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254)
2023(22069)
2022(18736)
2021(17416)
2020(14532)
2019(33180)
2018(32644)
2017(61819)
2016(33654)
2015(37790)
2014(37540)
2013(37497)
2012(34931)
2011(31781)
2010(32085)
2009(29981)
2008(29224)
2007(25934)
2006(23201)
2005(21268)
作者
(98913)
(82555)
(81876)
(77634)
(52336)
(39624)
(36928)
(32245)
(31390)
(29496)
(28240)
(27909)
(26301)
(26295)
(25720)
(25350)
(24320)
(24243)
(23691)
(23585)
(20651)
(20606)
(20009)
(18804)
(18625)
(18400)
(18367)
(18206)
(16826)
(16313)
学科
(140097)
经济(139916)
(96739)
管理(93698)
(72558)
企业(72558)
方法(56190)
(52006)
数学(48978)
数学方法(48543)
中国(45348)
(38650)
农业(34524)
业经(33128)
(32689)
地方(32472)
(31336)
金融(31332)
(30934)
银行(30860)
(29732)
(28373)
(27627)
贸易(27603)
(26819)
(22136)
财务(22056)
财务管理(22008)
(21989)
环境(21518)
机构
大学(479579)
学院(477725)
(201214)
经济(197075)
管理(181346)
研究(172734)
理学(155453)
理学院(153652)
管理学(151202)
管理学院(150342)
中国(136356)
科学(104177)
(103631)
(94474)
(94216)
(88420)
研究所(79952)
中心(79150)
业大(75173)
财经(73539)
农业(73068)
(71944)
(67074)
北京(66248)
(62531)
师范(61856)
(61535)
经济学(61303)
(57697)
经济学院(55203)
基金
项目(318566)
科学(249528)
研究(231886)
基金(231261)
(203351)
国家(201618)
科学基金(170978)
社会(148136)
社会科(140246)
社会科学(140209)
(122975)
基金项目(121763)
自然(109535)
自然科(106913)
自然科学(106883)
教育(105044)
自然科学基金(104988)
(104143)
资助(95016)
编号(93350)
成果(76801)
重点(72055)
(71100)
(70867)
(65814)
课题(65076)
国家社会(61852)
创新(61569)
教育部(60571)
科研(60533)
期刊
(228546)
经济(228546)
研究(148415)
中国(103686)
(90763)
学报(80621)
科学(72884)
(71342)
管理(66143)
大学(61262)
农业(60950)
(58580)
金融(58580)
学学(57865)
教育(51582)
业经(38808)
技术(38743)
财经(36667)
经济研究(36091)
(31467)
(30926)
问题(30255)
(24407)
(24067)
世界(23736)
科技(22885)
理论(22859)
技术经济(22481)
图书(22190)
国际(21982)
共检索到741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虎  范从来  
本文运用1980-2004年的实际数据实证研究了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和影响机制。与已有的中国金融发展不利于农民收入增长的结论不同的是,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有促进作用,但是金融发展也显著拉大了中国城乡收入的差距。另外,本文还发现,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这种影响是通过资本积累、农村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变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持等各项渠道实现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康志勇  
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年份里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大于经济增长速度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即货币流通速度在持续下降。本文将社会分为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两个部分,考察了中国不同收入群体的货币需求行为,验证了高收入群体的边际货币需求倾向远大于低收入群体。这意味着改革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新增的货币量不仅要满足总体经济增长的需求,还要满足收入差距上升所引致的需求。因此整个社会的货币需求增长速度便会高于收入的增长速度,超出经济增长的货币供应不会全部体现为通货膨胀。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康志勇  张杰  
有效需求是影响一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其中,市场分割和收入差距是决定有效需求规模和结构的重要变量。中国国内市场分割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有效需求规模的扩大;同时,广泛的城乡间、地区间收入差距也深刻影响到消费者的需求结构和需求偏好,形成"价廉物美"、"价廉质低"的"特殊"需求特征。这就有可能削弱有效需求对自主创新动力的引致作用,进而影响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已成为制约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因。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都表明,促进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思路应该着眼于解决有效需求对自主创新的引致功能缺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柯炼  黎翠梅  汪小勤  李英  陈地强  
研究目的:确认土地流转政策是否能够促进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研究方法:依据湖南省2001—2016年县级区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这一反事实分析框架来估计土地流转政策对地区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效果,并运用微观数据分析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与合成的无政策地区相比,实施了土地流转政策地区的农民人均收入并未显著提高,即土地流转政策并未显著提高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在微观层面,土地流转也无法提高农户家庭人均收入。研究结论:当前土地流转政策难以产生对地区整体农民收入的正向影响,是由于土地流转无法对农业生产效率、非农业务、租金收入及政府转移支付收入等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产生有效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会  王晓兵  任彦军  
中介效应分析的发展使得现有研究不再只是局限于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而是转向讨论这种影响的内在机制。基于两种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即系数差异法和系数乘积法,本文系统地演绎了两种方法的分析步骤和内在差异,并讨论此两种方法在结论和应用上的一致性。此外,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本文运用上述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探讨农民个人收入与健康的因果关系,并基于人均农业税构建工具变量组解决个人收入在健康回归中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验证营养摄取和膳食偏好在农民个人收入与健康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借此详细阐述系数差异法与系数乘积法在实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所得结论一致:农民个人收入与健康的关系中约有12. 02%是通过个人收入影响营养摄取和膳食偏好进而影响农民健康,其中营养摄取的中介效应较大(解释率为10. 36%)。同时,个人收入可以独立的作用于健康,并可能通过其他不可观测的机制影响健康。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于志慧  何昌磊  
