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56)
2023(10674)
2022(8792)
2021(7831)
2020(6363)
2019(14526)
2018(13956)
2017(27656)
2016(14344)
2015(16054)
2014(16157)
2013(16132)
2012(15609)
2011(14414)
2010(14924)
2009(14282)
2008(13268)
2007(11714)
2006(10604)
2005(10004)
作者
(41207)
(34350)
(34013)
(32304)
(22071)
(16493)
(15588)
(13374)
(13136)
(12355)
(11809)
(11802)
(10973)
(10815)
(10800)
(10786)
(10111)
(9936)
(9849)
(9507)
(8776)
(8300)
(8298)
(7930)
(7877)
(7656)
(7630)
(7438)
(7001)
(6615)
学科
(76772)
经济(76703)
(42288)
管理(39617)
(33139)
企业(33139)
方法(30003)
中国(27582)
(27221)
金融(27221)
数学(26404)
数学方法(26272)
(24651)
银行(24643)
(23982)
地方(22372)
(19317)
(17945)
业经(16710)
(15396)
农业(13920)
(13397)
(12606)
贸易(12591)
(12103)
(11666)
地方经济(11591)
(11431)
财务(11404)
财务管理(11380)
机构
学院(211738)
大学(210316)
(95878)
经济(94015)
管理(80200)
研究(73117)
理学(67932)
理学院(67197)
管理学(66303)
管理学院(65913)
中国(63692)
(46277)
(44899)
科学(40311)
财经(36374)
(35865)
中心(35588)
(33043)
(32873)
(32500)
研究所(31918)
经济学(31571)
北京(28741)
经济学院(28537)
(27856)
师范(27613)
业大(27237)
财经大学(27163)
(27032)
(26297)
基金
项目(132991)
科学(106035)
研究(100948)
基金(97044)
(82429)
国家(81664)
科学基金(71061)
社会(67115)
社会科(63938)
社会科学(63928)
(51954)
基金项目(50539)
教育(46017)
(42925)
自然(42471)
自然科(41497)
自然科学(41491)
自然科学基金(40765)
编号(40691)
资助(40418)
(34228)
成果(33545)
(30345)
重点(29953)
课题(28916)
发展(28479)
国家社会(28222)
(28145)
(28022)
教育部(26685)
期刊
(110045)
经济(110045)
研究(68920)
中国(48062)
(38610)
金融(38610)
(34444)
(31432)
管理(30036)
学报(27726)
科学(27606)
教育(22460)
大学(22108)
学学(20721)
农业(20592)
财经(19249)
业经(18619)
经济研究(18199)
技术(17407)
(16539)
问题(14531)
(11522)
商业(10745)
理论(10563)
技术经济(10496)
世界(10227)
国际(10112)
(10023)
统计(9863)
经济问题(9393)
共检索到338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永峰  路瑶  
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检验了金融发展对农地流转的边际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具体的作用机制有两个:一是缓解土地流转融资约束的信贷支持效应,二是促进农户转移就业的要素配置效应。其中,信贷支持效应主要是促进了土地转入,而要素配置效应则是推动了土地转出;同时,金融发展促进土地转出的要素配置效应显著大于促进土地转入的信贷支持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土地流转促进作用的边际效用呈先增后减的倒U形特征,因此需要警惕土地流转中的金融过度发展问题。最后需要注意的是,金融发展在促进土地流转中存在“精英捕获”现象并引致了农户的职业分层,可能加剧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江春  许立成  
本文运用80个国家的数据首次系统检验了各种金融监管理论的有效性。我们首先从理论上划分了关于金融监管的四种理论:公共利益理论、政治理论、权衡理论和法律理论。最后实证检验结果基本上支持政治理论、权衡理论和法律理论,但并不支持公共利益理论。在中国金融全面开放的背景下,积极进行国有金融产权制度改革、加强银行业的竞争水平、提高金融监管机构的独立性、改善投资者权利的法律保护以及扩大社会的开放,对中国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兆娟  张乐柱  
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被认为是导致贫富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文章利用微观农户数据对金融发展影响收入分配的"门槛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富裕农户获取金融资源更容易,得到的信贷支持更大;而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能够显著提高农户的收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婷  李文兴  
文章利用1982—2012年的数据对碳排放、对外贸易、金融发展、能源消耗、经济增长等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通过ARDL边限检验法对各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进行检验,得出长期关系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深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是非线性倒U型关系,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之间呈正相关,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满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贸易开放与碳排放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对外贸易并未引起污染转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紫珺  陈曦  
文章运用2010—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和GMM分析方法,考察了包容性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直接影响机制和间接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包容性金融发展可以直接减缓贫困,也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收入分配两条途径间接减缓贫困,其中间接机制的贡献大于直接机制,收入分配的贡献大于经济增长。文章还首次验证了包容性金融发展减贫过程中,经济增长对于收入分配具有单向影响机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廷华  刘伟亚  胡孟元  
快速发展的数字金融在冲击传统金融的同时,对企业决策也产生着重要影响。商业信用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方面,是否会受到数字金融发展的影响?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对此,以2011—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商业信用使用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降低了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需求和商业信用供给,该作用主要体现在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上。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具有“普惠性”特征,显著影响了中西部地区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商业信用决策。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和缓解融资约束分别影响商业信用的供给与融资需求。研究结论对进行商业信用决策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钱力   金雨婷   程明  
