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81)
2023(13164)
2022(10937)
2021(9801)
2020(7925)
2019(17815)
2018(17054)
2017(33231)
2016(17448)
2015(19105)
2014(19302)
2013(19309)
2012(18297)
2011(16717)
2010(17431)
2009(16665)
2008(15596)
2007(14139)
2006(12984)
2005(12557)
作者
(51725)
(43121)
(42945)
(40887)
(27735)
(20722)
(19393)
(16576)
(16477)
(15597)
(15061)
(14470)
(14050)
(13995)
(13770)
(13479)
(12627)
(12520)
(12378)
(11966)
(11071)
(10514)
(10360)
(10039)
(9839)
(9737)
(9678)
(9285)
(8885)
(8425)
学科
(96555)
经济(96482)
(48175)
管理(46733)
(37048)
企业(37048)
中国(31547)
方法(30200)
(28583)
金融(28583)
地方(27868)
(26650)
银行(26631)
数学(26618)
数学方法(26439)
(25910)
(22262)
(20377)
业经(19983)
(19388)
(17257)
地方经济(16088)
农业(15870)
(14949)
贸易(14929)
(14359)
(13037)
(13032)
(12554)
财务(12520)
机构
学院(256308)
大学(254187)
(121962)
经济(119570)
研究(97568)
管理(91611)
中国(81329)
理学(76380)
理学院(75481)
管理学(74394)
管理学院(73909)
(57043)
(54445)
科学(54429)
(50000)
中心(44963)
研究所(44551)
财经(44245)
(41794)
(40147)
经济学(40076)
(39981)
经济学院(35740)
北京(35378)
(34512)
业大(33038)
财经大学(32930)
(32852)
(32726)
师范(32514)
基金
项目(157942)
科学(124855)
研究(116649)
基金(115090)
(100020)
国家(99165)
科学基金(84587)
社会(77313)
社会科(73668)
社会科学(73649)
(61362)
基金项目(59209)
教育(51876)
自然(51681)
(51022)
自然科(50516)
自然科学(50505)
自然科学基金(49647)
资助(47936)
编号(45316)
(40316)
成果(37653)
重点(36031)
(35063)
发展(33023)
国家社会(32941)
(32864)
课题(32803)
(32516)
(31583)
期刊
(147243)
经济(147243)
研究(88539)
中国(58121)
(45094)
金融(45094)
(43692)
(39723)
管理(37575)
学报(36983)
科学(35099)
大学(28674)
学学(27235)
农业(25937)
经济研究(25380)
教育(24510)
财经(23951)
技术(22017)
业经(21997)
(20776)
问题(18571)
(15225)
国际(14440)
技术经济(14134)
世界(14073)
(13443)
商业(12594)
理论(12583)
统计(12339)
经济问题(11774)
共检索到424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  张平  刘霞辉  张晓晶  张磊  王宏淼  
本报告在回顾中国金融体制结构与经济增长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干中学的信用扩张模型,结合开放经济中平衡信贷规模扩张与通货膨胀机制的探讨,揭示出中国高速经济增长中的货币、金融政策的特定制度安排。本报告认为,这样的制度安排可以有效解释中国转轨时期的高增长和低通胀,同时指出该制度作用下所存在的成本和风险,并提出从动员型金融向市场配置型金融转型的相应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戚晓曜  苏基溶  
隐形税收机制瓦解后,储蓄动员型的金融发展模式取代了财政投资的主导地位,通过金融支持政策为公有经济部门融资,支撑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随着市场约束机制的变化,金融支持政策的收益逐渐下降,成本却在递增。本文认为储蓄动员型的金融支持政策在一定阶段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也伴随着一系列经济发展的成本,比如降低了资本配置效率,过度投资产生的宏观经济成本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外部风险加大等。因此,中国金融体制应深化改革,提高金融体系的资本配置效率,促进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改进。同时,通过发展消费信贷和商业保险,减少信贷约束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苏基溶  廖进中  
本文运用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及1996~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金融自由化改革后中国金融体系的功能。结果表明:金融自由化改革后,金融体系开始逐渐发挥资源配置功能,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双渠道促进了经济增长,然而金融市场化程度还不高,以金融发展水平衡量的技术吸收能力较差,没有起到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海  曲福田  
准确把握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的长期关系对于科学制定耕地保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C-D生产函数和线性回归方法,应用江苏省县(市、市区)面板数据,对不同发展阶段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响应进行了经济计量分析。结果表明:①1996-2004年,江苏省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固定资本、就业人数和建设用地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529、0.318、0.19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5.6%、4.2%、1.7%;②苏北地区建设用地弹性系数为0.264,明显高于经济相对发达的苏南和苏中地区;③技术效率对地区建设用地扩张存在显著的负向作用。随着发展阶段提升,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减小,集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元元  杨壮  
本文基于2003-2018年中国2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设立国家级新区如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以及增长的动力源泉是人口规模的扩张还是发展质量的提升。研究发现:(1)设立国家级新区能显著促进地区GDP增长,而且GDP增长主要源于常住人口规模的扩张,而非人均GDP的增加,即国家级新区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源于人口规模的扩张而非发展质量的提升;(2)国家级新区的设立会产生人口虹吸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但并不能产生创新驱动效应,这刚好对应于研究结论;(3)异质性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基础、布局模式、空间尺度以及行政治理结构的不同会影响国家级新区建设成效。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谷书堂  
消费扩张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谷书堂编者按我们开设的本刊创刊10周年笔谈专栏,收到许多专家、学者的力作。上期已发表了一部分,按来搞的先后顺序,本期继续发表。还有许多专家、学者给本刊来信致贺,如著名经济学家、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达教授来信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国强  冯涛  
