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61)
2023(13260)
2022(11123)
2021(10024)
2020(8264)
2019(18833)
2018(18358)
2017(36239)
2016(18865)
2015(21217)
2014(21033)
2013(21093)
2012(20179)
2011(18435)
2010(18886)
2009(17838)
2008(16484)
2007(14613)
2006(13386)
2005(12517)
作者
(53486)
(44579)
(44549)
(42236)
(28734)
(21462)
(20349)
(17231)
(17151)
(16067)
(15464)
(15144)
(14312)
(14307)
(13936)
(13847)
(12948)
(12928)
(12883)
(12515)
(11484)
(10874)
(10758)
(10419)
(10252)
(10067)
(9802)
(9674)
(8997)
(8691)
学科
(105739)
经济(105648)
(52454)
管理(51671)
(40360)
企业(40360)
方法(37934)
数学(33995)
数学方法(33828)
中国(32120)
地方(30130)
(27932)
金融(27930)
(25673)
银行(25654)
(24913)
(24887)
(22170)
业经(21223)
(18999)
农业(18023)
地方经济(16679)
(16420)
(16417)
贸易(16401)
(15729)
(13563)
财务(13536)
环境(13528)
(13519)
机构
学院(272445)
大学(270861)
(127998)
经济(125534)
管理(100847)
研究(97664)
理学(85472)
理学院(84464)
管理学(83296)
管理学院(82783)
中国(80697)
(59193)
(57430)
科学(54062)
(48381)
财经(46396)
中心(45649)
研究所(43081)
(41996)
(41962)
经济学(41668)
(41247)
经济学院(37405)
北京(36885)
(35986)
师范(35682)
(35021)
业大(34662)
财经大学(34320)
(34318)
基金
项目(171662)
科学(136211)
研究(129302)
基金(125066)
(106793)
国家(105826)
科学基金(91528)
社会(85821)
社会科(81577)
社会科学(81563)
(66988)
基金项目(65814)
教育(58514)
自然(55346)
(55196)
自然科(54066)
自然科学(54057)
自然科学基金(53119)
资助(51711)
编号(51487)
(42827)
成果(42226)
(38542)
重点(38488)
课题(36488)
国家社会(36095)
(35783)
发展(35548)
(35007)
教育部(33948)
期刊
(151384)
经济(151384)
研究(91270)
中国(58639)
(45386)
(42938)
金融(42938)
管理(38926)
(38296)
学报(35980)
科学(34914)
大学(28364)
学学(26598)
教育(26356)
经济研究(25845)
农业(25304)
财经(24552)
技术(23931)
业经(23022)
(21235)
问题(19654)
(15761)
技术经济(15114)
世界(14371)
国际(14204)
商业(13375)
统计(13316)
(13120)
理论(12898)
现代(12483)
共检索到438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弢  杨玉梅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指标进行协整检验,发现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相关关系。随后,从安徽省银行存款水平、银行贷款水平、证券市场发展水平和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四个方面,采用带有控制变量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具体表现为:银行业发展水平和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证券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还没有显现出来。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德才  卢晓勇  杨伊  厉彦蕲  
本文首先构建了金融发展指数,使用小波变换法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分解成短、中、长和全周期四个序列,然后在考虑了控制变量影响的情况下,分别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交叉谱和VAR方法相互印证,检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周期关系的存在性、领先滞后关系和影响系数的符号和大小。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在不同周期上都存在显著的复杂因果关系。据此本文提出了均衡发展不同期限的金融市场以及均衡配置经济增长对不同期限金融融资需求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方元  李彦龙  
文章根据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Panel-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中国金融发展规模、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体现在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效率两个方面,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相对经济增长自身的贡献率较低;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效率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效率的贡献率相对金融发展本身较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小克  李惠蓉  
根据1978~2011年的数据,建立VAR模型,采用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再检验。结果表明,长期内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显著推动了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效率却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下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波  
利用时间序列框架内的格兰杰因果分析、协整技术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本文评价1978—2005年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数量联系。实证分析发现,控制政府支出和贸易开放度后,金融体系资金运用和金融深度都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且都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而且,基于自回归分布滞后边界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本文也实证检验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分别控制政府支出和贸易开放度后,金融市场总融资额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经济增长是股票市场周转率的格兰杰原因。文章最后给出实证结论和简短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苏梅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一直备受学者争论。本文根据四川省1993~2010年的存贷款余额和人均GDP数据,通过平稳性和协整检验说明四川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因果关系检验显示二者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并且通过向量误差模型的检验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显示四川省的经济增长强烈地拉动了金融的发展,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是很明显。针对实证检验结果,建议四川省在金融发展方面采取如下改革措施:加大"利用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专题研究力度;完善行业竞争体系,改善金融发展环境;鼓励金融创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力军  
对中国29个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就长期而言,金融发展是供给导向型的,即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就短期而言,金融发展是需求跟随型的,即经济增长带动了金融发展。因此,推动金融发展的政策,有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岳意定  杨艳  刘贯春  
文章立足于金融部门的视角,从需求跟进论出发,对银行和股票市场在经济增长进程中的演化重要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同时验证了两者与保险市场的作用关系。传统的OLS、GMM估计发现,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而股票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有利于经济增长。时变参数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近年来股票市场的演化重要性越来越大,而银行信贷则呈现轻微下降的趋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巢阳  
本文在回顾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中外文献的基础上,试图利用我国1979-2009年期间的年度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的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我国的金融深化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增长并未反过来促进金融深化,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的循环机制尚未建立。基于此,笔者提出我国要加快金融深化改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治民  
利用协整及Granger因果检验对安徽省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现阶段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但这种关系是单向的,是从金融发展到经济增长,而且表现为反向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安徽经济增长、促进中部经济崛起的经济金融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华伟  
本文运用VAR模型对1989-2011年间我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鉴于此,我们首先应该继续深化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其次要加强金融监管水平,尤其是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同时还要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二者之间得到协调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苏迪  
文章利用金融学、区域经济学以及经济增长理论等知识,兼顾规范与实证分析的方法,依据面板Panel data模型对我国国内的三大地区间金融层次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经济增速与金融水平间存在的关联。结果显示,我国多个地域间的金融水平与经济增速间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联系,提升金融服务能力,能够在较长的时段内对经济带来促进的效果。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程霞珍  
本文通过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检验,对安徽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经济增长对服务业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服务业发展对安徽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显著的。安徽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服务业发展的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等,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闫丽瑞  田祥宇  
本文通过建立基于我国31个省1978—2009年数据的面板模型,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东、中、西部划分标准,采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检验方法分别对这三个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不论在东部、中部还是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都具有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在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对其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接下来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小。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现我国经济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芷若  谷国锋  
通过构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指数合成法计算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5年的科技金融发展综合指数,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差距显著,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在空间上表现出东部沿海地带"高高"集聚与西部欠发达地区"低低"集聚的特征;科技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