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背景下,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对农民收入与消费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2010—2020年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系统考察流通业发展对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流通业发展可促进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在利用地形起伏度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流通业发展可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非农就业人数来促进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流通业发展对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具有“本地-邻地”的空间溢出效应;在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以及低收入水平群体中,流通业发展对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强。因此,为充分发挥流通业对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的驱动效应,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应提高流通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吸纳非农就业的能力;应增强流通业发展对邻近城市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的辐射带动作用,并注重城市间流通业发展的协同与统筹;应在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群体中实施差异化的流通业发展战略。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宋文文  
学术界普遍认为金融发展能促进经济增长,但对金融发展能否减少收入不平等却存在分歧。本文使用1978-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动态模型系统GMM分析方法发现:金融发展减少收入不平等最大的作用来自间接机制,即通过劳动力市场增加就业和工资;金融发展的直接机制主要体现在深化效应上,金融服务的质量和范围的提升主要有利于富人;间接机制减少收入不平等的作用大于直接机制扩大收入不平等的作用。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胡宗义  唐李伟  苏静  
结合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实际,分别构建收入增长模型和收入分配模型来研究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规模、效率对农村内部收入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的扩大和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但是由于农村非正规金融不能正常发挥其金融功能,从而导致农村非正规金融即使在规模进一步扩大、效率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也不能有效缓解农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钱水土  周永涛  
本文运用1986—2007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及影响机制。本文的研究表明,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力资本、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农村金融规模和农村金融结构与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力资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都是正相关的,但是农村金融效率与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力资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却呈负向关系;我们认为,农村金融资金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配置低效率是阻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刚  司光月  
政府对金融市场的过多干预弱化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理论上,司法独立性的提升有助于制衡行政权力的过度扩张,提高政府保护契约自由和财产权利承诺的可信度,进而促进金融发展。本文以2008年法官异地交流作为刻画地方司法独立提升的一次自然实验,研究发现地方司法部门独立性的提升显著地促进了金融发展。同时,司法独立也影响了银行贷款的期限结构,显著地促进了长期信贷市场的发展。这给实现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刚  司光月  
政府对金融市场的过多干预弱化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理论上,司法独立性的提升有助于制衡行政权力的过度扩张,提高政府保护契约自由和财产权利承诺的可信度,进而促进金融发展。本文以2008年法官异地交流作为刻画地方司法独立提升的一次自然实验,研究发现地方司法部门独立性的提升显著地促进了金融发展。同时,司法独立也影响了银行贷款的期限结构,显著地促进了长期信贷市场的发展。这给实现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小平  尹林辉  梁利辉  李立成  
用1978~2010年相关数据对四川金融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四川金融发展对以K值为代表的四川产业升级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2)四川金融发展对以M值的反余弦值为代表的产业升级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3)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发现DEPTH对K值为代表的产业升级存在正相关关系;(4)残差项对K值代表的产业升级变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5)通过控制重大事件年份数据发现四川金融发展对产业升级并不受诸如汶川地震等事件的过多干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汉飞   吴童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显著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并且对各个收入水平点的农村家庭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呈现边际效应递减,即对低收入群体影响更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机制分析表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在数字普惠金融使用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过程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金融素养存在调节效应。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要继续加大投入,缩小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同时要加强数字基础知识在农村地区的教育普及工作,化解他们由于不了解而不敢使用或不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现实尴尬困境,从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远  李焕杰  
本文以2011—2018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匹配手工整理的制造业上市公司服务化转型指标和文本挖掘技术构建的地区金融科技指标,探究金融科技发展对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显著促进当地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科技不仅可以通过灵活便捷的支付方式直接促进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还能通过融资约束缓解效应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扩散效应促进企业数字化变革,进而间接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金融科技发展对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促进作用会因地区、行业、企业特征而异,在金融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强地区、竞争程度较低行业、非国有和中小型企业中的影响效应更加突出。研究结论为中国推进金融科技发展和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提供了经验支撑与政策依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彤进  任碧云  
本文从个人职业选择效应和资本回报率效应两个方面探讨了包容性金融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2004—201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计算各省包容性金融发展指数,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理论分析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包容性金融发展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即随着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显著上升;金融中介效率对包容性金融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偏效应显著为负。结合上述结论,本文主张积极构建包容性金融发展体系,加快经济民营化步伐,尽早破除旧经济制度对金融中介效率造成的不利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