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90)
- 2023(17711)
- 2022(14772)
- 2021(13823)
- 2020(11492)
- 2019(26413)
- 2018(25751)
- 2017(49135)
- 2016(26113)
- 2015(29348)
- 2014(29324)
- 2013(29180)
- 2012(27179)
- 2011(24547)
- 2010(24805)
- 2009(23257)
- 2008(22351)
- 2007(20175)
- 2006(17671)
- 2005(16064)
- 学科
- 济(113913)
- 经济(113798)
- 业(78731)
- 管理(68697)
- 企(54272)
- 企业(54272)
- 农(53355)
- 方法(45253)
- 数学(39965)
- 数学方法(39474)
- 中国(36461)
- 农业(35833)
- 地方(29711)
- 业经(28778)
- 融(28632)
- 金融(28629)
- 财(28326)
- 银(27691)
- 银行(27659)
- 行(26712)
- 制(24930)
- 学(20677)
- 贸(20649)
- 贸易(20633)
- 易(20010)
- 发(17636)
- 务(17357)
- 财务(17296)
- 财务管理(17254)
- 技术(16805)
- 机构
- 学院(372695)
- 大学(368534)
- 济(155889)
- 经济(152470)
- 管理(142090)
- 研究(128278)
- 理学(121728)
- 理学院(120394)
- 管理学(118302)
- 管理学院(117617)
- 中国(102462)
- 京(77306)
- 科学(76437)
- 农(76195)
- 财(71006)
- 所(64011)
- 中心(62142)
- 农业(58517)
- 业大(58327)
- 研究所(57720)
- 江(57652)
- 财经(55705)
- 经(50622)
- 范(49667)
- 师范(49168)
- 北京(48336)
- 经济学(47288)
- 州(46427)
- 院(45775)
- 经济学院(42651)
- 基金
- 项目(246336)
- 科学(193739)
- 研究(183800)
- 基金(176836)
- 家(153084)
- 国家(151676)
- 科学基金(130207)
- 社会(116750)
- 社会科(110386)
- 社会科学(110356)
- 省(98826)
- 基金项目(93643)
- 教育(84101)
- 自然(81906)
- 划(81610)
- 自然科(79977)
- 自然科学(79953)
- 自然科学基金(78500)
- 编号(76638)
- 资助(71442)
- 成果(61669)
- 发(57913)
- 重点(55550)
- 部(54369)
- 课题(52809)
- 创(51768)
- 创新(48329)
- 国家社会(48153)
- 科研(47101)
- 教育部(46425)
- 期刊
- 济(178965)
- 经济(178965)
- 研究(110100)
- 中国(80455)
- 农(76899)
- 学报(56250)
- 财(54392)
- 科学(53035)
- 农业(51829)
- 融(48877)
- 金融(48877)
- 管理(48678)
- 大学(43979)
- 教育(42113)
- 学学(41660)
- 业经(34638)
- 技术(33244)
- 财经(26851)
- 经济研究(26579)
- 业(25323)
- 问题(24377)
- 经(23066)
- 版(19513)
- 技术经济(18231)
- 世界(18094)
- 理论(17283)
- 统计(17115)
- 商业(16928)
- 农村(16855)
- 村(16855)
共检索到569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卫东
消除农村贫困,越来越成为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中心主题。本文从内生金融视角出发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研究发现:在农村金融体系中,正规金融由于内生性的极度缺失,致使其金融服务停滞不前,难以发挥减贫作用;非正规金融虽然内生性显著,使其具有很强的活力,但受相关制约其作用难以有效发挥。进一步实施农村反贫困需要大力发展内生性金融,以形成高效的农村造血机制,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关键词:
反贫困 内生金融 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鲁钊阳
本文在剖析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反贫困效应基础上,以我国5个省级民族自治地区的18个地级市1999~2013年的数据为例,同时运用OLS回归方法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了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反贫困效应。结果发现: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反贫困效应是显著的,就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水平和人力资本存量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民族地区的反贫困;同时,在不同分位点下,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反贫困效应是不一样的,且随着分位点的提升,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反贫困的效应也越来越显著,而就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水平和人力资本存量等系数及其显著性水平的变化则受分位点变化的影响不大。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反贫困 分位数回归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吕勇斌 赵培培
农村贫困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挑战,金融扶贫被普遍认为是有效的扶贫方式。农村金融作为一种为贫困农户提供资金要素的途径,其反贫困绩效已得到了较多人的肯定。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利用2003—201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研究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于缓解农村地区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金融规模有利于减缓贫困,但农村金融效率对缓解贫困有负向影响。这表明农村金融反贫困不仅要坚持市场规律,而且需要有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的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卫东
本文从内生金融视角出发阐释了我国农村金融的制度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在借鉴国际经验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生搬硬套的做法。由于忽视和偏离制度因素的内生性要求,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陷入了一系列误区,由此导致学习效率大打折扣。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从增量与存量两方面着手加强内生金融发展,最终形成高效的农村造血机制,为我国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服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琦
从生活性消费视角出发,以2004—2014年中国31省(区市)农村居民8大类消费为多维贫困测度维度,采用熵值法-TOPSIS法多维测度农村贫困,采用空间分析法揭示农村贫困的空间格局;并从新视角出发,以银行金融机构、农业保险、农村资本市场为农村金融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分析法揭示农村金融的空间格局,采用分位数回归分析法综合探讨农村金融的反贫困效应。研究表明,中国农村贫困空间格局未变,在空间效应下陷入区域贫困陷阱;农村金融服务的渗透性显著提升,但空间格局有待进一步改善;农村银行、保险、证券协调发展可有效缓解贫困,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乐章
中国的贫困很大程度上就是农村的贫困。本文利用第一手的调查资料,从农民的生存状况和政策需求出发,探讨了农村贫困的原因、农村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民对扶贫政策的期望,得出了农民迫切需要扶贫、扶贫需要注重开发、扶贫要顺应农民需求的结论。
关键词:
农村贫困 扶贫开发 社会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任碧云 王雨秋
