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98)
2023(20833)
2022(17349)
2021(16054)
2020(13480)
2019(30355)
2018(29992)
2017(56863)
2016(31145)
2015(34576)
2014(34557)
2013(34057)
2012(31474)
2011(28481)
2010(28807)
2009(26941)
2008(25582)
2007(22944)
2006(20432)
2005(18717)
作者
(92397)
(76375)
(75839)
(72237)
(48619)
(36654)
(34513)
(29996)
(29425)
(27500)
(26134)
(25929)
(24521)
(24314)
(23773)
(23712)
(22799)
(22682)
(22066)
(21882)
(19216)
(19117)
(18762)
(17542)
(17347)
(17120)
(17007)
(16957)
(15437)
(15178)
学科
(122857)
经济(122718)
管理(85622)
(85205)
(67358)
企业(67358)
方法(49172)
中国(42547)
数学(41978)
数学方法(41509)
(36056)
(32136)
(30856)
银行(30778)
(30746)
金融(30738)
地方(30459)
(29618)
业经(29356)
(27728)
(27720)
农业(24527)
(22841)
贸易(22820)
(22082)
理论(21158)
(19922)
财务(19833)
财务管理(19794)
技术(19045)
机构
大学(435529)
学院(434410)
(172235)
经济(168340)
管理(164484)
研究(154064)
理学(140200)
理学院(138563)
管理学(135952)
管理学院(135191)
中国(122686)
科学(96401)
(94879)
(82176)
(80788)
(79323)
研究所(72082)
中心(70829)
业大(68253)
(66403)
财经(64225)
农业(63361)
北京(60606)
(58280)
(57984)
师范(57278)
(55650)
(54181)
经济学(51512)
(47633)
基金
项目(291713)
科学(227028)
研究(209805)
基金(209141)
(184667)
国家(183052)
科学基金(155049)
社会(131230)
社会科(124192)
社会科学(124160)
(115001)
基金项目(110200)
自然(101259)
自然科(98890)
自然科学(98860)
(97180)
自然科学基金(97037)
教育(95862)
资助(86116)
编号(85478)
成果(69819)
重点(65876)
(64813)
(62705)
(60407)
课题(60173)
创新(56418)
科研(55845)
国家社会(53756)
计划(53647)
期刊
(195115)
经济(195115)
研究(133551)
中国(94627)
学报(76032)
(74570)
科学(66850)
(61574)
管理(61313)
大学(56671)
(55143)
金融(55143)
学学(53327)
教育(51353)
农业(49958)
技术(36393)
业经(32722)
经济研究(31265)
财经(31107)
(26569)
(26198)
问题(25119)
图书(22332)
(21561)
科技(21357)
理论(20835)
技术经济(19957)
业大(19714)
商业(19590)
现代(19102)
共检索到6700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齐红倩  李志创  
金融发展和金融一体化均是影响消费风险分担的重要金融因素。本文利用我国1978-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在对金融发展、金融一体化和消费风险分担进行测度的基础上,采用包含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SV-VAR)模型识别了金融发展和金融一体化对消费风险分担的作用机制,并检验了地方政府干预对这一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和金融一体化对消费风险分担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变效应和滞后效应,时变效应主要表现为我国资本市场建立后,金融发展和金融一体化对消费风险分担的促进作用开始逐步弱化;滞后效应则主要表现为二者对消费风险分担的促进作用在中长期,尤其滞后2年时较为显著。进一步的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干预抑制了金融发展和金融一体化对消费风险分担的促进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促进作用的波动,适度的地方政府干预仍不可或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俞颖  
本文运用相关性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东亚金融一体化进程中国际消费风险分担的水平、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得出金融一体化并未有效推动东亚的国际消费风险分担,其原因与东亚地区金融一体化及贸易开放度较低、金融发展较为滞后、消费平滑的交易成本较高有关。应从发展区域资本市场和借贷市场、完善跨国财政转移支付、提高商品和要素的跨国流动性等方面,完善东亚的国际消费风险分担机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小凡  邹宏元  陈丽  
东亚金融一体化程度的显著提升,使规模持续增长的估值效应成为促进东亚风险分担的潜在渠道。基于对外净资产跨期变动来源的构成,梳理并修正跨国风险分担机制和实现渠道,在传统的净要素投资收入和储蓄渠道的基础上,纳入估值效应潜在渠道,探讨该渠道影响风险分担的机理以及促进风险分担需满足的条件。之后,运用纳入估值效应渠道的ASY方差分解模型,分析东亚风险分担的水平及各渠道的贡献。结果显示,东亚金融一体化并未促成风险分担水平的持续改善。其中储蓄仍是东亚风险分担最有效的渠道,但其作用正在缓慢下降;净要素投资收入并非是东亚风险分担持续有效的渠道;由于估值效应的周期性特征日益满足促进风险分担的前提,其积极作用开始显现。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程  
本文研究金融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东亚9国(地区)从1970-2010年消费风险分担的构成与演化。总体上讲,东亚国家(地区)消费风险分担程度依然很低,但是消费风险分担水平在逐年提高。东亚国家(地区)金融合作程度不断提高,同时东亚地区商业经济周期的变化显示,产出波动的暂时性部分加剧,所以股权资产市场分散产出波动的永久性部分较完全,但是债权资产市场分散暂时性部分仍然不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静  田华杰  王换娥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当今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京冀地区为例,探讨区域金融发展问题。河北省金融业应当积极争取北京在金融政策和金融资源方面给予的支持,加强与北京的金融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借助政策优势,在机构与产品等方面积极创新,促进区域金融融合和协同发展,最终实现京冀区域金融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目标。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德勇  
