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47)
2023(19119)
2022(15836)
2021(14462)
2020(11770)
2019(26994)
2018(26526)
2017(50968)
2016(27182)
2015(30411)
2014(30178)
2013(29667)
2012(27364)
2011(24633)
2010(24661)
2009(22589)
2008(20954)
2007(18238)
2006(15975)
2005(14096)
作者
(76994)
(64125)
(63397)
(60073)
(40579)
(30668)
(28992)
(25180)
(24487)
(22623)
(21780)
(21567)
(20103)
(20023)
(19934)
(19444)
(18978)
(18713)
(18315)
(18229)
(15741)
(15578)
(15363)
(14653)
(14474)
(14220)
(14089)
(13907)
(12851)
(12525)
学科
(114563)
经济(114448)
管理(77053)
(75944)
(62059)
企业(62059)
方法(48700)
数学(42446)
数学方法(41894)
中国(36148)
(31031)
地方(28772)
业经(28524)
(28493)
金融(28489)
(28452)
(27325)
银行(27285)
(26318)
(22160)
(21942)
农业(21463)
(20064)
贸易(20046)
(19406)
理论(18483)
(18368)
财务(18287)
财务管理(18252)
技术(18082)
机构
学院(378519)
大学(378411)
(153648)
管理(150830)
经济(150360)
理学(130591)
理学院(129181)
管理学(126890)
研究(126856)
管理学院(126218)
中国(99569)
(80149)
科学(77106)
(70379)
(61949)
(59654)
中心(59634)
财经(56542)
研究所(56509)
业大(55103)
(54716)
(51544)
北京(50618)
(50515)
师范(50027)
经济学(46784)
(46653)
农业(46343)
(45383)
财经大学(42381)
基金
项目(262818)
科学(207550)
研究(193818)
基金(190544)
(165369)
国家(163953)
科学基金(141929)
社会(123157)
社会科(116925)
社会科学(116896)
(102894)
基金项目(100890)
自然(91168)
自然科(89105)
自然科学(89085)
教育(88805)
自然科学基金(87436)
(86083)
编号(79491)
资助(77894)
成果(63277)
(58978)
重点(58602)
(57514)
(54960)
课题(54292)
创新(51224)
国家社会(50947)
科研(50029)
教育部(49753)
期刊
(165689)
经济(165689)
研究(112210)
中国(73513)
学报(57467)
管理(55338)
(54353)
科学(53478)
(52491)
(44901)
金融(44901)
大学(44429)
教育(43006)
学学(41700)
农业(37517)
技术(34015)
业经(28487)
财经(27072)
经济研究(26670)
(23187)
问题(21325)
图书(20971)
(18913)
理论(18596)
技术经济(18071)
科技(17961)
商业(17145)
实践(17036)
(17036)
现代(16779)
共检索到559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武宵旭   任保平   刘艺葳  
本文基于中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重点讨论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复杂作用关系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为成果共享提供支撑,具有共同富裕效应;并且数字金融的共同富裕效应具有长期性与时间累积性,呈现出显著的边际效应递增特征。(2)数字金融更多惠及传统金融发展不足的地区,有效弥补了传统金融的覆盖缺口,是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3)数字金融缓解了区域金融中心对共同富裕的负面影响,其共同富裕效应在传统金融分布不均的地区更加显著。(4)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相辅相成,两者共同发力相互强化金融体系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结论启示,数字金融对传统金融的“超越性”强于“依赖性”,二者良性互动关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驱动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晓晶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这些赋予了新时代金融发展的使命担当。探讨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通过微观视角与宏观视角的考察,深入剖析了金融发展对不平等的影响机制:适度、规范的金融发展有利于减轻不平等,但金融压抑和过度金融化都可能导致不平等加剧。而金融压抑与金融赶超(以及金融化)并存是中国金融发展的"特色",二者也成为当前分配不均的驱动因素。中国金融发展促进共同富裕需要着力于以下五点:一是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避免过犹不及;二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努力实现住有所居;三是落实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四是发展普惠金融,使低收入群体也能分享增长红利;五是重视金融科技的双刃剑效应,推进金融科技向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瑶  赵青  郭立宏  
基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CLDS数据,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并且能够缓解居民所面临的机会不均和收入差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总体富裕和共享富裕,加快实现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上述结果在物质资本充盈的地区更为显著,也存在区域异质性,另外互联网的使用会加深数字金融对机会不平等和收入不均的抑制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也会通过提高金融产品的持有概率和增加信贷可得性缩小收入差距。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平  徐肇仪  
共同富裕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也是终极目标。数字普惠金融是现阶段帮扶弱势群体解决融资约束问题的有效工具,如何运用这一工具书写好共同富裕的中国命题是亟需探讨的重要议题。基于此,以共同富裕的内涵及“四维”特征为依托构建中国省际共同富裕指数,利用2013—2020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并探求其作用机制和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确实是共同富裕的“助推剂”;从作用机制看,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从区域差异看,数字普惠金融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对共同富裕存在明显的推动作用,但在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强国令  商城  
文章使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家庭财富积累、财富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的影响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家庭财富积累,经过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2)创业和配置风险金融资产是数字金融影响家庭财富的重要渠道。(3)财富规模越小的家庭,使用数字金融产生的创富作用越大,并且老年人、低教育程度、低收入水平、农业户口群体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使用数字金融能够产生更大的创富作用。总的来说,财富是富裕的题中之义,数字金融能够在提升家庭财富总体水平的基础上缓解财富不平等,从而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文章的研究发现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郝云平  张兵  
