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93)
2023(13842)
2022(11524)
2021(10551)
2020(8679)
2019(19690)
2018(19029)
2017(36223)
2016(18785)
2015(21168)
2014(20327)
2013(20358)
2012(19491)
2011(17921)
2010(18239)
2009(17124)
2008(16145)
2007(14318)
2006(12847)
2005(11876)
作者
(51431)
(42635)
(42587)
(40366)
(27559)
(20479)
(19185)
(16585)
(16271)
(15193)
(14767)
(14439)
(13810)
(13584)
(13378)
(13307)
(12539)
(12408)
(12367)
(11768)
(10796)
(10274)
(10236)
(9817)
(9691)
(9612)
(9418)
(9308)
(8536)
(8501)
学科
(91375)
经济(91301)
(58387)
管理(55424)
(46735)
企业(46735)
方法(35962)
中国(34610)
数学(32114)
数学方法(31974)
(28133)
金融(28133)
(26239)
银行(26226)
(25507)
地方(24365)
(23964)
(21192)
业经(20510)
技术(19693)
(19010)
贸易(18988)
(18969)
(18452)
农业(16711)
(13651)
技术管理(13576)
环境(12902)
地方经济(12783)
(12742)
机构
学院(266924)
大学(266253)
(127476)
经济(125356)
管理(102960)
研究(96126)
理学(87705)
理学院(86789)
管理学(85886)
管理学院(85363)
中国(81407)
(58102)
(56246)
科学(50975)
(46565)
财经(45760)
中心(44842)
(41795)
研究所(41708)
经济学(41520)
(39681)
(37833)
经济学院(37477)
北京(36641)
(34314)
财经大学(34216)
(34167)
师范(33889)
(32577)
业大(32064)
基金
项目(171499)
科学(138536)
研究(131963)
基金(126786)
(108270)
国家(107334)
科学基金(93525)
社会(89164)
社会科(84992)
社会科学(84977)
(65776)
基金项目(65774)
教育(59905)
自然(55112)
(54782)
自然科(53952)
自然科学(53943)
自然科学基金(53085)
资助(51527)
编号(51269)
(42821)
成果(42202)
(41627)
(39630)
重点(38772)
国家社会(38390)
创新(38098)
课题(36840)
发展(36027)
(35452)
期刊
(141819)
经济(141819)
研究(89975)
中国(60616)
(43364)
金融(43364)
(42737)
管理(41763)
(35727)
科学(34686)
学报(32661)
教育(30279)
大学(26620)
学学(24790)
经济研究(24742)
农业(24072)
财经(23738)
技术(23387)
业经(22456)
(20578)
问题(18398)
(17314)
国际(15834)
世界(15437)
技术经济(14935)
(13928)
科技(13012)
商业(12781)
(12311)
论坛(12311)
共检索到426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高德步  
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创新,已经成为关系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命题。在选用研发投入和专利存量这两种普遍采用的创新代理指标基础上,全景式地检验金融发展的规模、效率以及金融市场化这三者对创新的作用效应。主要发现是:金融发展的规模扩张对外部融资依赖行业的研发投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存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促进效应;金融发展的效率提升对外部融资依赖行业的研发投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存量并未产生显著作用,只对外观设计专利存量造成促进效应;金融市场化对外部融资依赖行业的研发投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存量产生了抑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高德步  
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创新,已经成为关系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命题。在选用研发投入和专利存量这两种普遍采用的创新代理指标基础上,全景式地检验金融发展的规模、效率以及金融市场化这三者对创新的作用效应。主要发现是:金融发展的规模扩张对外部融资依赖行业的研发投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存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促进效应;金融发展的效率提升对外部融资依赖行业的研发投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存量并未产生显著作用,只对外观设计专利存量造成促进效应;金融市场化对外部融资依赖行业的研发投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存量产生了抑制效应,特别是信贷资金分配的市场化对研发投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存量产生了显著抑制效应。这些经验事实说明,中国当前的金融体系并未对创新形成有效的支撑和激励作用,相反,信贷市场竞争的加剧对创新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由此为中国金融体系实施全面改革的方向提供了有价值的政策参考依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宽  黄凌云  
不同于以往文献使用专利数量或者研发经费投入来度量创新,本文使用包含专利价值的创新指数来反映区域创新质量。基于2001—2016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从金融发展的规模、深化和效率三个层面,使用固定效应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方法,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质量的影响以及贸易开放在其中的机制作用。研究发现,金融规模、金融深化和金融效率对区域创新质量具有稳健的正向提升作用;金融规模、金融深化和金融效率可以通过贸易开放来提升区域创新质量,这一机制在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中均显著成立。进一步将对外贸易部门企业区分为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发现金融发展提升区域创新质量的贸易开放渠道效应在内外资企业均存在,但金融发展主要是通过推动内资企业贸易开放来提升区域创新质量。以上研究结果为金融发展和区域创新质量提供了来自国际贸易的新解释和中国情境的新证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郑万腾  赵红岩  
数字金融作为数字化技术和金融产品相互融合的一种新型金融业态,对区域技术创新收敛演化具有深刻的影响。基于2011—2018年中国284个城市的经验证据,系统考察了数字金融对区域技术创新收敛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并采用面板门槛模型重点分析了数字金融驱动区域技术创新收敛的非线性特征。结果显示:中国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地区技术创新表现出α收敛的基本事实,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驱动区域技术创新β收敛,且这种驱动效应存在区域异质特征,其驱动功效主要体现在强监管城市、西部城市和三线城市;数字金融发展能够通过缓解资本要素扭曲、提升劳动力技能和刺激市场需求间接驱动区域技术创新收敛发展;在产业升级和政府支持门槛的约束下,数字金融发展驱动区域技术创新收敛的功效存在边际递减趋势,而在人力资本和金融规模门槛的约束下,数字金融发展的驱动功效呈现边际递增态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梁榜  张建华  
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地级市层面数据与城市整体以及微观中小企业专利数据进行匹配,考察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推广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实证研究发现:不管是城市层面还是微观企业层面,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均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便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之后依然成立,并且该激励效应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中西部城市和传统金融覆盖不足的城市、民营和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具有更强的创新激励效应,这体现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性特征;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降低中小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和缓解外部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企业的创新产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刚  司光月  
政府对金融市场的过多干预弱化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理论上,司法独立性的提升有助于制衡行政权力的过度扩张,提高政府保护契约自由和财产权利承诺的可信度,进而促进金融发展。本文以2008年法官异地交流作为刻画地方司法独立提升的一次自然实验,研究发现地方司法部门独立性的提升显著地促进了金融发展。同时,司法独立也影响了银行贷款的期限结构,显著地促进了长期信贷市场的发展。这给实现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刚  司光月  