金融业一体化战略包括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与混合一体化。金融企业一体化战略的收益包括可以实现企业的快速扩张、实现协同效应、获得垄断利润和竞争优势、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经营成本、重现被低估的价值等。金融业一体化战略的风险就其影响的范围可以分为宏观金融风险和微观金融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杉崎重光  陈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滨  韩海波  周之浩  
在数字金融不断发展以及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研究背景下,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价格法构造市场分割指数,结合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及其三个子指标可以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其中数字化程度的作用效果最明显,使用深度次之,覆盖广度最小;居民消费水平增长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在数字金融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鸿沟”比较严重的地区,数字金融促进市场一体化的边际效应比较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新玉  刘淑娥  
从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发展现状比较可知,京津冀三地金融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影响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交通发展状况和科技水平,因此,受客观条件限制,三地的金融协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三地的金融发展应根据各自定位,结合自身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会、威胁,做出合理决策,同时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征信体系、统一的支付结算体系、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合作、加强金融机构合作、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来实现京津冀一体化下的金融协同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新玉  刘淑娥  
从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发展现状比较可知,京津冀三地金融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影响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交通发展状况和科技水平,因此,受客观条件限制,三地的金融协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三地的金融发展应根据各自定位,结合自身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会、威胁,做出合理决策,同时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征信体系、统一的支付结算体系、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合作、加强金融机构合作、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来实现京津冀一体化下的金融协同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冯乃祥  
全球金融一体化对当今世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由于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发达国家完全融入了这个体系,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融入其中。文章阐述了全球金融一体化的益处和风险。指出:实现全球金融一体化需要经济发达国家的紧密合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晟  李源  
文章在考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相关性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文献,修订有关参数,提出金融机构的一体化风险管理思路。采用正态copula、t-copula函数作为风险损失率的相关结构,结合相关文献数据模拟奥地利银行风险集成过程,为金融机构一体化集成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齐明  徐静  谢孟桐  曹洁维  
金融一体化对于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金融机构存贷款、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等数据,运用储蓄—投资相关性分析法测算了京津冀地区的金融一体化程度。结论显示:京津冀地区金融资源具有较高的流动性,金融一体化水平有所提高;但其金融市场分割情况仍然存在,区域协同的空间依然很大。其中,北京和天津的辐射作用明显,金融发展水平最高,是京津冀地区的金融中心城市。金融发展潜力值增长率最高的两个城市为保定和石家庄。在此基础上,本文为京津冀金融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出相应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琴  冯登艳  
金融服务一体化已成为全球金融业新世纪发展的大趋势。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业竞争的加剧,放松金融管制,拓宽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从分业经营转向允许金融机构以适当的组织形式实现金融服务一体化是我国未来几年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颖熙  
随着我国区域金融的深化和发展,金融相关比率和市场化竞争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金融发展了,区域金融一体化程度并没有相应提高,甚至在下降。本文利用面板数据,对中国1952-2004年间,三大区域金融一体化程度进行实证检验和比较分析,并试图解释这种金融一体化程度不升反降之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