在经济学家对政府、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持久努力探索的基础上,可以构建一个有关政府、市场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来分析中国经济的增长。分权改革导致的政府间竞争以及市场功能扩张性政策既是中国改革以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也是后改革时期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条件。由此进一步加深了对政府、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认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邱丹平  
本文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门槛效应模型的设计思路,实证检验了消费扩张对流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以及消费金融在两者关系中的约束效应。结果发现:消费扩张对流通经济增长的线性影响作用存在明显的规模与结构差异,其中消费升级产生了更为显著的经济促进作用,而消费规模对流通经济的线性影响效应并不显著。从非线性关系层面来看,消费金融在消费扩张对流通经济增长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了明显的约束效应,致使消费规模对流通经济的影响作用呈现出“倒L型”变化,而消费升级在消费金融的约束作用下呈现出阶梯上升式的正向经济影响。因此,在流通经济增长过程中,不仅要激发居民消费意愿,引导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还要关注金融行业内部的结构性调整,强化其在满足居民消费过程中的支持性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学勇  何姣  
本文在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大背景下,考察了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所出台的扩张投资政策的实施效果。我们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计算金融危机前后各省投资效率,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投资规模扩张与投资效率变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投资规模扩张确实能拉动经济增长。不过,相对于金融危机之前,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绝大部分省份的投资效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而这与投资规模扩张是紧密相关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友才  王希  孙亚男  
为了探究金融资源配置效率、TFP增长、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质量水平的演进发展,本文利用2000-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PVAR模型对四者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变量均存在着自我加强机制,这种自我加强机制在经济质量水平方面表现尤为明显。对于经济增长速度而言,对其贡献最大的变量依次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TFP增长和经济质量水平;对于经济质量水平而言,对其贡献最大的是经济增长速度,最小的是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于TFP而言,经济质量水平对其贡献率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二者之和。从长期来看,经济质量水平和TFP对经济增长速度贡献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的增长。因此,通过提升经济质量水平和TFP增长率加快经济的增长速度,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金成晓  马丽娟  
本文从银行贷款的角度出发,运用马尔可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对1992-2008年间的信贷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以及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分别进行总量研究。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路径和通货膨胀路径均有明显的三区制特征;各区制的持续期、转移概率均存在非对称的特点;信贷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以及通货膨胀率在各区制的同期相关系数明显不同,并且表现出结构性变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赵燕  
当今FDI在全球的流动推动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但也带来一些问题,如技术与资金的捆绑问题以及大量利润汇回本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FDI的积极作用。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将外资拒之门外,相反我们面对的是应该如何创造“公平的游戏场”持续吸引外资并有效利用外资的问题。金融市场正是这“游戏场”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跨国并购成为FDI的主要方式的今天,金融市场是成就大型并购不可缺少的前提。另外,发展金融市场能使本土企业得到急需的资金去引进先进技术,从而弱化其对外资的依赖性。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向楠  吴婷  
保险是配置和管理风险的重要制度,也具有资金融通功能。本文先说明了不同产业对保险部门的需求程度不同,然后,考虑到一个地区中各产业的增长潜力会受到"全国因子"和"地区发展阶段"的影响,构造了中国省级地区的两两配对的样本。在控制了经济、社会和地理方面的因素后,对2005-2017年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1)整体保险发展程度更高的两个地区的产业增长方式更相近;(2)保险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人身保险的发展。本文检验并支持了保险发展可以通过影响产业间资源配置而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本文采用的经验研究设计可以用于研究中国保险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影响的其他一些问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鑫  马晓冬  
运用面板计量模型、索罗增长模型分析了建设用地过度扩张对经济持续增长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建设用地扩张带来了建安资本的相应增加,由此显著地拉动了经济增长。在中国目前的区域竞争环境与财税体制安排下,以及金融信贷的支持下,容易产生建设用地过度扩张及建安资本过度投资问题;建设用地过度扩张引起资本产出比增加,令经济增长因缺乏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而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为摆脱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进入索罗增长模式的进程,应严控建设用地扩张,以提高经济增长的技术水平,倒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鑫  欧名豪  
首先从索罗增长模型出发分析表示经济持续增长能力的关键指标,其次通过1998—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建设用地规模对相关关键指标影响,以推出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持续增长能力影响。结果表明:①索罗增长模型中单位资本产出水平是考量经济持续增长能力的重要指标,其决定经济增长率与增长空间;②面板计量结果中1998—2008年间中国建设用地数量对单位资本产出水平有显著负影响,说明期间建设用地扩张减小经济增长率与增长空间。研究认为,在经济转型期中国应严控建设用地扩张,以减小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依赖程度,进而促进技术进步,倒逼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