政府对金融市场的过多干预弱化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理论上,司法独立性的提升有助于制衡行政权力的过度扩张,提高政府保护契约自由和财产权利承诺的可信度,进而促进金融发展。本文以2008年法官异地交流作为刻画地方司法独立提升的一次自然实验,研究发现地方司法部门独立性的提升显著地促进了金融发展。同时,司法独立也影响了银行贷款的期限结构,显著地促进了长期信贷市场的发展。这给实现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武小菲  岳中刚  周勤  
数字金融借助信息技术,通过新型金融产品影响城市创新发展。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28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讨数字金融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提升城市创新能力。进一步对数字金融降维发现,相对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而言,覆盖广度更有助于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促进资本集聚和高素质劳动力集聚推动城市创新发展。此外,数字金融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本文研究结论为数字金融发展、城市创新发展和包容性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长庚  李琪辉  张松彪  王宇航  
基于数字经济背景,本文从"量质"双重视角探讨了金融科技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实现了企业创新的"增量提质",并产生较长时间序列上边际递减的动态叠加效应。金融科技能够精准识别优质创新型企业,并通过缓解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提升企业商业信用价值以及改善流动性限制等机理对企业创新体系发挥作用。企业过度金融化和代理问题削弱了金融科技对企业创新的驱动效果,而对处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和财务绩效欠佳的企业而言,金融科技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更为突出。进一步将金融科技嵌入企业生命周期动态演变轨迹中,发现金融科技具有激发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技术创新潜力的"靶向性"功能。因此,持续推进金融科技的发展,将有助于高效推进我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黎杰生  胡颖  
本文考察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总量和技术创新的差异性影响,以及上述影响在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在促进经济总量增长的表象下,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具有抑制作用;金融集聚具有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特征,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随集聚程度的高低产生规律性的变化;金融集聚的技术创新效应具有显著的行业异质性,银行业和保险业集聚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证券业集聚则会逆向挤出技术创新。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黎杰生  胡颖  
本文考察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总量和技术创新的差异性影响,以及上述影响在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在促进经济总量增长的表象下,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具有抑制作用;金融集聚具有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特征,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随集聚程度的高低产生规律性的变化;金融集聚的技术创新效应具有显著的行业异质性,银行业和保险业集聚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证券业集聚则会逆向挤出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仁祥  白旻  
本文采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7年至2013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区位熵和因子分析法测算了我国的金融集聚水平,同时利用规模可变的DEA模型测算了考察期内各省市的科技创新效率,并测算了金融集聚对我国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市间金融集聚程度波动较大,且金融集聚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整体来看,我国科技创新效率并不高,并且制约我国科技创新效率发展的主要因素为纯技术效率;同时在考察期内,金融集聚可以促进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并且在东西部地区影响最为显著,呈现出金融聚集高的地区会提升科技创新效率,而金融集聚低的地区反而会产生负向效应的现象,政府投入、人才储备和对外开放对科技创新效率具有正向作用,而基础设施建设会对科技创新效率产生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我国金融中心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仁祥  白旻  
本文采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7年至2013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区位熵和因子分析法测算了我国的金融集聚水平,同时利用规模可变的DEA模型测算了考察期内各省市的科技创新效率,并测算了金融集聚对我国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市间金融集聚程度波动较大,且金融集聚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整体来看,我国科技创新效率并不高,并且制约我国科技创新效率发展的主要因素为纯技术效率;同时在考察期内,金融集聚可以促进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并且在东西部地区影响最为显著,呈现出金融聚集高的地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蕾  文秀  
建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近年来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措施,其本质是引导企业积极低碳转型,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选取2010年至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从产业类别切入,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立后,对试验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效率影响的差异性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有助于提高试验区内企业的发展效率,并且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激励作用更为显著。扩大企业可获资金规模和优化资金配置结构是该试点政策发挥提高企业发展效率的主要途径。从绿色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转化两阶段来看,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于不同技术资源禀赋的企业会产生非对称性影响。研究结论不仅为考察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提供了经验数据,并且对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更好地发挥绿色金融政策效果,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自敏  李娟  申颢  
中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绿色金融是引导资金向绿色产业集中进而优化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基于2004—2019年270个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使用非参数方法测算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表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检验该政策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1)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看,该指标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0.97;(2)从政策效应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显著提高了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并不存在异质性;(3)从政策作用机制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可以通过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提高等多个路径,促进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而提高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4)从企业微观行为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地区中的高污染企业会通过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履行污染治理责任等路径提升自身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提升自身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结论完善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的效果评价框架,为优化当前绿色金融政策、寻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路径提供了理论与经验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