基于中国2011—2020年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数字金融发展每平均提升1个单位,共同富裕水平平均提升0.564个单位。数字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距,且在西部地区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具有包容性。数字金融发展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有助于提升共同富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存在明显的结构效应。进一步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促进创新创业提升共同富裕水平,还可通过积累物质资本,提升人力资本,改善社会资本和积蓄家庭财富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小娟  陈曦  
文章基于我国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创新驱动视角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共同富裕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并且存在维度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能促进共同富裕,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创新驱动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即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创新驱动能力促进共同富裕;城市化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中起到正向调节的作用,即城市化水平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华  
以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为基础,就数字普惠金融和要素结构错配对共同富裕的作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显著促进共同富裕发展,而要素结构错配与共同富裕之间负向相关。进一步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和要素结构错配的交互项作用效果得知,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要素结构错配对共同富裕的抑制作用逐渐被削弱。另外,区域异质性检验证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影响效应更为显著;维度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对共同富裕的驱动效应明显,而数字化程度的驱动效应薄弱。为此,提出以“政”为基,扎实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建设;以“数”赋能,全面推进短板地区数字新基建布设;以“均”为重,重构生产要素分配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发展进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佩源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降低金融服务门槛、交易成本与信用风险,为我国财富积累和均衡发展赋予新动能,进而推动共同富裕。选取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积极作用,此结论经稳健性与内生性等检验后仍成立。异质性结果表明,2016—2021年间,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提升效应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更显著。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提高共同富裕水平。为此,提出健全数字普惠金融配套设施、制定差异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方案与破除流动性约束限制的对策建议,期冀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经验参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海波  姜熠洁  
本文将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相结合,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并考虑非农就业在传导机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居民和女性居民实现非农就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促进共同富裕时,对低禀赋的农村非农就业居民和女性非农就业居民表现出明显的包容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佩源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降低金融服务门槛、交易成本与信用风险,为我国财富积累和均衡发展赋予新动能,进而推动共同富裕。选取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积极作用,此结论经稳健性与内生性等检验后仍成立。异质性结果表明,2016—2021年间,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提升效应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更显著。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提高共同富裕水平。为此,提出健全数字普惠金融配套设施、制定差异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方案与破除流动性约束限制的对策建议,期冀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经验参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芳   蔡甜甜  
选取2011—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推动共同富裕,且这一结论在历经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数字普惠金融的社会经济效应,可为早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蓝莎   樊越   张育瑄  
国家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数字普惠金融为实现共同富裕注入不竭动力。本文根据共同富裕的核心要素构建了共同富裕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了2013—2021年中国31省共同富裕指数,在此基础上,基于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和公共受托责任理论,以2013—2019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OLS模型、面板T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国家审计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数字普惠金融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国家审计通过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三大“免疫职能”可以促进实现共同富裕和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机制分析表明,积极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实现共同富裕,且数字普惠金融在国家审计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审计和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最后,结合国家审计作用共同富裕的浙江实践,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芳   蔡甜甜  
选取2011—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推动共同富裕,且这一结论在历经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数字普惠金融的社会经济效应,可为早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郭恒泰   石福安   吴玉彬  
基于“共同性”、“富裕性”与“发展性”特征,构建共同富裕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2013—2020年31个省份平衡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过内生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通过推动非农就业促进共同富裕;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与互联网普及程度较高的地区更加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