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54)
2023(12225)
2022(10087)
2021(9121)
2020(7411)
2019(16619)
2018(16039)
2017(31809)
2016(16285)
2015(18488)
2014(18359)
2013(18609)
2012(17346)
2011(15791)
2010(16240)
2009(15809)
2008(14730)
2007(13249)
2006(12072)
2005(11358)
作者
(46533)
(38387)
(38091)
(36198)
(24123)
(17960)
(17580)
(14727)
(14599)
(13793)
(12930)
(12568)
(12125)
(12029)
(11844)
(11773)
(11288)
(11213)
(10893)
(10864)
(9773)
(9233)
(9220)
(8757)
(8754)
(8686)
(8491)
(8356)
(7667)
(7480)
学科
(79106)
经济(79037)
(51851)
管理(49199)
(41341)
企业(41341)
中国(31047)
(27453)
金融(27453)
(26166)
银行(26156)
方法(25557)
(25473)
地方(23978)
(22450)
数学(21724)
数学方法(21612)
业经(20430)
(19166)
(18429)
(15449)
贸易(15431)
(14979)
农业(14967)
产业(14064)
地方经济(12886)
(12734)
技术(12408)
(12317)
(11906)
机构
学院(240787)
大学(236233)
(109380)
经济(107228)
管理(91281)
研究(82576)
理学(77024)
理学院(76241)
管理学(75411)
管理学院(74953)
中国(70230)
(52758)
(50031)
科学(44405)
财经(41034)
(40307)
中心(38874)
(36997)
(36549)
研究所(35731)
经济学(34567)
(33033)
北京(32550)
(31775)
师范(31531)
经济学院(31247)
(30503)
财经大学(30382)
(29510)
业大(28601)
基金
项目(147518)
科学(117568)
研究(115835)
基金(105762)
(89045)
国家(88209)
科学基金(76397)
社会(76138)
社会科(72552)
社会科学(72541)
(58862)
基金项目(55048)
教育(51510)
(48137)
编号(47673)
自然(44211)
自然科(43111)
自然科学(43103)
资助(42532)
自然科学基金(42339)
成果(39141)
(38849)
课题(33564)
重点(33135)
(32758)
发展(32648)
(32113)
(31998)
国家社会(31492)
创新(29800)
期刊
(129038)
经济(129038)
研究(80662)
中国(50306)
(41102)
金融(41102)
(38672)
管理(35913)
(31950)
科学(28151)
学报(27459)
教育(26277)
业经(23681)
大学(22147)
经济研究(21730)
农业(21241)
技术(21182)
学学(20713)
财经(20600)
(17877)
问题(17578)
(14516)
商业(14005)
国际(13458)
理论(12509)
技术经济(12344)
现代(11857)
经济问题(11174)
实践(11124)
(11124)
共检索到384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强  
文章基于Romer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型,通过对模型扩展得出金融发展影响机制的理论假说,利用我国2004-201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的三个方面金融效率、金融结构和金融规模对我国产业升级都具有促进作用;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产业升级的促进效应不断增强,而金融结构的促进效应在不断下降;金融规模主要利用研发途径促进产业升级,促进作用在下降;金融效率主要利用FDI技术溢出途径促进产业升级,促进作用在上升;金融结构主要利用人力资本积累途径促进产业升级,促进作用在增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辉  
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价值创造体系在全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和再构。面对这一国际分工大转换的背景,本文旨在通过引入全球价值链理论对我国如何面对全球产业转移和竞争有一个由宏观到微观多层次多角度系统的认识。本文回顾了全球价值链理论20多年的形成历程,理清理论传承和主要研究思路;对全球价值链理论中的动力机制、治理结构、产业升级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概括性探究和由此引发的诸多发展启示;最后,给出了研究和应用全球价值链理论的一些总结和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强  
通过理论模型分析得出产业升级对要素收入分配影响的理论命题,在构建公式测度我国28个省份2006~2012年的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基础上,利用差分GMM方法在国家和地区层面上对理论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得到:全国和地区层面的差分GMM估计结果都表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对我国劳动要素收入水平的提升有促进作用,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升级不利于我国劳动要素收入水平的提升。同时两种产业的升级差距越大,对我国劳动要素收入水平的提升越不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罗勇  曹丽莉  
产业集群的升级是保证集群长期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任何产业集群都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集群已融入全球价值链。我国制造业集群的比较优势在于所拥有的廉价劳动力等资源,这就决定了其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从事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的生产加工制造。本文分析了我国制造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结合全球价值链曲线的形状,提出了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即底端向上的"制造升级",向左右两端高附加值环节的创新升级和集群自身的结构优化升级。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黄启才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闭门造车,必须深化国际合作,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这一理论视角,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动力机制分析并按生产、技术、市场因素对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其未来升级路径进行具体分析,最后从政府和企业层面分别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文宣  
在我国要素禀赋发生基础性变化的背景下,为保持和进一步提升竞争优势,尽快促使产业升级已成为眼前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看待产业升级很有必要。但就我国而言,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嵌入全球价值链严重不均衡的情况下,产业升级对二者有着不同的含义。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对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进行了剖析,并给出沿着全球价值链促进产业升级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石莉萍  戴翔  孙大伟  
