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06)
2023(14836)
2022(12780)
2021(12053)
2020(9934)
2019(22811)
2018(22546)
2017(43206)
2016(23393)
2015(26365)
2014(26454)
2013(26282)
2012(24422)
2011(22023)
2010(22671)
2009(21003)
2008(19754)
2007(17613)
2006(15835)
2005(14527)
作者
(68283)
(56167)
(55890)
(52989)
(35910)
(26929)
(25484)
(21967)
(21598)
(20392)
(19328)
(19029)
(17928)
(17811)
(17447)
(17283)
(16640)
(16424)
(16096)
(16038)
(14161)
(13884)
(13519)
(12912)
(12677)
(12639)
(12578)
(12504)
(11430)
(11140)
学科
(96126)
经济(96016)
管理(66498)
(66096)
(53723)
企业(53723)
方法(37321)
中国(34138)
数学(31561)
数学方法(31155)
(28310)
金融(28309)
(27749)
(27441)
银行(27399)
地方(27034)
(26470)
(25353)
业经(23436)
(21236)
(19808)
农业(19124)
(17253)
贸易(17234)
理论(16755)
(16661)
(16157)
财务(16079)
财务管理(16039)
企业财务(15282)
机构
学院(327938)
大学(327672)
(130736)
管理(128277)
经济(127595)
研究(114097)
理学(108840)
理学院(107593)
管理学(105812)
管理学院(105221)
中国(92495)
(71767)
科学(69544)
(62526)
(58040)
中心(53347)
(53013)
研究所(52159)
(50003)
财经(48312)
业大(46941)
北京(46654)
(45048)
师范(44634)
(43690)
(41946)
(41179)
农业(40849)
经济学(38327)
师范大学(35976)
基金
项目(215412)
科学(168417)
研究(161371)
基金(153347)
(132460)
国家(131232)
科学基金(112422)
社会(99537)
社会科(94278)
社会科学(94253)
(85320)
基金项目(81462)
教育(73537)
自然(71963)
(71410)
自然科(70244)
自然科学(70231)
自然科学基金(68933)
编号(67469)
资助(63515)
成果(55800)
(49700)
重点(48169)
课题(47044)
(46720)
(44791)
创新(41677)
项目编号(41460)
科研(40531)
教育部(40103)
期刊
(152657)
经济(152657)
研究(104775)
中国(70658)
(49774)
学报(49006)
管理(48947)
(47014)
科学(45986)
(45633)
金融(45633)
教育(41472)
大学(37286)
学学(34674)
农业(33691)
技术(29334)
业经(25916)
财经(23468)
经济研究(23317)
(19951)
问题(19748)
图书(19257)
理论(17762)
(16632)
实践(16270)
(16270)
技术经济(15689)
科技(15611)
现代(15274)
商业(14544)
共检索到5140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魏文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金融体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经济总量不断提升,金融体系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张。然而,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增速趋缓,实体经济投资收益率下降,我国经济中出现了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经济发展的"外热内冷"不利于经济转型升级,而且容易催生经济泡沫,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经济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首先界定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内涵,阐述了资金"脱实向虚"的主要表现,进而分析了脱实向虚的原因、形成路径以及危害,并提出了治理这一现象的对策建议。此外,本文在研究资金"脱实向虚"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其对于金融发展的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田地  郭潇涵  张玉明  赵瑞瑞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金融对传统金融格局带来了新的冲击,其究竟是加剧还是抑制实体企业"脱实向虚"成为重要议题。本文借助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考察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企业实业投资,同时抑制其金融资产配置倾向。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长期金融资产,数字金融对企业短期金融资产投资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本文研究表明,数字金融能有效抑制实体企业"脱实向虚",应在合理的金融监管约束下,支持并推动数字金融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春华  曹伟  曹雅楠  邵薪洁  
企业"脱虚向实"是指企业将更多资本从非生产性领域配置到生产性领域,表现为实体企业金融化水平降低。文章以数字金融发展为背景,采用2011-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降低企业金融化水平,这种作用主要通过弱化企业预防性动机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仅存在于传统金融结构性错配的弱势样本中;与短期金融资产相比,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长期金融资产配置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随着金融监管的规范及力度的增强,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凸显。文章研究表明,除了传统金融因素外,数字金融同样影响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行为。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郑金宇  
充分借鉴吸收国际金融危机经验教训,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指出服务实体经济是一切金融工作的出发点与立足点。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形成了促进行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与《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金融租赁公司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等共同形成了规范行业健康发展的制度性保障。《指导意见》指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郑金宇  
充分借鉴吸收国际金融危机经验教训,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指出服务实体经济是一切金融工作的出发点与立足点。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形成了促进行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与《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金融租赁公司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等共同形成了规范行业健康发展的制度性保障。《指导意见》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佩珈  梁婧  
