内部现金流敏感性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改善了企业金融生态环境。2)区域金融市场的发展激励了企业扩张投资,营造了良好的企业金融生态环境,从而有效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压力。3)区域金融市场的发展强化了宏观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优化了宏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本文的研究发现为宏观货币政策及其区域效应的传导机制提供了企业投融资层面的微观证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姜松 周虹
互联网金融发展增大了货币乘数和货币供应量,在金融市场途径和金融机构途径都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形成了较大冲击。在金融市场层面,互联网金融发展加剧了利率上涨、资产价格以及汇率下跌预期,使货币政策陷入"流动性陷阱";在金融机构层面,互联网金融发展提升了商业银行揽储成本、挤压了其创利空间,压抑了商业银行信贷供给意愿,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徒增、降低了抵押资产价值,增加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和冲击货币政策效力。为应对冲击,新时期应拓展货币统计口径,增强货币政策操作指标精度;健全法定准备金制度,引导市场利率下行;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扫清货币政策传导障碍;服务实体经济,增强货币政策可控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战明华 张成瑞 沈娟
本文聚焦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如何影响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机理与传导效果问题。论文利用一个包括企业、家庭和银行的最优决策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影响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微观机理。研究主要得到如下结论:一是总体上互联网金融主要是通过降低金融市场的摩擦来弱化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二是微观机理上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影响,是通过影响银行负债结构、证券市场流动性和企业融资结构实现的。三是实证结果主要支持银行负债结构效应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产生了显著影响。因参与证券市场规模不大以及金融资源错配与融资结构优化效应的彼此抵消,其他效应的影响不大。研究的政策含义是,货币政策的调整应当具有对金融市场结构的敏感性,而在考虑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方面,应着重关注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鲶鱼效应",而非互联网金融本身的直接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光友
本文将电子货币引入货币政策的分析框架,深入分析了电子货币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电子货币降低了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能力;削弱了传统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效用;增大了货币政策传导时滞的不确定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丁竹君 杨帆 张兢骐
本文基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性理论和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以小西北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为例,分析了统一的货币政策条件下两地区金融发展现状和货币政策传导差异。将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中介变量,资本投资率、科教水平、商品市场交易效率、金融市场交易效率和产业利率弹性五个变量作为反映金融发展水平的最终变量建立VAR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各内生因素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敏感程度快于小西北地区,且长三角地区货币政策冲击的强度也较大。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成思
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对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平抑经济波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述,并有选择性地对已有理论所揭示的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文章根据全球新型金融危机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紧密联系,提出货币政策的金融市场传导渠道,并基于全景分析视角,将金融市场传导渠道与其他传统渠道共同纳入全景分析中的综合传导体系内,从而形成一个完备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综合理论分析框架,为新形势下我国货币政策的现实选择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金融危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玉书
随着金融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深化与发展,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变得更加复杂。本文对资本市场发展所引起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货币当局有效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提高货币传导效率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 中央银行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芳
成立于1913年的美国联邦储备体系(Federal Reserve System,Fed)是美国的中央银行,在其正式成立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美国并没有赋予它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权力。美联储的两项基本职能,即为经济活动提供足够的流动性和信用,以及实施银行监管。换言之,保证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健康是美联储的双重最终目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剑 刘玄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经济学中的研究热点,然而,货币政策在行业层面上的具体影响却很少有文献涉及。文章以中国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时间序列计量模型深入考察了货币政策的行业效应。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冲击对行业经济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总量货币政策难以取得预想的效果。此外,行业间的投入产出联系形成了货币政策传导的隐性渠道,建筑、电力、机械等行业是其中的主要环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海鸥 虞伟荣
现代西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理论指出 ,信息不对称和金融加速器效应是阻碍信贷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 ,这种情况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我国尤为突出。文章介绍和分析了这两个理论的基本框架和有关概念 ,以及它们在我国的表现形式和影响 ,证明信贷传导不畅是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偏低的重要原因 ,提高货币政策的效果主要在于疏通信贷渠道中存在的货币政策传导障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