当前,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表现出新趋势,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制造业服务化等转型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为此,应通过打造综合竞争优势等方式,顺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在全球价值链进一步深入拓展和重构中,逐渐从"被动参与"向主动融入乃至主导全球产业链和创新链转变,以助推我国制造业从主要依靠中低端产业的规模扩张逐渐向产业链中高端挺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桂军  
一、建设贸易强国过程中我国产业基础存在的问题我国产业基础存在的问题包括,在水平上,技术水平低、效益和质量低;在结构上,过度依赖加工贸易、过度依赖外资、过度依赖货物贸易。(一)本土企业价值链地位低是突出的矛盾我国出口产品的创新性和技术水平低,是国内普遍担心的一个问题。这一问题反映在产品上就是单价低。我国虽然是人口和高等教育大国,但是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只居第25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哲远  
通过数字金融发展来推动价值链地位攀升已成为多数中小企业的共识。本文通过构建包含2008—2020年中国大陆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因数据缺失,未包括西藏),以分析数字金融、中小企业发展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三者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准回归模型下,数字金融和中小企业发展能够推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且存在异质性影响。中介效应检验显示:数字金融改善通过提高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产生正向影响。门槛模型检验进一步揭示:在不同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下,中小企业发展对区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非线性影响,且随着数字金融进步,中小企业发展对区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增强效应被逐步放大。由此,本文提出强化数据要素主体地位,增强数字经济的普惠性和做好新技术服务中小企业工作等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邵安菊  
改革开放以来,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制造业获得了持续数十年的高速发展,并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但是,在繁荣表象的背后,中国制造陷入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俘获"。随着人力、土地及资源等成本的上升,中国制造基于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已不复存在。在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及新兴国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制造正面临来自发达国家高端先进技术及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重压力。价值链的重构与跃迁,已成为中国制造摆脱GVC低端锁定并向高端突破与跃迁的必由之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杨  黄艳希  谷玮  
研究目标:更精确地反映全球价值链下中国产业供需不匹配和升级情况。研究方法:运用2016年WIOD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将中间品投入与吸收产业一一匹配以构造更微观的分类,计算出产业内贸易指数、出口技术复杂度等指数,并探讨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产业供需匹配的影响。研究发现:2001年以来中国产业供需不匹配程度高速增长,但增速不断降低,中国需求层面的技术复杂度水平普遍高于供给层面,而美国则正好相反;全球价值链地位、垂直专业化水平对供需不匹配程度的影响效果在不同收入水平国家间存在差异。研究创新:通过新产业分类从更微观的层面了解中国产业供需不匹配情况。研究价值:为中国未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杨  黄艳希  谷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永明  张亚楠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将双向FDI协同发展与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基于国际生产分割理论,匹配WIOD数据库并利用中国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双向FDI协同发展程度能够促进我国产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的攀升;与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相比,金融危机后双向FDI协同对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的影响程度增大,且其对工业行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的促进作用大于服务业;双向FDI的协同溢出效应通过技术内化渠道和人力资本结构升级渠道,推动了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的攀升;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变化,双向FDI协同对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的影响呈现出非线性特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小明  
汽车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但我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价值链长期处于中低端环节,升级迫在眉睫。本文在对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布、我国汽车产业存在问题等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汽车产业微观的企业、中观的集群和宏观的政策等方面构建其升级发展路径系统模型,并提出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升级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少军  刘志彪  
理解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发达国家←→中国东部地区←→中国中西部地区"两个"中心—外围"的格局,应该考虑到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这一微观基础。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检验,本文发现,从整体上看,中国的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National Value Chain,NVC)之间,NVC1与NVC2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种割裂关系可能是造成中国在GVC中低端锁定和地区差距扩大的微观机理。通过产业转移构建和发展国内价值链,促进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之间的良性互动,将经济拉动方式从"出口导向型"转变为"扩大内需型",将竞争模式从"环节对链条"转变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