正确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既关系到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更关系到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资金"脱实向虚"的宏观表现一是货币与经济增长相背离,货币增速较快,而经济增长不断减速且下行压力不减。近年来我国M2增速较快,尤其是2009年上升更加迅速,达到27.7%,M2增速与GDP增速、CPI涨幅之差高达19%,2012年以来这一差值呈上升趋势。这也带动了M2/GDP的快速上升,由2008年之前低于149%快速上升至2009年的175%,2015年末达到203%,高于2005~2014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佩珈  梁婧  
正确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既关系到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更关系到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资金"脱实向虚"的宏观表现一是货币与经济增长相背离,货币增速较快,而经济增长不断减速且下行压力不减。近年来我国M2增速较快,尤其是2009年上升更加迅速,达到27.7%,M2增速与GDP增速、CPI涨幅之差高达19%,2012年以来这一差值呈上升趋势。这也带动了M2/GDP的快速上升,由2008年之前低于149%快速上升至2009年的175%,2015年末达到203%,高于20052014年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郑秀峰  刘承洋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不断创新,规模迅速扩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同时,也造成了资金"脱实向虚"。本文基于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的特点和风险,运用TVP-VAR模型研究银行同业业务创新如何造成了"脱实向虚",同业业务对"量"更敏感还是对"价"更敏感,以及如何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研究结论表明:现阶段的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避了金融监管,弱化了货币政策调控效果,造成了资金"脱实向虚"。同时同业业务发展提高了利率的敏感性和传导作用,对于同业业务,货币政策价格型调控更为有效;对于实体经济,货币政策数量型调控更为有效。
[期刊] 改革  [作者] 曾刚  
在抑制资产泡沫和"防风险"的政策基调下,经济的高杠杆问题越来越受到中央的关注,并在2016年以来成为宏观调控着力的重点。从国际经验来看,高杠杆必然意味着高风险,当杠杠率超过一定水平,而且越来越多的杠杆活动与实体经济无关时,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将迅速上升,危机爆发的概率会明显增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金融业有必要将杠杆控制在合理水平,并回归支持实体经济的本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许言  段楚涵  
在全球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一方面承载着结构调整和增长动力转换的压力,另一方面,迅猛发展的金融业对实体经济挤压导致的资金"脱实向虚"问题日益严峻。在这一背景下,并购重组作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本工具,在金融"脱虚向实"、经济结构转型的阶段发挥的作用愈加重要。监管层也屡次释放积极信号,肯定并购重组在引领资金回归本位等方面的贡献。随着并购市场的发展与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并购市场逐步趋于健康化,同时发展出多种创新型产品,大大提高了并购效率。未来,我国仍需提高产业并购意识,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提高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培训服务能力,进一步拓展产业并购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张承惠  
金融"脱实向虚"的背后,有着深刻体制和制度原因。要促使金融"脱虚向实",仅靠呼吁和鼓励政策是不够的,必须深化金融改革,促使金融业加快自身的转型。脱虚向实是金融业履行使命的必然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业要着力回归本源,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天职,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当前金融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金融工作做出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改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小波  
本文界定了金融"脱实向虚"的内涵,设计了研判金融"脱实向虚"的挂钩变量和标准。本文以1990—2019年78个国家为样本的实证研究显示:2012年我国金融出现"脱实向虚",2012—2014年处于低度"脱实向虚"状态,2015—2018年出现了中度"脱实向虚",2019年又回落到低度"脱实向虚",但未来5年金融杠杆会回升。这意味着未来经济运行仍将面临高杠杆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金融杠杆波动性不断加剧给经济增长带来更大的负面冲击。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和首要任务仍是"降杠杆"和"稳增长"。针对该形势,本文提出:一是亟须建立金融"脱实向虚"的审慎监管机制,将金融杠杆作为金融"脱实向虚"的审慎监管政策工具,将均衡金融杠杆作为研判金融"脱实向虚"的标准,前瞻性地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位职能。二是改革现有存款基准利率的"双轨制",实施货币政策"锁短放长"的创新性操作来消除导致金融"脱实向虚"的政策诱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伍戈  高莉  
由"脱实向虚"转向为"脱虚向实",最终取决于深层次的市场化改革,标本兼治才是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正道近年来,我国国内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不断高企,与此同时,实体制造业(主要是民间投资)却持续低迷。特别是2016年的新增贷款中高达45%的是房地产相关贷款。对此,各界开始对资金的"脱实向虚"展开热烈的讨论,同时对其"脱虚向实"有了更多的期待。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抑制资产泡沫"和"振兴实体经济"。那么,抑制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领域)果真能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吗?对上述问题,我们或难以直接预判。但借鉴国际经验并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伍戈  高莉  
由"脱实向虚"转向为"脱虚向实",最终取决于深层次的市场化改革,标本兼治才是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正道近年来,我国国内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不断高企,与此同时,实体制造业(主要是民间投资)却持续低迷。特别是2016年的新增贷款中高达45%的是房地产相关贷款。对此,各界开始对资金的"脱实向虚"展开热烈的讨论,同时对其"脱虚向实"有了更多的期待。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抑制资产泡沫"和"振兴实体经济"。那么,抑制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领域)果真能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吗?对上述问题,我们或难以直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金轲  张文庭  
流动性问题是宏观经济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然而学界对于流动性的定义并不统一,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本文通过综合相关文献中对流动性的不同观点,为研究资金脱实向虚问题引用了相应的流动性定义,并以此定义为基础进行分析。根据对数据和图表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经济确实存在着脱实向虚的问题,在实体经济领域面临流动性不足的同时,房地产市场和金融领域的流动性却是过剩的,流动性的不足或过剩更多地体现在结构上而非总量上。在这一基础上,本文给出了相应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