通过分析土地流转过程中农业碳排放问题,有利于农业减排固碳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文章基于2006-2022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土地流转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土地流转对农业碳排放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土地流转通过技术进步效应、规模经营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三种渠道显著降低农业碳排放。异质性结果表明,土地流转对农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在东部、西部地区、粮食主销区和种植业区尤为显著。基于此,应该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发挥土地流转对农业碳排放的减量效应;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瑞  董璐  
文章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从金融发展的角度探索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进一步分析了金融发展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环境改善和居民福利提升五个维度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别验证了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全国层面,金融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五个维度的总体影响最大,金融结构次之,金融效率最低;分区域看,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最大的维度分别是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俊杰  
选取我国2005—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SYS-GMM动态面板模型,探究我国金融集聚、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金融集聚通过逆向调整技术成果的转化效率来阻滞工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工业技术效率和工业技术进步的正向激励效应不显著;在不同区域,金融集聚、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基于此,提出促进金融集聚、技术创新与工业绿色发展良性协同,打造多元、高效的金融体系,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体系,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建议,希冀切实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俊杰  
选取我国2005—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SYS-GMM动态面板模型,探究我国金融集聚、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金融集聚通过逆向调整技术成果的转化效率来阻滞工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工业技术效率和工业技术进步的正向激励效应不显著;在不同区域,金融集聚、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基于此,提出促进金融集聚、技术创新与工业绿色发展良性协同,打造多元、高效的金融体系,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体系,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建议,希冀切实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东婉  袁尧  杨刚  
房改以来金融支持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大发展影响深远。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消费者与开发商的房地产市场局部均衡模型,对该影响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状态空间模型,用中国数据对该影响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支持是房改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的重要原因,其对商品住房的量价影响都比较稳定,且对销量的影响更加显著。鉴于金融支持的影响特点和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地位,可以将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达到调节与管理经济冷热的目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罗振军  兰庆高  
本文在理论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影响的基础上,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不同区域和维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此外,数字普惠金融还会以当地经济发展、农村固定资产投入、农户家庭收入为中介变量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此,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应最大化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各地可结合自身资源禀赋采用差异化思路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康书生  杨镈宇  
推动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对三地协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利用灰色关联—多层次分析法对京津冀金融发展的协同程度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京津金融发展的协同程度最高,京冀最低;京津冀区域整体与河北省金融发展的协同程度最高,与北京的协同程度最低,反映出京津冀三地金融发展不平衡、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京津冀区域金融发展总体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应从国家顶层设计的整体视角和京津冀三地的个体视角提出推动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范硕  李俊江  
本文通过哈罗德—多玛均衡增长模型的一个修正模型来阐述金融发展对资产的选择效应,并将经济增长中的数量因素与效率因素分别提炼出来加以区别。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金融发展促进了投资数量增加,但投资效率却不断下降,利率的金融杠杆作用丧失,金融发展出现了"扭曲"。这种"扭曲"的根源在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分割性",即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借款者,他们面临着完全不同的融资环境,并对应着不同的投资函数:一种是基于新古典主义模型的投资函数;另一种是基于"自我融资"模型的投资函数。我国投资产出效率较低是在这种"分割性"金融体系下,单纯追求GDP高增长的内生结果。因此,政府应当进一步从微观经济活动中退出,特别是要约束政...
[期刊] 征信  [作者] 邱念坤  
理论方面,交易费用理论等现代经济学理论阐述了市场经济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必要性;实证方面,国内外相关数据检验了征信体系通过促进信用信息共享,在扩大信贷市场规模和防范信贷风险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联系我国实际,应不断完善征信法律体系,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发展专业化征信机构,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监管地位,增加征信产品的有效供给和需求,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征信体系,促进我国金融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