本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结合2006—2016年中国内地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包容性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贫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包容性金融发展能够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发挥减贫作用。(2)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包容性金融服务渗透度的提升对贫困的影响最为显著;同时,包容性金融发展可通过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作用来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一步作用于贫困。(3)稳健性检验表明,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乃至农村减贫的贡献表现出较大不平衡性。本文的政策建议为:首先,应持续推进包容性金融发展,充分发挥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以更快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其次,要继续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金融服务均等性,充分发挥金融减贫的优势;最后,要合理配置金融资源,注重地区间发展的公平性,以实现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齐红倩 张佳馨
解决多维相对贫困问题并降低贫困脆弱性是保证我国减贫成果可持续的关键。本文使用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构建村庄层面的农村普惠金融指数、农村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和贫困脆弱性指标,使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农村普惠金融对多维相对贫困与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阶段影响农村家庭轻度和深度多维相对贫困的重要非经济因素是农民信息获取劣势和受教育程度不足,且深度贫困脆弱性家庭占比居高不下是造成未来农村脱贫人口返贫的主要风险;虽然我国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存在区域非均衡性,但整体上农村普惠金融能有效缓解农村家庭的多维相对贫困和轻度贫困脆弱性,而对深度贫困脆弱性的减缓尚需结合其他手段;降低农村家庭面临的信贷约束,是农村普惠金融促进其摆脱多维相对贫困并降低贫困脆弱性的重要渠道。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芳
选取2005—2013年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区435个国定贫困县的样本数据,从金融发展规模、效率和服务程度不同维度,运用PVAR模型测度金融发展水平与贫困程度之间动态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存在先抑后扬的"非线性关系",在短期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呈现负向冲击,而长期则具有正向激励。现阶段贫困地区农村金融体制与机制缺陷,将制约金融资源与生产要素的深层结合,抑制甚至负向影响金融减贫的实践效果。通过贫困地区内在机制与体制创新,才能驱动农村金融作用于贫困减缓的行为轨迹,扩张金融减贫的正向作用路径与空间,实现金融减贫的阈值跨越。
关键词:
农村金融 贫困 动态效应 金融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芳
选取2005—2013年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区435个国定贫困县的样本数据,从金融发展规模、效率和服务程度不同维度,运用PVAR模型测度金融发展水平与贫困程度之间动态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存在先抑后扬的"非线性关系",在短期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呈现负向冲击,而长期则具有正向激励。现阶段贫困地区农村金融体制与机制缺陷,将制约金融资源与生产要素的深层结合,抑制甚至负向影响金融减贫的实践效果。通过贫困地区内在机制与体制创新,才能驱动农村金融作用于贫困减缓的行为轨迹,扩张金融减贫的正向作用路径与空间
关键词:
农村金融 贫困 动态效应 金融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玉丽 马正兵
发展普惠金融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选择。精准脱贫是党中央确定的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因此,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和精准脱贫结合起来加以推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22个省区市面板数据系统广义矩估计的动态分析和面板门槛回归分析发现,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助力减贫的福利影响存在"U型"的多重门槛效应,且无论在哪一门槛区间,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都显著正向作用于农村贫困地区人口减贫的福利增益。为此,农村普惠金融助力扶贫需要持续发力。更为重要的是,将农村普惠金融扶贫与教育扶贫结合起来,则教育的脱贫功效和福利增益非常显著。因此要将资金扶贫、教育扶贫和金融能力提升有机结合起来。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瑜 黄蓓 陈传波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会对输出地的农村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资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从农村金融资本的视角出发,分析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带来了输出地农村金融资本的整体增加,并且通过资金在农业生产要素、教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农村民间金融市场资金注入等途径,从而促进输出地的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慧敏 罗庆 许家伟
笔者根据2000年、2006年和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家户微观面板数据,借助双变量Probit模型,从户主特征、家庭特征、社区特征三个方面对中国农村家庭贫困状况及其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不同贫困线标准下,家户贫困发生率均逐年下降,且随着经历贫困次数的增多,贫困户数目不断减少,相邻年份中仅有部分家庭持续处于贫困状态;同时,家户脱离贫困与陷入贫困的状态同时存在。回归结果表明,户主受教育程度、耕地面积、村庄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比重、到最近小学的距离、到最近火车站的距离等因素对下一年份家户贫困状态的边际效应影响显著;由于贫困标准不同,其影响程度也有所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段世江,石春玲
中国农村反贫困一直以来强调物质资本投入对消除贫困的作用,对与贫困人口“能力”相关的因素未能给予应有的关注。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农村反贫困提出了战略新理念,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将是贫困人口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如何提升贫困人口利用机会的能力,则显得更为迫切。文章提出了“能力贫困”概念,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视角构建“能力贫困”的内容体系,并提出缓解和消除“能力贫困”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能力贫困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符洪瑞
本文通过利用中国31个地区2010~2016年的面板数据,测算各地区的普惠金融指数。以农村贫困发生率为被解释变量,引入普惠金融指数和其它变量作为解释变量,构造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来检验普惠金融对贫困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存在地域上的差异,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越高,农村贫困发生率就越低;在其它变量中,提高居民受教育程度,加大政府支农力度和改善经济生产结构均有利于降低农村贫困发生率,有助于脱贫。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农村贫困发生率 面板数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